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周李贤墓壁画揭取和彩绘陶俑保护的回顾

北周李贤墓壁画揭取和彩绘陶俑保护的回顾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出土的两合墓志铭文上我们得知,这是北周柱国大将军大都督李贤夫妇合葬墓,且是一座有明确纪年的古墓。现将壁画的清理、揭取与保护的全部工作过程做简要的叙述。继而在各天井两壁发现时断时续的红色宽条带和不明图案的彩绘。国家文物局选派中国文物保护研究所的研究员徐毓明先生前来现场指导。

北周李贤墓壁画揭取和彩绘陶俑保护的回顾

郑小红

1983年9月,宁夏博物馆和固原文物工作站联合对固原县南郊乡深沟村的一座古墓进行了考古发掘。从出土的两合墓志铭文上我们得知,这是北周柱国大将军大都督李贤夫妇合葬墓,且是一座有明确纪年的古墓。该墓早年虽经盗掘破坏,但还是出土了几百件珍贵的文物和一批精美的壁画。这一批文物对研究北朝历史及固原地区的历史、文化艺术和中外交流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很高的学术价值,尤其是精美的壁画为研究我国北朝绘画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现将壁画的清理、揭取与保护的全部工作过程做简要的叙述。

一、壁画的发现清理及保存状况

该墓考古发掘进行到第七八天时,首先在墓道前端入口处的东西两壁同时发现了星星点点剥落的红、黑色彩绘斑点,仔细观察,隐约有宽约2厘米的红色宽条带顺墓道壁斜向下延伸。我们意识到这可能是一座有壁画的较大型古墓葬,于是,大家放慢了发掘进度,在墓道两壁红色宽条带下方估计有壁画的地方留下1~2厘米厚的填土以保护壁画不受损。在进一步发掘中,又在第一过洞口上方见到墨黑色勾画的屋脊瓦垅门楼建筑图。继而在各天井两壁发现时断时续的红色宽条带和不明图案的彩绘。等到把墓道、天井内的绝大部分填土取掉到达底部后,开始对红色宽条下方留下的土层进行清理,以露出壁画。清理这些壁画表面的土是一件非常细致的活,每个人都非常认真仔细地剔土剥离,把墓道、天井内的壁画基本清理出来,接着又打通了各过洞,因过洞是用土坯堆砌封堵,因而清理时较容易,色彩也保存较鲜艳。

该墓墓室因早年被盗掘后严重塌方,因而不能直接打开墓门进入墓室,于是采用大揭顶台阶式逐级下挖到墓室底部。墓室基本呈方形,顶部塌陷,四壁也塌毁严重,绝大多数壁画已残缺不全,取掉塌方的墟土即可露出残存的壁画,清理也较容易。

从清理的全部壁画中可以看出,过洞内的壁画保存最好,画面几乎完整无损,彩绘鲜艳如新;其次为天井内的壁画和墓道北端靠近第一过洞口守门武士图案壁画;再次为各过洞口上方的门楼建筑图,因过洞内用土坯封堵不实,因而其上方壁画面多处都有裂缝。保存最不好的是墓室和墓道入口处的壁画,因墓室底部距地表达11米深,潮湿使彩绘多有失色,况且因塌方非常严重,从红色边框宽条带看应有20幅壁画残存,只有2幅较完整,其余都残缺不全。

二、壁画的做法及分布内容

在清理的过程中发现,这些壁画都是直接绘画在原生的黄土层之上,没有任何可依托的地仗白灰层。其做法是:在事先已挖掘好的墓道、过洞、天井、过洞口上方、墓室四壁,经过轻轻拍打平整后,涂刷白色浆做底衬,画好边框线,用赭石色轻轻起草画稿的大致轮廓,勾画出人物的大体形状,再用墨黑线条定稿,勾勒出人物形体、五官及衣服纹饰和手执物件等主要部分的线条,最后用浓淡适宜的淡红色逐层着色晕染,突出表现人物面部神情,衣服褶皱处色彩加深加重,过渡色由淡渐浓也很自然。整个壁画用色简单,基本只有红、黑两色。绘画者笔法娴熟流畅粗放,黑色线条刚健有力,粗细适中,每幅画一气呵成,表现了传统绘画艺术的高超技艺。

