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影视美术片的特点分析

影视美术片的特点分析

时间:2022-08-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的美术片电影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折纸片是美术片的四个片种,具有各自的特点。各种美术片的制作各有不同特点,分别简述如下。

第七节 影视美术片

美术片是动画片、剪纸片、木偶片、折纸片等类影视片的总称。它以绘画或其他造型艺术作为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它与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的不同之处在于,美术片不追求生活的逼真,而是运用夸张、神似、变形的手法,借助想象,反映人们的生活,抒发人们的情感,是一种高度假定性的影视艺术。

电影的发明,最初就是借助动画而实现的。人们通常认为法国人埃米尔·雷诺是动画片的先驱,他于1888年创造了光学影戏机,而动画电影的真正诞生是美国人斯图亚特·勃拉克顿的制作,他在1907年发明了“逐格拍摄法”后,拍摄了一批动画片,才真正使动画走上银幕。所谓“逐格拍摄法”,是把一个动作分解为若干个环节,再将这一系列的环节拍摄下来,经过剪辑后连续放映,便产生了动画。不久,法国人埃米尔·科尔于1910年试制木偶片获得成功。1919年德国人洛特·莱尼格尔又开始摄制剪影片(与剪纸片近似)。自动画问世以来,各国美术片便欣欣向荣地发展起来。20世纪20年代,美国人华尔特·迪士尼的长片动画《米老鼠·唐老鸭》在全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三四十年代又创作了《白雪公主》、《小鹿班比》、《幻想曲》等动画长片。之后,迪士尼公司的动画片开始在电视台播放,不久,又专门以电视的制作手段推出了大批电视动画片。这样,美术片成为影视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片种,在影院银幕和电视屏幕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美术片电影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是中国美术动画片的先驱。1926年,中国第一部无声动画短片《大闹画室》由他们拍摄成功。1941年,他们又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长片《铁扇公主》。1947年,东北解放区的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制了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1948年又摄制了动画片《瓮中捉鳖》。新中国成立后,美术电影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摄制了动画片《骄傲的将军》、《大闹天宫》、《黄金梦》、《没头脑和不高兴》、《哪吒闹海》、《三个和尚》、《黑猫警长》、《金猴降妖》,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牧笛》、《鹿铃》,木偶片《神笔》、《孔雀公主》、《半夜鸡叫》、《阿凡提》,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金色的海螺》、《红军桥》、《鹬蚌相争》、《猴子捞月》、《火童》,折纸片《聪明的鸭子》等优秀美术片。中国美术电影由于富有民族特色,精致精彩,独树一帜,在国际影坛上被称为“中国学派”,不少影片曾在国内外获奖。电视在中国崛起和普及之后,以电影美术片的艺术创作手法,用电视制作工艺和三维动画技术,陆续推出了大批电视动画美术片,如《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海尔兄弟》、《蓝皮鼠和大脸猫》、《西游记》、《学问猫教汉字》、《孙悟空——小猴子的故事》、《哪吒传奇》,等等,在国内观众尤其是少年儿童观众群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折纸片是美术片的四个片种,具有各自的特点。动画片、木偶片更接近于电影故事片,故事情节贯穿始终,饶有趣味。动画片都以人物或动物、现实生活或神话传说为主体表现影视片内容;木偶片更似短故事片,以人物、语言、动作来表现内容;而剪纸片和折纸片,不但可以以人物为主体表现内容,而且更适合以动物、神话为表现内容的主体。美术片创作的题材大多取自于童话、寓言、成语、民间故事、神话,等等。它的表现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其他片种难以达到的,如上天入地、翻江倒海、活灵活现的动物形象、拟人化的动物表演等。现在,越来越多的影视美术片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尤其是少年儿童形象为主体,用一种现代少年儿童的心理、眼光、角度来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给少年儿童观众以欢乐和教育。

美术片的人物、景物、服装、道具等所有画面表现的形象都是由美术片的创作人员绘制出来的。动画片的真正演员是画动画的画家;木偶片、剪纸片的真正演员是动作操纵人员。各种美术片的制作各有不同特点,分别简述如下。

一、动画片

动画片,亦称“卡通片”,是由国外引进的。它以各种绘画形式作为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运用“逐格拍摄”的方法把绘制的人物动作逐一拍摄下来,通过连续放映而形成活动的影像。它不求外在生活形态的逼真,而采用夸张、象征、变形等特殊的艺术手段来表现,一般采用单线平涂方法。

