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十字军新的入侵到

十字军新的入侵到

时间:2022-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此类十字军的动机,尤其在开始时,大部分来自一股使贵族和平民投身十字军军队的宗教热情。然而同时,十字军也使欧洲对自己宗教领域和小市镇经济之外的世界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虽然这争辩指出十字军的重要成果,但这次反伊斯兰运动是出自欧洲本身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长这一事实也是清楚的。其他十字军东征其他几次的十字军东征取得了较为持久的成果。1250 年左右出现了一场来自亚洲的新的入侵威胁。

与此同时,欧洲在扩张。11 世纪,欧洲对伊斯兰发动了进攻。整个拉丁基督世界都投入十字军远征。战争本身从属于宗教的目的。

托马斯·阿奎那

作者:弗拉·巴特勒莫(意大利人,1472—1517 年)

托马斯·阿奎那在他的经院神学中将亚里士多德的学识与基督教信仰相结合,因而赢得天主教会的永久尊敬(和圣徒身份),还得到诸如弗拉·巴特勒莫等画家在艺术上的认同。(Nicolo Orsi Battaglini/Art Resource, NY)

往圣地的十字军东征在这些远征中,最具野心、最难以忘怀而又最不顺利的就是十字军力图收复圣地之战。第一次十字军远征是教皇乌尔班二世在 1095 年发动的,他希望放出好斗的贵族去和异教徒作战,以此推进上帝的和平事业,同时缔造一种由教皇领导的世界性事业。收复圣地的几次十字军远征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但有时也可悲地偏离了原来的宗教目的,断断续续地进行了二百年之久。正是由于意大利在地中海航运的发展,治理较为有方的封建君主国的兴起,以及泛欧共同目标感的日益增强,当时才有可能将众多的军队集结起来,调往远方。但是此类十字军的动机,尤其在开始时,大部分来自一股使贵族和平民投身十字军军队的宗教热情。这种狂热助燃了对整个穆斯林人口的极端暴行,诸如在安提阿和耶路撒冷那些城市里的那样;而且推波助澜了欧洲内部对犹太团体的野蛮的致命攻击。然而同时,十字军也使欧洲对自己宗教领域和小市镇经济之外的世界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史学家争辩说十字军在中世纪与阿拉伯社会接触,促进了以后的经济发展和西方人中一个新文化实体的出现。虽然这争辩指出十字军的重要成果,但这次反伊斯兰运动是出自欧洲本身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长这一事实也是清楚的。拉丁基督教徒占领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部分地区达一个世纪之久,但到 13 世纪,他们就不得不撤退,仍旧让给了穆斯林。

其他十字军东征其他几次的十字军东征取得了较为持久的成果。1100 年左右,一支诺曼底人战胜阿拉伯人,占领了西西里。西班牙北部山区的伊比利亚基督徒同摩尔人进行了两个世纪之久的收复失地之战。到 1250 年,他们奠定了葡萄牙、莱昂、卡斯提尔、阿拉贡和瓦伦西亚各基督教王国的疆域,只把最南部的格拉纳达留给穆斯林,但在晚些时候,于 1492 年又征服了格拉纳达。在法国南部,13 世纪发生了一场镇压异教徒阿尔比派的十字军运动,这些人本来信仰基督,但却走上了离经叛道的邪路。对残余的欧洲异教徒(这些人对宗教信仰一无所知,其中少数人还住在欧洲东北部),也发动了几次十字军征讨。原在圣地战争中组成的一个军事—宗教骑士团体——条顿骑士团,把自己的作战行动转向北方。条顿剑把基督教和拉丁西方文明带到了原始的普鲁士和东波罗的海地区。

十字军活动,1100—1250 年

直到约 1250 年,中世纪基督教都在地理上扩展。颜色较深的区域是公元 1000 年前后不久被基督教化的地区。箭头所指是有组织的军事宗教扩展,到 1250 年已覆盖了穆斯林控制的西班牙大部分地区,但在圣地巴勒斯坦未能成功。年代是大约数,极为粗略。

