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物的对白的作用及特点

人物的对白的作用及特点

时间:2022-07-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物的对白指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又称“台词”,是电影中人声的主要成分。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对白的作用、对白的特点、如何创作对白、对白与潜台词等。人物的对白可以体现他的性格、身份和特点,同时对白也要吻合这些要素,这样才能使人物更加生动可信。要让人物说出符合他自身性格、身份的对白。每个人的对白都暗含机智的嘲讽,特别是达西对两人散步的分析更是充满了幽默的讽刺。

人物的对白指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又称“台词”,是电影中人声的主要成分。人物的对话在故事叙述和人物塑造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人物之间交流、人物内心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精彩的对白往往让人印象深刻,蕴含着很多信息,与人物的性格和身份相吻合,使人物更为生动可信,同时推动故事进一步发展。那么,如何写出精彩的对白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对白的作用、对白的特点、如何创作对白、对白与潜台词等。

1.对白的作用

(1)首先,对白是人物之间的交流方式,对人物塑造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俗话说:“言为心声。”一个人的语言会体现他的思想、性格、身份、生活方式、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内容。我们在第五章中已详细探讨了人物设计的诸多方面,包括人物的前史、人物的造型、对白、动作、道具、人物弧光与人物揭示等。对白就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人物的对白可以体现他的性格、身份和特点,同时对白也要吻合这些要素,这样才能使人物更加生动可信。要让人物说出符合他自身性格、身份的对白。比如不同年龄的人说话的用词和方式肯定会不同,如果一个儿童说出大人的话,就会显得很不自然。不同职业和文化背景的人说话也会有所不同,比如一个学者和一个农民,他们的用词和说话方式肯定是有所区别的。不同地域的人也有着自己的方言和习惯用语,这些都对表现人物和环境起着作用。不同年代的人说话的内容和用词也是有区别的。不同性格的人说话方式也有所不同,内向的人会非常含蓄,话不多;外向的人非常直爽,很爱表达。这些都是对白可以表现的重要内容。我们可以通过以上几点来大体把握对白是否符合人物性格,是否对人物起着很好的表现和塑造作用。

我们平时在观看影片和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多留意一些精彩的对白,并琢磨它们的奥妙之处。例如英国经典的文学作品《傲慢与偏见》曾多次被搬上银幕,每一版的改编电影都呈现出不同的特色。特别是2005年由英国导演乔·怀特执导、黛博拉·莫盖茨编剧、凯拉·奈特莉主演的新版《傲慢与偏见》更为精彩。导演和编剧用更加精妙丰富的电影语言极好地诠释了原著故事。其中人物的台词非常精湛简洁,是从原著中精心挑选的,我们不妨来看看片中几段精彩的台词对塑造人物产生的作用。

A.片头第一场伊丽莎白父母之间的对话:

母亲:亲爱的好老爷,你听说了吗?尼日斐花园终于租出去了?你难道不想知道是谁租去了吗?

父亲:既然你这么想告诉我,我的好太太,我也只能洗耳恭听了。

…….

母亲:告诉你吧,他(宾利先生)一定会娶我们女儿中的一个当太太。

父亲:他住到这来就是为了这个打算的吗?

母亲:你得马上去拜访拜访他。要是你不去,我们怎么去?你很明白这一点,班纳特。

父亲:没必要去了,我已经去过了。

母亲:你去过了?什么时候?哦,班纳特,你怎么能这样戏弄我?你半点也不体谅我脆弱的神经吗?

父亲:你错怪我了,我的好太太。我非常尊重你的神经,它们23年来一直是我最忠实的伴侣。

这段对话非常精彩地展现了故事的背景、主角的家庭环境、父母的性格特点等诸多信息。首先我们得知了故事的背景:班纳特夫人一心想把自己的女儿嫁出去,这也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其次我们得知了一位潜在的“未来女婿”——宾利先生即将到来。最为生动的是,这几句对白非常鲜明地刻画了班纳特先生和太太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修养:班纳特太太性格急躁,也非常世俗;班纳特先生性情温和,也非常幽默。这个家庭温馨热闹的生活氛围和最大的烦恼也通过对白显示出来。下面再欣赏下另一段精彩的对白:

B.卡罗琳·宾利、伊丽莎白与达西在宾利家客厅的对话

伊丽莎白来宾利家探望生病的姐姐,在客厅中,卡罗琳邀请伊丽莎白一起散步,试图引起达西对自己的注意,在三人之间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对话。

卡罗琳:坐了那么久,走动一下可以提提精神。

伊丽莎白:我猜,这也可以算一种才艺吧。

卡罗琳:你要和我们一起走走吗,达西先生?

