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图书电子版app

图书电子版app

时间:2022-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智能手机占2013年全球手机总出货量的55.1%,高于2012年的41.7%。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手机用户总数首次超过10亿。据艾瑞咨询《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年度研究报告2014》显示,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18亿台,同比增长64.1%。2013年中国新增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73.3%,高于其他设备的使用比例。2013-2014年,手机出版继续领先数字出版产业整体发展速度。手机出版日渐成为出版传媒企业关注的焦点。
手机出版产业发展概述_2013-2014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

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DC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0.042亿部,较上年增长38.4%,首次超过10亿部大关。智能手机占2013年全球手机总出货量的55.1%,高于2012年的41.7%。大屏幕和低价格已经成为智能手机的两大重要趋势。

2013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爆发式增长的一年,整个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手机用户总数首次超过10亿。据艾瑞咨询《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年度研究报告2014》显示,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18亿台,同比增长64.1%。智能手机的加速普及主要是由于多方力量的驱动:上游芯片厂商丰富的芯片解决方案,使得智能手机的研发成本进一步降低,研发周期进一步缩短;低端智能手机拉动市场增量;联想、华为、酷派、小米等国产手机品牌发力竞争中高端市场;2G用户向3G、4G网络转移,加速了智能手机对功能手机的替代进程。

在智能手机快速普及、电信运营商网络资费下调和wi-Fi覆盖逐渐全面的情况下,手机上网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动力,手机网民数量持续增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至81.0% 。2013年中国新增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73.3%,高于其他设备的使用比例。手机上网是互联网向农村地区、低收入群体渗透的重要途径。另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4年1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8.38亿户,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正处于快速增长过程中,成为促进信息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移动音视频、动漫、游戏、阅读以及移动支付、位置服务和社会交往等信息内容服务,正逐步融入日常生活,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兴业态。

手机上网的普及,不断催生出新的应用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造、重构了出版行业的业务模式,加深了传统出版行业与互联网经济的融合,带动了出版行业整体规模的迅猛增长。2013-2014年,手机出版继续领先数字出版产业整体发展速度。

(一)手机出版成为出版企业数字出版的重要支点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手机网络进入5亿用户时代,智能手机所撬动的巨大的数字出版市场空间正渐次呈现。

手机出版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可以随时随地满足用户阅读、视听等需求;二是具有随意性、跳跃性、碎片化、娱乐化的特征;三是交互性强,重视用户体验;四是存储量大,可成为随身数字图书馆;五是零库存、零运输成本,使得手机出版渠道管理简单;六是终端分众性和营销精准性,受众面宽。由于手机媒体受众广泛、内容草根、途径多样、传递即时,越来越多的作者、出版商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纷纷推出以手机为主要出版平台的数字作品,带动了手机出版的巨大发展空间。

手机出版日渐成为出版传媒企业关注的焦点。一方面,体现在继续加强与三大电信运营商的业务合作。例如,2013年8月,凤凰传媒与中国联通江苏省分公司在南京签约,此举标志着双方在数字出版、数字化教育、手机游戏、有声读物、电子商务、通信服务等领域全面长远的合作关系正式开始。双方已联手推出“凤凰读书”“凤凰畅听”“游侠”客户端等一系列App产品;9月,江西出版集团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西公司举行了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仪式,双方将在营销资源合作、数字出版业务、通信业务等六个方面深入合作。另一方面,体现在加快自主开发移动出版平台及App等产品。例如,2013年4月,中国出版集团数字传媒公司正式推出其自主研发和建设的“大佳移动出版平台”,基于该平台建设和运营的“大佳书城”在iOS及Android等平台同步上线;9月,针对手机用户的大佳书城WAP站正式开通。10月,山东出版集团承担的山东手机出版基地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核心项目“游逸天下”完成开发并进入试运营。该项目融合了“指尖中国”(手机导游)和“游逸书城”(手机书城)两大功能模块,致力于建设手机旅游平台,让游客在手机上解决旅游中的问题。现代传播集团投入970万元开发iBloomberg(基于《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iLady(基于《优家画报》)等新应用,以及iWeekly(基于《周末画报》)的后续开发。其中,2013年开始运营的iBloomberg(中文版)年收益为520万元。

(二)智能手机成为重要的阅读与销售终端

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已然成为重要的阅读媒体。以智能手机为典型代表的移动终端的普及,对数字移动阅读具有明显的激发效应,极大地带动了数字移动阅读的迅速发展,强力推动了出版业的移动化转型。支持手机阅读的应用(App)形形色色,大致包括手机浏览器、单纯的阅读器应用、新闻聚合类阅读应用、兼具购买功能的阅读应用、有阅读功能的社交应用等,新晋阅读应用和更新版本应接不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内容的逐渐丰富,手机阅读产品不断改良、升级,用户手机阅读体验得以不断提升。此外,手机阅读平台也正逐步向数据化深耕和与电子商务结合方向延伸。

