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分析

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分析

时间:2022-07-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是创作中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作品中的人物是叙事的核心,是矛盾冲突的核心,是影片造型的基础。在影视作品中,人物台词是至关重要的部分,情节的发展、矛盾冲突、精神气质都可以在台词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是创作中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反过来讲,人物的塑造是任何一位电影导演创作的重中之重。作品中的人物是叙事的核心,是矛盾冲突的核心,是影片造型的基础。因此,对人物进行分析就是影视批评一个重要的角度。我们所说的人物包括身体、精神的两个层面。受众在接受影视作品时,通过视觉和听觉接受画面和声音,这些画面和声音也在塑造电影人物。他们可以是作为生命个体的存在,更可以是精神个体,特别是人文艺术片追求人物的内心和精神层面,对人物的性格、气质和心灵做深度的理解和品味。因此,我们也需要通过人物分析方法来了解影视作品的内涵。

(一)分析人物在故事中担当的角色

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是叙事的主体,是电影情节中的主要情节的发动者和承担者。电影中的一些人物对情节并没有特别大的帮助,仅仅是一种“象征”,是一种“符号”。我们在分析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时,要适时地将人物从影片故事中分离出来,观察故事的细微转变,从这些细微处了解作品的内涵。

(二)分析影片中对人物的镜头语言处理

影视作品中人物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叙事和情节上,有时也会体现在出镜时间的长短、镜头数量的多少以及镜头造型的差别上,因此,我们在进行人物分析时也应当注意人物镜头语言的分析。

1.人物的景别表现

在影视作品中,经常会用某一种特定的镜头景别对某一个人物进行处理,它的目的是通过充分利用镜头的景别,着重对人物进行心理、情绪、性格表现。对于这种具有意味性的景别表达,我们要做更为细致和全面的解读。当然,对同一人物进行多种景别处理,或者是众多的人物分别用不同的景别加以表现,也是要对人物进行性格和心理刻画。

例如,《我的父亲母亲》中,“母亲”年轻时的叙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采用近景、特写和全景、远景的交替应用;“母亲”年老时的叙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采用全景的镜头来完成,影片总体上基本是这样一种规律。

2.人物位置表现

摄影画面构图中的人物位置,在影片风格、画面效果、人物塑造上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在具体画面处理的方式上,有的人物在画面上是居中处理;有的人物在画面上是居边处理;有的人物位置干脆是不规则的卡头卡脚处理。这些位置的处理并非随意的摆放,而是导演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人物的位置分配也成为造型中十分重要的技巧和元素。我们在对这种细致的差别进行量化分析后,才能进一步了解影片的风格、画面、效果和技巧等等。

例如,影片《黄土地》的人物位置的整体风格是居中处理,影片《一个和八个》的人物位置整体风格是居边处理。这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使得影片画面构图中的人物位置有一种鲜明的造型效果。其实,这都是影片叙事手段、风格的外延。

3.分析场景中、镜头中人物的光线形式

影视作品中人物的光线形式,除了受到场景、空间、环境,光源的位置、方向、性质的影响外,还要受到影片的主题、内容、风格、样式、叙事、情节和导演处理的制约。

有的时候,为了实现人物形象的塑造,会赋予影片中某一个人物一种特定的光线形式。只要这个人物一出现,这种专门设计的光线效果就存在。

例如,导演张艺谋的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陈老爷这个人物的光线形式,就是具有相当程度的规定性,完全是逆光、剪影、半剪影的处理,使人物的形象刻画十分鲜明,增加了人物的神秘感,在影片的叙事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的时候,为了影片叙事情节的表达,在影片中赋予某一个人物以一种特定的光线效果。这个人物走到哪里,这种光线效果就带到哪里。美国影片《现代启示录》中,威拉上尉历尽艰难,深入到丛林中去寻找库茨上校,在影片结尾的场景中,丛林中库茨上校的居住地的光线效果,完全是主观化的处理,人物只有逆光,很神秘。

有的时候,摄影光线的处理完全是为了突出影片的风格,使某个或者某几个人物采用一种特定的光线效果形式。

这些用光的变化是人物分析中必须注意的重点,光所构建出来的人物造型会更为直接地传达给受众,因此也是我们分析人物的一个关注点。

除了以上这些之外,我们对人物的分析还有一些需要考虑的因素,例如人物台词。在影视作品中,人物台词是至关重要的部分,情节的发展、矛盾冲突、精神气质都可以在台词中得到充分的展现。演员的人物塑造、动作表情等等也可以成为我们分析人物的一个落脚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