达  西:你们散步无非有两个动机,我掺和进来对于任何一种动机都会有所妨碍。

卡罗琳:他什么意思?

伊丽莎白:让他失望的最好办法就是别理睬他。

卡罗琳:你必须解释,达西先生。

达  西:要么你们是心腹之交,所以借机来谈谈私事;要么就是你们清楚自己的体态在走路时最为动人。如果是前者,我不想打扰;如果是后者,坐在这里欣赏更好。

卡罗琳:真吓人,我们该怎么惩罚他这恶毒的言论?

伊丽莎白:我们可以嘲笑他。

卡罗琳:不,达西先生是取笑不得的。

伊丽莎白:你也太骄傲了吧,达西先生。你觉得傲慢是缺点还是优点?

达  西:这很难说。

伊丽莎白:因为我们想找出你的缺点。

达  西:也许是因为我很难原谅别人的愚蠢和过错,或他们对我的冒犯。我一旦

对人没有好感,就永远没有好感。

伊丽莎白:老天,我不能嘲笑你这点。遗憾的是,我很爱笑。

卡罗琳:我想是家族传统吧(冷笑)。

这一段看似平静的对话隐藏着浓烈的硝烟味,之前伊丽莎白刚刚与达西进行过一段关于“多才多艺女子”的激烈辩论。卡罗琳喜爱达西,希望博得他的好感,她瞧不起家境一般的伊丽莎白及其姐妹,却虚伪地挽着伊丽莎白的手在客厅中散步,希望引起达西的关注。每个人的对白都暗含机智的嘲讽,特别是达西对两人散步的分析更是充满了幽默的讽刺。这也保留了小说作者简·奥斯汀最为人称道的犀利、幽默的文字风格。同时这段对话把每个人物的气质、性格和智慧都表露无遗。卡罗琳的世俗虚伪与对伊丽莎白的轻蔑,卡罗琳对达西的谄媚与讨好;达西的傲慢、修养与自负;伊丽莎白的机智与对达西的偏见……这些都通过这段看似平静的对话表现出来了。

在美国电影《超越边界》中,女主人公萨拉在伦敦初次遇见投身于非洲饥荒并施以人道主义援助的男主人公尼克医生,在他的影响下只身来到非洲对难民进行援助。彼此并不熟悉的男女主人公再次相逢在饥荒遍地的埃塞俄比亚。女主人公萨拉深夜拜访男主人公,她困惑于他白天对人的固执、冷漠、专横,并询问他为什么不叫她的名字,似乎对自己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而不满,以下是他们的对话:

萨拉:我真的很钦佩你的工作。

尼克:哦,天哪,钦佩那有什么意义?

萨拉:你为什么总那么难以相处?

尼克:为什么你也那么难以相处?

萨拉:为什么你从来不叫我的名字?

尼克:什么?

萨拉:你从来不叫我的名字。为什么?

尼克:你感冒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萨拉:什么?

尼克:你感冒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萨拉:鸡汤、阿司匹林威士忌

尼克:你会不会由着自己病下去?

