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技术,技术进步,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之诠释

技术,技术进步,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之诠释

时间:2022-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关于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的说法,多多少少都有不统一之处,莫不有一头雾水之感,本文拟对此做一些探讨。因之,经济活动中投入产出过程达到均衡或平稳状态时投入与产出之间的转换过程就称为技术。为了与其他的技术定义相区别,我们将上述的技术定义称为技术的经济学定义。以上对技术进步的表述,更确切地说,表述的是“技术的进步”,与经济学中技术进步的概念还不太一致。
技术,技术进步,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之诠释_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三十周年学术论文集·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卷

技术,技术进步,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之诠释

技术,技术进步,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之诠释[1]

钟学义 陈 平

“技术”和“技术进步”或“科技进步”是人们相当熟悉的词汇,但人们在使用这些词汇的时候,含义并不完全一致。另外,关于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的说法,多多少少都有不统一之处,莫不有一头雾水之感,本文拟对此做一些探讨。

一、技术的经济学定义

依据张静波(1994),“技术”一词自古有之。技术是“技”与“术”的合成词。查《辞源》,[2]“技”的释义是“艺也。《礼》: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工”;“术”的释义是“凡推行之方法皆曰术”。“技”、“术”合成的“技术”,其释义是:“专门之艺事也。《汉书》:汉兴有仓公,今其技术晻味”。但是,一般认为,现代的技术概念源自希腊语的“τεθνε”和“λογοσ”,以后,其涵义不断发展,按照张静波(1994)的归纳,对技术的理解大体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1.技术是为实现某一目的的工具或劳动手段的总和。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认识。18世纪法国《百科全书》将技术定义为“为了达到某一目的所采用的工具与规则的体系”。在前苏联这种观点也较为流行。

2.技术是人们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原理发展而成的各种技能,是人类利用、改造和影响客观世界的能力的总称。

3.技术是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和知识。

4.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技能及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关于制造或做事的方法。

5.技术是人类按照自己愿望的方向来利用自然界的技能、本领、手段和知识的总和。

6.技术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取得的知识、能力和物质手段的有机集合,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物质手段、精神手段和信息手段的综合体。

不难看出,随着技术含义的逐渐扩大,后面几种关于技术的说法实际上描述的是广义的技术。可以明确的是,上述关于技术的几种说法都没有和经济活动相联系,纯粹是从物理学或工程的角度来叙述的。一项物理学或工程意义上的技术,往往因不能在经济活动中立足而遭弃用。例如,从物理学或工程意义上来考察,磁悬浮技术是比传统的轨道技术更为优越的运输技术,但因投入费用太高而令人却步。因此,要准确地界定技术的含义,使之与经济系统的发展相联系是不容回避的课题。

任何经济活动都可以看做是某一种投入产出过程。因之,经济活动中投入产出过程达到均衡或平稳状态时投入与产出之间的转换过程就称为技术。基于技术的这种定义,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就可以作为技术关系来描述,从而我们可以用经济函数(生产函数、成本函数、价格函数等)、投入产出表或者费用与效益之间的关系来描述技术的作用。国内外许多经济学家虽然没有这样明确地定义技术,但或多或少都在这样的意义下使用技术的概念。例如,在生产函数或成本函数的公理化定义中,由各种可能的投入产出组合构成的集合称为技术集合;在生产函数的描述性定义中将生产函数直接定义为一种技术关系;将投入产出系数称为技术系数;等等。为了与其他的技术定义相区别,我们将上述的技术定义称为技术的经济学定义。

技术的经济学定义所圈定的技术是物理学或工程意义下那些能够或已经在经济活动中立足的技术,至于物理学或工程意义下那些不能在经济活动中立足(包括尚未在经济活动中立足)或者曾经在经济活动中立足但后来不能适应经济活动而遭弃用的技术则不在技术的经济学定义所涉猎的技术的范围之内。另之,技术的经济学定义所圈定的技术必须服从经济活动的规律并遵循经济活动的范式,而物理学或工程意义下的技术则对此不必加以考虑。

二、技术进步概念

对于技术的不同理解,导致人们对什么是技术进步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而且还有狭义的技术进步与广义的技术进步之分。

狭义技术进步主要指生产领域和生活领域内所取得的技术的进步,指在生产、流通、信息交流等方面所使用的工具和程序水平的提高,也就是在硬技术应用方面所取得的进步。主要包括:①采用新设备和改造旧设备。②采用新工艺和改进旧工艺。③采用新原材料。④采用新能源。⑤改进原产品,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⑥采用新技术降低生产消耗,提高投入产出率。⑦人的劳动技能的提高。广义技术进步把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政策、制度、社会和自然条件的变化等均包括在技术进步之内,广义技术进步除了包含狭义技术进步的内容,还包括:①推行新的方针政策。②采用新的组织、管理体制与方法,提高管理水平。③推行新的合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规律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④改善和采用新的决策方法。⑤采用能够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的新的发展模式。⑥规模节约。

如果概括地说什么是技术进步,主要有以下一些说法:

1.技术进步是指在改造技术手段和方法的基础上,生产得到发展的总趋势。

2.技术进步指的是人类社会利用自然能力有了质的或量的提高,特别是指人类社会通过改进工具和使用工具的方法,达到能更有效、更合理地开发利用客观世界的自然资源,改善人类生存条件的目的。

3.技术进步泛指技术在实现一定目标方面所取得的进化和革命。通常指对原有技术(或技术体系)的研究、改造、革新,开发出新的技术(或技术体系)代替旧技术,使其结果更接近于目标,得到更好的效果。

4.技术进步是指社会的一种进步活动,这种活动是通过科学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来实现的。它是以科学技术为主导,与相关的教育、人才、管理等因素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渐变、渐进、革命等多种形式,影响和作用于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是经济增长和社会结构优化的、有目的的动态过程。

以上对技术进步的表述,更确切地说,表述的是“技术的进步”,与经济学中技术进步的概念还不太一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索洛认为,技术进步在短期的表达含义上是“生产函数任何一种形式的移动(变化)”,“经济的加速和减速、劳动力教育状况的改进以及各种各样使得生产函数发生移动(变化)的因素都可以归入技术进步之中”。由此可以看出,索洛关于技术进步的含义比较宽泛,也就是说影响生产函数移动(变化)的一切因素都是技术进步,其中主要体现在新的资本存量中的技术成果、教育和劳动力素质的改善等。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在索洛思想的基础上,对经济增长因素、技术进步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分解,从中分解出规模经济、资源配置的改善、教育(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等成分。

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当单位投入量对产出的贡献增加时,其增加部分就是技术进步,也就是说只要单位投入的产出量增加了,就有了技术进步。按照技术的经济学定义,投入产出过程转换效率的提高就是技术进步。因而,经济学中研究的技术进步实际上是指产出增长中扣除因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依原来的技术进步水平而)增加的作用之后,所有其他因素作用的总和。即,除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增加使经济产出量增长之外,其他使经济增长的所有因素均为技术进步。很明显,经济学中研究的技术进步的内涵,比传统意义上技术进步的内涵有更丰富的内容。比如,市场的扩大、交易费用降低、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这些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却能够带来经济增长的因素,都是技术进步。在经济学研究领域里,是用全要素生产增长率来描述技术进步的,这正是表明经济学中经常使用的技术进步一词都是指经济学意义上的技术进步,其内涵要比“技术的进步”丰富得多。

对于技术进步的阐述还有另外一个倾向值得注意,即对技术进步的有利方面,或者技术进步的正面影响说得多,而对技术进步的不利方面,或者技术进步的负面影响则往往略而不提,这至少反映了对于技术进步认识的片面性。

三、技术经济学的学科定义

技术经济学作为我国学者创立的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技术经济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其他学科的成长历程类似,回顾技术经济学近20多年来的发展轨迹,呈现的特征是:理论探索少而方法上的建树颇多,特别是涉猎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宽广,几乎渗透到经济学的所有领域,包括财政、金融、保险、税制、证券,等等,甚至有扩展到社会学、人口理论、社会保障、公共政策等学科领域的趋势。总之,技术经济学从学科建设来说尚未脱出初创阶段,而技术经济学的学科定义存在歧义就明显地彰显这一点。按照齐建国(1997),迄今为止,关于技术经济学的学科定义可以归纳为三种:

其一,是徐寿波说(齐建国(1997)称之为“计划—效果学派”)。这种说法认为,技术经济学中的技术,从广义上来看是“包括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劳动方法技能等内容的总称”,而经济的含义是指“节约”。因此,“广义的技术经济学,也可以说是生产与生产力节约学”。“技术经济研究的对象是技术经济问题”,“由于各种技术经济问题大都是以各种技术政策、技术措施和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形式出现,所以各种技术政策、技术措施和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也就构成了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具体地说,就是研究技术的经济效果问题,或者说是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的合理性问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徐寿波(1980,1986)建立的技术经济理论框架里,所说的“经济效果”指的是国民经济层次的宏观经济效果,至于企业或项目的经济利益(包括经济损失)则忽略不计。

其二,是李京文、郑友敬说(齐建国(1997)称之为“关系—效果学派”)。此说关于“技术”和“经济”的观点与徐寿波(1980,1986)关于“技术”和“经济”的主张没有本质的差异,但李京文(1987)引申经济是“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即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经济活动”,认为“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技术和经济的关系,是技术与经济之间的最佳结合及其运行规律;其目的是求得最佳经济效果。”“在技术与经济的关系中,经济居于支配地位,技术进步是为经济服务的。技术作为人类进行生产斗争和改善生活的手段,从它的产生就具有明显的经济目的,因此,任何一种技术,要推广应用,首先必须考虑其经济效果问题。”“经济发展是技术进步的起因、归宿和基础。”郑友敬(1985)的见解是“技术经济学是立足经济,寻求技术与经济的最佳关系,寻求它们协调发展的规律,研究各种不同技术赖以生存的条件,并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确定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最优经济界限。”显然,研究技术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研究二者的“最佳结合及其运行规律”,大大拓宽了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将技术进步的经济学规律等纳入研究视野,向技术经济学当时尚未涉足的技术领域发展,这无疑是对学科建设的一大贡献。

