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英国电影影评《动画年代》

英国电影影评《动画年代》

时间:2022-08-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46年,匈牙利人彼得·弗德斯随家人移民到英国,1952年他在英国电影学会的资助下导演了处女作《动画创世纪》。1986年,他当选为英国动画协会会长。影片于1954年4月上映,英国本土及美国《时代》周刊都对该片给予极高评价,称其为杰作。而高质量的动画广告片更使英国动画跻身于世界动画前列。1960年约翰·哈拉斯夫妇制作了英国首批电视系列动

壮大期:20世纪50~70年代

安生·戴尔在二战期间导演了几部反纳粹的政治宣传动画短片后,把兴趣转向娱乐片的制作,例如:《松鼠战争》(Squirrel War,1947)。1951年,安生·戴尔退休,跟随他多年的动画师各奔东西,纷纷创建自己的工作室。

乔治·莫瑞诺(George Moreno)是来自弗莱舍尔兄弟公司的美国动画师,他在英国制作了一系列以伦敦出租车司机和他的出租车为主角的短片《气泡与尖叫》(Bubble & Squeak),该系列片一共五集。

杰勒德·侯德沃斯(Gerard Holdsworth)、J·华特·汤普森(J. Walter Thompson)与乔治·帕尔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一起制作木偶动画片。1951年,在荷兰动画师的帮助下,杰勒德·侯德沃斯为劳力士手表制作的动画广告片《时间的历史》(His Story of Time)今天看来依旧堪称经典而被广泛流传。但是,改编自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Saint-Exupéry)同名童话的《小王子》(The Little Prince)一片却使公司一蹶不振。

1946年,匈牙利人彼得·弗德斯(Peter Földes,1924~1977. 3. 29)随家人移民到英国,1952年他在英国电影学会(British Film Institute,简称BFI)的资助下导演了处女作《动画创世纪》(Animated Genesis)。这部短片以幽默而深刻的方式讲述了人类的起源以及人类与地球的关系。1955年的《短见》(Short Vision)描述了人类在核爆威胁下的生存状态,可以说这部作品与他的处女作在主题上如出一辙。彼得·弗德斯影片的特点在于其凝重而华丽的美术风格。1956年,彼得·弗德斯来到法国,过起了悠闲而安静的画家生活。

1953年至1968年间,一个动画业余爱好者组织的“蚱蜢团”(Grasshopper Group)值得一提,该团体的创建者与领袖之一约翰·达伯恩(John Daborn)使用真人演员拍摄了两部动画片《两个人的公司》(Two’s Company)、《新娘与新郎》(Bride and Groom)。他还根据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作家吉卜林(Kipling,1865~1936)的文章《王格普之战》(The Battle of Wangapore)导演了同名短片。

理查德·泰勒(Richard Taylor)1929年6月16日生于伦敦,著名招贴画师的儿子。牛津大学毕业的理查德·泰勒子承父业,1953年,他受雇于拉金斯·布斯公司从事动画创作。1957年,他开始独立执导影片,1960年升职为公司的首席导演。1965年,理查德·泰勒创建了自己的公司。观其一生的创作,他只导演了一部艺术动画片——政治讽刺短片《革命》(The Revolution,1967)。其余作品都是科教片、广告片,主要作品有:关于农业自动化的《地球是战场》(Earth Is a Battlefield,1957);为巴克利银行(Barclays Bank)在尼日利亚和加纳分部制作的广告片《把乌娜的钱存在那》(Put Una Money for There,1957);宣传儿童卫生的科教片《你的不良习惯》(Some of Your Bits Ain’t Nice,1981)。他还为BBC的《电视英语》(English by Television,1984~1986)教学节目制作了70多分钟的动画片。

理查德·泰勒主张艺术、政治、商业三者完美结合,他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自己所追求的动画“实用性”与“有益性”。1986年,他当选为英国动画协会会长。

英国第一部影院版动画长片——《动物农庄》(Animal Farm)

