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优越的地理环境与丰富的人力资源

优越的地理环境与丰富的人力资源

时间:2022-03-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佛山地处三水盆地东部,受到区域性的地壳运动影响,控制着三水盆地东南部的构造骨架,这是佛山地质构造的基础。佛山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使其能充分接受广州的辐射和带动,与广州共享交通网络、金融资本、人才和信息等资源,实现产业联动和功能互补,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化进程。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5337888人相比,十年内共增加
优越的地理环境与丰富的人力资源_佛山企业家文化研究

佛山市地处粤中珠江三角洲平原,居省会上游,绾西、北、东三江会流之处。它以西江连接桂、滇、贵、川诸省;以北江连接赣、湘、鄂诸省;以东江连接闽、浙等省,成为各省货物交流的一大枢纽。史称佛山“地为五都之市,舟车绣错,盖东南一大喉咽也。”[1]佛山环镇皆水,有十二条河涌环绕其间,全镇舟楫便利,处处可设码头。“四方之来游者日以万计,然皆以舟舶泊岸,不少劳余力也。”[2]在古代以水路交通为主的情况下,佛山优越的地理位置,为佛山商人的贩运和贸易活动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据地理和地质工作者研究,珠江三角洲过去原是一个浅水湾。这个海湾主要是由地盘的下陷而成的。在距今约二百万年的第三纪末期,由于三角洲基底受到地层复杂断裂作用的影响,曾遭到过严重的破坏,因而形成了珠江漏斗湾,也造成了很多断块盆地和断裂线。其中主要的盆地即三水盆地、高明盆地、东莞盆地、新会盆地、中顺盆地等;较为深大的断裂线,有从广州东南—鱼珠—新塘—仙村往东北向延伸的东江深断裂线,有从三水到九江城北西方向延伸的三水—九江断裂线,有切过五桂山南部的广海—樟木头断裂线,有从广州北—从化北的广化大断裂线,还有从番禺西南—佛山东部—官窑呈北西方向延伸的白坭—沙湾大断裂线,这使三角洲海盆盆地地形表现出极其复杂的特征:既有低平的洼地,又有高大的山丘,而各大断裂线与河流发育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各大断裂线中间,分别孕育着东江、西江、北江的河谷所在地。有河流必然有冲积,进而形成了整个珠江三角洲。

佛山地处三水盆地东部,受到区域性的地壳运动影响,控制着三水盆地东南部的构造骨架,这是佛山地质构造的基础。我国的许多著名城市如上海、广州、武汉等都是沿着江河发展起来的。此类城市所依托的运河如果淤塞,会影响城镇的发展。全国名镇佛山和朱仙镇均曾发生类似情况,即河运条件在影响城市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珠三角经济区是指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九个地级市组成的经济圈,这九个市是指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肇庆市、江门市、中山市、东莞市。珠三角九个城市在设计组团的时候被划分为三个组团:广佛肇经济圈、深莞惠经济圈及珠中江经济圈。此外,珠三角经济区与香港、澳门有紧密合作。

佛山市东倚广州,西通肇庆,南连江门、中山,北接清远,南邻港澳。全境于北纬22°38′—23°34′,东经112°22′—113°23′之间。佛山市域东距西、南距北约103公里,大致呈“人”字形,总面积为3848.48平方公里。2002年底,广东省调整佛山市行政区划,顺德市、南海市、三水市、高明市四个县级市撤销,分别设立为佛山市顺德区、南海区、三水区、高明区(见图5-1)。全市共有12个街道办事处和21个镇,共有395个社区委员会及366个村委会。

广湛铁路横贯佛山东西,广海、广珠等主要公路干线穿越境内,广佛、佛开高速公路和广深珠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经佛山而过,桂广高铁和地铁广佛线已开通,市与区之间有城巴相连。

图5-1 广东省佛山市行政分区图

珠江水系中的西江、北江贯穿佛山全境。50多条主要水道,近1000公里的通航里程和20多个口岸使水上运输四通八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佛山与广州地缘相连、历史相承、文化同源,同处在中国最具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之一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部,共同构建“广佛经济圈”。佛山市中心区距广州三大交通枢纽(广州新白云机场、广州南沙港、广州火车站)车程均在1小时之内,空、水、陆交通方便。佛山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使其能充分接受广州的辐射和带动,与广州共享交通网络、金融资本、人才和信息等资源,实现产业联动和功能互补,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化进程。佛山至香港231公里,至澳门143公里,车程2小时左右。随着广珠城际轨道的开通,佛澳形成“1小时交通圈”,使佛山能够充分地利用港澳的市场优势和国际性大都市的地位,推动佛山能广泛地参与世界经济,走向国际化。

广州自古以来,便是岭南的政治经济中心,特别是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全国的垄断地位。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曾宣布开放海禁,全国设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四地为通商口岸,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又实行广州独口对外通商,对外贸易十分活跃。古代货物运输主要依靠水路,北方货物至粤,必经北江,广西及西南诸省则经西江而达广州;洋货在广州集散,亦需通过西、北江而达各地。于是,“控羊城之上游,当西北之冲要”的佛山,就成为广东各地货物和北方及西南诸省货物的集散地,“(佛山一镇)乃各省商贾囤贮货物,往来买卖之所”“四方商贾之至粤者,卒以是为归。”雍正时官府的文件明确记载:“广东省城洋商贾舶云集,而一应货物俱在南海县属之佛山镇贸易。该镇绵延数十里,烟户十余万”。也有外国人记述:“许多需要供应广州各商号的制造业,都在广州城西数里外名叫佛山的一个大镇进行。”佛山成为“水陆交通,百货总汇,五方杂处,九市殷镇,日积月盛”的岭南巨镇,在康熙年间被称为全国“四大聚”之一,在乾隆时被誉为四大名镇。这样的商业大舞台,佛山商人在此大展拳脚,积累财富,积累经验,迅速成长。[4]

佛山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暖多雨为其气候基本特征。2011年佛山市年降水量为1282.3毫米,年平均气温为23.1℃,年日照时数为1820.1小时。珠江水系中的西江、北江及其支流贯穿全境,冲积出这片丰饶的大地,属典型的三角洲河网地区。佛山的自然资源主要有陶土、岩石、玻璃砂、稀有金属和塘鱼、水稻甘蔗及品种繁多的水果、花卉等,自古就是富饶的鱼米之乡。有林地面积67841公顷,活立木蓄积量为417.8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18.74%。又因佛山土地肥沃,水网交错,物华天竞,“海、陆、空”物产颇丰。因而佛山也是珠江三角洲的“美食之乡”。

佛山市统计局2011年5月10日公布了《佛山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公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为7194311人(见图5-2)。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5337888人相比,十年内共增加1856423人,增长34.78%,年平均增长率为3.03%。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939730户,家庭户人口为552836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8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22人减少0.37人。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875041人,占53.86%;女性人口为3319270人,占46.14%。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0.05上升为116.74。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852619人,占11.85%;15—65岁(不含65岁,下同)人口为5968913人,占82.9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该比重上升4.22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为372779人,占5.18%。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人口为681226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1394097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3137690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486198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3672人上升为9469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14618人上升为19378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42704人上升为43613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28800人下降为20658人。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比率由3.05%下降至1.36%。

图5-2 广东省佛山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比较(2011年)

2010年,佛山市下辖禅城、南海、顺德、高明、三水5个区。全市共有21个镇(485个村委会)、12个街道办事处(282个社区居委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