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古村落是民间文化最后的防线!

古村落是民间文化最后的防线!

时间:2022-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动物禁忌忌养别人家走失的禽畜。这一禁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广西客家人路不拾遗的良好民风,有利于社会和谐风尚的建设。这一禁忌反映了广西客家人同情弱小生灵、爱惜生命的善良心态,体现了客家人惩恶扬善的传统美德,而忌杀活捉的野兽,将活捉的野兽放归大自然,不仅对提倡生态平衡、维护生态和谐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优化了广西的社会品德和风气。
动物禁忌_客家文化与和谐广西

(四)动物禁忌

忌养别人家走失的禽畜。广西客家地区广泛流传“猪来穷,狗来富,猫来穿麻布”的说法,其意思是,如果别人的猪、狗、猫来到你家,你不送还人家而自家留养的话,那么,猪会给你带来贫穷,狗会给你带来富贵,猫则会给你带来灾祸。因此,广西客家人一般忌养别人家走失的牲畜,唯有狗例外,因为在客家地区,狗本来就是自由自在地走东窜西不用圈养的。这一禁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广西客家人路不拾遗的良好民风,有利于社会和谐风尚的建设。

忌杀活捉的野兽。广西客家一般居住在山区,山上的野兽种类很多,以农耕为主的客家人长期与百兽和平共处。只要不是伤人或糟蹋庄稼的野兽,客家人一般都不捕杀野兽,尤其是弱小动物,如野兔、野鸡等,被人追赶时总是藏头露尾,可怜地束手待擒,因此,客家人即使把这些动物抓回家,也不会把它杀掉,而是养大以后放归山林。只有那些会伤人性命的毒蛇猛兽和破坏庄稼的野兽如野猪、老鼠等,客家人才会去围猎或捕杀。这一禁忌反映了广西客家人同情弱小生灵、爱惜生命的善良心态,体现了客家人惩恶扬善的传统美德,而忌杀活捉的野兽,将活捉的野兽放归大自然,不仅对提倡生态平衡、维护生态和谐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优化了广西的社会品德和风气。

凡此,广西客家人所有的各种民俗主要精神在于劝诫族人爱国、爱乡、睦邻,严守伦常、族规、国法,立志、勤学、勤俭持家,治生、讲究自身和环境保护等等,而且它们在客家社会都是互不排斥而和谐共处的。把林林总总的思想和意识网罗其中,绝大多数客家人行为端正、关系和睦、尊老爱幼和富于团结互助精神,具有良好的道德风范,达到较好的道德教化效果,这也正是客家健康民俗与那些封建迷信糟粕的本质区别所在。其辐射到周边及整个广西乃至更广的区域,恰恰与“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保护生态”和谐社会的呼吁十分切合。著名民俗学家、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指出:“民间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珍贵的历史记忆,对于一个民族的未来十分重要,我们必须留住民族的文化基因。失去它,我们的文化将失去凭依,也将失去产生文化的原动力……古村落可以说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古村落是民间文化最后的防线。”[33]

(本章作者为广西客家海外联谊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陈仕金先生等)

【注释】

[1]《史记·秦始皇本纪》

[2]《论语·学而》

[3]2011-04-14 17: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4]《广西日报》2008-12-20

[5][唐]李世民:《赠萧瑀》

[6]日本《大汉和辞典》,1975年版

[7]客家文化时空网站www.kjwhsky.com

[8]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二·魏尚书格言》

[9]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资料拾遗》第一缉

[10]《孟子·滕文公下》

[11]临桂六塘《张氏以灵族谱》民国26年修

[12]百度和网页http://www.cspgp.org.cn/5_hyhd/6-6/2-4/11.htm2007-2-8

[13]2010-03-18 来源:陆川生活网

[14]www.yltvb.com/vod/TitleNewsShow.asp?Title 2011-4-22

[15]《老子》第二十五章

[16]《老子》第二十五章

[17]《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18]《资治通鉴》卷四六《汉纪三十八》

[19]梅州日报2009-05-15

[20]《清稗类钞》

[21][美]罗伯史密斯:《中国的客家》,中国民俗网2009-09-28

[22][东晋]郭璞:《葬书》

[23][明]乔项:《风水辩》

[24]老子:《道德经》

[25]《周易·系辞》

[26]《黄帝宅经·序》

[27]《孟子·告子下》

[28]严永通、凌火金:《广西客家山歌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98-199页

[29]谭元亨:《客家圣典》,海天出版社,1997年版,第360页

[30]《论语·学而》

[31]《荀子·王制》

[32]《孟子·公孙丑下》

[33]杨竞:《国务院参事冯骥才:古村落是民间文化最后的防线》,载《辽宁日报》,2009-11-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