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日本人的苦心辩解

日本人的苦心辩解

时间:2022-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围绕甲午战争,日本人学者也仍然在发表些议论。日本对周边国家加害的同时,周边国在感受到这个加害的同时,周边国家又把日本当作理想的国民国家来效法。如果我们真的挖不出这句话的真意的话,那么这就是最高级别的为日本人侵略找口实的说法了。幸好,竹内好还说过这样的话:“在日本的霸权下”这个固定的观念如果不被清算,日本人和亚洲人就没有真正的和解。

围绕甲午战争,日本人学者也仍然在发表些议论。

日本近现代史研究家大江志乃夫在《作为东亚史的日清战争》(立风书房,1998年)中论述道,在东亚的日清关系,不是旧世界帝国对近代主权国家的对抗关系,而是包含了旧世界帝国的支配秩序,围绕这个遗产继承权的对抗关系,同时也是围绕为了入伍欧洲的近代主权国家作适应性的竞争。这种对抗和竞争以朝鲜为舞台反复地进行着,终于发生了日清战争。

这里作者想要说的是19世纪的日清关系,事实上是一个对抗和竞争的关系。一个围绕着由谁来继承旧世界帝国的支配权问题。一个是在跨入近代主权国家之后如何在竞争中取胜的问题。而从结果来看,甲午战争使得古来的中华帝国世界,具体地说是在19世纪以清国为中心的宗属关系为基轴而构成的东亚世界,遭到了彻底的解体。中华帝国自身也成了被殖民的对象。这段叙说实际上将本来是侵略他国的战争,悄悄偷换成了一个支配权的问题,一个对抗与竞争关系的问题。这段话透出的一个潜规则是:自己看不惯的国家,与自己价值取向不一致的国家,或者构成威胁,阻碍自己扩张的国家,可以通过武力的行使硬将其解体。

看来日本人还是比中国人较早看透国际法和国际政治。这正如时评家福田和也在《魂的昭和史》(小学馆,2002年)中谈到甲午战争时说,霸权主义是“世界史的游戏”,“不会玩战争游戏的国家是不行的国家,这样的国家即便被殖民化也是没有办法的。”因此,他的结论是:“正因为日清开战了,日本才没有被殖民。”联想到战争失败后,李鸿章在日本下关的春帆楼签署《马关条约》时,对伊藤博文说,中日两国同文同种,利害攸关,应互相提携,共同进步,以防止白人入侵。这番话,说给要让你丧权辱国的谈判对手听,借用现在网络语言来表述的话,除了“脑残”之外还能说明什么?

而另一位学者佐谷真木人在《日清战争——国民的诞生》(讲谈社,2009年)中这样分析道:日本人其实对日清战争也有复杂的双重认识。战争引发的胜利狂气,引发的民族主义异样的高扬,导向了国家迅速往战争方面发展。日本对周边国家加害的同时,周边国在感受到这个加害的同时,周边国家又把日本当作理想的国民国家来效法。

这个评说,是种事实的经验陈述。但问题在于国民国家是否就意味着战争?将战争的冲动生硬地切入国家意识中,那么诞生后的国民国家首要任务是否就是为战争?如果国民国家必须与战争挂钩,或者说必须用战争的战车绑架国民国家,那么,人们还要这个国民国家干什么?黑格尔的历史进步说虽然首提“恶”的作用,马克思的历史观虽然首提“凯旋门”与“白骨堆”的关系,但都也没直说国民国家的首要任务就是战争。而由半藤一利、秦郁彦等五人对谈成册的《彻底检证 日清·日俄战争》(文艺春秋,2011年),其第一章的标题就是“作为国民战争的日清战争”。这显然是个鼓吹战争的标题,一开始就在底线上扭曲了历史进步。而另一位日本学者冈本隆司在《世界中的日清韩关系史》(讲谈社,2008年)中提出“交邻与属国”,“自主与独立”的对应概念,来展开对近代日清韩三者利害关系的论述。看似不乏新意,但其中透出的苦心不就是想摆脱来自“扩张与侵略”这个久已有之的批判吗?

竹内好,这位对中国友好的中国学研究大家,则将扩张与殖民的日本亚洲主义纳入一种心情体系:一种重建与亚洲的“连带”心情,一种又滋生了凌驾与指导亚洲的“侵略”心情。连带与侵略。这里,侵略是为了连带还是连带是为了侵略?先有连带,还是先有侵略?语焉不详。如果我们真的挖不出这句话的真意的话,那么这就是最高级别的为日本人侵略找口实的说法了。幸好,竹内好还说过这样的话:“在日本的霸权下”这个固定的观念如果不被清算,日本人和亚洲人就没有真正的和解。那我们就从善意的角度理解他的“连带与侵略”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