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技术进步的过程

技术进步的过程

时间:2022-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熊彼特[2]在他的创新理论中,把技术进步理解为一个过程,认为这个过程包括技术发明、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这三个相互关联的环节。他认为,“发明”是新技术的发现,而“创新”则是将发明应用到经济活动中去。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技术扩散能促使创新在更大范围内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进一个国家产业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国民经

熊彼特[2]在他的创新理论中,把技术进步理解为一个过程,认为这个过程包括技术发明、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这三个相互关联的环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88年的《科技政策概要》中也指出,技术进步是一个包括三种既相互重叠,又相互作用的要素的综合过程:第一个要素是发明,即有关新的或改进的技术设想,发明的重要来源是科学研究;第二个要素是创新,即发明首先被商业应用;第三个要素是扩散,它是指创新出现后被许多使用者应用。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技术进步中知识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突出,而知识特别是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Know-what)和关于自然规律方面的知识(Knowwhy),不是通过“发明”,而是通过研究发现和获取的。这样,“技术发明”作为技术进步的第一个环节或要素,其内涵显得过于狭窄。据此,可以把技术进步过程理解为研究与开发(R&D)、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三个环节。

(一)研究与开发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研究与开发是指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研究与开发是技术进步的源头活水,没有研究与开发活动,就不可能存在新的技术和知识,自然也就不存在新的技术和知识的商业性应用,即不存在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因而也就不存在技术进步。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都表明,在研究开发与产业成长、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研究与开发可以进一步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开发三种类型或三个阶段。基础研究是为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变化发展规律而进行的理论性或实验性研究。基础研究成果具有深刻的认识功能和重要的学术价值,但在当时和可预见的将来可能不具有直接的应用价值或经济价值。然而,一旦发现并实现其潜在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往往就会产生深刻而全面的技术变革,导致划时代的技术进步。应用研究是为探索科学原理在特定技术领域的应用,发现新的技术原理而进行的研究工作。其主要功能在于对特定技术规律的认识和对技术开发的理论指导。实验开发则是利用从研究过程中取得的新的技术原理和实际经验知识,为生产新的材料、产品和装置或建立新的工艺、系统或提供新的服务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

(二)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概念首先是由熊彼特1912年在其成名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的。熊彼特认为,经济增长“就是指连续发生的经济事实的变动,其意义就是每一单位时间的增多或减少,能够被经济体系所吸收而不会受到干扰”。[3]它主要是一种数量上的变化,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以定义为执行新的组合”,[4]也就是创新。这种意义下的创新概念包括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也就是在有关的制造部门中尚未通过经验检验的方法,这种新方法决不需要建立在科学上新的发现的基础之上。(3)开辟一个新市场,也就是有关国家的某一制造部门以前不曾进入的市场,不管这个市场以前是否存在过。(4)控制或掠取了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不管这种来源是否存在过,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例如通过托拉斯化)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经济发展“就其本质而言,在于对现存劳力及土地的服务以不同方式加以利用”。[5]同时,熊彼特强调,经济发展是在内部自行发生的变化。

关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熊彼特认为,经济增长的出现“常常是我们所谓的发展的一个条件。即使它们常常使得我们所谓的发展成为可能,也从不从自己身上来创造这种发展”。[6]可见,虽然在概念含义的界定方面,熊彼特的观点与现代发展理论家有所不同,但关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说明已非常一致了。

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企业家。熊彼特指出,“我们把新组合的实现称为‘企业’;把职能是实现新组合的人们称为‘企业家’”。[7]企业家活动的动力来源于对垄断利润或超额利润的追逐。除利润动机外,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动力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由五个要素构成的:首创性、成功欲、冒险和以苦为乐、精明与敏锐、强烈的事业心。