1953年,约翰·哈拉斯根据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45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拍摄了英国历史上第一部动画长片《动物农庄》。

约翰·哈拉斯夫妇极其重视这部影片,不仅大量招聘、增加工作人员,还特意成立了一个分公司,用来培训新员工。在70多人的不懈努力下,影片历时两年,终于完成。从影片制作一开始约翰·哈拉斯夫妇便深刻领悟了原作者的意图并力求忠实于原作而不是单纯的政治宣传品。乔伊·巴彻拉说他们只想拍摄一部关于“自由”的影片。约翰·哈拉斯坚持采用小说灰暗、极具讽刺意味的结尾。但是,美国投资方却坚持影片必须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尾。于是现在影片中就出现了“所有被奴役的动物联合起来打倒统治者”的结尾。这个“大团圆结尾”不仅满足了美国观众的口味,也传达给前苏联统治者以强烈的政治暗示——总有一天他们会被推翻。面对这个问题约翰·哈拉斯只好自嘲地说:“在纽约上映时有一位女士哭着扑进我的怀里,久久不能平静(因为她认为片中的前苏联人民太惨了)。当她冷静下来后,我告诉她那只是一部动画片而已。试想我用喜剧结尾都有观众认为太过凄惨而无法坚持看完电影,如果我忠实于原著,以悲剧收场,那将会出现怎样可怕的情形?”

影片于1954年4月上映,英国本土及美国《时代》周刊都对该片给予极高评价,称其为杰作。《动物农庄》使约翰·哈拉斯夫妇名声大振,彻底奠定了其英国动画大师的地位,他们二人的名字甚至可以成为英国动画的代名词。

20世纪60年代,英国逐渐成为欧洲动画中心。随着动画政治宣传短片和传统的娱乐短片需求量的降低,动画师们开始寻找其他生存途径。影院版动画长片、电视系列动画片、科教片成为他们的首选。而高质量的动画广告片更使英国动画跻身于世界动画前列。良好的组织结构、完善的策划、齐备的动画辅助机构与设施纷纷建立,例如动画学校、儿童动画工作坊、业余动画爱好者组织等等。但是,这些机构与组织各自为政,利己主义严重,分崩离析的英国并未在世界动画之林呈现出应有的整体形象。可是,英国动画无限的创作自由,丰富多彩的主题与影片样式还是可圈可点的。

为了保护本国电影业,激励笼罩在好莱坞阴影之中的电影工业,英国政府推出很多优惠政策:放映英国短片的电影院、英国本土的发行公司都可以享受免税或减税的待遇。1960年约翰·哈拉斯夫妇制作了英国首批电视系列动画片:Foo Foo(33集)、Habatales(六集)等。1964年乔伊·巴彻拉根据经典同名歌剧改编、独立执导了影院动画长片《女巫的诅咒》(Ruddigore)。

1965年,罗恩·怀亚特(Ron Wyatt)和托尼·卡坦尼欧(Tony Cattaneo)创建了以他们二人名字命名的公司,日后该公司成为世界著名的动画广告片制作基地。

60年代最应大书特书的无疑是以“甲壳虫”乐队(The Beatles)为原型的影院版动画长片《黄色潜水艇》(Yellow Submarine,1968)。

乔治·杜宁(George Dunning)与《黄色潜水艇》

乔治·杜宁(1920. 11. 17~1979. 2. 20)生于加拿大的多伦多,22岁加入加拿大国家电影局与诺曼·麦克莱伦共事。他是约翰·格里尔逊为加拿大国家电影局(NFB)动画部引进的第三位动画人才,可谓加拿大国家电影局的开山元老之一。

1955年他前往纽约加入美国联合制作公司(United Productions of America,简称UPA),参与制作动画系列片《格拉德·麦克波-波》(Gerald Mc Boing-Boing)。该年他受美国联合制作公司委任来到伦敦开发市场。但是随着美国联合制作公司领导阶层的变化,他渐渐脱离美国联合制作公司而在伦敦建立了自己的公司——“电视卡通公司”(TV Cartoon Ltd.)并雇用了原来美国联合制作公司的同事为电视台制作系列节目和商业广告

