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古代技术进步

古代技术进步

时间:2022-02-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古代一个国家兵器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国家的强弱。这可能是美洲最古老的牙齿修补术。也有资料显示,假牙的发明者是距今3 000多年前的意大利中部地区的埃特鲁斯坎人。相比其他同时代的人类,埃特鲁斯坎人的假牙技术确实高超。从公元前700年起,埃特鲁斯坎人就可以生产质量好的可以在进食时佩戴的牙托。当时的埃特鲁斯坎人把佩戴假牙看作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认为这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是一种优雅气质的体现。
古代技术进步_科技史与方法论

1.农业劳动中提高体质能力

在古代,农业是人类生存的根本,而进行农业劳动又离不开各种农业工具,自然人的体质能力也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农具的改进得到扩展和提升。

从公元前7 000年到公元前3 000年,大约4 000年的时间,农业和农业社会逐渐在欧洲大部分地区传播开来。慢慢地,全世界都进入农业社会。在古代社会时期,种植作物和驯养动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方式,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农业是一种生计农业。在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产生,人类在劳动中逐渐学会用石器或者骨头打造各种农业工具。随着时间的发展,制造石器和骨器的手艺越来越好,打造出来的工具也越来越实用,但是再好用的工具还是有无法忽略的缺点的。石器的笨重和脆弱是很难克服的。有时候不经意的磕碰可能会毁掉工人许久的劳动成果。人类靠着石器工具,已经很难再扩展自身体质能力了。这时候,青铜器的出现为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

在考古学上,我们一般把人类广泛使用青铜的时代称为青铜时代。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是最早进入青铜时代的地区之一,大约始于公元前21世纪,止于公元前5世纪,相当于夏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亚洲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地区大约是从公元前3600年开始。欧洲大约从公元前3 500年开始。非洲和美洲出现较晚,但也不晚于公元前11世纪。在此之前,人们主要使用的金属是铜,主要从一种绿色孔雀石矿石中提炼,慢慢地又发现了其他金属,后来铜匠们就学会将锡和铜混合后制成青铜合金。虽然锡和铜的质地都非常柔软,但是两者合在一起可以制成较硬的合金。随后的几个世纪,青铜合金渐渐地取代了石器。

人们开始使用铁来制造工具和武器的时代称为铁器时代,这是继青铜器时代之后人类发展的另一个阶段。人们在冶炼青铜的基础上逐渐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铁器时代到来了。和青铜时代一样,不同的地区进入铁器时代的时间并不相同,最早开始人工炼铁的是居住在小亚细亚的赫梯人,约在公元前14世纪。铁比青铜更加坚硬,不容易损坏,而且铁矿的蕴含量也比青铜高出许多,这使得铁相对青铜更加便宜、耐用,铁器的需求很快超过了青铜,在生产和生活中慢慢取代了青铜的位置。

据考古发现,出土的属于青铜时代早期的金属工具,很少有农业工具,大多都是礼器和乐器。这很可能是因为当时的金属非常珍贵,农业工具还是主要以石木材质为主,但也可能是因为农业工具是生产活动中的实用工具,破损后很难修复,只能回炉重造,或者是古代人一般不会选择农具作为陪葬品。后来金属材质的农业工具才慢慢地丰富起来,现存的铜制工具主要有铲、、铧、锄、镰、锯、凿、锥、削等。可以看到,古代农业已经把金属工具用于农业劳动,生产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把生产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层次的是铁器的使用。铁器比青铜更加便宜,硬度更好,这为它应用于农业生产创造了条件。这时期的工具类型已经非常多,主要以农具和手工具为主。铁器农业工具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人力和物力,也使得人类在农业劳动中扩展了体质能力。

青铜器除了用作乐器和祭祀工具、农具外,还用作兵器的制造。在普遍尚武的古代,兵器的使用和制造非常广泛。斧子被认为是最早的兵器工具。我国在商代时期铜斧出现,不仅用于武事,而且雕刻精美,已为仪仗之用。斧子有非常广泛的用途,可以用于砍伐树木和进行格斗,人类变得更加强大,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得到提高。除了斧子,最为人熟知的兵器就要数剑了,剑在我国古代有“短兵之祖”的美誉。真正称之为剑的兵器也是在青铜时代才出现。古代美塞尼在1650年制成的剑就已经非常精美了,主要是用于刺杀的3英尺长剑。我国古代出产的剑更是有名,在黄帝时代剑就已经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曾经有很多的名剑都是由青铜制造而成。例如“干将”“镆铘”“巨阙”“纯钧”等名剑就是青铜剑,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宝剑也是由青铜制造,而且质量极好,深埋地底2 500多年,仍然光亮如新。不得不说,我国在当时青铜的铸造技术已经非常的纯熟了。

铁器的出现不仅在农业上引起了一场革命,在兵器制造上同样意义深远。铁器硬度大,相对便宜,这使得武器的制造成本大大降低,在战争中铁器逐渐发挥出其优势,军队的武器配备更加精良。兵器的种类也逐渐增多,我国兵器种类更是堪称世界之最,形成了一个专门的体系,有短兵器、长兵器、火器、暗器等详细的分类,更有十八种非常出名的冷兵器

伴随兵器的出现,就有争斗的出现,甚至战争的出现。古代一个国家兵器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国家的强弱。虽然不断地征战造成了无数的苦难,但也增强了人的体质能力,推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2.古代其他增强体质工具的发明

