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努力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

努力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积极探索 努力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在全国最大的生态扶贫移民开发区———红寺堡开发区,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秉承“为民理财”的工作宗旨,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小心地掌控着开发区“吃饭与建设”的平衡器,为红寺堡经济社会发展竭尽全力提供前进的动力与高效的后勤保障。从零起步的事业2000年10月,红寺堡财政局由此正式成立。
努力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_旱塬播绿

积极探索 努力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

在全国最大的生态扶贫移民开发区———红寺堡开发区,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秉承“为民理财”的工作宗旨,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小心地掌控着开发区“吃饭与建设”的平衡器,为红寺堡经济社会发展竭尽全力提供前进的动力与高效的后勤保障。这就是红寺堡财政局———一个成立不足9年、仅有13名工作人员却又承担着如山重任的单位,近八年来,红寺堡财政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克难奋进,千方百计培植财源,大力推进财政改革,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合理调度资金,促进了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和社会事业和谐发展,在红寺堡的发展史上镌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零起步的事业

2000年10月,红寺堡财政局由此正式成立。成立之初的财政局面临的是这样的一个艰难局面:红寺堡移民享受五年期的免征农业税和其他税收政策,地方财政光有支出没有收入,供给范围大,政策性增支因素众多,GDP几乎等于零,供需矛盾非常突出。新生的移民红寺堡犹如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许多难以预知的困难成为制约红寺堡加快发展的“瓶颈”因素。

从零开始的事业千头万绪。如何尽快理清发展思路、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战斗集体成为摆在财政局领导班子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难题。按照高效、精干、切合实际的工作原则,财政局从老县区选调了几名业务熟练、专业知识程度较高的工作人员,并积极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在较短时间内使各项业务工作全面开展起来。面对移民安置工作任务艰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量大、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基础落后,社会公益服务事业完全空白的严峻形势,财政局一班人不等、不靠,突出发展第一要务,自觉地以服务支持发展,在创新中求突破,在发展中找出路,为谋发展培植财源,依托发展实现财政增收。当年,共争取自治区财政拨付资金1192万元,移民培训费、农田林网管护费等128.8万元,其他费用143.43万元。红寺堡“十字”大通道开工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文化、教育、卫生事业整体推进,电力、邮电、通信、广播电视、金融服务等社会公益类企事业全面启动。这年,红寺堡财政总收入达1464.23万元,支出后结余279.84万元,新建的红寺堡财政局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家底”。

破冰之旅

对于红寺堡财政局来说,八年的前进道路上有着太多难以忘怀的瞬间:红寺堡国家金库成立、国家税务局成立、财政预算体制健全并开展工作、启动红寺堡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工作、零基预算与综合财政预算全面启动……正是这些推动红寺堡财政工作逐渐步入规范化发展渠道的“第一次”,见证着红寺堡财政局攻坚克难、开拓奋进的发展历程。

财政局成立之初,以增加财政收入为主线,加强财政管理,加快财政体制改革,围绕红寺堡实施富民工程,生态工程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中心工作。2001-2002年,积极争取市政建设资金1010万元,调度财政资金800万元,完成了城市街道硬化、给排水、路灯架设及城市绿化等工程;筹资175万元,完成了重点学校基建工程和设备购置,建设乡镇卫生院3座;争取财政扶贫及财政支农资金1420万元,完成10个重点农业项目工程建设;争取扶贫贷款700万元,引导群众优化畜种结构,发展舍饲养殖。短短两年时间,红寺堡财政总收入翻了近10倍,一些国内及国际项目资金,通过财政局积极协调先后落户红寺堡,为红寺堡加快发展夯实了基础。

前进的道路上尽管布满荆棘,但是红寺堡财政局上上下下却从来没有过丝毫的懈怠与气馁,通过数字看成绩,在此后的五六年间,财政局的各项业务指标逐年攀升,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实实在在地为红寺堡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积蓄力量、添砖加瓦。

