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印泥制作技艺(上海鲁庵印泥)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印泥制作技艺(上海鲁庵印泥)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时间:2022-09-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印泥制作技艺传承谱系创始人和传承人▲第一代:张鲁庵▲第二代:高式熊、符骥良▲第三代:符海贤▲高式熊高式熊幼承庭训,精于书法,尤擅篆刻。2009年6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发,印泥制作技艺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符骥良成为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印泥制作技艺(上海鲁庵印泥)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印泥制作技艺(上海鲁庵印泥)传承谱系

创始人和传承人

▲第一代:张鲁庵(鲁庵印泥制作技艺创始人)

▲第二代:高式熊、符骥良(“鲁庵印泥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第三代:符海贤(“鲁庵印泥制作技艺”上海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高式熊

高式熊幼承庭训,精于书法,尤擅篆刻。早年得海上名家赵叔孺、王福庵前辈的指授,年未弱冠即才华出众,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印坛后起之秀。高式熊在书法、篆刻以及印学鉴定等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其书法楷、行、篆、隶兼擅,清逸洒脱,尤以小篆最为精妙,与他的篆刻并称双美。其书法和篆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发表。

高式熊不仅在书法、篆刻方面的造诣精深,还是著名的印泥制作大师。高式熊与张鲁庵相识于1942年,因为同样对于金石篆刻的热情而成了忘年之交。鲁庵先生1962年临终前,将“鲁庵印泥49号秘方”托付给高式熊,叮嘱其务必将鲁庵印泥的制作工艺传承下去,并将此秘方无偿捐献给国家。经过高式熊多年的奔走呼吁和静安区文化局等政府机关的帮助,鲁庵印泥于2008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09年高式熊也被授予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鲁庵印泥)的代表性传承人”称号。高老也在鲁庵印泥的配方基础上,大胆革新,调整了印泥的用料和配方,尤其是印油的制作工艺,制成了“高式熊印泥”,高式熊制作的印泥也同样受到艺林同好的喜爱。

高式熊作品

▲高式熊书法

▲高式熊书法作品

▲高式熊书法、篆刻作品

茶之具
▲(高式熊篆刻作品)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高式熊篆刻作品)

出膏者光含膏者皱
▲(高式熊篆刻作品)

绿云洞
▲(高式熊篆刻作品)

▲高式熊印稿

▲高式熊《茶经印谱》

【篆刻家——符骥良】

1955年秋,几经酝酿“中国金石篆刻研究社”在上海成立,王福庵任社长,张鲁庵任秘书长,符骥良任秘书长助理。20世纪50年代,符骥良先生有缘结识了申城书画篆刻名家唐云、钱瘦铁、钱君匋、丰子恺、刘海粟、白蕉、来楚生、苏渊雷诸先生,亦师亦友,沉酣于翰墨金石之间。

“鲁庵印泥”是张鲁庵先生留下的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系统地整理了古代油硃印泥制作的结晶。张鲁庵将其几十年摸索出来的印泥配方、技法全部传授给了符骥良,并由符骥良掌杵代制,使符骥良成了“鲁庵印泥”的传承人。

2009年6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发,印泥制作技艺(上海鲁庵印泥)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符骥良成为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符骥良作品

▲符骥良书法作品

▲符骥良书法作品

阿房宫
▲(符骥良篆刻作品)

中国金石篆刻研究社
▲(符骥良篆刻作品)

万水千山
▲(符骥良篆刻作品)

龙之故乡
▲(符骥良篆刻作品)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符骥良篆刻作品)

▲沈鹏手书给符骥良的信件

▲张鲁庵寄给符骥良的明信片

▲符制鲁庵印泥

▲鲁迅印谱(为符骥良手拓)

▲鲁迅印谱(为符骥良手拓)

▲君匋印选(为符骥良手拓)

