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努力开创我区教育工作新局面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努力开创我区教育工作新局面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推进。高校贫困家庭学生助学贷款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全区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在校生达到130万人,同比增长1.84%。

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努力开创我区教育工作新局面 ——在2005年全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自治区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 蔡国英

(2005年1月6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2004年全区教育工作,研究部署2005年教育工作,努力推动我区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刘仲副主席还要做重要讲话,请同志们认真贯彻执行。根据教育工委、教育厅党组研究的意见,我先讲一些意见。

一、关于2004年全区教育工作

2004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有关部门、各市、县(区)的大力支持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力拼搏,推动我区教育事业取得了新成绩,迈上了新台阶。

“两基”攻坚开局良好。盐池县于去年9月顺利通过自治区“普九”验收,在宁南山区率先实现“普九”目标,实现了我区“两基”攻坚的新突破。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川区“普九”巩固提高和吊庄乡镇的“两基”工作,川区“普九”巩固提高迈上新台阶。

高中阶段教育持续增长。面向宁南山区招生的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在银川落成,新建、改建、扩建了10所优质高中,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扩张。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同比增长21.67%,成为我区教育新的增长点。

高等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入学率稳步增长,教育规模稳步扩大。本科教学管理,硕士点、博士点建设,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学术科研水平、教育教学条件和综合实力不断提高。推进教育资源战略性重组,优化布局结构,初步形成了各类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

民族教育质量和办学层次不断提升。全区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达到34.84%,略高于人口自然比例。各级各类学校的民族班、民族预科部的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民族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区高校建设了校园网,90%的城市中小学建设了计算机教室,30%的农村中小学建设了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站、光盘播放点和计算机教室,一半以上的学校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初中每百人拥有计算机数量居全国第九位,高中每百人拥有计算机数量居全国第十一位,生机比达到24: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教师待遇逐步改善,保证了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选拔培养了一大批中小学骨干教师和高校学科带头人,提高了教师学历结构层次,优化了学科专业结构,全区教职工总数达到7.5万人,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教育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教育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全区中小学校舍基本实现了砖瓦化,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成为当地农村最好的建筑和亮丽风景线。

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为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体制保证。完成了行政区划调整后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基本完成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的高等、中等教育资源战略性重组,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推进了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在全区85%的地区推进了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我区与山东、广东、海南四省区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全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建立了校本科研机制,促进了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深化了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取得积极进展,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大力推进社会力量办学,各类民办教育机构达到232个,民办教育成为推动我区教育快速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在推进高校“两课”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进”“三贴近”,推进在高校学生和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发挥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净化学校周边环境,形成学校、社区、家庭“三结合”的工作合力等方面,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工作,增强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和教育行风建设成效显著。高校贫困家庭学生助学贷款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义务教育阶段,向家庭贫困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两免一补”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习有困难群体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得到保障。加强了校园安全管理,进一步整治了校园周边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严肃了各类教育考风考纪,营造了公正、公平、安全的考试环境。实施了“一费制”“三限”政策“一次性”收费办法,出台了行风建设双“十不准”规定,全面推行了政务公开、校务公开,推动教育行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目前,全区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在校生达到130万人,同比增长1.84%。其中,小学在校生达到67.78万人,同比增长1.23%;初中阶段在校生达到27.28万人,同比增长0.33%;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11.8万人,同比增长9.8%;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4.9万人,同比增长8.79%;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达到4.24万人,同比增长18.73%。成人高等教育在读学生达2.5万人。高等自考在籍学生达15万人左右。教育规模、质量、效益的全面提升,为促进我区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新贡献,为全区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深切地体会到:

(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是加快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再上新台阶的根本保证。新一届自治区党委政府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标的全局出发,大力实施科教兴宁和人才强区战略,高度重视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作用,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确保了全区教育的快速发展。近两年来,自治区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多次听取教育工作汇报,研究我区教育工作的重大问题,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自治区人民政府先后多次召开全区“两基”攻坚暨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学校安全等工作会议,成立了由马启智主席任组长的自治区“两基”攻坚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两基”攻坚实施方案(2004~2007)》《关于加快发展我区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关于自治区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帮扶南部山区“普九”攻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还经常深入学校,视察教育工作,多次听取教育工作汇报,研究解决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2004年中央安排我区各类教育专项资金达到3个多亿,自治区财政安排用于教育的各类专项资金达到4660万元。自治区人大、政协及常委会也多次组织视察调研教育工作,听取教育工作的汇报,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教育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各市县(市、区)乡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教育,党政主要领导同志关心教育,支持教育,亲自抓教育。出现了乡、县主要领导经常到上级教育部门汇报教育工作的可喜局面。近两年来,大部分市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也主动到自治区教育厅联系工作,充分体现了他们重视教育的远见卓识。

