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播电视的技术进步

广播电视的技术进步

时间:2022-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广播电视从90年代中期开始从模拟向数字过渡,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和传输采用的是模拟技术。1996年,中央电视台引进了数字EFP,也就是数字现场节目制作设备,为大型节目的制作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1997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建立网站,实现了网上广播新闻的动态发布。

二、广播电视的技术进步

科技技术是广播电视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推动力,“广播影视的发展从来就离不开科技的创新。每一次科技的突破和创新,都会带来广播影视的深刻变化和长足发展,使许多体制上、管理上、工作上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直播卫星技术的应用,大大推进了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数字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广播影视作品的视听冲击力和艺术感染;积极利用互联网,将更有利于我国进入西方舆论的主流阵地,打破西方世界舆论的垄断、宣传自己,扩大影响”(13)

回顾30年广播电视由于技术革新而导致的传播观念、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的进步,可以将技术因素对广播电视改革的发展概括为“四项技术助力三大环节”。这三个环节是指广播电视制作、播出和传输环节,每个环节的发展都离不开技术的辅助。四项技术则指从80年代初开始发展并应用到广播电视制作、播出和传输环节的计算机技术、卫星技术、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

技术本身的发展史并非我们关注的重点,技术如何推动传播活动的进程,如何影响传播时空距离的拓展才是我们的兴趣所在。简单地说,数字技术提高了传播内容的质量,卫星技术延展了传播活动的疆域,计算机技术提供了传播的便利性,而网络技术则为传播活动提供了海量的数据库、无限的存储空间、无边界的传播领域、个性化的接受方式和即时的反馈机制。

(一)广播电视制作环节

1.广播

1978年以前的广播节目录制系统只能录制同期单声道模拟节目,到了80年代可以录制同期立体声模拟节目,进入90年代发展到既可以录制同期立体声数字节目,也可以分期、分轨道录制多声道数码节目,最后混合成双声道立体声数码节目。

80年代的录音设备是电子管单声道录音机,80年代后期发展到了由计算机控制的立体声模拟录音机,到了90年代后期,采用全数字多轨道录音机以及双声道数字立体声录制设备和全数字调音台。显然,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广播节目的制作效率和节目质量都有了大幅提高。

2.电视

80年代以前,从中央到地方的电视台主要依靠16毫米电影胶片拍摄电视新闻,这种拍摄方式声画分离,后期制作费时费力,影响了当时新闻的时效性,工作效率也很低。

1978年12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首次开始使用国外引进的电子新闻采访设备(ENG,Electric News Gathering)来采制声像合一的新闻,相比16毫米摄影机,它简化并且加快了电视新闻的采集过程,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

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期,从中央到地方的电视台都引进了电子新闻采访设备(ENG)和电子现场节目制作设备(EFP)。后者是一个小型的可移动电子新闻节目制作设备,除了可以摄像、录像外还备有电子编辑系统,可以现场录像制作节目或者直播,为电视台外出制作节目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卫星新闻采集系统(SNG)的出现,使得声画兼备的现场报道和远距离的现场直播成为了可能,电视媒体在信息传播上的独特优势得以充分表达——新闻时效性强,具有丰富的现场表现力和感染力。卫星技术对节目制作领域的介入对于传播观念的变革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来自现场的即时报道真实再现了事件的原貌和现场的细节,相比口播新闻,它站在观众需求的角度,展现了立体的空间和生动的现场。

中国广播电视从90年代中期开始从模拟向数字过渡,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和传输采用的是模拟技术。模拟技术的显著缺陷在于:经过多次复制和长距离的传输,图像和声音都会受到损害和衰减,会大大影响传播的效果。而采用数字技术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它可以有效改善节目的声音和图像质量。

1995年,中央电视台拉开了我国电视节目制作系统数字化建设的序幕,相继改造了数字化演播室,新建了数字后期制作系统,引进了虚拟演播室、虚拟场景、非线性编辑系统等数字电视节目制作手段。

在节目制作系统数字化建设初显成效后,电视新闻采集制作也进入了数字化时代。1996年,中央电视台引进了数字EFP,也就是数字现场节目制作设备,为大型节目的制作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中央电视台香港回归报道、大江截流现场报道等现场直播节目都应用了数字EFP设备。

1996年底,电视新闻采集进入了数字卫星新闻采集(DSNG)时代,这项技术依靠卫星的远距离清晰传输特性,扩大了新闻报道和现场直播的空间范围,它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提高了视频、音频的传输质量,并且可以实现多路节目信号的传输,此后中央电视台几乎所有的重大节目转播都使用了这一技术。在节目制作环节,数字技术的应用首先令节目声画质量得以提高,这对于传播效果来说至关重要,观众根本不会对一个声音失真、图像模糊的节目感兴趣。其次,电视节目制作的手段丰富了,新闻节目中可以随时插入来自现场的声音和画面,千里之外的重大事件也可以通过卫星直播的方式进入观众的家庭