萨拉:我不明白。

尼克:什么都不做,任由它病。

萨拉:不会。

尼克(满含泪水):不会,人就是这样,不是吗?我们麻醉自己,欺骗自己,只要能逃避痛苦的感觉就可以,你知道吗?我还在伦敦当医生的时候,没人叫过我“玛塔乃”(从死亡手上偷窃的人),你不会遇到跟这里一样的感激方式,因为在这里,他们所有的感觉直接来自上帝,没有药物、没有止痛药,忍受折磨是最原始、最纯粹的事。当你从一个孩子身上看到这种勇气时,你怎么能抑制拥抱他们入怀的冲动。你还记得乔乔吗?伦敦那个男孩。

萨拉:当然记得。

尼克:他是我拯救的第一个人,10岁。他瘦到站都站不稳,却依然有埋葬他全家人的力气,我们完全不能理解他的勇气从何而来。他常写些小纸条给我,在医院帮我忙,他是一个好孩子,他是一个体贴的好孩子,他很崇拜我,令我很高兴,我知道那是很幼稚的,但那让我对自己的感觉很好,所以我带他去了伦敦,他就像我的护身符,我勇敢的非洲人。我怎么会那么愚蠢,我怎么能够那么自私,我的意思是,他是我的朋友,他有个名字,所以现在我得去记他的名字,如果所有在我手上死去的人都有名字的话。

一面是身在城市、养尊处优的萨拉在两人初次见面后对尼克勇气的欣赏,但同时她又完全无法想象非洲的饥荒究竟带给人什么样的恐惧与绝望;一面是放弃了在大城市当医生的尼克选择了用自己的生命去拯救这些被官方抛弃的人们。他的信念坚定,英勇无畏,但仍对自己的朋友乔乔的死亡无比内疚,对在这片贫瘠土地所有现状的无奈以及每天40个不知姓名的人在自己面前死去的创痛。

他们的对话从萨拉的单纯崇拜到尼克对这种轻飘飘的崇拜的不屑一顾,从萨拉对自己的名字得不到尊重的不满到尼克无法控制的倾诉等等,萨拉的单纯与直接,尼克冷漠、固执的外表下隐藏的对人的生命巨大的悲悯显露无遗。他们对白的话题从普通城市人司空见惯的感冒如何处理开始,谈到了那些苦难的人们逃避痛苦的方式就是最纯粹的忍耐。至于为什么尼克不在意萨拉的名字,因为他认为她只是这里的过客,只是一个对饥荒充满猎奇心理的观光者。这也为后来萨拉不顾危险为了救尼克几次三番奔赴柬埔寨、车臣并最终为了救尼克而牺牲生命提供了一个充足的铺垫。也就是这一次的对话,使两个人有了深入的沟通、心灵的碰撞,让她看到了这个倔强刚硬的男人背后有着怎样一颗脆弱伤感而又勇敢的内心,并甘愿为他义无反顾。这段台词既含蓄又一针见血,既简单又充满无限忧伤。两人各自的性格、关系的变化处理得富有层次、富有张力。

下面我们再以美国电影《毕业生》中的一场戏来具体分析。《毕业生》主要讲的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对未来前途充满各种迷茫和困惑,又不满于富足的家庭为他设计的貌似理想、实则虚伪的生活,在勇敢地寻求真爱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诱惑、阻碍与奋争。而鲁宾逊太太就是他未谙世事初涉社会遇到的一个诱惑他的有夫之妇。

内二 游廊,夜

这是一间大游廊,里面有一个酒吧和许多靠窗的桌子,这些窗子对着饭店外的花园。游廊里灯光暗淡,有点冷,只有寥寥几个客人坐在那里。本跨进廊内,他径直向最里边走去并坐在一张靠窗的桌子旁。饭店播着背景音乐。本坐在那里吸烟。

本在思考。后景,鲁宾逊太太站在大厅的门口,她稍停片刻,向厅内张望,看到本,向他走去。本此时正在向窗外眺望,他没有看见她的到来。

鲁宾逊太太:你好,本杰明。

本:哦,你好,你好。(他赶忙起身)

鲁宾逊太太:我可以坐下吗?

本:当然。(他为她拉过一张椅子)

鲁宾逊太太:谢谢。(二人坐下)

鲁宾逊太太:身体好吗?

本:很好,谢谢。

本挤出个笑脸,然后扭头向窗外望去,又低头看着桌面。

鲁宾逊太太:我能喝一杯吗?

本:喝一杯?当然。

本抬头找走过的侍者并扬起一只手。侍者没有理他。本回头抱歉地看着鲁宾逊太太。

本:他没有看见我。

鲁宾逊太太:侍者!

