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希腊马其顿

希腊马其顿

时间:2022-07-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公元前三三八年,马其顿打败了由提比领导的同盟军。提比失败后,希腊各地已经没有能力反抗马其顿了。公元前三三八年腓力普在科林陀城召集全希腊大会,邀请了全希腊各城邦参加,但斯巴达拒绝到会,不肯接受马其顿的盟主地位。因此,对波斯宣战的号召最动人最响亮,能获取广大人民的拥护,对马其顿来说好处更大,因为这一号召最能模糊人民对内的注意力。

  马其顿原来是希腊落后的地区,当希腊其他地方皆进入阶级国家出现的社会阶段时,马其顿仍然长期停留在氏族社会。大约在公元前四〇〇年左右,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并且长期接受了南方希腊人的影响,开始有了阶级的分化,国家出现,战争日渐频繁,许多小国互相争夺。这些小国战争的历史,早期无记载传下,故根本不知,晚期虽然后来有一些追溯的记载,但也很少。公元前四世纪初,有一小国国王亚敏闼(Amyntas,公元前三九〇—公元前三六九年)征服了其他小国,统一了马其顿。

马其顿第一个重要的王是腓力普(Philippos,公元前三五九—公元前三六五年)。未即王位以前,腓力普曾在提比做质子(公元前三六八—公元前三六五年),当时提比是希腊世界的政治中心。在这种环境下,腓力普熟悉了提比和整个希腊的社会政治情况,这对他日后的事业影响很大。

腓力普深知希腊的优缺点,优点加以学习,缺点在日后向外扩充势力时可以利用。他即王位以后首先是大规模的变法和改革。在马其顿内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将马其顿的政治社会制度希腊化,加强内部的组织,尤其注意军事的改革。在这方面,腓力普吸取了提比的许多经验,但更创立了许多先进的办法,设常备军,作战时布置一种方阵,方阵横排和竖排的人数相等,最少时每排四人,最多达二十五人。这种阵势敌人很难冲破,但却有利于进攻,故对马其顿后来征服希腊及其他地方起了一定的作用。

不久,马其顿变成了希腊世界最强大的国家,腓力普开始向南发展。最初并不完全靠武力,他尽可能的利用希腊各城邦的弱点,用金钱去贿赂可以被自己利用的人,制造和扩大亲马其顿的派别,并极力建立亲马其顿的政权,以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这种例子很多,例如雅典,当马其顿强大以后,国内很自然的就分化为二个派别,这二个派别的前身,即民主派与贵族派。民主派要维持一般公民自由统治,所以反对马其顿这一派的主要领导人是雄辩家德谟斯提尼(Demosthenes),德谟斯提尼曾发表过好几篇有力的演说,鼓励雅典人民反抗马其顿。这些演说称为反腓力普演词,大都传到今天,文辞优美动人。贵族派亲马其顿,他们要靠马其顿的力量来维持国内之统治,此派代言人是雄辩家埃斯其尼(Aeschines),发表演说劝希腊人投降马其顿,这些演词大都传至今天。

不仅在雅典,其他许多地方都有亲马其顿和反马其顿的派别,有些地方甚至建立了亲马其顿的政权,实际上成为马其顿的属邦。

公元前三三八年,马其顿打败了由提比领导的同盟军。提比是当时希腊民主势力较大的城邦,同时力量也比较强大。提比失败后,希腊各地已经没有能力反抗马其顿了。

公元前三三八年腓力普在科林陀城召集全希腊大会,邀请了全希腊各城邦参加,但斯巴达拒绝到会,不肯接受马其顿的盟主地位。

公元前三三七年,腓力普在科林陀召集第二次全希腊大会,此次大会决定对波斯宣战。

当时希腊各城邦实际上都在马其顿的控制之下,虽然有些城邦并未建立亲马其顿政权,腓力普也知道他们无力反抗,但各地人民并非完全乐意接受马其顿的统治的,腓力普为了转移各地人民的视线,决定一致对外对付国外共同敌人的办法。过去二百年来,波斯一直都是希腊世界最大的威胁,希腊人民除了奴隶以外,不分阶级都憎恨波斯。因此,对波斯宣战的号召最动人最响亮,能获取广大人民的拥护,对马其顿来说好处更大,因为这一号召最能模糊人民对内的注意力。