(二)科学判断形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是促进我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宝贵经验。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人才培养,教育为本。应该说,我国教育事业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发展,已经站上一个崭新的起点,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空前提高。从全国来看,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人均受教育年限已达到8年左右,在近94%的人口地区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规模达到世界第一。世界各国都感受到了中国教育的迅速崛起,认为在这么短的时间实现如此巨大的跨越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从我区来看,宁南山区于2003年全部实现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目标,标志着我区已经完成基本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历史性任务。到2004年底,全区以县为单位“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59.57%,以乡为单位“普九”人口覆盖率超过7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5%,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02%;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升学率达到70.2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每万人口中有高中阶段在校生267人,位居全国第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7.38%,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行列。这些,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西部欠发达省份都是了不起的成绩。放眼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十几年直至更长的一个时期,我们就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今天全国、全区教育所取得的伟大的历史性跨越,必将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巨大效益。我们作为这一不平凡历程的亲历者、实践者,完全可以为此而感到十分自豪。

我区是一个经济基础薄弱、教育基础较差的小省,能在较短时间内推进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重要的方面在于我们始终不渝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近年来,我们抓住了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加快推进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先后争取到中央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外援贷款项目等教育重点建设项目和援助项目资金11.8亿元。特别是去年,我们抓住中央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二期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贫困学生两免一补”政策以及各类教育贷款、国债资金和援助项目等机遇,争取到各类专项资金3亿多元。对这一系列重大机遇的把握,有效地增强了教育整体实力,为推动我区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全面发展”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本质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全面发展既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去年,中央先后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两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重要文件,我们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部署,及时在全区教育战线兴起了学习贯彻“两个文件”精神的高潮。自治区教育工委、教育厅先后召开了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大中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党建等方面的工作会、座谈会、报告会,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民族优良传统教育、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创建安全文明学校等一系列工作。各级各类学校切实把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自上而下地构建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德育工作制度。广大干部教师通过深入学习和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牢固树立了“育人为本、德育首位、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念。在青少年学生中广泛开展了“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三个了不起”、“升好祖国第一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青春与祖国同行”、文化科技“三下乡”和志愿支援山区教育等主题活动,建设了健康文明、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形成了良好的德育工作局面。

(四)统筹兼顾,重点突破是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发展战略上,我们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确立了“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个重点、实现三个突破,做到四个提高、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功能”的工作思路。重视处理好“四个关系”:即重视处理好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体系与人才培养、贡献知识辩证发展的关系,重视处理好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关系,重视处理好山川教育、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系,重视处理好教育普及与提高、均衡与择优、内涵与外延、质量与数量、公平与效益、改革与稳定之间和谐发展的关系,有效地促进了我区教育的全面发展。在工作部署上,我们按照统筹全局、分类指导、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对全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科学规划和总体部署,突出了四项重点工作。

一是在各类教育的发展布局中,突出了“两基”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加大了宁南山区“两基”攻坚力度。自治区与市、县政府签订了“两基”攻坚责任书,在组织领导、经费筹措、办学条件改善、督导评估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各项政策措施。各种教育建设工程、援助项目、贷款项目,向南部山区“两基”攻坚倾斜。加强了对宁南山区“两基”攻坚的督导检查,自治区人大专门组织了贯彻《义务教育法》的执法检查,自治区政协组织进行了“两基”调研,自治区政府主管领导带领教育、财政、发改委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先后多次到宁南山区调研督查,现场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两基”攻坚市县的领导和同志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集中精力、财力、物力,全力推进“两基”攻坚进程。去年,盐池县举全县之力,在宁南山区率先实现了“普九”目标;其他山区县以乡为单位的“普九”攻坚全面展开,有24个乡镇通过了县级政府的“普九”验收;吊庄移民乡镇实行属地管理后,银川市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吊庄乡镇的“两基”攻坚,其他市县也加大投入,加快了吊庄乡镇的“两基”进程;川区县(市区)全部通过了“两基”复查验收。国家教育督导团在检查我区的“两基”工作后,给予了三个“没有想到”的评价:没有想到宁夏各级党委、政府抓教育的力度这样大,没有想到宁夏在这样的条件下,学校建设得这样好,没有想到宁夏能克服那么多困难,“两基”工作这样扎实,取得了这样大的成绩。

二是在教育发展的工作重点方面,突出了优先发展、重点扶持民族教育。自治区各种专项资金向宁南山区倾斜,加快民族优质学校建设步伐,完成了“百所回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前两批项目学校的建设任务,启动了第三批项目学校建设工作,在建学校达到50所,已有38所“百标”回民中小学正式建成挂牌,总投资达1个多亿,成为当地办学条件最好,回族群众最满意的学校。新落成的六盘山高级中学面向回族聚居的宁南山区和移民吊庄区已招收了两届学生,扩大了银川一中等优质高中民族班招生规模,提高了高中阶段回族学生比例,稳步扩大了高等学校回族学生的招生比例。目前,全区有独立设置挂牌的少数民族中小学达到217所,其中独立设置挂牌的少数民族小学173所,中学44所,初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民族教育体系。

