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影像生产方式

影像生产方式

时间:2022-04-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影像生产方式在着手开始本书的研究之前,首先有必要廓清所谓“大众影像生产”的概念。[3]本书的大众影像生产即指个人的电影和电视生产方式。[10]可以说,技术普及和价格下移也是当代中国大众影像勃兴的前提条件,经济和技术语境的改善最终促成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诞生,使大众影像逐渐成长为影像阵营中的一支新生力量。

第一节 影像生产方式

在着手开始本书的研究之前,首先有必要廓清所谓“大众影像生产”的概念。从广义理解,影像生产包括电影制片厂、电视台、影视公司等专业机构制作、独立制片人制作、业余爱好者拍摄制作的影像产品。影像的大众生产则是与专业影视生产机构相区别的独立制片人的个人影像作品及个人业余影像创作(鉴于个人作者身份的流动性,业余与专业的界定同样是相对的),本质上是指一种影像生产方式。

关于“生产方式”的概念,有多种阐释:(1)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2)指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的方式;(3)直接作为生产关系;(4)作为劳动方式。[1]如果仔细推敲,马克思所讲的生产方式有两种基本含义:其一是指生产要素的社会结合方式,即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别以何种社会形式相结合,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以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形式相结合的生产方式;其二是指生产要素的技术结合方式,即具有何种技能的劳动者以何种技术组织方式与何种技术类型的生产资料相结合,如独立手工业生产方式、工场手工业生产方式、机器大工业生产方式等。[2]在本书中,生产方式的概念采用第二种含义,即生产要素的技术结合方式。

按照罗伯特·C.艾伦的观点,在电影生产中,“生产方式”这个术语“意指一部影片的生产组织的整体结构:制作该影片的理由、制作任务的分工、所使用的工艺、职责和权限的分派以及确定评价完成片的标准。每种生产方式都有自己的一套生产实践”。在传统的影像生产划分中,“有三种基本生产方式:个人的、集体的(如阿根廷的电影自由创作集体——最著名的成员有索拉纳斯和赫蒂诺——是集体生产方式的范例。这个小组的每个成员都会操作所有设备,生产决定也是由全组作出的),以及制片厂影片生产方式”。[3]本书的大众影像生产即指个人的电影和电视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特征与传统制片厂、电视台生产的差别,就是从专业化的变为业余的,从工业化的转变为个人的,从公共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转变为小众的或个人的话语媒介。从内容上讲,是从宏大叙事转向边缘叙事,从主流文化转向民间意识形态,从公众话语转向个人话语。

经济和技术因素是影像实践的两个基础条件。首先,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没有一种影像生产是在经济语境之外运作的。“所有那些‘另一种’实践——即标以个人爱好、独立制片、纪录片或先锋派的影片创作——也都有着各自的经济成分”。[4]其次,“技术是电影之母”,[5]作为影像生产的必要前提,“技术研究在电影史研究中占有极突出的地位”。[6]在某种程度上,技术进步和其他生产条件对影像生产方式的影响可能是决定性的。

某些艺术上的革命往往萌生于一些毫不起眼的发明。让·雷诺阿在其著作《我的一生和我的影片》中论及印象派革命时指出:“在印象派出现之前,画家们使用的是装在小调色碟中的颜料。这类容器不便携带,颜料很容易溢出来,从而限制了画家到室外作画。后来人们发明了一种可以方便地用螺旋盖封口的颜料管,从此,青年学派的画家们可以携带颜料来到户外,直接在大自然中作画。当然,印象派革命的缘起首先在于画家的思想,但是,如果这些艺术家不能将其颜料带到枫丹白露的森林中,这场革命就不会以这种方式出现。”[7]在当代,技术的力量更是进入到艺术创作的核心地带。技术进步往往催生新的艺术风格和立足于新的技术特性上的艺术表现形式,并且促进了影像生产的多样化。在美国,据认为“战后独立电影数量激增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16毫米设备的大量出现”。[8]在法国,“新浪潮首先是一次制片技术和制片方法的革命”。[9]由于战后16毫米摄影机的大量普及及同步录音技术的改善,新浪潮的弄潮儿“及时捕捉住这些创新现象,给臃肿不堪和老态龙钟的法国电影带来了新的生机”。[10]可以说,技术普及和价格下移也是当代中国大众影像勃兴的前提条件,经济和技术语境的改善最终促成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诞生,使大众影像逐渐成长为影像阵营中的一支新生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