另一方面,波斯帝国从印度边疆到西方的埃及,几千年来世界古国所积累的财富都为波斯占有,希腊人尤其是统治阶级认为对波斯作战可以大肆抢劫财富,故这一号召对希腊人的诱惑力极大。

第二次科林陀大会又宣布禁止解放奴隶,这显然是代表大奴隶主阶级利益的。但腓力普志未成而死(公元前三三六年),他死后他的儿子亚历山大即位,继承了父亲的遗志。

亚历山大三世(公元前三五六—公元前三三六—公元前三二三年)即位后仍为希腊盟主。公元前三三四年出征小亚细亚,带领了步兵三万二千人,骑兵五千人,由一百六十只船来装载渡河。就当时希腊人口及经济条件来说,这是一支很大的军队。亚历山大先征服波斯帝国的西部领土,先后三年。第一次战争是革兰尼科之战(Granicos,公元前三三四年),波斯的希腊雇佣军失败。次年在小亚细亚东南部进行的伊朔(Issos)之战,将波斯王亲自率领的军队打败,波斯王东逃。故到了公元前三三三年,小亚细亚完全被亚历山大占领。

公元前三三二年用政治手段解决了叙利亚的问题,但推罗城拒绝投降。推罗是腓尼基最大的商业城,此城一半在海岛上,一半在大陆上,亚历山大从陆地修了一条通海岛的栈道,七个月以后占领了全部推罗城。亚历山大修的栈道,在军事史上有很重要的意义。

埃及并未抵抗就投降了(公元前三三二年)。亚历山大在尼罗河口建立亚历山大里亚(Alexandria)城,此城后来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地位十分重要。

亚历山大采取了波斯与埃及关于王是神的儿子的说法,自称为亚门丢斯(Ammon-Zeus)之子。亚门、丢斯是埃及和希腊最高的二个天神,亚历山大将二个神合而为一,利用埃及的神话,让埃及教士承认他是这二个神的儿子,这等于利用神在理论上巩固他在希腊和埃及王的地位。

公元前三三一年亚历山大回到了小亚细亚,开始征服波斯帝国本部及东部(从两河流域到印度的西北部)。最初并未遇到抵抗继续向东追击,在底格里斯河上游的果戛米拉(Gaugamela)地方打败了波斯的主力军。公元前三三〇年波斯王被杀,波斯境内大乱。公元前三二九年继续东侵,侵入中亚,当地人民对希腊军进行了长期的反抗。亚历山大在此停留二年,经过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直到公元前三二七年才将当地的反抗镇压下去。公元前三二七年向南进军,入印度五河流域。公元前三二五年,因亚历山大军队在当地水土不服,死亡甚多,在全军强迫下亚历山大回师,仅留下一小驻防军于印度西北部。

回师以后,亚历山大停留在巴比伦城。他订立了一个庞大的计划,企图将希腊、波斯二种不同的人种和二种不同的文化混合为一个种族和一种文化。因为亚历山大比过去许多征服者有远见,他知道只凭武力,帝国是无法长久维持下去的,他决定用一种文化和精神的力量来维系帝国内部的团结。从希腊、埃及到印度西北部这样一个大的帝国,首都应该是在比较适中的地方,故亚历山大决定定都巴比伦。公元前三二四年亚历山大开始逐步实行他的庞大计划,第一步先打破各种族之间的界限。他鼓励希腊人和波斯人结婚,他自己就娶了一位波斯王族的女子为妻,他的部将也纷纷效尤。但亚历山大在公元前三二三年当他三十三岁那年去世,他的远大计划未能完成。

亚历山大的计划也有部分得以实现,这完全是历史客观形势的推动所致。亚历山大帝国将从希腊到中亚、印度的一大片土地第一次的用武力统一起来,将它们置于一个政权的统治下,使各地交通除了自然的障碍外,已无任何的政治障碍,因此商业的活动,比过去方便而渐渐频繁了。

亚历山大向东方扩充领土时,建立了许多希腊城邦,让希腊人在那里统治,并鼓励希腊人向这些城邦移民,重要的城邦有二十五个——有说六十余或一百个以上,但就其后来发生影响及作用的约二十五个,希腊城邦的建立更进一步的推进了东西的商业交通。

希腊人是这一帝国的统治者,又大规模的经营商业,因此希腊的文字语言在整个帝国中通行,历史上称这以后的几百年为希腊化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