三是在深化教育改革中,突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新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代表了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我区已有18个县(市、区)进入自治区级实验区进行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81%的中小学校、63%的教师、39%的小学生、43%的初中生参与了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取得的成绩、积累的经验使我区和山东、广东、海南四省区于2004年被国家列入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区,在全国率先启动了高中新课程改革。新课改使教师观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评价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区还结合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全国率先实行普通高中一年级新生取消“重点班”“尖子班”,不仅保证了新课改的顺利推进,更重要的是促进了资源公平配置,受到了社会、家长和学生普遍欢迎。为适应以新课改为龙头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带来的教育实践的深刻变化,我区在全国率先实行了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听课制度,开展了首届听课周活动。这一系列做法和措施受到了兄弟省和教育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表扬(我区实行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听课制度报道后,一些兄弟省教育厅领导同志及教育部领导也走进课堂开始听课)。

四是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突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我们坚持把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推动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以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龙头,以提高现代信息技术普及水平为重点,推进了全区的教育信息化进程。去年实施了国家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项目,以中央投入为主,共安排资金1945.3万元,完成了原州区、中卫市等四个市县试点项目工程建设任务;加强了教育信息资源中心建设,整合了教育信息化项目资源;实施了一批援助项目,加快了信息化建设步伐。目前,全区已建成中小学校园网167个,多媒体计算机教室1100多个,数字化多功能教室(厅)200个,计算机总数达到4.5万多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率达到39.8%,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信息技术教育网络,在学校教育教学、农村党员干部教育以及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五)关注热点、突破难点、化解矛盾是确保教育改革、发展与稳定的重要前提。能否准确把握教育发展速度、改革力度和人民群众承受力,确保教育事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是对我们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考验。去年,我们围绕六个方面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加大了工作力度。

一是加大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力度。先后制定了《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十条”禁令》和《治理中小学乱收费的“十不准”规定》等配套政策和措施,建立了收费巡视制、通报制、责任追究制、社会监督制等各项规章制度,在大中城市公办高中严格执行招收择校生“限人数、限分数、限钱数”的政策,出台了义务教育“一费制”收费办法。经过两年的集中整治,可以说治理教育乱收费在教育系统已形成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已深入人心,做到了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措施到位。从去年秋季开学我厅会同自治区物价、监察及纠风部门组成的六个督查组,对学校收费及各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的专项督查来看,教育收费明显规范,成效十分显著。

二是高度重视并努力做好资助贫困学生的工作。会同财政、银行、银监会促成区内高校与银行签订了学生助学贷款协议,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发挥光明助学促进会等社团组织的作用,努力做好资助贫困大学生工作。实施了义务教育阶段为家庭贫困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工作,累计用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放教科书专项资金达8160万元,受助学生达40.1万人。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救助活动,建立“扶助贫困家庭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制度”,在贫困地区推广使用经济适用教材,开展校际之间的“一帮一”“手拉手”活动,采取多种措施保障贫困适龄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利。

三是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问题。针对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对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免收借读费等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保障了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四是集中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成立了自治区校园安全及周边环境治理领导小组,会同8厅局组成督查组,先后奔赴全区各市县开展校园安全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大检查;各县(市、区)政府普遍成立了教育执法领导小组,严肃查处侵害教师权益、非法雇用童工、干扰学校秩序、截留挪用教育经费等非法行为,排查了校园内的各种安全隐患,集中整治了校园周边环境。

五是优化了高考环境。制定了宁夏普通高校招生有关户口和学籍管理问题的若干规定,妥善处理了“高考移民”问题。首次使用大型电子显示屏,同步公布高考招生投档和录取情况,进一步增加招生政策和程序的公开透明度,严肃了各类教育考风考纪。年底,在全区教育行政部门开展了听取社会各界对教育改革发展意见、建议的活动,增进了社会各界对教育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六是疏通渠道,广开门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我们认真落实毕业生就业政策和措施,努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在毕业生总量增加、社会需求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经有关部门、各市县和学校共同努力,去年金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0.2%,比上年同期提高1.31个百分点,全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

(六)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是加快教育发展的强劲动力。激发教育资源的最佳效益,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作用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一是推进了学校布局调整。经过两年多的调整,全区中小学由原来的336l所调整到3055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由原来的86所调整到42所,推动了普通高校的实质性合并重组工作,自治区人民政府与教育部签订省部共建宁夏大学的协议。二是大力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创新办学机制,盘活教育存量,扩张优质资源总量。积极推进“名校办民校”的办学改革试验,促成银川一中与民办建华中学、徕回民中学与长城英豪学校合作办学。报经自治区政府批准成立了民办大学“银川科技职业学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引进区外优质民办教育来我区办学。先后多次赴陕西、上海、北京、江苏等地与有关学校洽谈办学事项。目前,中国矿业大学在我区举办独立本科学院正式上报教育部审批。北京南洋教育集团与中卫市联合办学等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三是在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等教育重点工程中建立了因素法资金分配机制;在“两基”攻坚等重点工作中,建立“以奖代补”的投入激励机制;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建立工作督导与质量评估机制;在教师教育、师生技能性教育考核中,探索建立了等级考核评价机制;在改革中考、高考科目、招生方式、考试与评价制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形成了正确的导向激励机制,为加快教育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机制保障。

(七)加大教育投入,扩张优质教育规模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措施。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同教育供给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是现阶段的主要矛盾,而且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矛盾。千方百计争取教育投入、扩张优质教育资源是教育战线践行“三个代表”要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实际行动。