1250 年左右出现了一场来自亚洲的新的入侵威胁。如同匈奴人在 5 世纪突然从亚洲涌入和马扎尔人在 9 世纪兀然崛起一样,现在鞑靼人又出现于 13 世纪,紧接着在 14 世纪便是奥斯曼土耳其人。我们将要谈到土耳其人怎样长期不断地威逼着中欧。但总的来看,到 13 世纪,欧洲已是有能力进行抵抗了。在那之前,欧洲一直是敞开的,是一个远离中心、落后而人烟稀少的欧亚大陆的突出部。它在遥远的过去原就是向到处流浪的印欧人敞开的,后来又向罗马帝国的征服者、日耳曼野蛮人、匈奴人、马扎尔人敞开,部分地区还向阿拉伯人敞开过。所有这些人都被同化了。他们的血液流入欧洲人的血管。在精神上,他们因受到下列种种影响也被同化了:罗马教会、拉丁语、共同的封建制度君主制、城镇自由生活、议会制度以及学校教育等。这一切,犹如一张无缝的网络,从英格兰扩展到西西里,从葡萄牙延伸到波兰。

“欧洲的兴起”到 1300 年,“欧洲的兴起”已是既成事实。希腊—罗马世界曾一分为三,第三部分在公元 700 年还处于孤立和分割的状态,此时虽已经过六百年时间并且有了自己的文明,但仍然同伊斯兰、拜占庭、印度和中国等一样是世界几种伟大文化之一。它算不上出类拔萃。例如中华帝国,早在 13 世纪就拥有一些人口达百万以上的城市。那时中国有一个富裕的商人阶级,有巨大的纺织制造业,以及年产十万吨以上的炼铁工业,并且还专心致志地发展艺术和科学。中国政府实行中央集权制,而且组织庞大复杂;政府发行纸币,通过竞争性考试来录用文官。尽管没有一套拼音字母,使用的是几千个方块字,使得文化难以广泛传播,但是宗教、技术和农业方面的书籍,甚至包括整部多卷的百科全书都大量印行。威尼斯的马可波罗在 1275 至 1292 年间曾住在中国,他被当时的所见所闻搞得眼花缭乱。

欧洲人以他们的十字军军队而自豪,从这幅第一次十字军于 1098 年征服安提阿的中世纪图画中可以反映出来。(Art Resource, NY)

许多人发问,为什么中国没有像欧洲在那几个世纪中那样,产生出最终能导致现代科学和工业社会的各种力量呢?客观事实给予的答案,是像马可波罗这样的欧洲人到过中国,而不是中国人去过欧洲。发明印刷术的是中国人,但是通过印刷书籍而引起变革的却是欧洲人。中国人懂得火药,而欧洲人发明了枪炮。中国商船在 12 世纪就与印度通商,然而不求赢利。在 15 世纪,即 1405 年至 1433 年间,明朝皇帝发动了七次大规模远洋探险,由其海军将军郑和率领。远航部队历经东南亚、印度、波斯湾和东非的多个港口,在承认皇帝的权力和威信的交易中互换礼物。但皇帝与他的顾问最后却终止了整个探险行动。中国在海外贸易机会面前后退了,转而内向,致力于陆地边界的保护和扩张,直至最近再没有进行过类似远征,或派船远航至未知的海域。正是欧洲人从事发展与印度的贸易,并穿越大西洋发现美洲。不知出于何因,欧洲人就是更富有进取心和比较好动,或许是由于欧洲不像中国有一个独揽一切的皇帝,相反,它有许多相互竞争的国王、领主和市镇。由于宗教、教会和国家分离,在欧洲,人们考虑如何处理生活等问题时,比中国更少依赖于政治权力。欧洲是一片混乱,充满各种矛盾:各个国王之间的对峙和战争,国王与其贵族间的争吵,教会和国家间的争端,领主和其农夫间的冲突。在这种混乱状态下,欧洲同时也存在一种自由,存在一种促进变化的推动力。