一部动画片的人物造型设计是很讲究的,它不同于故事片的人物由演员来扮演,不论变换什么角度,人物总是一个样。而动画片则不然,一个动作的完成就需要画出几幅甚至几十幅的图画,有时要经过几个人之手来绘制,这就要求画面造型的一致性。比如《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人物造型。这部长篇美术片拍下来,孙悟空的形象图稿就有上千幅。人物造型不统一,就会直接影响人物形象的完整性、艺术性和“真实性”。如果一部影片的时间跨度大,人物从少年、青年到老年,这三个不同时期的人物造型就要有三个图像造型,同时在人物变换的衔接处,要让观众感到人物形象的变化是因时间的流逝而发生的,以增强可信性和时空感。

二、木偶片

木偶片是在木偶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样式,富有立体感。它用木材、石膏塑料橡胶、海绵和银丝关节器制成,以脚钉定位。拍摄时将每一个动作依照顺序分解成若干环节,由操作人员直接操作,采取逐格拍摄的方法拍摄下来。剪辑师再将这些单个镜头连接起来。然后,经过连续放映而还原为活动的影像。

木偶片的人物造型与动画片的人物造型一样,不是由演员来扮演,但与动画片的人物造型又有所不同。它是由设计人员画出人物的脸谱、服饰、道具的彩色图稿,再确定木偶形体的制作结构,画出木偶正、侧面的大小尺寸制作图,交制作部门加工装配,成为一个立体的形象,再由操作人员直接操作。木偶片除基本上用逐格拍摄以外,还可借助舞台木偶剧的表演技巧,用连续拍摄的方法进行拍摄。

三、剪纸片

剪纸片是在中国民间剪纸和皮影戏等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美术电影样式。它以平面雕镂艺术作为人物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吸取皮影戏装配关节以操纵人物动作的技术经验,制作成平面关节纸偶。环境空间则由绘制的纸天片及贴在玻璃板上的前、后景构成,玻璃板之间相隔一定距离以便分层布光。拍摄时,将纸偶放在玻璃板上,用逐格摄影的方法把分解动作拍摄下来,连续放映就形成活动的剪纸片。

剪纸片的人物造型设计,以剪纸及绘画等艺术手段,根据剧情的要求,导演的意图,进行人物的形象设计。剪纸造型的人物设计多以侧面形象为主。

剪纸片是我国民间艺术的再现,是一个富有民族特色的新品种。我国自1958年成功摄制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之后,又开掘了不同特色的剪纸艺术片,拍摄了如画像砖风格的《南郭先生》、装饰画风格的《火童》、利用“拉毛法”制作的《鹬蚌相争》等剪纸片。

四、折纸片

折纸片,源于幼儿园和小学校的折纸工艺。它是用硬纸片折叠、粘贴,制成各种立体人物(或动物)形象,通过逐格拍摄方法摄制。制作时,根据美术设计将各个纸片染成不同色调,折叠成不同形象,穿以细银丝或细铅线作为活动关节。再粘贴合缝,装上脚钉。折纸片的动作操作与木偶片类同,适于表现童话、民间故事题材。折纸片在造型和场景设计上,色彩艳丽、明快,具有传统的装饰风格。我国自1960年摄制成第一部折纸片《聪明的鸭子》后,又拍摄了《小鸭呷呷》、《鳄鱼、巫婆和小姑娘》等影片,深受幼儿孩童观众的喜爱。

美术片的共同特点是:(1)富于幻想。用艺术幻想的手法,表现历史传统和现实题材。(2)适于儿童。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有想象,有童趣,有教育意义。(3)夸张的广泛运用。故事情节、动作造型、形象设计、音乐音响都要适度夸张。(4)强烈的美感。美术片必须美,而这种美是民族性的美,概括性的美,艺术性的美。

美术片的这些特点以及它摄制工艺的特殊性,决定了美术片的剪辑技术手段的特殊性。美术片剪辑最大的特点是挖格的剪辑,也就是挖剪的效果。一部故事片在一个镜头中进行挖剪,是在特殊情节和特殊情况下采取的一种剪辑手段,并不常用。而在美术片中,这种挖格的剪辑就习以为常了,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由于美术片的拍摄是采取“逐格拍摄”的方法,因而在样片镜头中间经常摄入“上剪×格”的拍板,这是在逐格拍摄过程中摄影人员或操纵人员摄入的。在剪辑时必须挖剪去重复画面的画格和废画格,这些画格如果不挖掉,将直接影响影片的流畅性。