纵观李贤夫妇合葬墓的全部壁画,可以看出壁画反映了墓主人生前作为柱国大将军、大都督的幕府将军的生活场面,三个天井象征着三重深宫大院,前有神态肃穆、凝视前方的守门武士,其后是威风凛凛的仪仗武士,墓室内则是歌舞升平,乐伎侍女的生活写照。

三、壁画的揭取

在挖掘清理工作结束之后,时值天寒地冻的11月底,室外温度在零下十几度,野外工作已经很困难。要从原生黄土层上揭取无地仗层的壁画也绝非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考虑如何使壁画画面的色彩渗透加固而不易脱落,其次还要考虑到黄土层含沙量大,画面容易破碎。如何才能取下有画面的黄土层,并能长期保存与保管,这在当时国内外还没有先例。传统揭取壁画的方法也有,但大多是壁画绘制在有白灰皮或草拌泥做地仗层的表面,壁画面比较容易剥离,也不易破碎,壁画面揭取得薄,易包装,好运输,后期也能较好处理,而李贤墓的壁画却完全不是这样。面对这样一个新课题,领导及时向国家文物局做了汇报,同时向有揭取壁画经验的陕西等兄弟省区发出求援邀请。国家文物局选派中国文物保护研究所的研究员徐毓明先生前来现场指导。根据当地的土质、壁画保存状况和气候等方面因素,决定先取样化验分析,做好小块壁画样品的实验,初步制定揭取方案后,再做大面积揭取。这一步骤确定后,徐毓明先生带着所取的样品回北京做化验分析。徐先生经过化验分析及反复实验,终于实验成功并初步制订出了揭取方案。1984年春,徐毓明先生带病拿着实验好的方案又一次亲临现场,许多具体问题只有在现场才能解决。如木制框架问题,框架既要坚固结实,还要上下左右能紧能松能活动。在工地现场,木匠师傅们和大家群策群力,最终制作出来一个理想的木箱框架,前期准备工作一切就绪,开始揭取壁画。

第一步,对清理出的壁画画面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查,小心翼翼地剔去未清理干净的泥土,用细软的羊毛刷刷去浮土,对壁画进行拍照,做好资料保存工作,以便后期修复参照。第二步,将所要揭取的壁画按照具体情况和壁画保存现状分块画边框线,小面积的整体揭取,大面积的可以分块揭取,并按照画好边框线后的大小尺寸,制作可松紧活动的木箱框架,与此同时,将壁画面上的裂缝空隙和凹洞进行修补平整。第三步,先将三种不同浓度的药品(即2%、5%、10%)配制好,再将要揭去的壁画用无烟的炭火或红外线灯半烘干。然后将预先配制好的三种不同浓度的化学药品逐步滴渗或涂刷画面,使其色彩渗透附着加固在黄土层上,每一种浓度的化学药品溶液因其渗透程度不同都要涂刷滴渗二至三遍,每涂刷一遍均需用无烟的炭火或红外灯半烘干。第四步,将10%的药品涂刷在壁画上面,然后裁剪比画面大出30公分的纱布贴在上面,烘干。再刷一遍药品,再贴一层纱布。这样反复两次,以增大壁画面上下左右的拉力和强度,按画好的边线挖好宽四厘米、深七八厘米的凹槽,然后把按尺寸大小做好的木箱框架轻轻套在凹槽内,在空隙低凹处填垫包装纸或旧棉花、破布片、锯末刨花等软物,拧紧螺丝夹紧要揭取的壁画,使其受力均衡,最后将背板用木螺丝钉上。以上工作完成后,从上至下,左右开弓从背面去土。为了尽可能使画面减少振动,我们想尽各种方法,靠边框处用铲去土,中间部分用手锯锯土,终于第一块壁画在狭窄的墓道内揭取成功,在场的人无不欢欣鼓舞。壁画带着七八厘米的厚厚土层,重约几百斤。有了揭取第一块壁画的成功经验,随后,一块,两块,三块……从小到大,从分块揭取到一大块整体揭取,把墓道、过洞天井以及过洞口上方的壁画全部揭取完,最后方可揭取墓室内的壁画。从地表到达墓室底部有10多米高度,可从大揭顶的五级台阶盘旋下到墓室底。尽管采用了大揭顶的挖掘方式,但只有十多平方米的墓室仍然又阴冷潮湿,阴森可怕。就在我们集中全部精力,专心揭取墓室内的最后一批壁画时,一场意想不到的事故发生了。那天下午,我们七八个人都聚集在墓室内紧张而又有条不紊的工作着,总觉不时有小块土落下来打在我们的头上或身上。当初还以为是有人在戏耍或是地表面上风吹落的土块,谁也不在意,有位同志还说这谁在捣乱,只是拍拍落在身上的尘土后,又埋头继续工作了。然而正在大家聚精会神非常认真地按每一道工序工作时,忽然轰隆一声巨响,一大块土从天而降,顿时尘土飞扬,真像是天塌下来一样,眼睛被灰尘迷住,眼前一片灰暗……当时在场的人中,只有我馆的一位男同志眼疾腿快,一跃跳上墓室边的台阶,其余的人全都被塌下来的尘土不同程度地埋住,有的被埋住了脚,有的被埋住了腿,有的埋到了腰部,而身体瘦弱的女同志王丽华被突然塌下来的土块打倒后又几乎埋住了全身。此时惊叫声,呼救声,还有被灰尘呛得咳嗽声喘息声混乱成一片。附近除草的农民听到巨响后也纷纷赶来看个究竟,并立即开始救援,帮助我们扒土寻人。经过大家奋力抢救,扒开塌土,将王丽华救出,只见她浑身是土,面色苍白,微闭双眼,面颊嘴角边上还挂着血丝,轻微地发出痛苦的呻吟声,已站不起来。大伙将她抬出墓室,放在地面上等待车辆到来后把她送往县城医院。经抢救治疗,她终于脱离了危险,并恢复了健康。