1962年他凭借《飞人》(The Flying Man)获得了自己的第一个世界动画大奖——安纳西国际动画节大奖。影片采用粗犷豪迈的水彩画形式,这种用刷子沾上水彩颜料在玻璃上制作的动画片与当时迪斯尼动画片的画风截然不同。

1968年“甲壳虫”乐队自己的“苹果唱片公司”(Apple Productions)委托乔治·杜宁的电视卡通公司就其同名专辑制作一部影院版动画长片《黄色潜水艇》。

与乔治·杜宁的其他动画短片相比,《黄色潜水艇》算不上出类拔萃之作,但是在商业运作上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据当时负责《黄色潜水艇》电影原声音乐制作的乔治·马丁(George Martin)透露:“‘甲壳虫’乐队从一开始就对影片不感兴趣,当被要求为影片谱写新音乐时,‘甲壳虫’乐队的回答是‘我们不会为它写任何正经音乐,如果你要的话就把那些我们想丢进纸篓里的垃圾音乐拿去好了’。”因此电影只好用他们的一些成名曲来组织故事结构。最终“甲壳虫”乐队很不情愿地参加了影片中真人表演部分的拍摄,但是拒绝给自己的动画形象配音。

尽管困难重重,乔治·杜宁对这部影片依然充满了新奇的设想。他绝不是制作电视垃圾的混混,他请来了在欧洲搞舞台、平面广告设计的“波普”艺术大师捷克人汉斯·艾德曼(Heinz Edelmann)担任角色造型设计的工作。此人把波普艺术风格带入影片之中,使全片弥漫着浓重的迷幻色彩,以至于今天的嬉皮一族们仍把《黄色潜水艇》奉为圣物高高供起。全片影像的超现实主义风格不禁使人想起达利的作品。影片的编剧是耶鲁大学的古典文学教授阿尔·布鲁达克斯(Al Brodax)与畅销小说作家埃里克·西格尔(Eric Segal,他后来出版的小说《爱情故事》被改编为同名经典好莱坞电影,我相信你一定听过那首著名的主题歌)等人。

1978年美国著名动画理论家、动画导演约翰·卡尼梅卡(John Canemaker)在《动画电影杂志》(Anima Film)第三期上曾经发表过一篇名为《我们不得不生活下去》(One Has to Live)的文章。文章里提供了大量乔治·杜宁制作《黄色潜水艇》时的感受:“我们的预算是一百万美元,制作周期为11个月。但是‘甲壳虫’乐队从中拿走了20万美元的劳务费。我们200人在伦敦的SOHO区集中苦干了五个月。大家当时都抱着一种‘不成功,则成仁’的态度拼命工作着。我们都憋着一股劲,一定要证明给大家看我们做的东西和电视系列动画片就是不一样。”

虽然该片大卖特卖但是在动画学术界却被骂得一文不值。这一切也是在预料之中的,因为它毕竟是一部商业宣传片,第一目的是推销“甲壳虫”乐队的唱片。所以尽管它在形式上大胆创新,可称得上是集60年代各种动画类型于一身的“目录性质”影片,但是其内容的乏味与浓厚的商业叫卖气息注定它必将成为过眼云烟。

好莱坞经典动画的集大成者:理查德·威廉姆斯(Richard Williams)

理查德·威廉姆斯1933年3月19日生于加拿大多伦多,由于他长期在英国工作并在那里成名,所以大家一直认为他是英国动画大师。年轻时他曾经跟随乔治·杜宁在蒙特利尔工作过一段时间,但是很快他就前往西班牙学习绘画了。在西班牙期间他开始着迷于动画电影,但是那里根本没有创作环境与资金允许他制作动画片。1955年他来到伦敦开始从事电视广告制作的工作。