这时,游廊里的一切杂声似乎都压低了。

侍者止步,转身向他们走来。侍者来到他们的桌旁。厅内杂声又响起。侍者看着鲁宾逊太太。

鲁宾逊太太:我要一杯马提尼酒。

1号侍者:是的,夫人。

侍者离去。本目送他。

鲁宾逊太太:你用不着这么紧张啊。

本:紧张,嗯,我是有点紧张,我是说—当着你—你很难放得开—(摇摇头)

鲁宾逊太太:你给咱们开房间了吗?

本:什么?

鲁宾逊太太:你为咱们开好房间了吗?

本:我还没有。没有。

鲁宾逊太太:你想要个房间吗?

本:嗯—我不想。我是说我可以要,也许我们只是聊聊。

鲁宾逊太太:你想让我去开一间吗?

本:你?哦,不不。我去。

鲁宾逊太太:你现在就去吗?

本:现在?

鲁宾逊大大:对。

本:嗯—我不知道。

鲁宾逊太太:你为什么不去?

本:为什么不去?好—我这就去。(他站起)请稍等。(他走出游廊,进入大厅)

这段对话将本杰明和鲁宾逊太太的性格表达得准确传神,本杰明迷茫不知所措,面对身为人妇的鲁宾逊太太的诱惑想要抵抗又唯唯诺诺。而鲁宾逊太太直接大胆,想要追求自己的欲望、达到自己的目的的攻击性的性格也在这段对白中展露无遗。可见编剧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和台词功底十分了得。

(2)其次,对白也可以揭示人物前史。

人物前史是一层层逐渐在故事中渗透出来的,我们可以通过很多种手段将人物前史暗示出来:道具、动作、情节等,其中对白语言也是一种重要的手段。例如,在影片《特别响,非常近》中,父亲给奥斯卡播放老胶片时,通过对话告诉奥斯卡有关爷爷的身世,这一前史就是通过对白自然地表达出来的。当然,用对白揭示人物前史时也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能过于直白,而应巧妙地间接表达出来。例如《特别响,非常近》中,妈妈在“9·11”当天回家后问奥斯卡,父亲有没有电话留言,他意外地回答:“没有。”这一对白就给观众留下了很大的悬念和疑惑,奥斯卡明明听到了父亲的电话留言,他为什么不告诉妈妈?直到影片最后,我们才了解这一对白的真正谜底,也就是奥斯卡内心深处最痛楚的矛盾。奥斯卡和妈妈的对话也成为故事发展中的一处伏笔。

(3)对白透露出的新信息推动故事的发展。

这样的例子在故事中也非常多见,例如电影《洛城机密》,正是通过主角对一个个不同人物的探访与调查,透过他们的对话揭示了很多新的线索和信息,推动故事不断向最深处的真相发展。

再如,非常精彩的俄罗斯电影《回归》(2003)讲述了一个极富哲理的故事。这部影片可以说是视觉叙事的典范,对白简洁,但影片寓意非常深刻。在这里我们列举该片片头一段用极简的对白传递信息、推动故事发展的例子。影片的开始是一群男孩在海边的高塔上跳水。其中两个男孩伊万和安德烈在第二天发生了争吵,他们互相追逐着在大街上奔跑,一直跑到一幢房子前。房子的门廊前一个女人在吸烟。我们接下来看一下这段简洁的对白:

《回归》

伊 万:妈妈!他撕破了我的衬衫!

安德烈:他说谎!他弄破了我的嘴唇,妈妈!

妈 妈:安静,你们两个。爸爸在睡觉。

安德烈(惊讶):谁?

伊万(愣住):谁在睡觉?