▲《君匋印选》扉页,其中所有印章均使用鲁庵印泥钤印

▲《君匋印选》

▲《骥良印存》

▲《骥良印存》

【课堂实践】

试一试,自己动手来钤印印章。

▲战国策印蜕

【历代经典文萃

《战国策》又称《国策》,也称《短长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主要记载了我国东周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约12万字。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

《战国策》的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战国策》一书反映了战国时代的社会风貌和当时士人的精神风采,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好的历史散文。它作为一部反映战国时期的历史资料,比较客观地记录了当时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是战国历史的生动写照。它详细地记录了当时纵横家的言论和事迹,展示了这些人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才干,另外也记录了一些义勇志士的人生风采。具有三大特点:智谋细;虚实间;文辞妙。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也非常突出,是我国一部优秀的散文集,它文笔恣肆,语言流畅,论事透辟,写人传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它标志着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一个新时期,文学性非常突出,尤其在人物形象的刻画,语言文字的运用,寓言故事等方面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著名的寓言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清初学者陆陇其称《战国策》“其文章之奇足以娱人耳目,而其机变之巧足以坏人之心术”。《战国策》对我国两汉以来史传文和政论文的发展都产生过积极影响。

【篆刻家——任书博】

任书博,1918年出生于江苏丹徒(今扬州市沙头镇沙头村永和圩),学名世朴,号朴庐,自取斋名松竹草堂。生前曾任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任书博12岁就读民立中学时,其书法已得当时校长苏颖杰的赞赏。14岁学习篆刻,并随朱香晚、杨景苏学习书法文学。

18岁时拜入吴湖帆门下,成为梅影书屋的入室弟子,遍临吴先生祖传家藏秦汉印千余方,并系统临摹了吴先生珍藏的历代书画精品。

任书博先生的篆刻成就极高,入手是吴湖帆先生祖传的《十六玺符斋》印谱,临摹了吴湖帆先生家藏的自周至秦汉的古印一千多方,均为吴湖帆祖父吴大徵收藏的稀世之宝。曾为吴湖帆、陆俨少、朱屺瞻、谢稚柳、唐云、应野平等诸多海上名家治印。近代印学泰斗朱复戡先生眼界极高,当时印界奇才辈出,同代印人他都不置可否,却很喜爱任书博的篆刻。朱复戡先生评价道:“朴庐才艺著浑穆,传统推陈径自开;最是非同凡响处,不求闻达独崔嵬。”

任书博的书法于汉、魏、晋、唐诸名碑法帖无不摩挲探研,穷年累月,形成一己苍浑重拙,敦厚涵奇之貌。晚岁书风更趋古朴圆健,雄杰老成,一如其人。其楷书大气磅礴,浑厚朴茂的风格有意与吴湖帆先生秀润一路行楷拉开差距。

任书博的绘画以松竹著称海上画坛。好友陆俨少在《俨少自叙》一书中评为:“擅画松竹,醇厚真挚,始终如一”。是故任书博在外界虽不显山露水,但书画圈内,反倒落地有声,一提起“任书博”三字,连程十发先生都会跟着脱口而出,“他竹子画得好”。其竹取法于宋代文同,元代柯九思、李息斋。讲求书法意蕴,同时注重观察生活中的真竹,故没有一笔明清画竹的画谱习气,率真自然、潇洒出尘。山水画得力于董其昌文人画法,曾多次临摹吴湖帆先生家藏的董其昌山水轴。主要作品有《多景楼》等。

出版有《朴庐印痕》《怎样画竹》《佛家警语印集》(原名为《传佛心印印集》)等,2006年90岁高龄时还与其子书画家任德洪在上海画院开办《任书博任德洪父子书画展》。

【课后问题】

1.鲁庵印泥制作技艺的国家级的代表性传承人有几位?分别是谁?

2. 除了鲁庵印泥,国家级的代表性传承人有研制出其他的印泥吗?如有,分别是什么印泥?有什么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