一是自治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增加教育经费的政策措施。制定了我区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定额标准,调整了高中“三限”政策和实验学校的收费标准,进一步完善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投入体制。

二是在已经“普九”的地区加快优质高中的建设步伐。近两年多渠道投入8个多亿,推动优质高中建设。启动了“3133”优质学校建设工程,完成了首批优质学校的评估工作,规划用4年时间,建设300所示范性小学,100所示范性初中,30所自治区重点和示范高中,30所骨干职业学校,基本形成全区优质学校的覆盖网和骨干体系。

三是大力实施教育重点工程,整体增强教育的物质条件。基本完成了第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学校建设任务,共新建、改扩建学校353所(其中:小学308所,初中45所),建设面积23.4万平方米,制作课桌凳8.26万单人套,采购图书56.9万册,培训校长教师3027人次,资金总投入1.67个亿。启动了第二期“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规划投资333亿元,用3年时间改造44.4万平方米的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去年已下达中央专项资金5000万元,自治区配套资金1000万元,各项建设工程正在按计划推进。启动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中央投入3.5个亿,自治区配套5400万元,“工程”覆盖尚未“普九”的山区8县区和红寺堡开发区以及川区县的14个吊庄乡镇和14个山区乡镇,覆盖全区278.4万人口所在的地区,规划新建、改扩建学校149所。启动实施了西部地区基础教育贷款项目和高校日元贷款项目,分别争取投资2150万美元和2215万美元。

四是积极主动争取海内外的支持和援助。福建省先后向南部山区8县投入教育帮扶资金3500多万元,争取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香港邵逸夫基金会和香港洪逸挥基金会分别资助我区912万元、5240万元和823万元,区内有关部门、单位定点支持“两基”共筹措资金2350万元,还广泛地争取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支持,各方面救助失学儿童2.6万余名。

(八)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质量的高低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成败,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面对世界科技革命和教育变革的挑战,我们把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集聚创造性人才作为一项紧迫任务,狠抓落实。一是出台了我区中小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推行了中小学校长责任制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对新增教师和校长选用普遍推行了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择优招聘的选拔方式,面向本县、本市、全区甚至全国范围公开选拔了一大批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师德高尚、作风扎实的教师和行政管理干部,激发了教师队伍的活力。二是会同组织、财政、人事等部门调研制定关于加强南部山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出台七项措施,推动解决山区农村教师短缺和城镇教师结构性短缺的问题。三是加大了教师培训力度。自治区出台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完善了我区教师教育法规建设。实施了“1135”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计划,规划到2007年在全区培训100名自治区级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1000名自治区级、3000名市级、5000名县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大力推进小学教师专科化、初中教师本科化进程,小学教师专科学历、初中教师本科学历已分别达到52.66%和43.92%,同比分别增长12.34、13.9个百分点。高校中获得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20%以上。广泛开展了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培训教师5.4万余人;开展了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培训教师33470人次,培训合格率达到75%以上,提高了教师实施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的整合能力。四是隆重庆祝第20个教师节,大力宣传表彰优秀教师。召开了全区庆祝教师节大会,自治区人民政府首次拿出52万元重奖了“自治区模范教师”、“自治区优秀教师”称号获得者,举办了教育系统庆祝第20个教师节大型文艺汇演,组织了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巡回报告等活动,大力宣传优秀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先进事迹,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强烈反响。近年来,在各级各类教育中涌现出大批优秀人才,他们支撑了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推进“两基”攻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职业教育重组、高校教科研、教育信息化建设以教育重点工程建设中,锻炼成长了一大批忠诚教育事业、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乐于奉献的好干部和优秀教师,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事实证明,我区这支拥有7万多人的教育队伍是一支能够担当重任,能够将我区教育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可靠力量。

(九)教育只有服务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才能大有作为。实践证明,教育坚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主动服务于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才能日益受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进而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近年来,我区基础教育坚持服务于提高国民素质,形成了数量与质量、规模与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格局,与2000年相比,基础教育在校生规模增长了10个百分点。特别是普通高中在校人数由6.77万人上升到11.8万人,增长了74个百分点,其中优质高中招生规模增长一倍,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更是在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就业需求中,呈现出连年持续上升的态势。2003年,全区中职(普通中专、职高)招生同比增长23.62%,高职招生同比增长36.3%;2004年,全区中职招生同比增长21.67%,高职招生同比增长42.45%,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发展速度。与高校扩招前相比,我区实现了高等学校数、高等学校招生数、在校学生数、专任教师数和固定资产数量上的五个翻番,其中,高等学校数量由原来的5所发展到13所,高等学校年招生数由原来的0.65万人上升到2.5万人,高等学校的在校生人数由原来的1.99万人增长到6万余人,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数由原来的0.15万人增加到0.32万人,高等学校固定资产总量由原来的2.61个亿扩大到9.5个亿。职高、中职、高等学校每年向社会输送毕业生已达2万余人,每年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就业再就业培训已达10万多人次,为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技术和人才支撑。

同志们,2004年是我区教育改革发展取得重要成果,成效显著的一年,也是我区广大教育工作者辛勤努力、扎实工作、发愤图强、有所作为的一年。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共宁夏教育工委、教育厅党组,向广大教育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一切关心支持教育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方面表示衷心感谢!