妈 妈:你们的父亲。

安德烈和伊万诧异地回头看了一下停在院中的一辆吉普车

妈 妈:进去吧。

这段极其简洁的对话给了观众许多意外的新信息,并且非常强烈地引起了观众的好奇,推进了故事的发展。当我们听到两个男孩都向女人叫妈妈时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兄弟俩,人物关系就这样巧妙地展示出来了。当妈妈说“安静,爸爸在睡觉”时,两个男孩惊讶和诧异的反应让观众非常意外,同时也巧妙地传递了故事非常重要的信息:他们的父亲已经在这个家消失很久了,以至于孩子们已经淡忘了父亲。父亲的突然出现意味着什么?由此展开了主要的故事情节,即接下来贯穿影片的父亲与儿子的一次富有隐喻意义的旅程。

在西恩潘主演的电影《我是山姆》中,他扮演一个智商只有七岁的残障人士为了争得亲生女儿的抚养权付出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无私深沉的爱。他竭尽心力争取到一名出色的律师来为他辩护时,有一场两人在餐厅付账买午餐的戏。山姆执意要感谢律师并为她付账。他让侍者把自己点的菜中绿色的青豆和黄色的玉米分开的荒唐要求和迟缓而又执着的数钱动作纷纷引起周围人的侧目和不耐烦,也使得顾忌面子的律师非常尴尬和窘迫,接下来是他们的对话:

山姆:“我来付账。”(语气坚定)

律师:“不不不。”(不信任)

山姆:“我来请客,她不用付,我来付。”(执着坚持)

律师:“山姆,你真的要这样做吗?或者你只是尝试,你知道的,试着像一个……”(怀疑试探)

山姆:“什么意思?”(疑问)

律师:“你知道,像……算了,没什么。”

山姆:“我是一个大人。”(语气愤怒)

律师:“我没有说什么。”

山姆:“你和他们想的一样。你是我的律师,你和他们想的一样?我没有机会。”(绝望和愤怒)

律师:“我认为,你应该有个公平的审判。”

山姆:“你和他们想的一样?山姆不能点菜,山姆不能付账,山姆不能照顾好露西。”

律师:“我想什么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我们要赢。”

山姆:“你怎么想很重要。”

律师:“我怎么想对他们来说不重要。”

山姆:“对我很重要,对我很重要。14.33美元,五个1美元,两个25美分,14.33美元,17美分比20美分少。”(山姆吃力而又痛苦地算着应该付的账。)

简短的对话使两人性格昭然若揭,律师内心对残障的不屑和轻视以及想打赢官司的急功近利与虚荣,山姆为了争得被尊重的待遇付出的努力。同时这场戏也是人物关系发生变化的转折点,它让律师和观众在此都觉察到山姆并不是想单单想打赢官司赢得女儿的抚养权,他要求的是可以平等的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以及被人接纳的尊严。所以他执着地说你怎么想对我来说很重要,我要的是平等的权利。后面的故事中律师也在山姆的身上发现了智商齐备的成年人所不具备的无私的父爱以及要求平等的可贵品质,这也是她看似成功的事业与婚姻生活中最缺乏的精神,才让她开始放弃功利的意图为这个官司竭心尽力并对山姆的好感日益加深。本段台词简单精妙,自然直接但又富含深意。

以上我们分析了对白的诸多重要作用,当然对白的作用绝不仅限于以上几点,而且好的对白往往同时承载了许多功能,它还可以表示很多言外之意、画外之音。如何才能写出好的对白?那就要仔细思考对白独有的特点,对它进行悉心打磨与反复推敲。

2.对白的特点

对白虽然很像我们生活中的对话,但它作为故事艺术的一个重要元素,绝不等同于一般的生活对话,它有着自身的重要特点。

首先,对白要口语化,符合人说话的自然状态。这是与日常对话相似的地方,也就是注意对白的真实感和自然感。

其次,对白文字的流畅与美感。在这里美感并不是指不论何种题材、何种人物身份都要文字优美,而是要贴近特定题材和人物的口吻、趣味,文字不艰涩、不越界、不矫情。

同时,对白要求压缩和简约。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可以冗长,无意义,因为平时人们聊天只是为了构成一种交流,难免有啰唆和跑题的时候。但是银幕上的时间是非常宝贵有限的,要求对白必须精准、简练,有效地透露信息,推动电影故事向前发展。除非你有意要制造那种啰唆冗长的效果。那么,如何创作出简约、精准的对白呢?