古代许多的技术发明都对人们扩展自身的体质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下面主要介绍两种。

(1)假牙[6]

假牙,在医学上通常称为义齿,是在牙齿损坏或自然脱落后,用于弥补因此造成的咀嚼、发音、美观等问题。有些资料显示,假牙最早出现在距今约4 500多年前,研究人员曾在4 500多年前的墨西哥人体骨骸中找到假牙,但是当时的安装技术十分粗糙,旁边的好牙有被感染的痕迹。这可能是美洲最古老的牙齿修补术。当时,假牙的材料主要是天然的牙齿:人牙或兽牙。也有资料显示,假牙的发明者是距今3 000多年前的意大利中部地区的埃特鲁斯坎人。但不管发明者是谁,假牙的发明为牙医患者带来了福音。

相比其他同时代的人类,埃特鲁斯坎人的假牙技术确实高超。从公元前700年起,埃特鲁斯坎人就可以生产质量好的可以在进食时佩戴的牙托。有的假牙可以摘下来清洗,有的假牙则永久固定在尚存的原牙上。当时的埃特鲁斯坎人把佩戴假牙看作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认为这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是一种优雅气质的体现。他们会让金箍暴露在最显眼的地方。

假牙材料经历了三个阶段。假牙技术刚刚兴起的时候,其材质主要是人或动物牙齿,但是用动物的牙齿制作假牙,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这些材质的假牙容易被唾液腐蚀,产生异味。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因为牙病曾经用象牙制作过假牙,但是一段时间后,假牙产生难闻的气味,他只好每天晚上在睡觉时,把假牙浸泡在葡萄酒里以消除这种气味。人们也用别人的牙齿来做假牙。在18世纪,有专门卖健康牙齿的市场,他们大多是健康的穷人或者是奴隶。但是,后来一些牙医开始造假,牙医可能会用那些从职业盗墓者那里低价买来的死人牙齿代替健康牙齿,这是想一下就令人毛骨悚然的事。

后来,又出现了金属假牙,其中黄金因为其可延展性被认为是制作金属假牙最好的材料,稳稳抢占牙医科的头把交椅,一直到半个多世纪前,金牙仍然是人们镶牙的第一选择。除了金牙外,还有玛瑙牙、银牙等稀有金属和珠宝制作的牙齿,这种牙齿多用作装饰品。金属假牙虽然坚固,不会产生异味,但是与人体的生物相容性较差,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假牙仍然只是少数有钱人才可以拥有的。

到了19世纪,出现了陶瓷牙。陶瓷一度是制作假牙的重要材料,陶瓷修复体色泽美观,生物相容性好,但其性脆、易折裂,早期镶有陶瓷假牙的人是不敢啃硬骨头的。之后人们不断研制,终于初步解决了金属陶瓷相互匹配的问题,1945年,由烤瓷熔附金属工艺制成修复体(PFM),它兼有瓷的美观与金属的强度等优点,即民间所通称的烤瓷牙。此外,美国还发明了硬橡胶假牙,假牙的质量进一步提高。

今天,假牙的制造技术更加精湛了,假牙和人体的切合度也更高了,假牙和真正的牙齿也很难分辨。而且,现在假牙的价格也相对较低,它不再只是有钱人才可以拥有的,它已经走进普通大众中,为所有人服务。这为因为自然衰老掉落牙齿和意外损坏牙齿的人带来了无限好处。虽然假牙在一定程度上完全可以替代天然的牙齿,但是,拥有一口好牙的人还是要注意保护我们的牙齿,俗话说得好,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假的终归是假的。我们不能总是寄希望于牙齿坏了后换副新的,勤刷牙,做好牙齿保健工作很重要。

(2)拐杖

拐杖,是一种辅助行走的简单器械,一般是老人和残疾人使用。历史上,拐杖的具体出现时间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在2 000多年前就有拐杖了。《山海经》(先秦重要古籍,先秦指秦朝以前历史时代,从远古人类产生到公元前221年)载:“夸父弃杖为林。”《礼记》(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孔子,约生活在公元前551年至公元前479年)载:“孔日蚤作,负手曳杖,逍遥于门。”从这些文献中可以看出,很早的时候,我国就已经出现拐杖了。

拐杖,在刚开始的时候,也许并不叫这个名字,材料也可能只是一截木棍,老人在走路不方便的时候,用来支撑自己的身体。后来为了更加方便才使一端呈现弯曲状,利于拿握,形成拐杖最开始的雏形。拐杖在古代除了作为一种辅助行走的工具外,还作为一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一些拐杖的扶手处特意做成各种形状,用来表示身份的不同。例如龙头拐杖,一般是古代皇帝赏赐给有特大功勋的人,表示倚重和认可。在我国京剧中常见龙头拐杖,如在《打龙袍》一戏中吕国太拄着龙头拐杖,在《百岁挂帅》和《太君辞朝》中,佘太君手执皇上特赐的龙头拐杖。

现在,拐杖的样式更是多样,有单拐、四角拐、手杖拐、腋拐等,还有专为盲人准备的白拐杖,可伸缩的、可探测的。拐杖的材质也很多样,有木质的、金属的、合金的等多种材料。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拐杖也越来越向智能化发展,增加了许多人性化的功能,例如,多功能拐杖上具备LED手电筒、FM收音机、智能报警灯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