手机具有传播媒体与销售终端的双重特征。2013年是移动支付爆发增长年,在此带动下,手机用户足不出户、随时随地、直接在客户端选购、下载、阅读电子书这一愿景正在成为现实。仅举数例,2013年初,四川新华文轩旗下九月网的“九月读书”App升级,新增支付、订单交易、新书试读和推荐等功能;现代出版社的“七一”献礼书《中共选择了毛泽东》,在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平台进行数字首发;一些出版发行企业、出版人尝试通过微信公众号售书及提供售前售后服务。

对出版企业来说,手机媒体的双向互动特征,还有利于及时搜集读者反馈,打破读者和作者之间长期存在的鸿沟,实现手机出版物与用户需求的有效对接,在和读者交互方面有着传统出版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手机出版,提高了读者的黏着性,不但扩大了出版企业的知晓度和影响力,同时还促进了出版物的发行,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手机出版的内容目前主要集中在娱乐性、互动性、个性化等方面。如何把知识或信息通过优质、细分的内容,加工为多样化的产品形态,实现精准化的营销,是手机出版的目标。

(三)社交化(社会化)提升手机出版服务功能

阅读、视听、游戏平台和社交网络的结合,将为手机出版带来新的市场空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智能手机的普及,用户的参与热情和分享动力更加强劲,各种基于图片、音频、视频、文字的分享应用开始涌现。社交网络中用户之所以愿意上传内容,一是因为自身表达的欲望,二是来自于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需求。在微信、啪啪等社交应用的带动下,社交化传播迎来了新的机会,这个机会就是用户能够更方便地参与到内容建设过程中,用户对内容的评论和社会化分享成为产品生态的一部分。手机端社交加内容传播的方式,由于其先天的强关系社交优势,与传统的PC端社交化传播存在区别,有望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以手机阅读为例,一些新晋的手机阅读App,如“拇指阅读”,体现了社交和阅读相关联的特点,提供了用户动态呈现、书评分享、热点话题讨论、书单推荐、借阅等互动功能,是垂直社交在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再如,用户基数庞大的手机QQ,也在其阅读中心加强了分享、送书等社交性的功能。社交化传播,让手机阅读应用在追求更佳的阅读体验的同时,为读者提供更人性化的多元服务。

(四)手机出版微传播发展迅速

微信无疑是2013年最热门的移动互联网应用。2013年10月,腾讯微信用户超过6亿,其中国用户超过4亿,海外用户超过1亿。加上网易易信、阿里来往等,以移动社交平台为代表的微应用迅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已进入“微”时代。

经过两年的发展,微信已经超越即时通信范畴,逐渐成为平台级应用。依靠其强大的用户基础,以及公众平台的精准内容推送功能吸引了广大传统新闻媒体、出版社、文学网站、自媒体等入驻,开启了全新的“微信阅读时代”。如中文在线旗下17K小说网推出微信订阅公众号,启动订阅用户免费读小说活动,以吸引更多用户。此外,对微信营销模式的探讨和实践也受到传统出版企业、出版人的关注。微信公众平台提供两种账号类型:订阅号和服务号。订阅号主要是为用户提供各类信息和资讯,让用户第一时间获得更多的信息,每天可以向订阅用户(粉丝)群发一条消息。目前出版企业基本使用的是订阅号。服务号可以申请自定义菜单,旨在向用户提供服务。微信公众平台是一个开放平台,提供API接口技术,通过二次开发,出版企业可在微信公众平台上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全面、更方便快捷的服务内容,例如可接入出版社的官网、官方微博、图书查询系统、特色数据库等,还可以直接链接到网络营销平台——“微店”。博库书城、读库、华文天下等出版发行企业已试水微店,在微信上开店售书。一些书店利用微信订阅号发布活动,或者实行与读者之间点对点的服务,聚集了不少忠实粉丝,粉丝在朋友圈传播,往往能提高书店知名度。

新浪微博基于自有平台,也推出了“微读书”、“微漫画”应用,功能上打通了微博用户读书、看漫画的渠道,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完善中。

提及网络文学,给人的印象是动辄数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借助手机出版的东风,沉寂已久的网络短篇小说也激起一丝涟漪。韩寒的短篇APP “ One·一个”火爆网络,专注中短篇的“豆瓣阅读”集聚的网络短篇作者群崛起,都证明了短篇小说的市场潜力,未来还需要平台和参与者不断磨合。

微视频方面,国外出现了Vine、Instagram、MixBit等热门的短视频分享应用,一段视频短至十几秒钟甚至几秒钟。国内也出现了一些类似的应用,如“美拍”、“秒拍”、“微视”等。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开始在社交网络分享短视频,而不再仅仅是静态的照片。借助于智能手机,拍摄视频的方式得到了简化,传播的方式变得多样化,同时门槛也大大降低。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碎片化阅读、碎片化信息消费也随之而来。重视微传播,并对微传播进行有效利用,在未来手机出版领域,乃至整个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领域,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