3.如何创作对白

(1)用尽可能少的词句表达最多的内容。

这是做到对白精准、简练的首要方法。在《沉静如海》中,人物的对白很少,多是通过动作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但其中的对白都非常精辟,含义丰富。例如,当爷爷看出让娜对德国军官凡尔纳产生好感时,他意味深长地对壁炉旁出神的让娜说了这样一句话:“不要让柴火白白燃烧。”这句话非常自然,表面上是嘱咐安娜看好壁炉的柴火,但烧柴这件事在电影中显然没有什么意义,观众此时望着安娜沉思的面庞,都能感悟到爷爷这句话的弦外之音。

这部影片的结尾堪称台词的典范。让娜与凡尔纳在影片中从未说过一句话,然而随着对凡尔纳的日渐了解,让娜逐渐爱上了这个文雅的德国军官。但由于凡尔纳的敌人身份,她仍然压抑着自己不与凡尔纳对话。直到结尾他将要离开法国,奔赴意味着死亡的苏联前线,让娜此时再也无法掩盖内心的感情,她泪流满面,对即将离去的凡尔纳说出了平生第一句话也是最后一句话:“再见(Adieu)。”这个词在法语中既表达“再见”又表达“永别”的意思。非常简练的一个词语表达了让娜此时复杂激烈的内心活动,也符合让娜的性格——内敛、坚强;同时也表达了她对凡尔纳不舍的心情,因为她知道这极有可能是他们此生最后一次相见了。可以说,这个故事的高潮与全部情感的宣泄都是通过这一个简单而又含义深刻的词语承载着,因此也给这个故事增添了更多伤感之美,让人难忘。

(2)对白必须具有方向性,必须将场景中的情节导向要变化的方向或意义。

每一句对白都要有其目的,起到一个作用,代表一定的意义,同时又要像日常说话一样自然。例如我们前面所列举的《回归》开头的对白。安德烈和伊万的对白告诉我们他们的兄弟关系,妈妈的“爸爸在睡觉”和兄弟俩惊讶的反应迅速将故事指向下一个情节导向:父亲的归来,每一句台词都有着鲜明的指向性和重要作用。

(3)一般情况下要让观众听完就能理解,不用花时间去想。

这是对白不同于文学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观赏电影是一个即时的过程,电影的放映时间是客观不变的,对白说完就过去了,不像看小说时读者可以自己把握阅读一句话的时间。而且观众的注意力70%在视觉上,对白转瞬即逝,所以好的对白应该让观众听完就能迅速理解。这就要求对白的语句要结构简单,可以用短句,不一定要求完整的句子。更要杜绝冗长华丽、形容词繁多的复句形式。电影的对白是一种简单快速的交流。当然有些影片中表达特殊含意的言外之意或者是弦外之音的潜台词也能在特殊情境下起到凸显人物性格、强化人物关系、突出主题的功效。例如前文所述《超越边界》和《毕业生》中的两个例子。

(4)重要信息放在句末强调

这也是创作对白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点。就像故事一样,最重要的内容要留在故事的末尾。对白也是悬念句,最重要的词要放在句末,这样才能吸引并迫使观众听到句子最后。体会一下以下两句话有什么区别?

A.你为什么不把那封信给我?

B.你为什么不给我那封信?

这两句话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但有着微妙的区别,很显然B句强调的是“那封信”,在对白说出的瞬间,“那封信”给我们留下了更深的印象。

(5)最后写对白

能用形象表达的内容尽量用形象表达,而不用对白,这是塑造精彩对白的最佳方法。电影首先是一种视觉化的表达,观众在视觉形象系统中捕捉到的信息具有更直观的特点和更丰富的多义性。只要能创造出一个视觉表达,就千万不要写对白。让对白只在必须出现的时候出现,会使观众更为关注对白,这样的对白往往更加有力量。在电影中,一般情况下形象永远是第一位的,语言位居其次。在写剧本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对白留到最后,在人物不得不张口说话时让他说出最精彩的话语。