二、关于2005年全区教育工作

纵观全区教育形势,特别是联系经济社会发展,从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关注度和要求来看,我区教育在近年来规模大发展、结构大调整、体制大改革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问题和挑战。就教育自身而言,教育发展的总体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仍然有较大差距,区域、城乡、各类教育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教育观念转变、体制改革、结构调整、质量提高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受经济、体制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教育效益与教育公平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就教育发展的外部条件和环境而言,教育投入与教育需求的矛盾仍然突出,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有待提高,教育的舆论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教育宣传工作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不断开拓教育工作新局面。

一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基础是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水平的全面发展,必须通过落实教育的优先发展带动各项经济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通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带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等重大战略,更加迫切地要求我们尽快把经济增长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加快建设一支适应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新路子。只有这样,我区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抢占先机,占据优势,快速发展,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核心是持续发展,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聚精会神搞教育,一心一意谋发展。关键是提高质量,要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基础是巩固成果、深化改革,不断提高教育体制的生机活力。归结起来,就是要结合教育工作实际,从严治教、强化管理,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我们一定要把指导教育工作的思路,统一到这个方针上来,把握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节奏,调整好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科技的紧密结合,推动我区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要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公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公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体现,也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教育系统要按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的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牢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使“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这一崇高使命,不断提高领导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能力,使教育事业的发展惠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

要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努力地引导和适应新时期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社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使教育成为关系群众利益的头等大事。一方面,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看作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有学上就是最大的满意,我们要千方百计地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资源是有限的,我们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区情出发,根据现实的情况,科学地配置教育资源,引导群众更好地认识教育的困难与社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把群众的需要与教育的实际供给能力有机统一起来。

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努力地促进教育的公平公正。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反复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各项工作,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核心环节,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社会公平。谁能享受良好的义务教育,谁就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否则就难以融入现代社会。对教育本身来说,促进教育公平才能最广泛、最大限度地开发人力资源。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公平问题就更加重要,更为人民群众所关注。当前,我们把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放在这么突出的地位,下了这么大的决心为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花了这么大的力气推进对高等教育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体系建设,这样关注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这样重视为学生成长营造安全的环境、健康的环境、发展的环境都是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坚持教育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出发,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战略举措。

在新的一年里,全区教育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要求,以全面提升我区教育的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为核心,以改革和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投入体制、布局结构和工作机制为突破口,以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民族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为重点,大力加强教育系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大力加强高素质的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创新,优化教育结构,改革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努力推进我区教育再上新台阶。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中共宁夏教育工委、自治区教育厅制定了2005年教育工作要点,提出了今年全区教育工作的目标和要求,任务十分繁重,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力争2005年教育工作在以下九个方面取得新进展。

(一)突出农村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加大投入,重点突破,“两基”攻坚要实现新目标。坚持将“两基”攻坚和“普九”巩固提高作为农村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力量大力推进宁南山区“两基”攻坚,隆德县和红寺堡开发区、川区吊庄移民乡镇年内实现“两基”攻坚目标,推动其他6个山区县50%以上的乡镇实现以乡为单位的“普九”目标。加大“两基”复查力度,巩固全区“普九”成果。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落实“保工资、保安全、保运行”的经费保障措施,争取各级政府和全社会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二要加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力度,整合各类教育建设工程,力争年内新建、改扩建农村初中85所、农村小学139所,改善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增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实力。三要加大山区教师队伍建设力度,通过组织城镇教师定期支教、机关及事业单位定点支教、对口支援省援助支教、毕业生志愿支教等,保持一支年规模近3000人左右的支教队伍;通过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等途径,用3年时间为山区招聘教师3000名,切实解决宁南山区“两基”攻坚的教师问题。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进一步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做好学习有困难群体的义务教育工作。依法巩固入学率,严格控制辍学率,切实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水平。

(二)调整结构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推动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再上新台阶。高中阶段教育在促进各类教育发展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特别是随着我区“两基”攻坚不断取得重大进展,高质量地满足人民群众享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显得日益迫切。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关系,推动优化高中阶段教育布局结构上台阶。着眼于当前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要特别重视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2004年我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虽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但无论是与普通高中相比,还是同实际的社会需求相比,仍然是需要大力加强、加快发展的方面。到2020年,即使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30%~40%,仍有60%以上的学生需要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职业教育发展的空间还很大。我们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不断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占高中阶段教育的比重,逐步向构建中职和普通高中规模大体相当、协调发展的格局迈进。其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再上新台阶。要认真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明天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中等职业教育要坚持学历教育和中短期培训并重,在加强学历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针对初次就业者、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市下岗再就业工人的中短期培训;加强重点职业学校和职教中心建设,大力实施《职业教育与培训创业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城市下岗人员再就业培训工程》、面向宁南山区贫困家庭的职业培训计划和10万农民培训计划,探索城镇高中阶段学生分流制度,力争2005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在2004年的基础上有较大增长。第三,推动已“普九”地区的高中阶段学校建设再上新台阶。结合实施“3133”优质学校建设工程,年内建设7所优质高中,推进自治区示范性高中、重点普通高中和骨干中等职业学校评估工作,教育强县、教育强乡(镇)创建活动今年要有所突破,力争有一个县区和几个乡镇实现教育强县、强乡的目标,通过建设新校、名校扩张、联合办学、老校改造提升等渠道,努力扩大优质高中阶段教育规模。以政策支持为主,加强综合高中建设,积极推动有条件的区域中心城市,中心区率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