以“生财、聚财、理财”为基本理念,数年来,红寺堡财政局强化措施,以增收节支为重点,坚持项目带动战略,组织人员深入调查研究,加强税源分析和收入预测,加大对重点税源的监控,严格执行税收政策,着力提高财政保障能力。2003年至2008年五年间,开发区财政总收入以年均16.3%的速度迅速增长。2005年,完成财政补助收入8020.07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736万元、基金预算收入524万元。2008年,财政收入完成491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75%,可比增长879万元,比上年增长21%。通过加大管理和调控力度,出台管理政策,严禁坐收坐支或转移资金,确保了财政收入按时足额完成,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财政局始终把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放在突出的位置,树立节约意识,严格控制各项支出,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确保专项资金的兑付,界定和调整支出范围,规范支出程序,提高支出效益,逐步建立起了供给范围明确、分配科学、支出高效、监督有力、管理规范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2003年至2008年,通过不断调整预算定额,逐步优化公用经费标准,积极增加社会事业发展保障预算,财政工作对基础设施建设、抚恤和社会救济、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重点推进“两免一补”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救济救灾和社保资金保障工作,有力地保障了社会民生的协调发展。

八年来,财政局围绕红寺堡工委、管委会中心工作,着力支持培育支柱产业发展,通过争取各类项目拉动经济增长,建立争取项目奖励机制,优化支出结构,合理调度资金,确保了开发区经济工作稳健运行。仅2004年,财政局筹措发展资金2254万元,完成财政补助收入6516万元,当年申报教育、城建、扶贫、林业、农牧项目26个,涉及资金总额7966万元,到位3916万元。2006年,完成支出14253万元,财政资金全部用于支持城市建设、医疗卫生改善、小流域综合治理、农业综合开发等重点项目和社会事业建设发展。2008年,围绕工委、管委会提出的“3211”产业发展思路,财政局落实资金投入2000万元用于设施农业的发展,安排用于乌沙塘设施农业蓄水池、管道工程等工程建设,落实各类涉农补贴资金6409万元,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势推进土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和产业化经营等项目建设,为农业综合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增添了发展后劲。

红寺堡财政局全体干部职工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拼搏精神,置换出了红寺堡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美好前景。在红寺堡开发区财政局,八年艰苦创业的历史,已经成为财政局历任领导、每个干部职工心中永恒的骄傲和飞扬不衰的激情。

守成与跨越

财政体制改革与财政职能的健全历来是财政工作的重头戏。八年来,红寺堡财政局注重转变理财观念,健全财政职能,全面推行部门预算、试行国库存集中支付制度、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加强增收节支,开源节流,认真接受审计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及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扎扎实实地走出了一条稳健、奋进的创新之路。

立足红寺堡开发区财政资金紧缺、部门工作经费筹措困难的实际,财政局在不断总结收支经验的基础上,推行公用经费实行以奖代补的新机制,扩大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范围,自2007年起对开发区45个一级预算单位、9个二级预算单位全部纳入了国库集中支付,逐步实行以零余额账户为基础的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有效地防止了单位挤占、挪用和截留财政资金,2008年,红寺堡开发区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国库集中支付目标。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政府公务消费耗能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逐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额度,红寺堡开发区公务支出资金节约力度明显加大,压缩开支、透明支出、厉行节约已经在红寺堡开发区蔚然成风。

培养和造就一支合格、敬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是财政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八年来,红寺堡开发区财政局针对财务人员短缺的现状,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先后举办了业务培训20余期,参培人员300余人次,已有50余名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切实缓解了财会人员不足的问题,为规范单位财务管理提供了人力支持。根据各预算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及时调整和充实了财会人员,实行会计岗位统一委派制,有效地防止了财务混乱、管理错位等问题。本着“规范管理,依法办事”的原则,财政局积极强化财政监督检查,对财政扶贫资金、社会保障资金加大监察力度,做到资金审查按标准、资金管理到项目、跟踪检查到现场,查漏补缺,确保资金的安全运行。与此同时,不断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按照“票款分离,罚缴分离”的票据管理办法实施财务监管,保证票据的规范使用,杜绝了乱收费现象的发生。

成功的事业必须以强有力的群体协作意识和积极向上、团结务实的创新精神为依附。八年来,红寺堡财政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狠抓“两个文明”不放松,通过构建“一岗双责”目标责任体系,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广泛开展“一帮一联”、“双挂双创”等主题实践活动,锻造了一支业务能力强、责任意识高、创新观念浓厚的工作队伍。在红寺堡开发区,正是这样一支年轻有为的新型管理队伍,用恪尽职守、勇担重任的精神风貌和不骄不躁、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奋进在红寺堡开发区财政管理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征途之上。

(红寺堡开发区财政局供稿;撰稿人:周国宁 朱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