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城魏晋墓画像砖壁画艺术

新城魏晋墓画像砖壁画艺术

时间:2022-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中关于农耕方面的画面,表现了当时人们最基本的物质生产活动。新城魏晋墓砖壁画以大量色彩明快、内容丰富的画面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新城魏晋墓群出土的760多幅砖壁画上,以宴饮、出行、狩猎、农耕、采桑、畜牧、打场等为主的生活场面,勾画出了一幅幅古代的民间风俗画。
新城魏晋墓画像砖壁画艺术_嘉峪关志

第二节 新城魏晋墓画像砖壁画艺术

迄今为止新城魏晋墓发掘清理的有十八座,出土的彩绘壁画共760幅。这些墓砖壁画,是魏晋时期民间画工的作品,画法是以墨线勾勒轮廓,填以石黄、土红、灰、白、浅绿、赭石等色,构成了热烈明快的色调。这些墓壁砖画都取材于现实生活,以丰富的内容,简洁质朴的工笔结合写意的画法,描绘了墓主人生前的生活情状,真实地再现了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俗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这些出自民间画师之手的杰作,揭示了许多史籍中语焉不详的细节,弥补了古代文献记录的不足,为我们深入了解魏晋时期河西的历史,从事魏晋绘画史、音乐史、民俗学、民族学等的研究,提供了形象生动的实物资料。

新城魏晋墓壁画反映的内容有农桑、畜牧、林园、屯田、酿造、驿传、狩猎、出巡、营垒、军帐、坞壁,以及庖厨、宴饮、进食、梳妆、奏乐、舞蹈、博弈等。

河西地区自古绿洲遍野,水草丰美,是宜畜牧的地区,畜牧业相当兴旺。嘉峪关周围就有多处天然牧场。据历史记载,汉以前就有游牧民族月氏、乌孙、匈奴等在此驻牧。自汉代以来汉族和少数民族也长期于此放牧。在砖壁画中“畜牧图”占有不少篇幅。不但放牧,而且还重视牲畜的交配和繁养,培育优良品种。饲养畜禽种类也很多,主要有马、牛、羊、骆驼、猪、犬、鸡等。1号墓前西壁有一幅牧童“放牧图”,牲畜有一黑一白两头牛,三黑九白十二只羊。众多的畜牧壁画反映了当时畜牧业的繁盛兴旺的情况。4号墓前室北壁东侧的“牧马图”,画一牧马人,手举牧马杆,赶六匹(三枣骝马,三白马)奔驰向前的马匹个个膘肥体壮、身形矫健,充满无限生机。畜牧业的发展,既保证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生活来源,又解决了农业生产用畜,同时为加强国防提供了军需补给。

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中关于农耕方面的画面,表现了当时人们最基本的物质生产活动。华夏民族是一个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要生活方式的民族。河西在汉代就已开发,内地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传到河西,农业生产得到了发展。到了东汉晚期,农业生产已相当发达。新城魏晋墓砖壁画以大量色彩明快、内容丰富的画面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从耕耘、耙地、耱地、播种到收获、打场、护场,把劳动人民不辞辛劳的生产劳动描绘的生动逼真。1号墓一幅反映耕种的画,画面从中间分为上下两组,上面一组是二牛抬杠拖犁,两个男子各自扶犁耕地,其身后各有一女子左手持容器,右手点播种子。下面一组是耱地场面,二牛拉磨,两名男子各自右手拽绳,左手叉腰,站在耱耙上平整播种后的土地。5号墓中有用梿架打场图和用杈子“摊场图”。1号墓有牛拖石磙(碌碡)碾压谷物的“脱粒图”。砖壁画中有各式各样的牛挽农具,是当时比较先进的生产、运输工具。画像砖中反映的酿造业已经相当成熟,场面盛大,不仅有成排整架的滤罐陶缸,且有人在中间操作。这也反映了手工业作坊的兴起和发展。

河西屯田,盛名于世,在汉代就已开始。在历史上历代政府在屯田地区派遣“屯田校尉”,掌管屯田事务。镇守河西的将士们,边驻戍守卫疆土,边垦荒种田,修渠筑坝,将荒原变为绿洲,画像砖中有“屯垦图”中,上方绘士卒们持盾、矛,在武官的带领下,排队行进;下方绘人扶犁,牛拉套耕地,充分显示出当时屯垦已有相当规模。3号墓前室南壁东侧的《屯营图》,正中一大帐,帐内坐着一位身穿黄色衣衫,头不戴冠,只用丝绢幅巾束紧头发,持扇纳凉,举止儒雅的军官。帐外左右两侧各侍立着一名卫士。三十多座供士卒居住的小帐,分三层围绕大帐,帐外戟矛林立。营盘左前方设营门,在营门两旁,飘扬着六面牙旗。画师抓住屯营的特点,用粗细交错、疏密相间的线条,浓淡色彩对比强烈的简练笔法,画人状物,突出重点,屯营中人只画三个,却活脱脱地勾勒出当年威武森严的军营实况。提供了魏晋时期河西军屯驻军营盘的形象资料。