其三,是傅家骥、吴贵生说(齐建国(1997)称之为“技术资源最优配置学派”)。该说的主张是,“技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最有效地利用技术资源促进经济增长规律的科学。它的理论基础是经济增长理论。”“在现代社会里,技术已成为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再生资源,而且在再生过程中可以不断进步。但是,相对于社会的需求来说,技术不论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是有限的。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无法解决技术资源的稀缺问题。我们所能做到的,仅仅是如何最有效地利用它,这是技术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因此,“技术经济学是研究最有效地利用技术资源,以促进经济更有效地增长的科学。它属于经济学范畴,是一门应用经济学”。有效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增长,就是要在微观上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而在宏观上建立资源优化配置。“主要因素是宏观而不是微观”。技术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是探讨技术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与方法,揭示技术资源配置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关系及其运动规律。

以上三说基本上囊括了技术经济学学科定义的诸种说法。首先,上述说法都不约而同地对“技术”的概念进行了限制和延伸,这种对“技术”所做的限制和延伸使得其恰恰落入技术的经济学定义所确定的范畴内。由此可见,技术的经济学定义所定义的“技术”正是技术经济学所要研究的“技术”的内涵。其次,徐寿波说的主张是研究技术的经济效果问题;李京文、郑友敬说直指“求得最佳经济效果”;而傅家骥、吴贵生说虽则要求“如何最有效地利用技术资源”,实际上也是隐含着考察技术的经济效果的问题。既是考察技术的经济效果,这就涉及投入成本或投入费用的核算,生产要素价格的确定以及产出效益的识别。不同的投入成本或投入费用核算方法,不同的生产要素价格确定原则以及不同的产出效益识别评估准则,就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计算经济效果的方法,包括上述三说所列的计算方法。要得出正确的计算方法,就要进行科学的成本或费用效益分析。由此可见,科学的费用效益分析方法应该成为技术经济学的核心方法。最后,投入成本或投入费用由谁承受,产出效益由谁分享,是值得仔细推敲和深入研究的。我们考察经济效果的直接目的是要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而根本目的则是要提高大众的生活水平,改善大众的生活质量。换句话说,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是否存在剩余价值,是否能够增加社会福利。因此,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理论和福利经济学很自然地应该构成技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就可以给出技术经济学的学科定义,即技术经济学就是研究经济活动达到均衡或平稳状态时投入与产出之间转换效率的科学,而技术经济学的核心方法是费用效益分析,技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四、数量经济学的学科定义

数量经济学也是由我国经济学界自己命名的学科,这门学科是在国外引进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按照齐建国(1997),关于数量经济学的学科定义或学科定位,有两种观点。其一是乌家培(1980)的观点:数量经济学可以定义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指导下,利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数量变化及其规律性”。其二是张守一(1985)的观点:数量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数理学派,而不是一个学科。它包括许多学科,如“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经济统计学和经济计划学、经济最优理论、经济预测学、经营决策学”。

乌家培(1980)的观点是25年前发表的,现在看来,其中的“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数量变化及其规律性”失之过于宽泛。实际上,数量经济学的研究所关注的乃是:观察固有的数量表现,发现稳定的数量关系,掌控微妙的数量变化并挖掘其中内在的规律性。最关键的是能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加以圆满解释。由此可见,经济中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是有限制的。张守一(1985)的观点则别出心裁。按《现代汉语词典》关于“学派”的解释是:“同一学科中由于学说、观点不同而形成的派别。”[3]这就产生了问题:与“马克思主义数理学派”观点不同的学派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数理学派”即数量经济学又属于什么学科?根据张守一(1985),数量经济学还包括了经营决策学,令人不解,从“数理学派”的定名来说,似乎不应如此。数量经济学是从国外引进的学科,从建立这个学科的初衷来说,除了它是一门经济学以外,还应突出“数量”或“数理”的特征,因此,数量经济学应包括如下学科: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线性经济学、非线性经济学、经济预测学等。

应该怎样定义数量经济学呢?正如前面说过的,除了表明它是一门经济学以外,还应突出其“数量”或“数理”的特征。如此看来,乌家培(1980)的观点和张守一(1985)的观点都不够准确。我们觉得这样定义数量经济学可能更准确一些,即数量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达到均衡或平稳状态时投入与产出之间数量关系的科学。

参考文献

1.张静波:《技术进步概念与体现》,载郑友敬主编《技术进步跟踪系统研究》第2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2.齐建国:《技术经济学发展综述》,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7年第8期

3.齐建国:《数量经济学发展概述》,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7年第10期

4.徐寿波:《技术经济学概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版

5.徐寿波:《技术经济学》,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6.李京文:《技术经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7年第1期

7.郑友敬:《技术经济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中国展望出版社1985年版

8.傅家骥、吴贵生主编:《技术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1987年版

9.乌家培:《经济数学方法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年版

10.张守一:《数量经济学概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原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第3期。)

【注释】

[1]本文是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A类重点课题“科技进步规律性问题研究”的一项研究成果演绎而成的。

[2]商务印书馆1915年初版,1933年第16版。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