在电影史上有很多对白很少甚至没有对白的精彩电影,可以说是对纯粹电影语言的探索。例如日本电影《裸之岛》(1960)就是一部完全没有人声的电影。影片讲述了一家四口居住在一个没有淡水的贫瘠小岛上,爸爸妈妈每天都要很早划着小船去很远的地方挑来淡水,灌溉荒岛上的庄稼,养育自己的两个孩子,过着日复一日艰苦、单调、贫瘠的生活。影片中的人物没有对白,这恰恰与故事的环境——贫瘠的荒岛和单调的生活非常吻合,影片通过画面展现了这一家人勤劳、坚毅的生活态度,表现了人与自然、土地深厚复杂的感情。

4.对白与潜台词

人是复杂而矛盾的个体,我们内心深处最真实、隐秘的想法往往不会轻易说出来,而是以间接、隐晦的方式表达出来,所以对白中往往含有更深层次的潜台词。动作永远比语言真实,有时人是心口不一的,往往会说一些违心的话语,但是我们的肢体语言和动作却不会撒谎,往往不经意间就表露了内心的真实想法。有时这种对白与动作的矛盾性恰好能揭示人物复杂矛盾的内心,它常常借助舞台提示通过演员的表演让观众咂摸品味,咀嚼不尽。运用好对白与潜台词的关系可以创造出更生动、更复杂的角色。

例如经典的侦探片《尼罗河上的惨案》(1978),讲述了一个扑朔迷离的探案故事,其中有一个重要线索启发了侦探波洛。女仆路易斯在被调查时用了这样的语式回答侦探的问题:

路易斯:当然,假如我睡不着觉,假如我在甲板上,也许我会看见那个凶手进出太太的客舱。可事实上……(转向赛蒙)哦,先生,事情就是这样,还要我说什么?

赛 蒙:并没有人怀疑你什么,放心吧,路易斯,我会照顾你的。

路易斯:先生你真好。

这段看起来很正常的对话当时并没有引起侦探波洛的注意,但当路易斯被人杀死并且手里还紧紧地攥着钞票撕碎的一角时,波洛再重新回忆这句话就发现了其中的奥秘。路易斯用的这种“假如”的语式是在暗示凶手她当时在场并看到了一切,以达到勒索的目的,最后却惨遭杀害,由此波洛找到了真凶——死者的丈夫赛蒙和好友杰姬。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路易斯与赛蒙的这段对话就会发现其中暗藏的潜台词了。

再如《傲慢与偏见》(2005)中,男女主人公达西与伊丽莎白见面时的对话总是针锋相对,达西的举止总是很傲慢,伊丽莎白对达西也存在着偏见与误解,然而达西和伊丽莎白的一些细节动作和眼神却向我们暗示出他们对彼此隐约的好感。直到影片最后真相大白,达西也表达出了他对伊丽莎白的爱与心声。

再看电影《朗读者》中迈克尔和汉娜最后一次见面那场戏,几乎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蕴含着丰富的潜台词。

内景,餐厅,监狱,白天

布莱纳女士引着迈克尔走进餐厅。

布莱纳女士:她们在餐厅里。刚刚吃完午饭。

迈克尔看到一个老妇人坐在餐桌旁。蓝色的裙子紧箍着臃肿的身体。她的头发是灰色的。膝盖上放着一本书,但是没有读。几个囚犯正在吃最后几口午饭。

迈克尔呆了片刻才意识到这个老妇人就是汉娜。此时汉娜也意识到有人在看自己。她转身张望,面庞立刻焕发出光彩。迈克尔报以微笑,但是他向她走近时,他留意观察她探询般的表情,看到神采从她眼睛里消失,仿佛她对他感到失望。他坐到她对面。她疲倦地微微一笑。

汉 娜:你长大了,孩子。(潜台词:试图接近)

她握住他的手。长时间的沉默,迈克尔想不出任何话可说。他抽回手。(潜台词:他已经不把她当作恋人了)

迈克尔:我有一个朋友是裁缝。他给我做西装。他会给你一份工作。我已经给你找到了住的地方。很不错。很小,但是很不错。我想你会喜欢那个地方的。(潜台词:我不会和你一起住,也不会养你,你要工作。态度疏远、客气)

汉 娜:谢谢你。(无可奈何)

又是片刻的沉默。

迈克尔:有各种各样的社交项目和文化活动,我可以帮你报名。还有一个公共图书馆近在咫尺。(潜台词:我不会经常陪你)

汉娜微微点头。

迈克尔:你读了很多书?(潜台词:愿意了解她的生活现状)

汉 娜:我更喜欢听人朗读。(潜台词:暗示他们的关系可以继续)

短暂的沉默。

汉 娜:现在结束了,是吗?(潜台词:确认他们难道真的结束了?)