新城魏晋墓群出土的760多幅砖壁画上,以宴饮、出行、狩猎、农耕、采桑、畜牧、打场等为主的生活场面,勾画出了一幅幅古代的民间风俗画。

驿使图说到嘉峪关壁画墓、最为有名的则是五号墓的《驿使图》——全国邮政的标志。画面是一个邮驿使骑在红鬃马上,头戴进贤冠,身穿右襟宽袖衣,足蹬长靴,左手举木牍文书,右手持马缰驿骑四蹄腾空,信使则稳坐马背飞奔传递。这幅驿使图再现了当时西北边疆驿使驰送文书的情景,被认为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古代邮驿的形象资料。1982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原邮电部选中“驿使图”为邮票图案,专门单独发行J85《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纪念小型章一枚。从此“驿使图”成为中国邮政的“形象大使”。新中国邮政储蓄1986年恢复开办,原国家邮政储汇局于1994年起发行首款全国通存通兑银行借记卡性质的储蓄绿卡,卡面又选用了这幅“驿使图”。

配种图墓室3编号47的《配种图》:红色公马与白色红斑母马正在交配。母马表现温顺、害羞,公马则懒散、自在。画面非常注意两马的体态和面部神情,表达得惟妙惟肖。在墓室中有专门描绘马匹配种的图,证明河西地区很重视牲畜的繁殖与培养。

img326

驿使图

img327

配种图

马车图墓室7编号46的壁画:一乘马车,前有一车仆,后有一跟随。但是这幅画中马的造型有很明显牛的痕迹。显然是以牛车起稿后改为马车的图画。在众多的车骑图中,这是唯一的一辆马车图,说明当时马车在河西地区并不常见。饲养马的基地,马匹居然紧缺,此原因就在于马匹主要用于征战和狩猎,而不以农耕、驾车或食用为目的。故在农耕和驾车的壁画中一律为牛,无一用马。仅见的一辆马车也是起稿为牛,画成后才改为马的。相比之下更突出牛的重要用途和马的特殊作用。

采桑图墓室6的9号壁画,刻画了一提蓝采桑女子和手持弓箭护林的少年。少年有明显鲜卑人的特征。画面上采桑女子与剑拔弩张的少年紧张对峙,生动描绘了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男耕女织的安定生活。墓室5内13号壁画,描绘了两男子正在树下采桑,一男子提篮摘桑,面带一丝丰收喜悦。另一男子回首翘望,表情沾沾自得。采桑图中,鲜卑人频繁出现,并且扮演保护蚕桑的角色。反映了当时的乡土风情,也说明庄园内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和明确的分工。另外,鲜卑本是游牧民族一直居无定所,壁画却刻画其从事农业活动,与汉族人民共同生产劳动,和平相处,因此这些壁画成为民族大融合的有力证明。

滤醋图墓室3编号23的壁画为《滤醋图》:三个醋坛摆放在高凳上,高凳面为漏网状,凳下有瓦盆接漏。墓主人专门把滤醋的过程放在壁画中,说明其很喜爱食醋并且酿醋是当地非常重要的生产活动。这与河西走廊的自然环境是有关系的。此地区水土多碱,醋可遮去水中的苦涩,故当地人多爱食醋。因壁画中描绘的酿醋过程与今日河西走廊农人制醋方法相同,所以此图被认为是滤醋图。

img328

滤醋图

二牛抬杠图墓室5编号27的《二牛抬杠图》:有二牛抬杠单辕犁,犁铧扁平,中腰有横木,较笨重,破土不深。壁画通过不同时期犁具的描绘记录了农业工具从二牛抬杠向一牛耕作的过程。嘉峪关魏晋墓壁画为研究当时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最可信的形象资料。

养鸡图墓室3编号38的壁画为《养鸡图》:其中一只公鸡,四只母鸡。公鸡挺胸阔步,母鸡们小步跟随,俨然人间一夫多妻的景象。公鸡显现出它出身于富贵人家、洋洋得意的样子。四只母鸡则随着与公鸡的位置不同,姿态也不尽相同。鸡群完全模仿人类的生活状况,画者在这幅画中不但表达出鸡的心理,也含蓄表达着自己内心的一种不平感想,具有很现实的历史意义。

img329

二牛抬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