1300 年的欧洲文明1300 年的欧洲文明决非“现代”社会,但在欧洲土地上产生的古代和中世纪文化,创造了对现代世界史的最新时期还保有影响的各种机构和传统。到 1300 年,欧洲人民之间出现了相互分离(有时是相互竞争)的教会机构和国家机构,它们控制着不断增长的人口;出现了促进城市商业与长途贸易的经济机构;出现了编撰和修订法律的司法和议会组织;还出现了教授或再界定他们的知识传统的大学。这些传统包括普遍而持久的基督信仰,但古代基督教信仰遭到其他古代传统,如诡辩、哲学和理性的探究等的挑战、修正与扩大。所有这些都有助于今日称之为早期现代历史的出现。

① 荷马,公元前 9 世纪左右的古希腊诗人,相传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为他所作。——译注

② 巨石阵,由粗糙巨石组成的石柱群,排列成环形,在英国索尔兹伯里。——译注

③ 以前有时以“雅利安语”来指印欧语。在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写了许多关于雅利安族的胡言乱语,雅利安一词实际上变成单指“非犹太人”的意思。那些说法中只有一点是事实,即希伯来语不属印欧语,而是闪语的一种,它与阿拉伯语 (亦属闪语)有密切的关系,而与古埃及语的关系则不甚密切。并不存在什么印欧(雅利安)“族”,也没有什么闪“族”,讲这些语言的人们也不必是同一血统,正如今日讲英语的人,其祖先未必相同。

④ 苏格拉底(公元前 469—前 399 年),希腊哲学家。——译注

⑤ 柏拉图(公元前 427—前 347 年希腊哲学家。——译注

⑥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 384—前 322 年),希腊哲学家。——译注

⑦ 希罗多德,公元前 5 世纪的希腊史学家,著有《历史》九卷。——译注

⑧ 修普底德(公元前 460 或 455 年—前 400 或 395 年),希腊历史学家,著有《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八卷。——译注

⑨ 帕特农神庙,古希肼雅典城邦保护神雅典娜•帕特农的神庙,建成于公元前 447—前 431 年。——译注

⑩ 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 580—前 500 年),希腊哲学家与数学家。——译注

⑪ 斯特拉波(公元前 64 或 63—公元 23 年希腊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译注

⑫ 盖仑(公元 12 分—约 199 年),希腊医生和作家。——译注

⑬ 托勒密,希腊人,生于埃及,在公元 2 世纪写有一部天文学著作。——译注

⑭ 现在人们在使用 B.C.(即公元前,是 Before Christ 的缩写,直译为“基督前")和 A.D.(即公元,是 Annō Domini 的缩写,直译为“耶稣后”)这两个词时,很少关心其宗教渊源。在现代世界,使用这一计算日期的规则有众多的信条和信仰,但读者会越来越多地使用它的替代词——B.C.E/Beforc the Common Era 的缩写)和 C.E.(Common Era 的缩写),意思也为公元前和公元。

⑮ 阿提拉(公元 406—453 年),约在公元 433—453 年为匈奴王,被称为“上帝之鞭”或“天罚”。——译注

⑯ 此处英文原文为“God”。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实际上信仰的是同一个神。——编注

⑰ 哈里发,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代理者”、“继位者”,指穆罕默德事业的继承人;中世纪阿拉伯国家和奥斯曼帝国统治者的头衔。——译注

⑱ 《马太福音•第十六幸第十八和十九节》:“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彼得之名,希腊文意为“磐石”,这里涉及双关语。某些现代语言仍然存在这个双关语,例如法文中意为磐石的 pierre,就与意为彼得的 pierre 相同。——译注

⑲ 于格•卡佩(987—996 年在位),法兰西卡佩王朝的第一代国王。——译注

⑳ 即奥托一世(936-973 年在位)。——译注

㉑ 阿尔比派,是发生于 12 世纪中叶,以阿尔比城为中心的“异端”运动。他们反对正宗教会和封建秩序,反映了城市下层群众对现实的不满。——译注

㉒ 圣典被认为是一种精神施恩的外部仪式。在天主教教义中,圣典过去和现在都有七种:洗礼、坚信礼、味罪、圣餐、临终涂油、结婚和圣职。除洗礼外,其他圣典都可由一名神父单独主持。教义是教会的共同信条,所有虔诚的教徒只要是教会成员,就必须共同遵守。各种年龄的人对各种教义都要同样盲从;教义虽不能被创造或发展但可以一次又一次地被澄清、解释、颁布和公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