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如何创作出成功的伏笔与分晓

如何创作出成功的伏笔与分晓

时间:2022-07-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把故事比做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伏笔与分晓就是艺术家对这件作品精心的雕琢与设计之处。本节我们将重点探讨优秀的伏笔与分晓都具有哪些特点,以及如何创作出成功的伏笔与分晓。影片中最重要的伏笔便是奥斯卡在“9·11”当天听到的父亲电话留言,它是贯穿整部影片的一个潜在叙事线索。这好像于情于理很难解释,成为引发故事高潮的一个伏笔。

伏笔与分晓是故事创作中情节安排的一种重要技巧。

伏笔,指作者在故事前段中为后段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

分晓,是前面设下的伏笔产生的后果,是对伏笔的解答和呼应。

伏笔和分晓构成了一对契合关系,使故事成为一个有机和必然的整体。伏笔和分晓的手法使故事的结构更为严谨,情节发展更为合理,故事的各部分衔接得更为有机和自然。伏笔和分晓也会揭示出故事的深层含义。对此,俄罗斯著名作家契诃夫曾精辟地说过:如果在故事的开头描写了墙上挂着一把猎枪,那么在故事结束之前这把猎枪一定会响起。在故事中没有多余的描写,每一个细节和事件必然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作用。故事开头让观众看到的这把猎枪就是一个伏笔,当它的扳机扣动之时就是这个伏笔对应的分晓。

如果把故事比做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伏笔与分晓就是艺术家对这件作品精心的雕琢与设计之处。它们是故事情节设计的重要元素和手法。一个故事中会有许多伏笔与分晓,有些是比较轻微的,串联一些次要的情节;有些则是非常核心和重要的,往往承载了故事的起始和高潮,体现了故事的核心精神。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伏笔与分晓的设置使得故事波澜起伏。我们在观看故事的时候都会注意到这些伏笔与分晓,它们会引起我们的注意,给我们留下悬念或留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当分晓出现的时候,我们会立即将其与之前的伏笔联系起来,从而对整个故事的架构和深意恍然大悟,对人物与故事的理解更为深入。你能马上想到一些例子吗?本节我们将重点探讨优秀的伏笔与分晓都具有哪些特点,以及如何创作出成功的伏笔与分晓。

一、作为故事叙事线索

许多伏笔与分晓都成了故事的重要叙事线索。例如我们在前面介绍过的美国影片《特别响,非常近》。影片中有哪些伏笔令你印象深刻?在第一眼看到它们时就预感到这一情节会在后面发生作用?

影片中最重要的伏笔便是奥斯卡在“9·11”当天听到的父亲电话留言,它是贯穿整部影片的一个潜在叙事线索。父亲的电话留言在影片当中一共出现了6次,每一次出现都将故事情节的悬念推进得更深入,直到最后一次揭开了主人公奥斯卡内心深处最痛楚的秘密。电话留言的第一次出现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伏笔,虽然我们当时还未意识到,之后电话留言的每次出现既是前面伏笔的分晓,又成了下一个伏笔。观众每次观看电话留言这一情节时都印证并记起上一次得到的信息,同时又有了新的发现,推进了故事的发展,加强了对人物的刻画。

还记得电话留言第一次出现的时刻吗?影片开始11分钟后,“9·11”当天,奥斯卡从答录机中听到父亲遇难前打来的电话,这里只表现了两通留言,只是暗示了奥斯卡的身世及他父亲去世的原因。

电话留言第二次出现:深夜,奥斯卡脑海中回响着答录机中父亲的声音,只表现了第二通留言和三通留言的提示音。此时我们惊讶地发现还有第三通电话留言。

电话留言第三次出现:妈妈在“9·11”当天回家后问奥斯卡,父亲有没有电话留言,他意外地回答:没有。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情节设计,既是对前面几次伏笔的呼应,同时又埋下了一个新的伏笔,在观众心中激起了一个巨大的问号:奥斯卡为什么不告诉妈妈关于父亲电话留言的事?这好像于情于理很难解释,成为引发故事高潮的一个伏笔。

电话留言第四次出现:奥斯卡夜里去商店买回一台新的答录机,替换了家里的那台。他的内心独白:“只有我可以听到那些录音,就像一切都没发生一样。”他这些怪异的、刻意向母亲隐瞒的举止再次强化了观众上次产生的怀疑和不解,引发观众继续观看故事并希望找到答案。