迈克尔没有回答。(潜台词:他拒绝了。她对他们的关系开始绝望)

汉 娜:你结婚了吗?

迈克尔:结婚了。是的,我结婚了。我们有一个女儿。我见女儿的次数不像我期望的那么多。我希望经常看到她。(潜台词:现实生活很一般)

少顷,他承认了。

迈克尔:这场婚姻没有持续下去。

沉默。

迈克尔:你有没有花很多时间来回想往事?(潜台词:提示她是纳粹有罪,我们不能在一起的)

汉 娜:你是指,跟你在一起的往事?(潜台词:她脑子里一直有他,所以对这个问题的第一反应就是如此)

迈克尔:不,不,不是指我。(潜台词:他想告诉她是关于纳粹的事,这是选择不和她在一起的原因)

汉 娜:在审判之前,我从未回想往事。我没有必要这么做。(潜台词:她认为她是无辜的,一直都是)

迈克尔:那现在呢?你现在有什么感受?(潜台词:几十年的牢狱生活,她有没有为自己的罪孽进行忏悔?)

汉娜盯着他看了片刻,目光在他脸上流连,仿佛在探究。

汉 娜:我怎么想并不重要。我有什么感受也不重要。死去的人不能复活。(潜台词: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她都坚持自己是无辜的,无所谓忏悔)

沉默。

迈克尔:我不知道你学到了什么。(潜台词:他对她很失望)

汉 娜:我学到了,孩子。我学到了阅读。(潜台词:她不再是文盲了,不再感到自卑和羞耻)

迈克尔注视着她,心灰意冷。

迈克尔:我下周来接你,好吗?

汉 娜:这样安排很好。

迈克尔:那好。是悄悄地来,还是热闹一下?

汉 娜:悄悄地。

迈克尔:好的。悄悄地。

他们彼此对视。其他囚犯已经离开。

他们站起来。她的目光再次浏览他的面庞,探究他的想法。他拥抱她,有点尴尬。

汉 娜:保重,孩子。(潜台词:曾经我们如此接近)

迈克尔:你也保重。

他们并肩走出来,走向大门。借着道别的机会,她握住他的手。

迈克尔:下周见。

她伸直胳膊,然后放了手。消失在餐厅里面。迈克尔独自向前走去。

这场戏丰富的潜台词把一个男人多年后重新面对自己曾经爱过的、又伤害过自己的女人的矛盾心理表达得淋漓尽致,也把一个经历坎坷、命运多舛的女人生的希望一点一点浇灭,最后走上绝路的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在这里,没有凌厉尖刻的诘问,没有苦口婆心的劝导,更没有廉价的煽情,看似不经意的日常对话袒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人世变迁的感慨以及曾经沧海的伤感,其暗含的意思却刀刀见血。这,就是潜台词的魔力。

由动作或观众的读解揭示出的潜台词会更加令人印象深刻,也会增加人物的真实性和复杂性,使故事更为精彩丰富。所以一定要精心设计人物的对白与动作,充分利用潜台词的表现力。

5.对白的检验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朗读人物的对白台词来进行检验,如果读出来听者觉得很自然,那就是符合人物的台词;如果读的人和听的人都觉得很别扭,那就需要重新斟酌修改。

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方法——角色匿名测试来检验人物的台词是否具有特质:在剧本中遮盖住人物的名字,阅读他(她)的台词,看看能否猜出是哪个角色在说话。如果有很多种可能,就说明这个台词的性格不够鲜明,或者人物之间过于相似。如果台词具有很鲜明的个人风格,一眼就能分辨出说话的人物,就说明台词与人物塑造均非常成功。大家不妨在写作的过程中试一试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