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口问题和计划生育

人口问题和计划生育

时间:2022-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口问题和计划生育2005年1月6日零时2分,北京市妇产医院一名男婴顺产出生,众多媒体争相报道:中国内地总人口由此达到13亿。鉴于这种情况,中国政府曾号召计划生育,提倡使用避孕药具。全国因实行计划生育而少生3亿多人口。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实施后,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常经费缺口很大。
人口问题和计划生育_聚焦:当代青年热门话题100 例

人口问题和计划生育

2005年1月6日零时2分,北京市妇产医院一名男婴顺产出生,众多媒体争相报道:中国内地(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总人口由此达到13亿。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日子,一方面表明我国人口的增长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另一方面又表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13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4年。

人口问题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关系中国现代化建设兴衰成败,关系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能否相互协调和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是从国家富强、民族昌盛、人民幸福出发所作出的必然选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迅速增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再生产进入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类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进入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人口出生高峰。从1962年至1972年,年平均出生人口2669万,累计出生了3亿,到1969年总人口突破了8亿,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逐渐显露出来。鉴于这种情况,中国政府曾号召计划生育,提倡使用避孕药具。但是,由于对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深,政府没有制定明确的人口政策,因此,计划生育政策并没有在全国有效地推行。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深刻分析了中国的基本国情,指出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考虑中国国家大、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的特点,保持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根据这一思想,中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并将此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计划生育工作的法律地位。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成功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比较顺利地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总和生育率稳定在更替水平以下,并进入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全国因实行计划生育而少生3亿多人口。在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前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

第一,低生育水平不稳定。现行生育政策和群众生育意愿的矛盾依然突出,在人口忧患意识淡化、行政手段弱化和利益导向政策滞后的情况下,任何政策的偏差和工作的失误及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都可能导致生育水平的回升。

第二,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今后20年左右,全国总人口仍以每年净增1000万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据预测,按总和生育率118计算,2034年人口达到14186亿后可能实现零增长;如果将一些复杂多变因素考虑进来,按总和生育率210计算,到21世纪中叶的2043年,人口将达到15.57亿。这就是说,全国总人口还要增加近3亿,在接近16亿之后方能实现零增长。

第三,人口总体素质不高。全国新生儿缺陷发生率年均4%—6%,约80万到120万。6000万残疾人中,有1200万属于傻呆和弱智。6000万左右地方病患者,波及全国1800多个县(市、区)。同时,我国在人口健康水平、人均受教育程度、人们的道德心理等方面均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人类发展指数居世界第104位,属人力资源低下的国家之一。

第四,人口结构性矛盾日益凸现。一是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表明,人口男女性别比已经升到119192∶100,0至9岁人群中男性比女性多1277万。长此以往,将引发许多新的社会问题。二是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65岁以上老年人口,2020年将占全国总人口的11.8%,21世纪中叶将占全国总人口的1/4。发达国家一般在人均GDP1万美元时进入老龄社会,我国是在不足1000美元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老年健康和保障问题面临严峻挑战。

第五,就业压力十分巨大。2020年,我国适龄劳动人口将达9亿多,比发达国家劳动力的总和多3亿。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近千万,农村剩余劳动力2亿多,庞大的人口和无序的流动构成了我国就业市场的巨大压力和社会管理的困难。

第六,公共卫生预防保健体系十分薄弱。80%的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2000年农村人均预防保健经费仅有12元;3亿左右的人喝不上洁净水;1亿多人得不到及时的医疗服务;乙肝病毒携带者1.2亿人;艾滋病传播进入快速增长期,80%的感染者在农村,暴发传染的可能性极大。

第七,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依然尖锐。我国人口正在逼近目前科学发展状况下自然环境容量的极限,庞大的人口在未来几十年给资源和环境带来的压力和影响将极为深远。

第八,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实施后,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常经费缺口很大。20多年来建立起来的基层工作和服务网络在不少地方特别是贫困地区陷入困境。

以上八大问题,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逐步予以解决。当前,应采取的政策措施主要是:

第一,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实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在我国尚属首次。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已成立,将组织全国相关方面的院士、教授、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联合攻关,力争早日拿出研究成果,为“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扎实可靠的人口基础数据、基本依据和政策建议。

第二,扩大贫困地区少生快富扶贫工程试点。贫困地区实施少生快富工程是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机制的创新,也是扶贫开发方式的创新。这项工程的主要内容是,在生育政策较宽松的地区,对自愿少生一个孩子的家庭实施一次性奖励。

第三,努力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升高势头。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主要原因是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超声技术的滥用,社会保障制度的滞后,也与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和农村的生产方式有关。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倡导男女平等、少生优生的社会新风;二是要完善政策体系,提高生育女婴家庭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依法打击贩卖、残害和遗弃女婴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制止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的行为;三是要加强责任制,把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考核,奖罚分明;四是要党政负责和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的专项治理。

第四,巩固和完善“三位一体”的公共管理体系。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已经建立的自上而下覆盖全国的行政管理、服务站所和协会组织“三位一体”的管理服务体系和信息网络,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根本保证,也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有生力量,要进一步提高其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

第五,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渠道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投入体制。人口和计划生育是公益性事业,是基础性投入,要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以确保免费向育龄群众提供避孕节育技术服务,确保基层计划生育工作正常运转,确保法律法规规定的奖励优惠政策的落实,以及加强对中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

我国作为拥有世界1/5以上人口的国家,深知自己在稳定全球人口中所肩负的责任和应发挥的重要作用。实行计划生育,解决好中国的人口问题,不仅是对我国人民和子孙后代的幸福负责,而且也是稳定全球人口应尽的义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