电话留言第五次出现:这一次出现非常重要,大概在影片82~86分,长达4分钟的片段,奥斯卡和他的爷爷结成了朋友,他向爷爷展示了之前从未给别人听过的电话答录机,并告诉爷爷(也告诉观众)一共有六通父亲的电话留言,这无疑也是令观众意想不到的,因为之前我们只听过三通。这时观众的悬念被引起,我们也意识到父亲的电话留言(特别是我们没有听到过的最后几通留言)一定有着很多惊人的秘密。这里也是前面几次伏笔的分晓。奥斯卡强迫着爷爷依次听着留言,并仔细回忆每通父亲留言时自己在做什么:在课堂上、在校园里、在回家的路上,等等。从这些细节我们可以推断出奥斯卡已听过无数次这些电话留言。父亲的留言声音越来越虚弱和悲伤无助,爷爷也不忍心再听下去。直到最后一通即第六通电话留言,爷爷已经无法忍受了,而一直很坚决的奥斯卡也突然变得犹豫起来,始终不愿播放这第六通留言。观众的情绪此时也已经被推到了极点,这最后一通留言无疑是奥斯卡心中最深的痛。这里又设置了一处伏笔,这连奥斯卡都不忍心播放的父亲的最后一通电话留言到底都说了什么?是什么让奥斯卡如此痛苦?此时,关于电话留言的伏笔已经越来越深入,故事也逐渐进入高潮时刻。

电话留言第六次出现:当影片逐渐接近高潮和尾声时,奥斯卡找到了钥匙的真正主人——布莱克先生,得知钥匙并不是父亲留给他的寻宝游戏线索,也和父亲与自己毫无关系。他决定把自己内心最深处的一个秘密告诉布莱克先生——父亲的第六通留言。这是关于电话留言所有伏笔最终的揭晓时刻,观众也期待了许久,静心等待秘密的揭开。原来,“9·11”当天,当奥斯卡在家里已经听到了父亲的前五通留言后,电话铃声突然响了,是父亲打来的,而他却一直不敢去接,父亲问了数次“你在吗?”他都无法应答,直到电话突然断线,电视上播出世贸大楼彻底坍塌的画面,奥斯卡顿时瘫倒在地上。

直到此时,通过六次伏笔和分晓的层层展开,我们才彻底了解了关于父亲电话留言的全部秘密,知道了这个男孩为什么会在父亲去世后变得如此乖戾愤怒,他为什么不让母亲知道父亲的电话留言,他为什么对母亲言辞如此刻薄。他所有的愤怒和痛苦其实都来源于他的自责,他无法原谅自己没有接父亲的最后一通电话。此时此刻,当他一直以来的心灵寄托——钥匙找到真正的主人后,他最后的秘密也公开了,故事的情感也在此达到高潮。人物内心最深处的秘密得到了揭示,人物设计得以完成。

从本片对于父亲电话留言这一叙事线索的精心设计,我们可以体会到伏笔与分晓的多重功能:它可以成为故事重要的叙事线索,随着每一层分晓的揭开,将故事推入更深的层次;它可以逐步深刻地揭示人物的本质和真相;它还可以承载故事的核心灵魂。优秀的伏笔与分晓还具有这样的特质:当观众第一次看到它们时,它们具有一种意义。例如父亲留言第一次出现时,我们只是了解了它的表面意义,即奥斯卡的父亲在“9·11”事件中不幸遇难。随着观众对影片内容理解的深入,这一伏笔被赋予了第二层更重要的意义,甚至有第三层、第四层隐藏更深的意义和唤醒的时机。这些都使得故事层层深入,引发观众逐渐接近故事的内核。

二、承载故事核心精神

有些伏笔和分晓并没有在故事中多次出现和深化,而只是出现一两次,却是非常重要的亮相,对故事的情节发展起到重大的转折作用,或对人物的刻画起到深刻的揭示作用,这样的伏笔也是故事中最亮彩的一笔。你能想到这样的例子吗?