1958年他独立制作并导演了动画短片《小岛》(The Little Island,30分钟),这部讽刺人类自身贪婪本性、哲学意味极强的作品得到了极高的评价,从而让理查德·威廉姆斯一夜成名。影片讲述三个代表人类“真、善、美”的小怪物在一个小岛上为了追逐各自的欲望而导致塌天大祸的故事。在影像风格上该片既是对迪斯尼动画片的致敬又是对迪斯尼样式的一种反叛。这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为理查德·威廉姆斯带来了无数商业机会。他在伦敦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很快他的公司就成为许多艺术家所向往的动画圣殿。

1962年,理查德·威廉姆斯执导了《爱我爱我》(Love Me... Love Me)和《男人的教训》(The Lecture on Man)两部短片。但是为了能维持公司正常运转,他不得不把工作重心转向制作动画电视商业广告。其中最有名的是为“杜鲁门牌”啤酒(Truman Bitter)制作的系列广告。为真人电影制作动画片头和动画片段也成为他谋生的主要手段之一,这其中包括:1965年的《什么事,猫咪?》(What’s New, Pussycat?)和《清算人》(The Liquidator),1967年的《游乐场的蛋糕》(Casino Royale),1968年的《光旅主人》(The Charge of Light Brigade),1968年的《塞巴斯蒂安》(Sebastian)以及1974年的《粉豹归来》(The Return of the Pink Panther)。

1968年对理查德·威廉姆斯来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年他观看了迪斯尼公司出品的《丛林日记》(The Jungle Book, 1967),大受震动。原本认为已经熟练掌握了塑造生动动画角色技巧的他瞬间觉得自己是如此无知与浅薄。特别是影片中的老虎更是他的最爱。于是理查德·威廉姆斯来到迪斯尼公司参观学习了一年时间。在那里他见到了该角色的创造者米尔特·卡尔(Milt Kahl)以及弗兰克·托马斯(Frank Thomas)、奥利·约翰斯顿(Ollie Johnston)和肯·安德森(Ken Anderson)等迪斯尼公司的元老级人物。这之后理查德·威廉姆斯聘请米尔特·卡尔到自己伦敦的工作室来教授动画课程。他与米尔特·卡尔的友谊一直延续到1987年米尔特·卡尔逝世,二人情同父子。参与课程教授的还有《幻想曲》中蘑菇舞的制作者阿尔特·巴比特(Art Babbitt)。

理查德·威廉姆斯不仅自己从这些大师那里受益匪浅,同时也为英国动画师们请来了世界上最棒的老师。1967年他又把华纳公司动画师、恰克·琼斯(Chuck Jones)的首席助理——肯·哈里斯(Ken Harris)接到伦敦边工作边教学。二人合作了18年直到1982年肯·哈里斯去世。1973年他又聘请曾经参与制作《白雪公主》的格瑞姆·奈特维克(Grim Natwick)来到伦敦为他和他公司的动画师教授“角色动态”(Live-in)课程。可以说,理查德·威廉姆斯在培训英国本土动画师学习好莱坞经典动画技巧方面功不可没。

自从60年代以广告时段收入为主的商业电视台在英国建立后,动画被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表现形式出现在电视广告中。加拿大籍动画大师理查德·威廉姆斯和乔治·杜宁为此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他们使动画广告片的内容、创意与制作工艺有了质的飞跃。当时,理查德·威廉姆斯恢复了在60年代几乎被遗忘的“全动画”(Full Animation)传统。后来他的助手中很多人做出了优秀的短片,例如埃里卡·拉塞尔(Erica Russell)导演的《三角形》(Triangle)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提名。而乔治·杜宁在制作《黄色潜水艇》时雇用了大量外国艺术家与动画师,这也对参与工作的英国动画师产生了新的刺激与影响。

70年代早期,英国很少有正规的动画高等教育机构。随着国家影视学校(National Film and Television School,简称NFTS)的建立,很多业界人士和已取得本科甚至硕士学位的人得到了继续深造的机会。1971年国家影视学校成立,最初名为国家电影学校(The National Film School),是英国顶级的专业电影学校。

