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勇于探索努力开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新局面

勇于探索努力开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新局面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开设了《创业管理学》《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创业心理训练》《大学生创新创业导论》等公共选修课,供学生自主选修。通过设立创新创业基金,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校友捐赠资金支持大学生创新、投资大学生创业。

傅安洲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是我校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一、我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情况

(一)组织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近年来,学校出台了《中国地质大学教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试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关于李四光本科创新培养计划的实施意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办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本科生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实施细则》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震旦创新创业教育计划》等,进一步规范创新创业教育。自2011年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启动开始,学校起草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方案》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学校成立了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任组长,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任副组长,由教务处科技处、财务处、实验室设备处、学工处、团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和相关学院负责人组成的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专门的“实验项目管理办公室”,由教务处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并由专职人员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日常事务工作。

此外,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领导,我校于2014年4月29日发文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副组长包括分管教学、科研和研究生院的三位校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学工处处长兼任。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中心主任由学工处处长兼任,副主任由涉及经济管理学院、校团委、教务处、学工部、研究部和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资环工研院)等相关部门的六位同志担任。自领导小组和中心成立以来,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组织起草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规划(2014—2020年)》等,讨论规划稿并协调推进相关工作。另外,还组织起草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管理办法(试行)》等办法或意见,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二)基地场所基础设施不断完备

在物理空间建设方面,学校在北区建立了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孵化)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基地旨在按照“学校引导、学生自治、开放共享、协同创新”原则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服务和预孵化平台。基地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武汉华铭聚创科技管理有限公司、大学生创业俱乐部、商战精英俱乐部等为依托,以各学院(课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分基地为支撑,以国家、省、市、区等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以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目标,努力搭建学校、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在内的多方合作平台,着力建立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效机制,打造校园创新创业生态圈。

在校企(地)合作基地建设方面,在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的统一部署和学校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积极联合企业、单位,充分挖掘社会资源,逐步建立一批包括地矿、石油企事业单位,大型企业和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在内的若干创业就业实践基地,依托定向就业单位、订单式人才培养委托单位和“地调、矿调班”培养合作单位,建立多个各类校企(地)合作基地。在院系场所建设方面,根据全校的统一布置,各学院积极筹建具有学院和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分基地,配备了基本的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基本满足了学生校内创业实践活动。

(三)创新创业教学体系不断健全

学校构建了以创业精神教育为核心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一是创业类公共课程教学。学校开设了《创业管理学》《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创业心理训练》《大学生创新创业导论》等公共选修课,供学生自主选修。在教学过程中,全体授课老师坚持体验式教学模式,坚持随堂满意度测试,通过课堂“破冰”活动、创业游戏、模拟训练等方式详细讲解创业精神、商业机会、创业者、企业建立、企业经营、创业计划书等各个模块,深受广大学生欢迎。截至2014年6月,共有500余人参加KAB创业培训。2013年KAB全国推广办公室在我校设立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进一步推动了创业教育基础课程在我校的深入推广。二是必选课教学。学校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列为学生必选的公共选修课,创业教育被列为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三是创业讲坛。学校将“创业讲坛”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依托,注重讲坛质量,邀请微软终生荣誉总裁、新华都总裁兼CEO唐骏等创业成功企业家和社会名流来校为学生畅谈创业经验与体会。为加强朋辈引导,学校还有计划地安排成功创业人士与在校大学生面对面地交流。同时,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实验实践课程也在积极筹备中。

(四)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不断丰富

学校坚持以科普活动、学术交流、项目资助、学术竞赛等为载体,以“挑战杯”系列赛事和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龙头,以青年科技节为主线,形成了涵盖大学生“基础科研训练计划”“特殊专长支持计划”“自主创新资助计划”等为主要内容的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体系。

学校大力鼓励和支持各类学生创业社团发展。创建创业模拟实验室,给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打造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和模拟商业活动的平台,推动学生不断积累经营管理经验。每年开展创业实战模拟竞赛,并邀请相关企业高管和专家教授,为学生的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技能的提高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并由此诞生了不少创业典型,如“中国最牛大学生”学校珠宝学院2007级本科生张俊青等。每年参与创业计划竞赛的学生团队近百支,参与同学近2000名。学生在历次全国和湖北省“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五)创新创业资金支持不断强化

学校尽可能地为创业学生和创业校友提供支持与帮助。近年来,学校还先后投入学生科技专项基金逾200万元,各学院投入配套基金和奖励基金超过500万元。通过设立创新创业基金,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校友捐赠资金支持大学生创新、投资大学生创业。校友与社会合作处在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中专门设立20万元的创新创业基金,用于开展对我校师生创新创业团队的各类创业投资,支持建设创新创业基地、学生实习实训基地,资助创新创业队伍参与各类赛事,开展创新创业周、科技节和校园创新创业竞赛等活动,鼓励在校师生、校友以及校外人士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增强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学校资环工研院在2013—2014年对武汉中地水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武汉中地南望晶生珠宝有限公司分别提供了100万元和30万元的创业股权投资,下一步还将继续为大学生创业优秀项目提供低息贷款、种子资金等融资便利。