美国影片《洛城机密》(1997)是一部情节紧张曲折、扣人心弦的黑色电影,该片获得了美国奥斯卡电影节和美国编剧工会颁发的最佳改编剧本奖。这部影片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精彩的伏笔“罗罗·汤玛西”。

本片讲述了50年代洛杉矶警局的黑暗内幕,年轻人埃德继承父亲遗志,以优异成绩进入好莱坞警局工作。考虑到埃德文质彬彬的气质,父亲的老同事达德利警长推荐他去内勤科,然而埃德却执意要到刑侦科工作,由此卷入了一系列与黑帮、贩毒、敲诈名人等有关的案件。一系列案件互相勾连、迷雾重重,随着埃德逐渐深入疑案内幕,他发现许多警局的资深警官、探员都涉及案件,也陆续有警员离奇地死亡。杰克是一名愿意帮助埃德探寻真相的警员,埃德向他讲述了一个内心深藏的秘密:埃德的父亲就是被不知名的匪徒所杀,这些凶手至今还逍遥法外,为了记住父亲的不明之死,埃德虚构了一个“罗罗·汤玛西”的名字来代表这个凶手,正是为了“罗罗·汤玛西”,他才当了警察。杰克深受感动,决意帮助埃德查找案件深藏的幕后真相。不料,当杰克发现了案件的重要线索并向达德利寻求证据时突然被达德利枪杀,此时,观众与杰克同时恍然大悟,原来老谋深算的达德利警长才是真正控制所有黑帮犯罪的幕后人物。杰克在临死前对达德利说出了“罗罗·汤玛西”。此时影片恰好进行到四分之三处的关键时刻。埃德惊闻搭档杰克被杀并弃尸公园,他预感到杰克的死一定与他们最近找到的线索有关。此时,达德利突然向埃德询问有关“罗罗·汤玛西”的资料,埃德恍然大悟,达德利就是杀死杰克的凶手……

《洛城机密》的故事情节错综复杂,很难用寥寥数语简单概括,但我们从上面的介绍可以感受到“罗罗·汤玛西”这一伏笔在这个庞杂故事中的重要作用。它的第一次出现是埃德向杰克讲述父亲的牺牲,以及自己加入警界的原因,此时是一伏笔。第二次出现是达德利真相暴露时,杰克向他说出了“罗罗·汤玛西”,达德利不明白这个词的含义,而观众和杰克是知晓的,这是这一伏笔的再次运用,笔者认为这是故事的高潮时刻和最关键的情节点,因为整个故事要探寻的就是那位幕后真凶,也就是逍遥法外的“罗罗·汤玛西”,而谜底在此处揭开。剩下的故事就是主人公与坏人之间的斗争了。“罗罗·汤玛西”这一伏笔的最终分晓很显然就是达德利向埃德询问“罗罗·汤玛西”的时候,此时埃德和观众已经同时醒悟达德利就是真正的“罗罗·汤玛西”。这一伏笔可谓是故事的点睛之笔,它虽然只出现了短暂的三次,却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它是故事的高潮,是故事中最巨大的转折点,也是故事中最精彩的亮点。这样的伏笔在故事中往往只有一处,是最耗费作者心血的设计,但它的作用是巨大的。

三、伏笔的设置必须牢固

伏笔必须给观众留下印象,这样观众看到后面时才会记起,分晓才会发生作用。如果伏笔的设置过于平淡,以致观众根本没有记忆和印象,那么分晓的出现也就失去了意义。

精彩的伏笔通常在我们第一次观看时都会给我们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象,例如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影片《人工智能》(2001)讲述了一个复杂、感人的探讨生命的故事。在资源紧缺的未来,人类的生育受到控制,智能机器人成为人类孩子的替代品。故事的主人公大卫便是科技公司生产的第一代有感情的智能机器人,并进入了一个家庭。大卫深深地爱上了母亲莫妮卡,不料在母亲的亲生儿子马丁恢复健康后,母亲不得不将大卫遗弃在森林。于是大卫展开了一场寻找母亲和自身生命价值的旅程。

这部影片长达146分钟,在故事中埋设了许多伏笔,正是这些精彩的伏笔与分晓连接起了一个复杂、漫长的故事,并使观众在看到影片后部的分晓时能联系起之前预设的伏笔,从而使人物的情感脉络更为丰满充沛,进而使得故事如此感人。我们先列举其中一二。

伏笔1:大卫所画的飞鸟标志

在影片进行到33分钟时,母亲的亲生儿子马丁问了大卫这样一个问题:“你记得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观众也对这个问题非常好奇,不知大卫会给出怎样的回答。接下来,大卫若有所思地说:“是一只张开翅膀的鸟,下面还长满了羽毛。”于是他在纸上画出了这个图形。观众看到此处一定会印象深刻,并产生好奇,为什么大卫记得的第一件事会是这样一个奇怪的图形?