挖格的剪辑还可以改变人物动作呆滞拖沓,节奏过于缓慢,时空的不合理安排等缺欠。比如,孙悟空的眼珠一转,一个主意就想出来了。这一画面,眼珠转动的快慢、幅度,都与人物的性格刻画有关。如果转得不符合人物在规定情境中的心态,就会有失真之感。遇到这种情况,电视的处理方法是将这个动作在特技机上做加快效果,使转眼珠的动作符合剧情的需要。运用“挖格”技法,眼珠转得慢可以多挖几格(帧);眼珠转得快,可将画格多留几格(帧)。所以说,挖格的剪辑,不仅能在技术上弥补拍摄的不足,同时又起到了提高影视片艺术质量的作用。

例如剪纸片《芦荡小英雄》,有一组游击队员从芦苇丛中乘小划子出击敌人的镜头。这组镜头在初剪时,划子速度太快,不像乘划子,倒像乘飞艇。剪辑师看了样片认为不合适,导演准备重拍。在进入细剪时,剪辑师将这一组镜头重新组接,把每个镜头的头、尾,也就是把划子进和划子出的空画面全部剪干净,使划子的动态紧紧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观众的视像集中在划子的运动上,减弱了景与物的对比,达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美术片的剪辑同故事片的剪辑在性质上是一致的,都是运用蒙太奇的原理对影片进行第三度的再创作。只是要根据片种的不同风格和特性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以保证影视片的艺术质量。

音乐在美术片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的美术片从头至尾都是以音乐贯穿始终。音乐与画面的和谐统一,才能使美术片更充分地展现出它特有的艺术魅力。美术片由于在拍摄时采取逐格拍摄的方法,不可能采用同期录音的工艺,而只能进行前期录音和后期配音。美术片采取“前期录音”的工艺,可以确保影视片的音乐完整,手法有趣,动作鲜明,节奏明快。其具体方法是,剪辑师在录好的磁片上量出音乐的每一句,每一小节,每一拍,甚至每一个音符的精确尺寸、格数,提供给绘画、动作设计、木偶操作等创作人员,作为分镜头拍摄和动作长度的依据。当镜头按照剪辑师所提供的要求拍成后,剪辑师再根据音乐将画面组接进去,从而使画面与音乐同步。

有的美术片,动作性很强,节奏明快,音乐也很急促。那种跳跃性的旋律,使影视片具有特别的格调和趣味。比如,美国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它的音乐节奏是欢快、跳跃的,画面动作与音乐相吻合,一种“卡通”感的艺术效果甚佳。还有捷克斯洛伐克的动画片《鼹鼠的故事》,我国动画片《三个和尚》、《黑猫警长》,在音乐与画面的处理上也是较为完美的

美术片除了采取前期录音外,还采用后期录音工艺。而后期的录音,都是在完成对白和画面的精剪后配录的,其音乐与影视片的关系,是作曲家根据剪接出来的画面进行谱曲。整个音乐是按照画面的长度来谱写的,也就是说,音乐凑画面。

还有一种方法,可称之为“后期录音音乐对位剪辑法”。它的基本特点是加强剪辑对音乐素材使用的主动权。具体地讲,即在剪辑时,将画面留有一定的余地,不求精剪。然后,剪辑师参与影视片的音乐设想和构思,熟悉影视片的音乐结构。作曲家根据画面内容写出音乐旋律,录音时,剪辑师可根据音乐的启示,修正剪辑方案和调整剪接点,将动作对准音乐节拍,使声画合一。如影片《我的朋友小海豚》,就是采用这种剪辑方法进行影片的艺术处理。虽说是后期录音,却获得了前期录音的效果。有的地方,像海豚、鲨鱼,还有人物,都在自己的旋律下做出优美动作,这是前期录音所不及的。因为,作曲家是在画面形象的启示下进行创作,而不是凭空想象;同时,剪辑师又主动参与了音乐旋律的构思和设计,为作曲家留下了创作的空间和余地。二者契合,自然艺术效果较佳。

要掌握美术片的剪辑,就要对美术片的拍摄有深入、具体的了解。动画片、剪纸片的拍摄方法是一致的,是在固定的摄影台上逐格拍摄。木偶片、折纸片这两种影视片在处理上如同故事片,但也是逐格拍摄。而木偶片、折纸片、剪纸片这三种影视美术片中的人物或动物,则全是由人工操作动作拍摄。剪纸片、折纸片的人工操作动作拍摄,是以一个人操作一场戏。木偶片拍摄是以人物为主,每一个木偶人物,都有一个演员“扮演”,由演员顶替每一个角色人物操作动作,如同故事片分配角色一样。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动画片要拍两次,第一次先拍铅笔画稿,通过银(屏)幕检查效果,然后修改,再拍正式的影视片。剪辑师第一次剪铅笔画稿,第二次剪正式样片,这也是动画片剪辑的特点之一。

美术片的剪辑方法与技巧,因片种而异。其要点分述如下:

