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技术与技术进步

技术与技术进步

时间:2022-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技术与技术进步一、技术与科学的关系(一)技术的涵义对技术的本质和意义进行考查始于古希腊。2.工业技术进步的涵义工业技术进步是现代技术进步的主流。建立和完善技术商品化法规,培育及发展技术市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深化国际分工,在世界范围内有效利用技术资源,发展大科技,推进世界科技经济一体化。

第一节 技术与技术进步

一、技术与科学的关系

(一)技术的涵义

对技术的本质和意义进行考查始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曾把技术看做制作的技术。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狄德罗指出,“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这些定义的要点是:(1)技术是“有目的的”;(2)技术实现是通过广泛“社会协作”完成的;(3)技术存在两种表现形式,即“工具”或硬件,“规则”或软件;(4)技术是成套的“知识体系”。

综合起来定义:技术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中,按照科学原理及一定的经验需要和社会目的而发展起来的,用以改造自然的劳动手段、知识、经验和技巧。它包括实验技术、生产技术、服务技术、管理技术,具体表现为硬技术与软技术的统一所组成的多要素、多层次的复杂体系。

硬技术即物质形态的技术,或称物化的科学技术,泛指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基础与核心是劳动工具。劳动工具标志着人类统治自然界的程度。它作为人的劳动器官的延长,使人的体力与智力神奇般地放大了,使生产效率几倍、几十倍、成千上万倍地增长。马克思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他精辟地论述了劳动工具在社会发展变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软技术指知识形态的技术,包括工艺规程、制造技术、图纸资料、生产组织、管理技术等。没有先进的软技术,物质技术便不可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软硬技术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地配合发展,才可能推动技术进步和加速经济的发展。

(二)技术与科学的关系

技术与科学是相互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的,技术既是人类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的手段,又是改造自然的产物,在本质上反映着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它与科学不属同一概念。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科学的任务是认识客观世界;技术的任务是改造客观世界。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和“为什么”,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和“怎样做”;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科学是发现,技术是发明;科学是创造知识的研究,技术是综合应用知识与需要的研究,科学与技术的区别见表11-1。

表11-1 科学和技术的区别

二、技术进步

(一)技术进步的含义

1.技术进步的涵义

技术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和最活泼的因素,它是不断变化的,也即处于不断发展和变革的过程中。技术进步,就是技术不断发展、完善和创新的过程。狭义的技术进步,一般指工程技术或生产劳动体系手段变革;广义的技术进步,是指科学研究、生产技术与管理技术不断变革及综合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它包括:

(1)科学、技术、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生产协调发展。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不断应用于各地区、各行业,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部门,使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不断变革,科技水平、生产水平、生活水平有普遍的提高。

(2)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用先进技术改造和替代落后技术,改造企业和社会的物质技术基础。设计与制造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高价值的新产品,建立与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合理化与高级化,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3)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人,科学与教育结合,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开发人的智力,使智力劳动逐步成为劳动的主体。

(4)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成就,提高管理现代化水平,改善企业素质,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使经济发展速度、结构、效益协同化,大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以上是从综合性角度阐述技术进步的内涵。由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作用,经济学家们还从经济增长的角度定义了技术进步的概念,认为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资金投入的增长,劳动投入的增长以及技术进步。广义技术进步是指在产出增长中扣除劳动力、资金投入数量增长以及政策和自然条件等因素作用后的余额,并借助生产函数定量测度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2.工业技术进步的涵义

工业技术进步是现代技术进步的主流。它是指技术在实现工业现代化及工业生产经营目标方面的变革与创新,是一个包括工业技术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引进、技术扩散、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工艺设计、中试生产、劳动者培训、信息处理、经营决策、市场营销等多方面、多环节组成的不断创新的有序运动过程。根据技术进步对要素投入结构的不同影响,工业技术进步又可分为节约劳动型技术进步,节约资本型技术进步和中性技术进步。

