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连带”格式的语用特征

“连带”格式的语用特征

时间:2022-04-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上面的论述对“连A带B”也同样适用。就“连A带B”格式具体运用情况来说,目前该格式在使用上并无明显的语体倾向。首先,当A、B为动词性成分时,“连A带B”格式的整体意义相当于“又A又B”。

3.1 “连A带B”格式的语用特征

3.1.1 韵律特征

冯胜利(1997)运用韵律理论阐释了四字格的来源,指出汉语中的四字格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一种语言形式,是复合韵律词,并结合心理学研究证明对称的、有韵律的语言文字材料更易于记忆。刘振前和邢梅萍(2003)对汉语四字格成语进行了认知语言学的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四字格成语中韵律规律明显的占很大比例,从而使汉语成语音韵和谐、语义对称,并在汉语教学中显示出便于识记的优势。王立(2003)从认知心理角度指出2+2四字格的音韵和形式已经在汉语社团成员的心理上格式化了,是汉语社团成员认同感最强的韵律词。邹洪民和刘向晖(2002)在讨论四字结构模块认知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时认为,带有四音节临时结构的模块切分显得简练、经济,而在其他类型的切分中,若切出五音节、六音节甚至更大音节的模块也不是不可以,但音节之间相隔较长也不便于复述和记忆。同时,凝固性四字格结构的句法功能相当于词,语义结构相对固定,而表达层面又显丰繁,单独切分出来对理解和表达都十分必要。并认为鉴于这些原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采用“四字格结构模块认知法”具有实践意义。

前贤的研究从韵律结构、认知心理、教学实践等不同角度对汉语特有的语言形式——四字格的来源、成因及优势等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从“连A带B”中单音节的A、B居多(据统计,充当A、B的成分中,单音节大约占80%)这一情况来看,“连A带B”也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四字格。所以,上面的论述对“连A带B”也同样适用。对于A、B为单音节的情况而言,“连A带B”中的A、B在语义上往往是相同、相似或相反的,在句法上基本是对等的,在韵律上则形成一种2+2的韵律节奏。这样,该格式便具备了结构对称、韵律整齐的特点;同时由于A、B在语义上的相关度很高,该格式又倾向于通过“概念整合”而获得超出A、B加合意义的“构式意义”。因而,“连A带B”形式上简洁凝练,语音上节奏整齐,表义上丰富完整,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具有很强的表达功能。

3.1.2 语体特征

由于“连A带B”中四字格所占比重最大,对于该格式的语体特征,我们仍旧以四字格为例进行分析。根据戴庆厦和孙艳(2005)的研究,汉语四音格早在先秦文献中就出现了,尽管最初是以口语形式出现,但由于其丰富和发展受书面语的影响和制约,所以,现代汉语的四字格(戴文中称“四音格”)具有典型的书面语特征。可是这也不能一概而论,先秦时期就出现的四字格历史悠久,经常被各种书面语体(包括文学语言)所引用,所以慢慢固定在书面语体中,便具有了强烈的书面语色彩。对于后世形成的四字格来说,情形则有所不同,由于它们的历史不够长,加之中古以后汉语书面语和口语的距离越来越近,从而导致后起的四字格并不像前者那样具有书面语色彩。即使那些先秦时期就出现的四字格,最初也是以口语形式流传的,比如,四字格大量出现的《诗经》就至少是在民间歌谣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

就“连A带B”格式具体运用情况来说,目前该格式在使用上并无明显的语体倾向。不过,从语料检索的情况来看,该格式在口语色彩较强的小说、戏剧等作品中的出现频率相对较高。

3.1.3 表义特征

“连A带B”格式表义上简洁、精炼,用于描写时生动、形象,此外还可以用来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起到突出、强调信息焦点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是在与近似格式——“又A又B”、“A和B”的比较中凸现出来的,《现代汉语虚词例释》认为“连A带B”的意思有两种:一是“相当于‘又…又…’”;二是“作用相当于连词‘和’”。所以,下面将对比与其相关的格式“又A又B”、“A和B”等进行分析。

首先,当A、B为动词性成分时,“连A带B”格式的整体意义相当于“又A又B”。例如:

(1)香港嘉华银行的老股东忘不了:1986年他们手里攥的股票,几乎快成废纸,一元只值5分,银行濒临破产,一些人到银行门口[又哭又闹]。

(2)接着,[又推又拉],把赵匡胤扶上马,请他一起回京城。

例(1)中的“又哭又闹”意思和“连哭带闹”基本相同,都表示“哭”和“闹”这两个动作“同时进行”;例(2)中的“又推又拉”换成“连推带拉”意义也基本不变。但是,有时候两者在表义上也存在明显差异。例如:

(3)对封建地主不能机械地去划分打的阶段和拉的阶段,而应是[又打又拉],打中有拉,拉中有打的正确运用,打的时间要求缩短,不宜过长。

(4)一次,我给一位叫维多的盆景迷作五针松造型,并起名“青蛇出洞”,待他闹清四个字的含义后连声叫好,[又写又背],逢人便讲,还请我多教他些中国的成语。

例句中的“又打又拉”、“又写又背”就不能提换成“连打带拉”、“连写带背”了。从上下文来看,例(3)中的“又打又拉”作为一种战略,是把“打”和“拉”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进行的意思,“打”和“拉”是相互排斥和对立的,无法同时进行;因此这里的“又打又拉”强调的是“两种动作都包括”,并不强调两者要同时进行。例(4)也只是强调“两种动作(行为)都包括”,而不强调两种动作的同时性,因为“写”和“背”这两种动作显然是无法同时进行的。

不过,两者的扩展式在表义上倒是基本相同的。如:

(5)她的店[连卖带改带保养],一条龙服务。

(6)管道、高温炉、供水锅炉,里三层、外三层,[又捆又扎又填缝],工序复杂笨重,

三天两头换新的。

例(5)中的“连卖带改带保养”和例(6)中的“又捆又扎又填缝”所强调的都是“所提到的各种动作都包括”的意思。

此外,当A、B为谓词性成分时,“连A带B”和“又A又B”的最明显差别主要体现在充当A、B的成分的性质上。“连A带B”中A、B由形容词充当的所占比例很低,根据检索的语料,不到10%;这些形容词大多在语义上是相反或相对的,用于“连A带B”时转指相应的人或事物,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体现了该格式具有使谓词性成分指称化的功能。例如:

(7)据初步统计,前前后后你们作案十几起,[连大带小]杀了将近20个人,人心都是肉长的,你们也有家有小,就不想想那些家属日后怎么过日子?

(8)衣着极为随便,身上那件混合纺的衬衫还是父亲的旧衣,上次有远亲来,父母[连新带旧]托人带去,大伯什么都不肯接受,只选一件旧衣服。

(9)当枪声初起的时候,[连贫带富],家家关了门;街上简直成了个死城。上面例句中的“连大带小”是“连大人带小孩”的意思,“连新带旧”指的是“新衣服和旧衣服”,“连贫带富”则是“贫穷家庭和富裕家庭”的意思。虽然“大小”、“新旧”、“贫富”本来是谓词性成分,可是进入“连A带B”格式以后,语义上却等同于具有相应特征的人或事物,具有明显的指称性特征。

相比之下,“又A又B”中的A、B却是形容词性成分居多,而且多半是性质形容词。这从“连A带B”和“又A又B”各自的“构式意义”的差别也可以看出来,因为前者强调两种动作的同时发生,即时间上的同步性;而后者则强调的是两种形状的共存,是指一种抽象的空间性同在。例如:

(10)他把城墙修得[又高又厚],把从百姓那里搜刮得来的金银财宝和粮食都贮藏在那里,单是粮食,足足够三十年吃的。

(11)台风发源于热带洋面,因为那里温度高,湿度大,[又热又湿]的空气大量上升到高空,凝结致雨,释放出大量热量,再次加热了洋面上的空气。

(12)这个女人头戴高高的王冠,鼻子微微挺起,有着一双美丽的大眼和一对修剪过的眉毛,嘴唇轻轻抿着,脖子[又细又长],显示高傲、含蓄的美。

“高、厚”都属于性质形容词,而且属于相同的“语义范畴”,都是“积极义”形容词。而语义上具有对立关系的“大小”、“新旧”、“老少”、“贫富”等不能进入“又A又B”格式。比如,一般不能说“又大又小”、“又新又旧”等。

从语义上看,当A、B为形容词时,“又A又B”格式表达的是一种并列关系,“又A”和“又B”在语义上没有轻重主次之分,在重要性上是平等的。如:

(13)冷的是冰雪,热的是火焰,中间隔着一条[又宽又深]的大裂缝。

(14)父亲总是让母亲亲自操作,认为她是久经考验的,做出的“芥茉墩儿”[又脆又辣又酸又甜还又凉],清爽可口,销路特别好。

就例(13)来说,对于一条“裂缝”来讲,“宽”和“深”这两种性质并无重要性上的差别,只是“两者兼备”而已。例(14)更具有启发性,“芥末墩儿”的五种“口味”——脆、辣、酸、甜和凉,在重要性上是基本没有差别的,要想使自家的“芥末墩儿”“销路特别好”,这五种“口味”缺一不可。理论上讲,“又”连接的项数可以更多,“又A又B”可以扩展为“又A又B又……”,而能够无限扩展恰恰是具有并列关系的结构体的本质特征之一。所以,“又A又B”格式中A、B两项在语义上是对等的、并列的。

其次,当A、B为名词性成分时,“连A带B”整体意义相当于“A和B”。如:

(15)推着二三百斤的车子如同跳起大秧歌,不出几米[连粮带车]翻倒在路边,妈妈总是笑盈盈地帮我把车子扶起来,鼓励我再往前走。

(16)有的[连人带船]都沉入水底;有的挣扎着爬上岸,没命地逃跑了。

“连粮带车翻到在路边”就是“人和车都翻到在路边”的意思,“连人带船都沉入水底”也就是“人和船都沉入水底”,在上面两个例句中,用“A和B”替换“连A带B”后,语义上基本没发生什么变化。不过,两者在表达功能上还是有所不同的。

比如,例(15)中的“连粮带车”换成“人和车”以后,需要在后面加上一个“都”字;例(16)的情况有所不同,原句中已经出现了“都”字,但是如果把“连人带船”换成“人和船”的话,“都”字的出现是强制性的;而原句的“都”字却是可以隐现的。

这说明“连A带B”在功能上至少相当于“和”与“都”的加合,既有“连接”功能,又有“总括”和“强调”功能。正是由于“连A带B”在功能上的这一特征,所以在有些情况下“连A带B”不大能用“A和B”来替换,尽管两者在概念意义上是基本相同的。如例(17)就不能替换:

(17)亲友们有的宰活鸡,有的用现成的腊鸡清炖,[连肉带汤],满满一大碗。

3.1.4 感情色彩

“连A带B”并无明显的感情色彩倾向,可是由于该格式在功能上具有突出、强调的作用,往往用来表达强烈而鲜明的思想感情。王黎(2004)认为,“连A带B”往往含有强调、夸张的作用。以使用频率极高的“连滚带爬”为例,可以看到,在用于描写或修饰的时候,“连A带B”确实具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例如:

(18)范方从藤椅上滚落[连滚带爬]地过来跪着:“各位大人卑职在这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