(三)加强建设,强化管理,改革创新,推动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贡献知识、服务社会上再上新水平。2005年,高等教育要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推进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优化高等学校布局和专业、学科结构,加强师范、农科、理工类专业建设,在稳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同时,多渠道扩大区外高校在我区的招生规模,扩大区内高校理工科等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模。加快推进省部共建宁夏大学,推动固原师专基本建设和医学院扩建工作,积极争取固原师专升本科和宁夏石嘴山职业技术学院升本科院校的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促进高等学校整体发展。继续推进高等教育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增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要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进“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切实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要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切实落实教授、副教授为本科学生上课的要求。加强英语教学和信息技术教育,更加重视能力培养。认真实施教育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启动宁夏普通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力争用3年时间建设100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005年第一批计划建设30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做好国家级、自治区级优秀教学成果评选和表彰工作。建立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和咨询工作机制,加强高校教学工作评估,加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促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再上新水平。

二是加快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努力构建吸引、培养和用好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支持体系,促进高校提高学术品位和科研水平。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高等学校人才建设计划,积极吸引硕士生、博士生进高校,积极探索学科带头人加创新团队人才组织新模式,加大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培养力度,带动不同层次的人才梯队成长,坚持科技合作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加快缩短高等教育与发达地区在人才队伍上的差距。进一步加强博士点、硕士点建设和管理,推行并完善研究生培养导师负责制和研究生助研、助教和助管岗位制。进一步加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提高高校科研工作水平,增进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企业的密切合作,积极参与自治区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开发研究,推进产学研结合,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机制,增强高校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是立足于培养大批高层次、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进一步推动高等职业学校增强职业教育特色。继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办学模式改革,要以就业为导向配置教学资源,调整专业设置,改革教学内容,积极推行学分制和模块式教学,突出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快培育品牌专业,推动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推动组建财经、商贸、建筑等自治区级职业教育集团,发挥优势学校、优势专业的带动作用,在整体提升我区职业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上再上新水平。

(四)重点扶持,优先发展,在整体提高民族教育质量效益上要有新作为。要认真贯彻《民族教育条例》,加快推进优质民族学校建设,在教育重点工程中,加大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学校的倾斜力度,大力推进“百所回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启动第三批工程项目学校建设,年内争取使学校建成总数达到50所,积极构建优质民族教育骨干办学体系。要按照办学条件一流、管理一流、教育质量一流的要求,抓好项目学校的校长和教师的培训,改善民族地区的师资结构,提高民族教育教学质量。要继续发挥优质高中的办学优势,稳步提高回族学生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例。继续加强回族教师特别是回族女教师的培养培训,切实提高回族女童的入学率、巩固率。要大力发展民族职业教育,采取自治区政府部门与宁夏大学共建高校民族预科部的措施,切实提升宁夏高校民族预科部的办学水平。稳步扩大高等学校民族学生的招生比例,加快各类应用型、技能型回族实用技术人才和回族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步伐。

(五)创新发展机制,加大建设力度,推动教育信息化取得新成果。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继续坚持“总体规划、先行试点、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以面向学生应用为主,构建“三种模式”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国务院已正式批准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我们要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后续项目的安排,加快推进全区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坚持和完善“政府主导、银企合作、企业运作、市场规范”的运行机制,加快推进城市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开设率,建立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等级评价机制,切实提高信息技术的普及水平和应用能力。加强教育教学资源开发,推动构建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多层次、多功能、交互式的信息资源开发服务体系。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推动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多种服务功能的作用,为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服务,“一网多用”、“一站多用”,把农村中小学建设成为当地农村的教育中心、文化科技中心、信息中心和培训中心。

(六)统筹全局,协调推进,在推动教育改革上要有新突破。

一要深化教育投入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元化的投入体制,推动建立和完善教育公共财政体制。会同财政部门制定县级财政转移支付用于教育的比例和政策,研究解决农村教育投入体制问题,依法制定确保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在决算时达到“三个增长”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建立社会投资、出资和捐资办学的有效激励机制。

二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优势互补、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加大扶持力度,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促进民办学校扩大规模、改善条件、提高质量、增强实力。继续实施“名校带民校”战略,推动公办优质学校与民办学校合作办学、优势互补,盘活民办教育资源,扩张优质教育总量。推进中国矿业大学来宁办学工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发展与建设,吸引区外名校来宁合作举办各类教育,探索民办教育的多种实现形式。在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审、表彰奖励等教师工作中实行与公办学校教师同样条件、同样标准、同等对待,大力宣传表彰成绩突出的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依法保障民办学校权益,努力营造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

