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出版人才队伍建设的特点

新闻出版人才队伍建设的特点

时间:2022-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产业发展司发布的《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增长率为1.4%左右,尤其是核心人才的数量不断提高。2012年10月31日,全国新闻出版行业第三批领军人才遴选工作会议召开。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已成为全国出版行业普遍接受和认可的重要的人才选拔活动。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0100余人取得出版物发行员职业技能鉴定登记证书。
新闻出版人才队伍建设的特点_2012 ~2013 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

(一)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

新闻出版行业人才队伍规模总体增长。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产业发展司发布的《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增长率为1.4%左右,尤其是核心人才的数量不断提高。深入分析,主要有几方面原因。

1.出版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了一批专业化的出版管理人才。随着全国出版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出版单位全面进入转制时代,步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原有的传统出版人才已不能满足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的要求。在这一新形势下,迅速催生了一批具备市场观念、企业意识和运营能力的出版管理人才。他们不仅熟悉现代出版规律,同时具有数字化出版技术、资本运作等专业能力。

2.新闻出版业集团化带来人才资源整合。新闻出版业的集团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 《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经国务院、新闻出版总署或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批准的中央、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和副省级以上城市的集团共有119家,其中报业集团47家、出版集团33家、发行集团27家、印刷集团12家,新闻出版集团的市场控制能力不断加强,集团正在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以往人才资源作为单独的个体引进后往往分散在各个单位,管理分散、联系不强,所起到的作用和效果不十分明显。集团化之后,这种情况有了改变,智力资源集中优化,优势互补,创造出“1+1>2”的效益。这种良好的氛围有助于人才队伍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3.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化转变造就了一批复合型人才。数字化出版是大势所趋。在近年出版社转企改制以及数字出版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出版业的人才需求也在向着懂出版、懂市场又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方向转变。在这样的形势下,不少传统出版人才或IT从业者纷纷转型,同时很多高校也在积极培养符合数字化出版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这为数字化出版市场提供了人才保障。

(二)新闻出版业人才队伍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

随着学历教育和行业培训水平的提高、内部培养机制和用人机制日益完善,人才流动机制日趋优化,人才培养的制度化、规范化的不断推进,新闻出版人才队伍特别是新闻出版系统骨干和中坚力量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

一是人才队伍知识层次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主要表现在学历层次的提高和具备专业职称的人员增多。“四化”(集团化、数字化、专业化、市场化)的趋势,对人才队伍的要求提高,尤其是对编辑人才和出版管理人才等核心人才的要求提高。

二是随着新闻出版业从业资格制度的逐步确立和完善,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比例渐渐上升,持证上岗已经成为新闻出版行业准人的重要门槛。据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统计, 自2002年9月首次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至今,全国共有12万余人参加了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4.6万余名出版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考试取得出版专业初级或中级职业资格。

(三)领军人才作用凸显

近年来,新闻出版总署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始终把高层次人才培养作为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总署积极组织推荐“四个一批”人才,落实“四个一批”人才培养规划,实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工程,遴选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培养新闻出版业的拔尖人才,形成了一支在新闻出版领域有重大影响、作用突出的领军群体。

2012年10月31日,全国新闻出版行业第三批领军人才遴选工作会议召开。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指出,开展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选拔工作,就是要遴选一批行业高层次带头人,通过充分发挥领军人才在推进行业改革发展中的中坚力量和在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推动行业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新闻出版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遴选推出的领军人才为行业的引领之人,他们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为行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以湖南“出版湘军领军人物”龚曙光为例,几年前,他带领中南传媒集团改制成功上市,挂牌首日涨30%,股票市值达到248亿元,成为出版传媒板块资产规模最大、股票市值最高的新龙头。中南传媒成为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唯一进榜的文化出版企业。

(四)新闻出版业职业建设取得新成绩

十余年来,新闻出版总署着力构建以企业(法人)准入、市场准入、职业准入、岗位准入为基础的新闻出版管理工作“四大准入”新体系。其中,职业准入、岗位准入都与人才工作和队伍建设紧密相关。

1.建立新闻出版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规范新闻出版单位用人标准,实行职业准入和岗位准入。要以职业准入和岗位准入为抓手,不断完善新闻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认定制度。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将服务与管理相结合,通过实行社会考试评价、资格准入控制、政府注册登记、强化监督管理、从业进出有序的政策,建立正常的人员淘汰机制,使严重违规人员自动“出局”,实现对从业人员的规范管理和正确导向。对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全面实行登记注册管理;对于现行体制外的优秀人才,通过登记注册将其纳入管理之中;对新闻记者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对发行企业负责人实施以法规达标考试为基础的职业准入制度等,从而形成较为完备的新闻出版职业准入制度体系,促进新闻出版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2.开展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 自2002年起,新闻出版总署与人事部每年组织一次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11年来的实践证明,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的建立,一方面使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水平、评价机制更加科学、客观、公正,另一方面也使广大青年出版专业人员加强了出版专业知识系统全面的学习,素质得到较为全面的提升。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已成为全国出版行业普遍接受和认可的重要的人才选拔活动。

3.开展出版物发行员和发行师职业技能鉴定。 自2000年初新闻出版总署组织召开新闻出版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会议至今,全国已有28个省、市、区建立了新闻出版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建立了素质过硬、基本满足培训和鉴定需要的培训教师、考评员、督导员、管理员队伍。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0100余人取得出版物发行员职业技能鉴定登记证书。2009年,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开展出版物发行师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通知》,并在2009年开展了出版物发行师鉴定试点。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于2009年4月15~18日举办了首期全国出版物发行师职业技能鉴定师资培训班。截至2012年,共有1500余人取得了出版物发行师职业资格证书。

4.组织新闻出版行业职业大典修订工作。2010年12月,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统计局等部门的领导下,国家职业大典修订工作启动,新闻出版总署承担了新闻出版行业的职业分类修订工作。2012年11月,《新闻出版行业职业分类修订》意见稿已经提交国家职业大典修订办公室。本次大典的修订不仅体现了近十年来行业的发展与职业变动,而且还具有前瞻性。修订后的内容从根本上解决了1999版大典中存在的问题,并充分反映了新闻出版行业职业的现实情况。在此基础上,职业分类大典的修订考虑了未来行业的发展,新增了新职业、新专业、新工种,为行业职业的发展预留了一定的空间,引导新闻出版人才队伍建设,在职业建设和人才建设方面,形成与新闻出版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格局。同时也满足对行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教育培训和人才评价等方面的需求,促进行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

(五)行业内培训工作取得新成绩

为提高行业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新闻出版总署继续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力度,不断完善新闻出版单位领导干部持证上岗制度,对重要出版单位领导干部和出版单位的重要干部实行组织调训,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自1995年12月底新闻出版总署、中央宣传部、国家教委、人事部联合颁发《关于在出版行业开展岗位培训实施持证上岗制度的规定》以来,全国新闻出版行业开展了广泛的岗位培训活动。通过实施岗位培训,使新闻出版广大领导干部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新闻出版行业岗位培训也成为加强新闻出版管理的重要手段。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的数据显示:2011年,新闻出版业共举办岗位培训班14期26个班,培训学员1935人;2012年,新闻出版业共举办培训班11期26个班,培训学员1667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