1.动画片的剪辑。动画片最好采取前期录音,主要是音乐、对白,画面结合声音来处理,以动作剪辑为主。在声音上分镜头是动画片的特点。动画片循环动作(即重复动作)的剪辑,既要考虑分解法,又要结合内容采取增减法;既要挖剪,又要缩剪;更可以采用错觉法,达到连续性和联系性。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分解法,而是一格一格地剪。

2.剪纸片的剪辑。剪纸片是以后期配音居多,以画面为主,声音结合画面处理,着重动作剪辑。循环动作的剪辑,既要考虑分解法,又要注意增减法,采取挖剪和缩剪的方法处理,达到镜头组接的连续性和联系性。

3.木偶片的剪辑。木偶片可以说是小故事片,具有前期录音和后期录音的特点,应采取声画合一和声画分立的剪辑方法,实现声画有机结合的镜头组接。

概括而言,美术片(包括动画、剪纸、折纸、木偶片)的剪辑特点是:(1)循环动作(即一个镜头内人物或动物的动作的多次重复)的剪辑,首先是根据戏剧动作、内容,确定剪辑方法,是选择分解法还是增减法,或是错觉法,准确掌握各种剪接点。(2)选择一个镜头内或上下镜头之间的准确动作,剪去停格、等距离格、重复格的画面。这要一格一格地剪,不能一次剪好几格,因为有的镜头一个动作就只有几格。(3)调整动作,挖剪画格,加强节奏气氛,达到动作的连续性。(4)调整结构,调整镜头次序,镜头分剪插接,以突出人物,体现内容。(5)镜头的长短处理与动作紧密相关,同时要有机地结合对白、音乐、音响进行组接。(6)镜头的对列组接和连续组接,这两种方法要结合内容加以运用。总而言之,美术片的剪辑,就是以动作剪接点为主,结合声音来处理镜头的组接。

音乐在美术片中很重要,它既要为主题服务,又要起到增强戏剧效果、加强影视片节奏和渲染情绪的作用。美术片的音乐要夸张,有针对性,既要符合内容,还要适合少年儿童的欣赏习惯和要求,力求与童话、神话的特殊气氛相吻合,起到一定的模拟的作用,必要时音乐还要变声变色。剪辑师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主动、密切地与作曲家合作,实现画面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以确保美术片的艺术质量。

电视美术片与电影美术片在剪辑的原理、手法、技巧上是基本一致的,不过,也多少有些差异。比如,上述剪辑手法中提到的挖格、缩格中的“格”,在电视美术片的剪辑中就应为“帧”,而且“帧”与“格”在时间长度上并不相等。又如,电影中的“技巧”运用在电视中为“特技”处理,二者不但名称有异,具体处置上也不大相同,而且一般说起来电视的“特技”处理比电影的“技巧”运用要容易得多,快捷得多。不过,总体而言,电视美术片的编辑与电影美术片的剪辑是基本相同的。因此,不但电影美术片可以在电视台播放,一部美术片还可以有电影与电视两个版本,这在国内外已是常见之事。比如日本的美术片《铁臂阿童木》、《机器猫》、《灌篮高手》之类就有供影院和电视台放映的两种版本。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十集电视动画片《小贝流浪记》在电视台播映后,反映很好。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欲将其制作成一部电影动画片在影院上映,请剪辑师将原片重新结构,经过磁带片的剪辑和用磁带样片套胶片的处理,终于将208分钟的十集电视连续动画片《小贝流浪记》,剪辑成为一部片长93分钟的电影动画片《猫咪小贝》,在影院上映后大受欢迎,并且在国内外获奖。这说明电视动画片与电影动画片在艺术上是相通的,一脉相承的;同时也说明通过剪辑手段,能够将较长的内容,经过选择集中,加以重新结构,重新剪辑,是可以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获得双丰收的。由此可见,影视美术片还有极大的发展于地,前景可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影视美术片的制作已经进入电脑或称数字技术的三维动画的新阶段。美国在这方面走在前面,他们用高科技的三维动画技术制作出了《玩具总动员》、《恐龙》、《小鸡快跑》等大型动画片。我国也开始了这类制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从创作的实践看来,影视美术片虽然在制作技术上有了巨大的进步,但其基本的剪辑原理、手法、技巧并未改变,剪辑师在创作中的地位、功能、作用并未改变。这一点很重要,从事影视美术片创作的剪辑人员对此应有充分的、清醒的认识。当然,动画制作技术这一巨大的进步,必然对影视美术片的剪辑方法产生重大的影响。作为当代的中国影视剪辑工作者,应该努力适应这一新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丰富自己的技能和手段,从而将影视剪辑艺术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