三要深化以“新课改”为龙头的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基础教育走内涵式发展路子。大力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继续实施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工程,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建立自治区和市两级新课程的跟踪、监测、评估、反馈机制,探索构建科学的中小学生素质评价体系、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和学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加强对基础教育质量的监测。推进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在全区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全面推行新课改。正确把握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的方向,坚持和完善普通高中取消重点班”“尖子班”等推进新课改的有效措施和管理机制,营造和谐教育环境,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四要深化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激发职业学校办学活力。要改革传统的办学模式,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加强产教结合、产学研结合,积极探索和建立根据企业“订单”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机制,鼓励校企合办、半工半读、分阶段完成学业等办学形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主动引入企业直接参与学校的招生和培养,在培养目标、人才规格、专业设置、知识技能结构和学习成果评估等方面让企业发挥更大作用。改革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培训项目和学习者的需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逐步推行弹性学习制度。要重点改革传统的学籍管理方式,引入高等自学考试的学籍管理机制,完善学分认证制度,推行“学分银行”试点,加快地级市和自治区“学分银行”建设,形成联结高职、中职和职业培训、沟通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学分认定系统,为职业教育以及其他教育和培训转变机制、创新方式、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七)增强敏锐性,提高洞察力,在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上要有新举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和谐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促进教育的公平公正,要始终作为我们努力和奋斗的方向。当前比较突出的,是要解决好困难群众教育方面的问题,解决好人民群众和广大青少年学生关心的教育问题。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好、抓实以下工作。

一是切实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做好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和扶持工作。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提供免费教科书经费,配合财政部门,切实做好对宁南山区农村和吊庄移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工作。大力推进高校按新机制和新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努力确保20%左右的贫困家庭学生能够得到国家助学贷款,积极推动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完善国家助学奖学金管理办法,研究落实确保高校学费收入10%用于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政策措施,完善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政策,使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更加完善,推动我区高校学生助学贷款工作健康发展。

二是切实加强校园安全工作,为青少年营造健康发展的环境。这是2005年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要巩固2004年下半年专项整治成果,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完善学校卫生安全责任制与反馈机制,积极探索建立维护学校安全的新机制,确保师生健康和安全。要加强对交通、溺水、食物中毒、意外伤害等安全事故的防范,加强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教育。同时,要采取积极措施,净化校园周边和网络等青少年的成长空间。

三是进一步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2005年全区大中专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1.85万人,增幅达4.04%,毕业生就业工作形势仍然严峻。毕业生就业工作要常抓不懈。要进一步完善在自治区政府领导下各部门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和“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进一步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制定的扶持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完善毕业生到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就业和鼓励、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落实好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双证书”政策,拓宽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渠道。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和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信息化及专业化水平。从今年起,要切实将教育布局规划、学科专业配置、办学评估、经费投入等工作与毕业生就业状况紧密挂钩,推动学校千方百计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四是继续加大教育行风建设力度,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要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抓好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任务的落实。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制度、教育和监督并重“三管齐下”的惩治和预防的长效机制,加大教育投入、建立规范的收费政策制度、治理乱收费“三管齐下”的惩治和预防的长效机制。认真执行双“十不准”规定和一次性收费规定,加大对违规收费行为的处罚力度,继续稳定高校收费标准、规范高校收费行为。切实加强高考和招生工作管理,实施高校招生的“阳光工程”,坚决纠正各类教育考试等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建设公正、公平、安全的教育环境。

(八)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要有新探索。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2005年教育工作的战略抓手。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德育工作体系和学校、家庭、社会相配合的德育工作机制。

首先,要把中央8号文件、16文件精神切实贯彻落实。本月17至18日,中央将召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部署此项工作。教育系统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继续组织学好文件精神,落实配套措施。年内要召开全区教育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认真总结好成功经验,进一步研究出台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政策措施。

其次,在制度建设上要真正做到“德育首位”的四个落实:一是在教育行政部门议事日程中落实,每年必议德育工作,首议德育工作,及时解决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学生中间,带头做好德育工作。二是在学校各项工作中落实,党政一把手要带头抓德育工作,完善德育工作机制,落实德育工作队伍,保证德育工作经费。要运用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不断创新工作载体。要把德育工作纳入校长和教师教育教学考核指标体系,探索建立考核结果与干部任用和教师奖惩挂钩的德育工作激励机制。三是在教师队伍中落实,使做好德育工作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要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和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有力的保障机制。四是在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中落实,抓好思想政治课教材建设,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全过程。

再次,在推进工作上要认真实施教育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七个一计划”。即:每所学校建设一个过硬的领导班子;培养一支过得硬的班主任、辅导员队伍;每所学校建立一个健全完善、工作得力的德育工作体系;中小学每周上好一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课、学生每周背一首中国古典诗词;每个县市区建设一个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开辟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树立一批学校基层先进党组织和师德典型;创建一批安全文明学校。采取各种措施,扎实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

