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绘制的生产组织方式

绘制的生产组织方式

时间:2022-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3-4 早期刊物插图 《小说时报》1909年第1期的两种技法绘制的插图而由一人完成整册的插图绘制早期还是较为常见的。像徐咏青在《小说时报》之中显示了两种绘画的技巧:线条化与水彩画。同属于有正书局的《妇女时报》同样由徐咏青操刀。在新文化的书刊中,同一册书刊中的图像保持风格的稳定,这一方面体现出新文化的图像取向,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美术人才的缺乏。
绘制的生产组织方式_现代性的另一副面孔:晚清至民国的书刊形态研究

生产机构内部有专业的美术人员,这些美术人员为自己的出版机构绘制作品,但作品又是通过怎样的安排布局呈现在书刊之上的呢?

通过对1911年至1919年间《小说月报》插图风格的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早期是每篇文章由一人绘制三至四张插图。在进行具体编排时,由于凑印张、凑版面的关系,另外由其他美术人员添画了一些插图。这样的结果,即使一篇文章,插图也可能由不同的人完成;几篇文学作品中,又有若干插图的风格是一致的;全册插图的总体风格不一致。

后来操作上有了变化,全册作品由一二人分别绘制插图,这样使得整册的风格保持了大致的统一,而每篇的插图风格未必一致。[40]再到后期,由于插图数量整体的减少,绘图人员也相应减少,到1916至1919年间,插图几乎都是由杨子贞一人维持。一人作插图,在风格上较为统一,而且能够预先对插图的布局、修饰等作出设想。

图3-4 早期刊物插图
《小说时报》1909年第1期的两种技法绘制的插图(图片来源:笔者实物拍摄)

而由一人完成整册的插图绘制早期还是较为常见的。像徐咏青在《小说时报》之中显示了两种绘画的技巧:线条化与水彩画。同属于有正书局的《妇女时报》同样由徐咏青操刀。又像《女子世界》的绘图者是丁悚,他擅长于钢笔画,所以插图与题花全用线条图表现。(图3-4 早期刊物插图)但在技术实现上,线条化与水彩画的实现手段可能并不一致:线条画没有阴影变化,而水彩画则有半调子(half-tone)效果。线条画能与文字一起制成版子进行整体印刷,而有调子的水彩画则需要另外制版。从成本与印刷技术来说,后者较前者要复杂些。所以书刊的插图画种也并不是随意选择的,也需要考虑到制版、成本等其他方面的限制。

1920年代的书刊承袭了1910年代的做法,基本上由一人负责美术插图,但也有例外。比如《半月》就有丁悚的插图画与胡亚光的装饰画。插图是按文章而定,装饰画则视版面调用,所以不同期号中采用同一张装饰画的情形较多。这种风格,应该是出于编辑的自愿选择,而非技术上的失误。在新文化的书刊中,同一册书刊中的图像保持风格的稳定,这一方面体现出新文化的图像取向,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美术人才的缺乏。

在都市文化的背景之下,由于图像出版的发达,不同种类的图像被组合到一种刊物之中的现象成为常态,其中以照片与漫画的结合犹为普及,几乎成为这一时期书刊版面的特征。像《良友》,既有各类照片,又有万籁鸣等人所作的漫画式插图。《玲珑》,既有影星的玉照,也有叶浅予主持的漫画栏目。通过图片拼盘式的展现,表现出都市文化的多样性与多变性,似乎成为图像拼杂的原因。(图3-5 《玲珑》版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