当影片进行到高潮104分钟时,故事也已行进了四分之三,大卫在机器人乔和百事通的帮助下终于来到了能帮他解答疑问的地方——研发他的科技公司的所在地。大卫见到了他真正意义上的父亲——发明他的哈比教授。在等待发明团队的时候,大卫走进了一间神秘的屋子,我们渐渐看到了巨大的鸟形标志在大卫的身后出现,大卫则看到了一排排与他一模一样的小机器人,最终他也看到了巨大的鸟形标志,原来这正是前面大卫所画的那个图像。到这里飞鸟标志这一伏笔产生了巨大的揭示作用,它象征了大卫的宿命,它正是这家高科技公司的商标,因此这也是大卫记得的第一件事情,这个图标象征着大卫只不过是流水线上成千上万个商品之一。大卫此时也真正了解了自己的真相,他顿时陷入了失望的谷底。这里用了四次不断递进的景别来突出表现飞鸟标志,使我们对大卫的悲剧宿命产生了深深的同情。接下来,失望的大卫坐在大楼的边缘,在他的背后窗户上倒映着飞鸟标记,他的身旁矗立着一座高大的飞鸟标志塑像,正是在这里,绝望的大卫纵身跳入大海。这里再次用了连续四个镜头不断强化飞鸟标志这一图形,彰显了大卫的生命本质。

其实我们第二遍观看电影时会发现,飞鸟标志的第一次出现并不是在影片33分钟处大卫回答马丁问题时,而是在影片一开始由旁白叙述转换到科技公司时就出现了。这一标志渐渐叠化在大海的画面上,随着画面拉开,我们发现它是一家科技公司玻璃上的图标,接着引入了科技公司的产品研发会议。但当我们第一次看时并不会对它有特别深刻的印象,当然,也许细心的观众第一次观看时就会注意到这个画面。这也为不同的观众制造了不同的观看乐趣和体验。

伏笔2:《木偶奇遇记》

其实,著名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早在70年代初就想把《人工智能》这个故事搬上银幕,并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然而由于条件不成熟,一直到库布里克逝世这一愿望也没有实现,最终由库布里克的好友斯皮尔伯格完成了他的这一愿望。这部影片的灵感其实就来自经典童话《木偶奇遇记》。

在影片中,《木偶奇遇记》也是一个重要的伏笔。莫妮卡收养了小机器人大卫,把他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并给他讲《木偶奇遇记》的故事,这本是很自然的生活情节。然而蓝仙女赋予小木偶匹诺曹生命这个故事正是这部影片的主题和大卫的求索。正是通过母亲莫妮卡的讲述,大卫知道了匹诺曹的故事,导致了他后来想尽一切办法去寻找蓝仙女,以期得到真正的生命,才展开了影片后半部分的精彩旅程。这一伏笔在影片的后部和结尾得到了多次揭晓和呼应,深刻表达了影片的主题。这也是一处自然而且深刻的伏笔与分晓设置。

四、伏笔的设计必须小心谨慎

伏笔的设计在牢固的同时也不能太笨拙,比如过于笨拙会让观众一眼就看出这是伏笔,并猜到它在后面会起的作用。好的伏笔应该既自然又牢固,非常细腻巧妙,当我们看到分晓时会突然想起前面由人物的行为所埋下的种种伏笔,使得整个故事和人物塑造合乎情理和逻辑。例如《特别响,非常近》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在《特别响,非常近》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配角——奥斯卡的爷爷。爷爷与父亲的关系、父亲与奥斯卡的关系,恰好形成了两条平行的叙事线索,也表达了生命和血缘的延续。爷爷的身份真正揭开是在影片的中后部,但是早在开头,影片就为爷爷的出现埋下了多次伏笔。例如奥斯卡的父亲在开头就向他讲述了爷爷的故事和身世,使我们对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影片中部,爷爷经常做出与父亲一样的耸肩动作,并且也会玩父亲经常玩的词语游戏,这些伏笔都让我们预感到爷爷与奥斯卡之间的血脉连接。直到后面分晓揭开爷爷的身份,观众已经有了前面的积累和对爷爷逐渐认识的过程,也使得人物的关系变化更为自然,人物的感情变化更为深刻。