尽管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事故,但大家没有后退,及时总结了教训,排除了存在隐患的危险土方,仍然一如既往、一丝不苟地把最后几块壁画全部完好无损地揭取下来。为了减少运输途中振动对壁画所造成的损坏,几经探查,选择了一条较平坦的乡间小道安全运抵县文化馆展览大厅存放。

四、壁画和彩绘陶俑的保护

壁画揭取成功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了,这只是完成了整个工作的一半,后期的处理保护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揭取下来的20多幅壁画,每幅壁画背面都带有七八厘米厚的原生黄土层,重达上百公斤。长期存放保管或展览是很困难的,而且极易破碎断裂。因此,做好后期处理才能真正保护好这批壁画。首先要去掉壁画背面厚厚的黄土层,然后在其背面重新用新型材料制作重量轻且结实耐用的底衬层,再将做好底衬层的壁画翻过来,使画面向上,用水浸透并去掉加固用的纱布,把分块揭取的壁画进行拼接、修补,再制作新的木边框。整块揭取的壁画可省去拼接程序。以上工作说起来容易,可具体做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仅就去掉壁画背面七八厘米厚的原生黄土层这一道工序来说,要用铁铲、手锯、钢丝刷、毛刷、竹签、小刀等工具,一点一点、一层一层去土,去土过厚、用力过猛过大、稍有震动或不慎,壁画就会受损,也将前功尽弃。因此,只能一分一毫轻铲轻刷,层层剔土剥离,每天工作下来,大家满身满脸全是尘土,几天时间就磨破了几双手套,个个手上磨出了血泡或老茧。后来在实践中摸索出先用水湿渗黄土,再将潮湿的黄土剔除,最后留下的只是揭取壁画时反复多次用化学药剂渗透的只有牛皮纸一样厚薄的壁画面。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努力,一幅幅壁画又都恢复了原来的模样。

该墓内还出土了二百多件彩绘陶俑,也是这次出土文物的大宗。这些彩绘陶俑个体较小、数量大,色彩丰富鲜艳,保存状况也较好,大多为半模制成。与揭取保护壁画相比,彩绘陶俑的保护要容易得多。先是用高浓度的酒精做脱水处理后,再用三种不同浓度的化学药剂渗透加固色彩,在通风处晾干后保存。几十年过去了,这些文物仍保持着原来鲜艳的色彩,展现给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广大观众,仍发挥着它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