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农村人口问题

农村人口问题

时间:2022-03-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0年,我国农村有24148.7万户,农村人口92819.7万人。从全国来看,中国的农村人口年龄结构日趋老化。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0年,我国农村家庭劳动力文盲占8.9%;小学文化者占32.22%;初中文化者占48.07%;高中和中专文化者占11.14%;大学文化者只占0.48%。
农村人口问题_农村社会学新论

一、农村人口问题

尽管中国在人口控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农村人口问题仍然很突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村人口数量多。据《中国统计年鉴》(2001年),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合计126583万人,比1990年进行的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的113368万人增加13215万人,增长11.66%。共有家庭户34837万户,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3.44人。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1年),2000年,我国农村有24148.7万户,农村人口92819.7万人。比1999年增加了604.3万人。第二,农村人口再生产形势严峻。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但由于农村人口基数过大,我国农村人口所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到20世纪80年代末,农村人口出生率没有低于20‰,每年出生的人口在1500万人以上。第三,农村人口结构不合理。学术界一般认为凡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就属于老年型社会。从全国来看,中国的农村人口年龄结构日趋老化。我国农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超过10%。部分地区已完全进入老年型人口结构。第四,人口素质低。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1年),2000年,我国农村家庭劳动力文盲占8.9%;小学文化者占32.22%;初中文化者占48.07%;高中和中专文化者占11.14%;大学文化者只占0.48%。而且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留下来的务农者的素质越来越差。据我们在湖南湘西山区一个村的调查显示,外流者大多是16岁至35岁之间的劳动力。这个年龄区间的劳动者占流动劳力的90.47%;滞留在家乡农业领域的人只占滞留人员的23.38%。36岁以上的流出劳动者只占流出人员的9.52%;36岁以上的滞留者占总滞留劳动者的76.62%。从性别上看,外流劳动者男性占总流出人员的66.67%,外流女性只有33.33%;滞留男性只占总滞留者的40.26%,而滞留女性占总滞留劳动者的59.74%。所以,长期留守农业生产领域的劳动者多数是年龄较大者以及女性。从文化程度上看,文盲100%在家务农;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者有56.45%滞留在家,外出的只有43.55%;有初中文化的农民79.41%的外流了,只有20.59%的人滞留在家务农;有高中文化的农民80%的外流了,只有20%的人在家务农;有大专文化的农民100%的外流了。由此可见,由于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劳动力大量离开农业生产领域,在家务农的主要是一些文化素质较低的劳动者。[34]

如何解决农村人口问题呢?第一,控制农村人口增长。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实现优生优育,加强农村外流人口管理。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善计划生育工作质量,把计划生育与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结合起来,把实行计划生育和帮助农民致富紧密结合起来。加强计划生育宣传工作,提高农民的人口可持续发展意识,促进农民的婚育观念的转变。第二,着力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其一,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在实行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的同时抓紧扫除文盲工作,加强多种形式的文化教育和职业培训,逐步培养和造就大批农村的科技人才,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其二,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清除封建主义思想对农民的影响,培养农民现代社会思想观念,尤其是使广大农民树立市场经济观念。第三,强化科学技术在农村生产中的作用,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诱导农民把对人力资源投资的重点转向智力投资。随着科技在农村的普及,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农村的科技投资,逐步把传统农业转变为知识密集的产业,使农民感到,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劳动力的质量,同时使父母意识到花在孩子身上的质量成本在未来孩子提供的效益上能得到加倍的补偿,使其从多生转向优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