最后,切实加强和改进体育、美育和健康教育工作。要继续加强美育,推动心理健康和青春期健康教育,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和毒品预防教育,广泛开展以“每天锻炼一小时”为内容的青春健身活动,增强青少年学生的体质、意志力和终生锻炼的自觉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要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民族政策教育,确保我区各民族平等团结的优良传统代代传承。

(九)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教育系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开创全区教育工作新局面。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全面增强从教执教能力、提高教育工作水平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也是我们推进2005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政治保证。我们要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从教育工作实际出发,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同加强教育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结合起来,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行政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结合起来,同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构建科学管理机制结合起来,同协调、优化教育内外部关系、营造和谐发展环境结合起来,全面推进教育系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开创新时期教育工作新局面。当前,要突出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加强教育系统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一是要大兴学习之风。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素质、一种觉悟、一种修养,坚持不懈地带头学习科学理论、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要善于运用科学理论武装思想,运用科学知识指导教育实践,运用群众的智慧推动教育工作,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创造性。二是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从今年起,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都要确定年度调研计划,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社会实践,深入教育教学一线,深入师生员工,针对当前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专题调研,形成有价值的专题调研报告,认清教育发展形势和现状,充分运用和把握教育发展规律,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三是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全区教育战线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力求我区经济社会欠发达的基本区情之真,务艰苦奋斗、负重拼搏之实;力求教育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全面、协调、可持续地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之实;力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本质之真,务办宁夏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之实。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推动教育系统各级党委和党员干部不断提高科学判断教育发展形势、把握教育发展机遇的能力,提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能力,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校和依法执教的能力,提高驾驭教育全局、善于突破的能力,提高洞察和处理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能力,提高营造和谐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内外部环境的能力,全面提高教育系统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第二,要全面落实“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要求,正确处理教育加快发展和提高质量的关系,切实把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摆上重要位置;正确处理普教和职教的关系,切实把发展职教,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摆上重要位置;正确处理城乡教育的关系,切实把发展农村教育摆上重要位置;要正确处理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切实把软件建设特别是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摆上重要位置;正确处理事业发展与队伍建设的关系,切实把加强教育队伍建设摆上重要位置;正确处理重点学校与一般学校、基础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的关系,切实把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摆上重要位置;正确处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切实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摆上重要位置;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切实把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促进教育稳定、实现和谐发展摆上重要位置;正确处理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的关系,切实把实现教育公平公正、实现教育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摆上重要位置,努力推动全区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要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教育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管理机制,全面提高教育行政执行能力。一是加强教育行政队伍建设。要全面落实第十三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会议暨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座谈会精神,坚持以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要继续坚持并完善处级领导干部读书班制度、局长教育政策培训班制度、行政管理干部和教研人员听课制度、校长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深化教育行政管理干部教育培训、选拔任用、监督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建设一支能担当重任的高素质的教育行政干部队伍。二是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要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统一部署,在全区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努力增强学校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要适应新时期教育工作要求,尽快建立和完善市、县(区)教育党委,教育局没有成立党委的,要尽快成立党委,加强本地区教育系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学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中小学德育工作。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村级小学有党小组、乡镇中心小学和初级中学有党支部、完全中学和高级中学有党总支的教育基层党组织体系,为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组织保证。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大力实施“高素质教师和管理队伍建设工程”,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推动教师教育创新。继续实施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建设工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切实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实施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教师全员培训,提高在职教师的师德素养、学历学位层次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教育机关、学习型学校和争当“创新型、素质型、育才型”教师活动。重点实施南部山区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四是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按照依法办学、民主治校、科学决策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具体制度,推进健全学校的领导管理体制和民主监督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教代会参与管理与监督的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办教育“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管理机制。进一步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坚持“资格准入、竞争上岗、全员聘任"的办法,推行学校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度,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人事管理机制,推动构建科学、民主、效率相统一的教育内部发展环境。

第四,要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创新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投资环境和舆论环境。教育系统点多面广战线长,教育工作千头万绪任务重,改革发展需要全社会广泛支持。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汇报,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的支持;要主动出击,积极争取财政、发展规划等部门的支持;主动服务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支持教育改革发展。当前要特别加强教育宣传工作,及时把握教育舆情,把握教育宣传、教育舆论的主动权,确保唱响主旋律。要特别重视学校稳定工作,切实把维护学校稳定摆在重要位置。多年来,教育的稳定为社会的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但是,我们一定要善于洞察教育领域潜伏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予以密切关注,及时化解。要进一步落实学校稳定工作责任制,各级领导干部要亲自抓,建立起维护学校稳定的长效机制,健全和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机制,切实把教育稳定工作做好,确保教育工作让党委和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努力营造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和谐社会环境。

同志们,新的一年刚刚开始,我代表教育工委、教育厅党组,感谢大家过去一年里的辛勤工作和对教育工委、教育厅以及对我本人工作的支持。春节快到了,在这里,我代表教育厅向大家拜年,并通过大家向全区教育战线的教职员工致以新年的问候和新春的祝福。

2005年的教育工作,责任重大、任务繁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求真务实,改革进取,负重拼搏,奋发有为,努力开创我区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