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性格的特点

性格的特点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在较长的时间内一直在沉默寡言,那就说明他遇到了比较严重的心理打击,这就需要帮助、疏导,以便尽快恢复性格的本来面目,等等。所以,人的性格是人类的、民族的、阶级的和个人独有的心理特点的有机结合的统一整体。性格同其他的心理现象一样,也是头脑的功能。
性格的特点_拥有超棒的心理素质:优胜需要的秘诀

什么是性格?性格是指一个人在个体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及其行为方式。它主要有两个特点:

一是性格是表现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的个性特征。例如,有的人对待工作总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踏实认真,在待人处事中总是表现出高度的原则性,坚毅果断,豪爽无拘,有礼貌,肯帮助别人;在对待自己的态度上总是表现为谦虚、自信等。这些对社会、集体、他人和自己的态度,总是比较稳定的,他们在类似的,甚至不同的情境中都会表现出来。

二是性格是表现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特征。即每个人在对现实的态度上均有个人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恩格斯说:“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一般来说,“做什么”,说明一个人追求什么或拒绝什么,反映了人的活动动机或对现实的态度;“怎样做”,则说明一个人如何去追求要得到的东西,如何去避免要拒绝的东西,反映了人的行为方式。比如,具有高度事业心和创新精神的人,无论做什么工作或遇到多大困难,都能坚持不懈,开拓创新;而缺乏理想和懦弱的人,则会心灰意冷,无所事事。可见,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决定着他的行为方式,而人的行为方式又体现着他对现实的态度。每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有着特定的体系,其行为的表现方式也有着他所特有的样式。这种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态度体系和行为方式就是他的性格。

必须指出,在个体生活中那种一时性的偶然表现不能被认为是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比如,一个平时处事比较果断的人,在一次偶然的场合表现出胆怯的行为,不能据此就断定为这个人具有怯弱的性格特征;或者一个人在某种特殊的条件下,一反常态地发了脾气,就认为这个人具有暴躁的性格特征;只有那些稳定化、习惯化的,并经常表现在典型的情境之中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才能被认为是个体的性格特征。

比如,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一个人待人处事时所惯常采用的“态度和方式”确定一个人的性格时,应当从较为长期的、深层次上去看,不仅要看外部呈现出来的“态度和方式”有无持久性和经常性的特征,而且要看其表现有无内在的心理特征,因为一个人的性格流露都不是无缘无故的,总是要在一定的心理支配下才得以发生。比如,一个人平常总是喜欢活动,爱说爱笑,我们就认为他的性格是活泼的。如果某天他突然变得沉默寡言,那不是他的性格改变了,而一定是有点心事,并在“心”的作用下产生了负面情绪。如果没几天他又恢复了活泼的性格,那就说明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消失了,心理平衡了。如果在较长的时间内一直在沉默寡言,那就说明他遇到了比较严重的心理打击,这就需要帮助、疏导,以便尽快恢复性格的本来面目,等等。认识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它可以提高我们在“修性”时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人的性格也是共同性和个别性的统一。性格的共同性是指某一集团人们共有的本质特征,比如民族的性格特点,一个地区人的性格特点和从事某种职业活动的人们共同的性格特点等。性格的个别性是指某一人身上所独有的性格特征,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神经系统特性,微观的生活环境,特殊的活动内容,不同的教育条件等等,这一切反映到人对观实的态度和行为的方式上,就形成了性格的个别差异。所以,人的性格是人类的、民族的、阶级的和个人独有的心理特点的有机结合的统一整体。可以把一个人的性格特点看作是他的生活经历的一种反映,是他生活历史的记录。

性格同其他的心理现象一样,也是头脑的功能。首先,人的性格是以先天的神经活动类型为基础与前提的。神经活动的类型对性格的形成和表现实施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神经活动类型对一定性格特征形成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例如,弱型的人培养自信心要比强而平衡型的人困难一些。另一方面,在同样情景并具有同样态度的条件下,符合于这一态度的行为方式则明显地受神经活动类型的影响。例如,同样是乐于助人,有的人(胆汁质的人),往往满腔热情、积极主动地助人,而有的人(黏液质的人)则常常不动声色,从容不迫地助人。其次,人的性格主要是后天形成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即动力定型)。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影响,人对事物稳定的态度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在大脑皮质上形成稳固而系统的条件反射,构成了复杂而牢固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这个按一定模式牢固形成的系统,成为一种自动化的心理装置。它除了受神经类型的影响外,还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变原有神经过程的特性。

此外,人的性格也是在两种信号系统协同作用下,特别是在第二信号系统主导作用下形成、表现和改造的。第二信号系统乃是人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对待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生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