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机械自然观的逻辑前提

机械自然观的逻辑前提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前面说到经院学者把上帝的概念引入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开辟了新的思想空间。下面我分两个方面来讲,一是机械自然观的逻辑前提,二是经验研究的合法性地位。关于这种“机械自然观”的兴起,我们在之后讲力学革命时还会梳理。只有上帝才能担负起这个宇宙机器的外在原因,担任这架机器的设计者、制造者和操作者。现代科学最终又舍弃了上帝的概念,但随之一并舍弃的其实是对原因的追求,特别是目的因的追求。

前面说到经院学者把上帝的概念引入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开辟了新的思想空间。即便说现代科学最终抛弃了上帝这一假设,但这不能否定这一概念在现代科学的发展初期产生过积极的作用。好比说绝对时空之于牛顿力学,虽然最终被证明是一个不必要的,乃至是错误的假设,但在牛顿那里,它仍然可能扮演着某种积极的角色,甚至可能是不可或缺的。

那么基督教创世论对于现代科学兴起可能有哪些积极的影响呢。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

这些讨论是思辨性的,这是一种思想史的讲法,即首先“脑补”出某些思想的逻辑前提,然后再去实际历史中寻求印证。

下面我分两个方面来讲,一是机械自然观的逻辑前提,二是经验研究的合法性地位。

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希腊人把宇宙看作一个有机体,天地二分,各向异性,物质有其内在的倾向;而现代人把宇宙看作一台机器,各向同性,一切都是相互外在的。关于这种“机械自然观”的兴起,我们在之后讲力学革命时还会梳理。在这里,我们讨论的是把宇宙看成机器是何以可能的。

我们之前讲过,古希腊科学起源于“自然的发现”,这就是说,人们开始从事物“自身”追寻原因。事物之自然就是说事物之原因在其自身之内,因此自然与人工相对,自然运动与受迫运动相对,自然物与技术制品相对。关于技术制品的原因,需要从其外部去找寻。

而机械正好是一种典型的技术制品,一台典型的机器是没有什么内在性的。它的结构由设计者的头脑或图纸决定,它的动力由操作者提供,它的存在目的也是服务于使用者。顶多是在机器运转失灵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在机器“内部”寻找原因,例如某个不够耐用的材料损坏了。但就理想状态而言,机器只有外观而没有内涵,机械运转的原因都是外在于它的——它的设计者、制造者和操作者。

于是,我们发现“自然变成了机器”本身是一个悖谬的命题,相当于说“内在变成了外在”。这暗示了现代科学把古希腊人所建立的内在性与外在性的界限打破了。

而所谓宇宙,就是指全部的事物,所有事物都在宇宙之内,因此至大无外的宇宙原本不可能有外在的原因,如果说宇宙是机械,那么它的设计者、制造者和操作者在哪呢?

这就需要在至大无外的宇宙之外,再设定一个绝对的外在性,这就是上帝。只有上帝才能担负起这个宇宙机器的外在原因,担任这架机器的设计者、制造者和操作者。

现代科学最终又舍弃了上帝的概念,但随之一并舍弃的其实是对原因的追求,特别是目的因的追求。或者说,现代人只能以一种与亚里士多德完全不同的方式去追问事物的原因,用如何(How) 的提问方式取代为何(Why) 的问题。

当然,对于熟悉了现代人的思维方式的我们而言,并不会觉得新的世界图景和提问方式有什么难以接受的,然而对于未经现代科学洗礼的古代学者而言,特别是对于那些熟悉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的经院学者而言,“上帝”的概念恐怕是一个必要的过渡,传统的追问方式并不是一下子被驱逐,而是先被归结到上帝那里,最后随着上帝的退隐一道淡出。

图7.5.1 13世纪中叶的画像,“几何学家”上帝(在宇宙之外) 拿着圆规创造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