此外,影片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妈妈,她与奥斯卡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影片前部看到,奥斯卡每天瞒着妈妈出门去寻找布莱克,然而他的内心是矛盾的,他深深地爱着妈妈,妈妈也非常牵挂他内心的变化。一天他在临出门前被妈妈发现,他和妈妈告别关上门后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在门口徘徊,并蹲在地上透过门缝低声对妈妈说“我爱你”,他似乎能感觉到妈妈也正在门的那一边。而妈妈也正是在门口感受着奥斯卡的动作和气息。母子俩的心是息息相关的,这一情节的细腻刻画正是一处感情的重要伏笔。虽然表面上奥斯卡对母亲很凶,母子无法沟通,但是他的内心在此刻表露出来,母亲对他的爱也在此刻袒露无遗。在影片高潮过后的结尾,我们看到了这一伏笔的分晓:奥斯卡向布莱克先生讲述了自己内心最深处的秘密,从而解开心结后,母亲也告诉他,其实自己一直都知道奥斯卡寻找布莱克的计划,并在他背后默默关注和支持着他。她会去拜访那些奥斯卡去过的人家,也会在奥斯卡之前提前去他要拜访的人家打好招呼,让他们善待这个失去父亲的男孩,母亲一直在以这种特殊的方式保护和支持着他,深沉的母爱跃然纸上。这让我们想起之前奥斯卡与母亲在门口的心灵交流,这是对母爱和母子亲情这一伏笔的最终揭晓。这让我们感受到,当亲人离开我们后,我们还有其他人的关爱,只是伤痛会使我们忽略这份关爱,甚至会伤害这份关爱,奥斯卡正是这样。当心灵被治愈后,我们会重新回到平静和爱的轨道。这一伏笔与分晓正是对贯穿影片始终的母爱的含蓄表达,让我们在分晓时刻感受到母爱的深厚和伟大。

这些伏笔和分晓的设计十分细微巧妙,也十分牢固,只有在看完分晓时我们才能彻底体会到它们在影片故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感受到影片故事和情感的核心。

本章小结

在这一章中,我们主要探讨了电影故事的结构与情节设计,故事的结构是故事写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本章的篇幅较长,介绍的内容也比较多。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故事是时间艺术,因此要把最好的、最重要的留在最后,通过众多程度不同的悬念来吸引观众。其次,我们要理解故事这个有机体的组成细胞,它是由节拍—场景—序列—幕—故事这样由小到大的单位构成的。故事的结构呈现出激励事件—发展—危机—高潮—结局这样的发展历程,在故事的结构中也蕴藏着故事的节奏,我们可以用画图的方式来形象地表现和规划故事的结构和节奏。序列的方法有助于我们把握长片的故事结构和节奏。伏笔与分晓是对故事情节发展的巧妙铺排和精心设计,可以使故事前后呼应、更为紧凑合理,也可以使人物和情感的发展脉络清晰有序,使故事成为一个天然的有机整体,从而有效地表达故事的核心精神。

故事的结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决定了故事的样貌。

思考与练习

1.挑选一部你喜欢的电影或一个故事,分析它的结构,为它划分幕—序列—场景,并画出其结构和节奏图,找出故事的激励事件和高潮时刻。

2.根据你自己剧本的分场大纲,画出自己故事的结构和节奏图,找出激励事件和高潮时刻。

3.思考你的剧本中有哪些吸引观众的悬念,它们出现的时刻,及这些悬念的重要程度如何。

4.你的剧本中有哪些重要的伏笔和分晓?有哪些次要的伏笔与分晓?它们都分布在剧本的何处?

【注释】

[1]②

[2]〔俄〕弗拉基米尔·普罗普:《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贾放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9页。

[3]亚里士多德:《诗学》,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