在熊彼特看来,企业家不是资本家,也不是一个发明家,而是那些对市场前景具有远见卓识,对资源利用高瞻远瞩,能直面风险和失败并具有强烈事业心的人。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满了大量的不确定性,而许多潜在的收益和机遇正是蕴藏在这些不确定性中,特别需要敢冒风险、富有远见的企业家。因此熊彼特认为,没有企业家,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强调企业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一大特色。

同时,熊彼特将“创新”和“发明”这两个概念严格区别开。他认为,“发明”是新技术的发现,而“创新”则是将发明应用到经济活动中去。一种新发明只有当它被应用到经济活动中去,为生产当事人带来利润时,才成为“创新”。因此,熊彼特的“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而“发明”则是一个技术概念。

在技术进步过程中,技术创新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技术创新依据社会需求把技术发明应用于生产,把新知识转化为物质产品,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实现了技术知识与经济的结合。在研究与开发阶段,技术与经济仍处于分离状态;在技术扩散阶段,技术与经济的结合业已完成,正是技术创新实现了从技术到经济的质的飞跃。

(三)技术扩散

1.技术扩散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技术扩散指一项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它不仅包括对生产技术的简单获取,而且还强调技术引进方对自身技术能力的构建活动。技术扩散是在技术发明与技术创新后才发生的,并且与技术创新在市场上的推广传播过程有关,而创新则是指那些第一次被引入到商业贸易活动中的新发明。这是技术扩散与技术创新、发明二者之间的根本不同。

从人类历史来看,技术扩散在技术进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项技术创新,除非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否则它将不以任何物质形式影响经济。舒尔茨指出,没有扩散,创新便不可能有经济影响。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技术扩散能促使创新在更大范围内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进一个国家产业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2.技术扩散的溢出效应

技术扩散的溢出效应就是技术扩散的外部性。技术扩散的溢出效应一般有如下几种表现:①技术领先企业的示范效应和技术落后企业的模仿效应;②人力资本的流动;③联系效应。

模仿是指企业通过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等手段,仿制生产创新者的产品。逆向工程,又称反求工程,是指从产品入手,在广泛搜集产品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对尽可能多的国外同类产品的解体和破坏性研究,运用各种测试、分析和研究手段,反向探索该类产品的技术原理、结构机制、设计思想、制造方法和原材料特性等,从而达到由原理到制造,由结构到材料全面系统地掌握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技术的目的。技术模仿在技术扩散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有研究表明,韩国的许多化学、水泥、纸张和钢铁生产厂商大多数是通过交钥匙工程,后经逆向工程才得以迅速发展起来的。而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之初更被称为模仿大国。

人力资本的流动也是技术扩散的溢出效应的主要形式之一。这里的流动有多层含义,既包括人力资本的有形转移,也包括人力资本的无形转移。前者指通过人员的流动而发生的技术溢出,后者指并不需要通过人员的流动,而只需借助于信息的非自愿流动而发生的技术溢出。在现代高科技行业中,人力资本的无形转移所产生的技术扩散作用非常显著。对发展中国家的一些研究表明,跨国企业对技术引进国的最大贡献,并不仅仅体现在所谓的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上,还体现在其对各层次员工的培训上。当受过培训的雇员由跨国公司子公司流向其他企业时,其所掌握的各种技术也随之外流,这大大加速了发达国家的专有经营管理技术向发展中国家的扩散进程。

联系效应是指企业间不通过纯粹的市场交易而发生的技术扩散。学者们一般从外国直接投资(FDI)的角度来考察这种联系效应。其基本观点是:跨国公司通常拥有信息和技术上的优势,当其子公司与当地的供应商或客户发生联系时,当地厂商就有可能从跨国公司子公司先进的产品、工序或市场知识中“免费搭车”,获取溢出的先进技术,从而发生技术扩散的溢出效应。根据溢出效应作用对象的不同,联系效应可以分为前向溢出和后向溢出。前者指发生在跨国公司子公司与其产品的客户、分销商之间的溢出效应,后者指发生在跨国公司子公司与其上游产业的供应商之间的溢出效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