(六)创新创业教育成效不断提升

创业团队是形成创业孵化项目的基础和前提,注重创业团队的培育和发展,对于促进创业教育的成效有重要意义。几年来,我校创业团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我校共计有创业团队将近200支,超过学生总数的5‰,覆盖全校各个学院、各个年级和绝大部分专业,参加人数超过1000人。根据创业状况统计,全校200多个创业(计划)项目中,与我校专业特色或依据我校专业背景的项目超过80%;其中科技类、产品类、发明制造类项目数占总项目数超过70%。

二、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第一,硬件支撑不足。一方面受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限制,给学生提供的创业物理支撑条件平台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另一方面实验室开放性不足,能够让学生自主支配的实验设备和条件还比较欠缺。

第二,软件支撑不足。首先,在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和师资队伍体系方面,一方面,现有的KAB课程学时数没有达到32个学时,深层次的SYB培训开展不够;另一方面,已经开设的KAB创业教育基础课程的师资还主要来自学校政工干部,这些老师经过有关部门的培训已经掌握了KAB授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但是创业经验的缺失将会直接影响授课效果。缺少专门的创业辅导专职人员和完备的创业教学师资队伍是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最大问题。其次,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层面,仍然停留在创业竞赛这一较为单一的领域,实战型的创业模拟实训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最后,在创业服务体系方面,需进一步完善创业数据库和创业服务网等信息平台。

第三,部门协同和政策配套问题。部门之间的有效衔接还有待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健全。

三、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科学发展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主要因素

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来看,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3个方面。一是思想意识。不论是学校层面、学生家长层面还是学生层面都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清楚地认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打破“创业是不务正业”“就业就要找铁饭碗”等传统思想。二是教育目标。创新创业教育应该要能够为大学生解决3个问题,即有创业意愿无创业技能、有创业机会无创业意识、有创业基础无创业平台,最终目标是要能够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进而通过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带动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技术的革新。一旦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清楚地认识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就能够极大地协调和推动高校各项工作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关系。三是教育模式。创新与创业相辅相成,创业是更深入甚至是更高层次的创新,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应当围绕“兴趣+专业+创新+创业”的思路展开,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业教育,在创业教育中推进创新教育,不断探索基于“专业+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改革。

而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因素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可以归纳为“三力”:一是“压力”,学业压力与创业压力的双重压力,大学生如何兼顾学业与创业,是在校大学生创业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二是“支撑力”,主要是高校以及所在地区场地、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创业基础要素的支撑能力;三是“转化力”,主要是潜在的创业机会能否转化为现实的创业行为,现实的创业资源能否转化为可以利用的创业条件、平台和生产力。

四、我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主要做法

以下结合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介绍我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从2011年至今,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已经实行了4年,学校也有四批项目立项,在对项目的管理过程中,包括对项目的选题、项目的评选以及对项目组各成员的指导和分工,我校也总结了一些基本经验。

一是注重特点,兴趣引导。从选题开始,就应该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来指导整个项目开展。既要看到学生求知热情高、积极性大的方面,采用鼓励研究性学习,提倡“问题学习法”和“学生学习主体化”的引导方法,又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抗压性差、持久性差等特点,帮助学生分析面临的困难,鼓励学生树立坚定的目标,培养不断探索、不怕吃苦的精神。

二是注重方法,分类培养。通过对项目的实施过程,特别对已结题的项目进行分类总结,我校根据实验项目的特点,将培养训练学生的方法分为以下7类:设备研制、软件研发、理论研究、实验方法研究、新材料新工艺研发、社会调查、实证研究及艺术。根据不同类别实验项目的特点,展开分类指导,提供不同的平台,实行相应的训练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三是注重过程,旨在育人。学校在学生创新能力训练的过程中,特别强调了严谨的科研态度,端正的学术作风。我们始终强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旨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动手能力、科研规范和团队意识,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好基础,而不是片面强调学术成绩;对于指导教师,学校更是要求教师以身作则,在指导学生完成课题的基础上,还要引导他们形成科研习惯,培养正确的学术规范,唾弃学术造假、剽窃盗用他人的实验数据和学术成果的行为。这不仅是学术研究的问题,更是学生的做人根本。

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见及建议

一是建议从教育部层面出台相关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高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责任、义务和具体要求。二是建议教育主管部门与科技、人社等部门加强政策协同和工作协同,共同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好的政策保障环境。三是建立完善大学生创业统计监测制度,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检测跟踪机制,把未来创业成功率和创业质量作为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指标,反馈指导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

——(节选自2014年教育部高教司在武汉高校专项调研时的汇报讲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