1996年,计算机技术被应用到了电视节目制作领域,它主要在动画制作领域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此之前,电视中使用的特技非常的呆板、单调,且只能表现二维的平面效果。1997年,中央电视台建立了三维动画制作系统,用以制作节目的片头动画和节目中必要的动画效果,满足了全台各个栏目、各类节目制作精品的要求。

由于技术的更新带来的新闻采集和制作手段的进步不仅提升了电视的知名度,也促进了电视栏目在形式上的改良。现场直播、电话采访、电脑合成等手段的综合应用,令电视节目的创意空间得到不断的拓展,内容形式都日趋丰富多样。

(二)广播电视播出环节

1.广播

80年代的广播是录、播分离的,依靠磁带来传递节目。90年代实现了录播一体化,并实现了自动播出。

“九五”期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建立了采用计算机系统支持的节目制作、编辑和播出系统。节目的播出由计算机控制的播出工作站来编排播出程序,编制节目菜单,所有的节目都采用硬盘播出的方式。一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一方面保证了播出的安全。

之后广播节目的播出系统又开始向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1997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建立网站,实现了网上广播新闻的动态发布。

2.电视

在中国,广播电视作为党的宣传喉舌,“播出安全”是一项永远挑战着从业人员神经的政治任务,严重的播出事故甚至会导致主管领导被撤职。1984年,计算机技术率先应用到了电视节目播出环节中。中央电视台引进了电子计算机控制的自动节目播出系统(APS),成为我国第一个实现节目自动播出的电视台。APS系统提高了节目播出的精度和安全性,目前已经普及全国。

1988年,中央电视台首次使用计算机管理系统来传送播出控制数据,它可以同时播出4套节目,并且可以把不同的播出设备和各个直播演播室连接起来。依靠这项技术,观众得以在节目中看到身处不同地域空间的几个直播室之间的连线采访,大大拓展了节目的表现空间,丰富了节目的表现形式,也增加了节目的信息量。

1994年,中央电视台首次在播出系统中采用了机械手自动播出系统,如果说之前的播出系统要靠人工操控,是半自动化系统,那么机械手是用“机器人”取代了真人工作实现了全自动化播出,依靠这套系统,节目播出的安全可靠性又得以提高。

(三)广播电视的传输环节

1.广播

在我国卫星广播技术发展起来之前,电视节目的传输是依靠专用微波线路传送的。微波线路越长,传送的质量就越难以保证,更谈不上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我国新疆、西藏等边远地区由于不能通微波,广播节目传送依靠短波,声音的质量比较差。

1984年4月8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后,边远地区开始依靠卫星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收听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到了1988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广播节目都实现了卫星传送。

1996年卫星广播有了很大的发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国际台的所有节目不但都实现了覆盖全国的优质信号传输,同时开始向国际传送节目。

2.电视

1985年10月,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开始利用国际卫星5号c波段向全国传送,原来依靠微波传送不到的地方都可以收到中央台的节目,并且过去利用微波传送信号不好的地方,也可以收到稳定的图像,大大改善了收看质量。

90年代后期,数字技术进入节目制作和播出环节不久后,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技术也从模拟向数字化发展。1996年,广电部鉴于当时国际上数字压缩技术已经成熟,决定以后上星的省电视台节目一律采用数字压缩的方式,已经采用模拟方式的,也要逐步过渡到数字压缩方式。利用数字压缩技术,原本一个卫星频道只能传送一套模拟电视信号,但是现在可以传输五套甚至更多的电视信号。到1999年7月我国大陆所有省的电视节目已经通过卫星传送,这也意味着普通观众不但可以收看到中央电视台各个频道和本地电视台的节目,还可以收看到全国各省省级卫星电视台的节目。省级卫视上星的初衷是要解决覆盖率的问题,同时令各省的卫视频道成为宣传各省的平台,但是广播电视进入市场化运作后,各省卫星电视频道开始和中央电视台一同竞争全国市场,除了湖南卫视、东方卫视、安徽卫视等少数几个频道已经形成独特个性,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外,大多数卫视频道都面临着发展的困境。

20世纪末,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的新发展是通过互联网传输节目,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开始向公众开放。1996年12月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成为我国第一个上网的广播电台;12月底,中央电视台成为第一家上网的电视台。目前几乎所有的电视台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中央和省级卫星频道的网站上都提供了电视节目的视频版本。网上播出已经从原来对节目进行重播的简单功能转向了交互功能,能够提供即时的直播和网上点播。网络技术的出现延伸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播出、传输系统,还增加了观众即时反馈的环节,观众可以很方便地对网上的视频节目做出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