鉴于当时英国电影工业与艺术创作已经落后于美国和欧洲其他国家,专业电影学校的创建势在必行,于是1967年英国教育与科学部决定成立一所国家级的电影专业学校。1969年,博恩·丹尼斯·劳埃德(Born Dennis Lloyd)男爵开始大兴土木,实施这一计划。

1970年,苏格兰人科林·杨(Colin Young)——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戏剧艺术系(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 Department of Theater Arts)系主任,被任命为国家电影学校首任校长。当时的国家影视学校并没有什么固定的课程,学校聘请动画和影视从业人员充当导师,带领学生制作短片。这些不计成本与周期的学生作业使英国动画在70年代中期崭露头角。

国家影视学校第一批毕业生日后在业界都大有作为,例如:琼·阿胥沃斯(Joan Ashworth)创建的三桃工作室(Three Peach Animation)是伦敦最有名的定格动画公司。琼·阿胥沃斯现在担任英国最好的动画艺术学校——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简称RCA)动画系主任。

1971年鲍伯·苟德弗瑞(Bob Godfrey)导演的《卡玛·苏卓归来》(Kama Sutra Rides Again)成为英国本土公开发行的第一部X级动画片。

乔伊·巴彻拉于70年代中期不再从事创作,一心负责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有了贤内助的大力支持,约翰·哈拉斯在60年代末大胆引进了电脑技术,制作了《什么是电脑》(What Is a Computer, 1967),《接触》(Contact, 1974),《高速公路》(Autobahn, 1979),《进退两难》(Dilemma, 1981)等电脑动画片。这不仅在英国是史无前例的,在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也是意识超前之举。

艾伦·凯擎(Alan Kitching)1945年8月16日出生,为电脑动画先驱。1973年他就在全球范围内推出了Antics这款电脑动画软件。

阿根廷人奥斯卡·吉瑞罗(Oscar Grillo)生于1943年,20世纪70年代来到英国定居。他主要从事动画广告片创作,1979年他导演了《海边女人》(Seaside Woman)。这部色彩亮丽的短片是为琳达·麦卡特尼(Linda McCartney)制作的MTV。

伊恩·艾米斯(Ian Emes)在70年代为英国最伟大的摇滚乐队平克·弗洛伊德(Pink Floyd)制作了大量动画MTV。

保罗·维斯特(Paul Vester,1941年12月生)于1967年导演了处女作《循环》(Repetition),接下来又创作了《足球怪人》(Football Freaks,1971)和《快乐的人》(Sunbeam,1980)。

在影院长片方面,尽管很难再有英国动画能够超越《动物农庄》和《黄色潜水艇》这两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但是它们之后有两部作品还是值得一提的。第一部是画家罗纳德·斯尔乐(Ronald Searle)与美国动画师比尔·麦伦迪兹(Bill Melendez)联合导演的《神枪手迪克的责任》(Dick Deadeye or Duty Done,1975),这部81分钟的影片的灵感来自《吉尔伯特与苏利文》(Gilbert& Sullivan)的歌剧。影片画面精致、优美却没有获得商业成功。另外一部长片是改编自理查德·亚当斯(Richard Adams)畅销小说的《向下漂流的船》(Water-ship Down)。这部讲述兔子之间战争的作品虽然由美国人马丁·罗森(Martin Rosen)担任制作人,但影片并未落入美式卡通的俗套。该片长101分钟,最早由约翰·胡布利(John Hubley)导演,但是不久他便被制片人解雇了。影片最终由马丁·罗森和托尼·盖伊(Tony Guy)联合执导完成。影片于1978年上映,获得巨大商业成功(特别是海外发行),但是评论家却因其与原著出入较大而颇有微词。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部作品都是由规模不大的中小型公司制作的,这无疑说明英国动画业整体实力提高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