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回到生活世界

回到生活世界

时间:2022-03-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命的存在,“生命的生产”,“生活的生产”构成马克思思考的根本出发点。正是在这里,我们可以批评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体系在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点、前提、根据上没有体现马克思的全面的辩证的思想,而打开了形而上学地理解历史的缺口。
回到生活世界_资本与历史唯物主义:《资本论》及其手稿当代解读

20世纪西方哲学的重要转向是提出了生活世界问题,因为西方社会是资本统治的社会,资本原则统治一切,所有人都金钱化了,工具化了,人的全面的需求变成了对金钱的需求,人的完整的生活被资本遗忘了,这是社会结构的颠倒,因此,出于对人的生存的关心,西方学者发出了“回到生活世界”的呼声。

在西方学者看来,生活世界是一个社会结构中的基础性存在,“生活世界永远是事先给予的,永远事先存在的世界。……一切目标以它为前提……并立足在它的存在上”[305]。哈贝马斯从现代社会出发,认为社会是由系统和生活世界双层结构构成,系统是一个社会的核心,以工具理性为指导,追求效益最大化;它由经济子系统和政治子系统两部分构成,经济子系统以货币为媒介,通过经济活动,追求财富最大化;政治子系统以权力为媒介,通过对公众社会的管理,以保证经济的效益最大化。由于政治生活本质上也资本化了,因而在经济、政治的双重压力下,人的生活世界殖民化了,经济系统、政治系统的货币、权力媒介肆无忌惮地侵入生活世界,人的生活变得无道德、无团结、无意义了。维特根斯坦也认为财富的发展不能解决人的生存问题:“即使所有可能的科学问题都得到了解答,我们的生存问题也还根本没有触及。”[306]西方学者虽然没有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他们提出的问题却是我们社会也必然要面对的问题:除了金钱,人们还追求什么?什么是人的完整生活?因此,必须从物质生产唯一性的思路中解放出来,从社会生活的全面性角度重新认识人,认识历史。

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人类历史的起源、人类历史的出发点问题,也即“现实的人”及其生活世界的重新认识问题。也就是是否人类生活只有物质生产唯一性问题。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奠基性著作中,马克思极其缜密地展开了他的逻辑起点[307],他说:“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308]也就是说,马克思是从人出发展开历史的,而不是从生产出发展开历史的。由于人的存在,因而人必须劳动、必须生育、必须进行社交活动,由此展开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所以生产是由于人的存在而发生的:“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309]也就是说,人类最初的劳动首先是“为了生活”,因此,马克思是从人出发而不是从劳动出发展开历史的。

在展开劳动是第一个历史活动的观点后,马克思的分析并没有至此为止,而是进一步论述了需要的满足和新的需要的产生也是第一个历史活动:“第二个事实是,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这种新的需要的产生是第一个历史活动。”[310]以及第三方面,即人的自身再生产:“一开始就纳入历史发展过程的第三种关系就是: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生活的人们开始生产另外一些人,即增殖。这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家庭。这个家庭起初是唯一的社会关系。”[311]并特别从方法论上指出:“不应把社会活动的这三个方面看作是三个不同的阶段,而只应看作是三个方面……‘三个因素’。从历史最初时期起,从第一批人出现时,三者就同时存在着,而且就是现在也还在历史上起着作用。”[312]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马克思要把这三个方面看作三个不可分割的因素并且始终在历史上起着作用呢?难道马克思不知道劳动对于人类历史的意义吗?实际上,正是在这里显示出马克思思想方法的伟大,显示出辩证思维的威力。也正是在这里,马克思从唯物主义角度解决了人类历史发生发展的能动性根源这一历史难题。劳动对于人类具有根本的意义,但是劳动不是自足的,劳动是因人要生活而产生的,由于人要不断地再生产自己,因而要不断地劳动,历史才得以发生和发展。因此,人类基本的生产是两种,即物质生产与人的自身再生产。人的基本的需要也是两种,正是旧的需要的满足和新的需要的不断产生,使人类不断发展。因此,把物质生产看作人类的唯一起源是非辩证的,它容易导向对人类生存目标的遗忘,如资本主义社会所看到的。

在分析完上述三个方面后,马克思又分析了第四方面,即人与人关系的再生产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再生产,“这样生活的生产——无论是自己生活的生产(通过劳动)或他人生活的生产(通过生育)——立即了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313]。以及第五方面,即人的精神生产:“只有现在,当我们已经考察了最初的历史的关系的四个因素,四个方面之后,我们才发现,人也具有‘意识’。”[314]

这五个方面实际上马克思向我们展现的正是人类生活或生活世界的最基本内容,即物质生产、人类自身再生产、社会关系再生产、精神生产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再生产,需要与生产同步发生,每一种生产都带来新的需要,从而推动新的历史的发生。因此,西方学者批评马克思是经济决定论是错误的,批评马克思没有人学理论也是错误的,批评马克思不讲生活和生活世界也是错误的。马克思恰恰是从“现实的人”的具体存在,从人的需求的全面性角度展开劳动和历史。生命的存在,“生命的生产”,“生活的生产”构成马克思思考的根本出发点。因此,把马克思思想理解为物质生产一元论、经济决定论,是错误的,其结果不仅不能能动地说明历史和劳动,而且找不到推进历史进步的根本力量,这种力量不是别的正是人要不断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生命需要、生活需要才导致人要不断地劳动,不断地改变不适应人的需要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人的需要是全面的,正是这种全面的需要推动人去创造世界和改造世界。正是在这里,我们可以批评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体系在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点、前提、根据上没有体现马克思的全面的辩证的思想,而打开了形而上学地理解历史的缺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