工业技术进步集中表现为: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改革工艺,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决策水平。对企业来说,通过技术进步要达到上水平、上质量、上品种,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其形式和方法包括以下方面:

(1)技术攻关。各工业领域的方向性、基础性、关键性应用技术的研究,或大型项目技术难题攻关。

(2)技术开发。以企业为主体开发应用新技术,形成新产品商品化生产的配套工业技术。

(3)技术引进及消化吸收。引进、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和智力,增强跟踪研究和开发创新能力。

(4)技术改造。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节能、降耗、改善劳动条件、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应用先进技术,改造落后企业与老产品。

(5)标准和质量工作。建立标准和检测、监督管理体系,促进产品和生产的标准化,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

(6)科学管理和决策。建立、健全科技法规和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运行机制,不断应用现代化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推动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发展,实现组织管理创新。

(7)人才培训和智力开发。组织人才培训和智力开发,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素质和技能。

(8)技术咨询和诊断。组织工业各项领域的工程技术专家开展技术咨询和企业诊断。

(9)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鼓励职工积极提合理化建议,努力进行技术革新。

(10)新技术的推广。建立和完善技术商品化法规,培育及发展技术市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11)国际技术经济合作。深化国际分工,在世界范围内有效利用技术资源,发展大科技,推进世界科技经济一体化

(二)技术进步的效益

1.经济效益

凡是能够导致社会劳动和时间的节约,并且节约的价值量大于投资额的技术进步,都具有经济效益。经济效益表现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直接效益是指企业通过技术进步使原材料、劳动、能源消耗下降,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提高,花色品种增加,产品更新换代等;使企业生产的产品(服务)成本下降、产量和利润增加等;特别是通过技术改造、技术革新、生产组织和管理现代化实现的技术进步的直接经济效益最为明显。间接效益是指企业的产品成本下降、质量提高、寿命延长等给用户带来的效益,特别是对稀有资源的节约,间接效益更大。

2.生态效益

首先,是指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必须节约利用,否则,稀缺资源消耗殆尽,就会限制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使资源获得节约,提高资源利用效果,维持扩大再生产得以连续进行。其次,由于人类对资源消耗和工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使人类生产和生活环境变差,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要扭转这一趋势,不可能采取被动适应和减少生产的办法,而必须依靠技术进步使单位产品消耗资源量减少,采取一系列环保技术,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防止环境(包括空气、水质、噪音等)污染,保护生态平衡。

3.社会效益

主要指人类的生活质量的提高。通过技术进步可以用机器代替人的劳动,使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污染严重的工作环境中解脱出来。如火山口资源勘探属于危险工种,用机器人代替人就可解决这个问题。技术进步使更多的工作由机器代替人来做,即利用自然力代替人力,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人均占有产品量增加,使人类获得更多的闲暇时间从事文化生活、娱乐、旅游等活动,使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缩小,使人类的文化素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寿命延长。

4.信息效益

在当今世界,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技术进步的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逐步深化的结果,每一个小的技术进步都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新的信息,这些信息的综合分析和利用就会导致新的技术进步,从而产生更新的信息。未来世界将是信息的世界,技术进步的信息将会加快未来世界的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科技发展的步伐。

(三)技术进步的发展环境

技术进步的生长过程离不开具体的环境。发展环境一般由四类环境系统构成:组织环境、资源环境、文化环境、信息环境。每类环境内部机构的横向组合与各层次环境的纵向组合,构成对技术进步适合程度不同的大环境。

1.组织环境

组织环境是与技术进步生长源关系最密切的一个环境系统,也是最重要的环境系统。该环境系统主要由企业、研究机构、大学、政府和非政府社团等组织机构构成。这些组织机构均有自身的行为准则、运行机制和特定行为。其运行及行为结果,与技术进步生长源构成一定关系,影响着技术变化。在诸多发展环境系统中,最重要、经常起作用的是组织环境系统。这一系统调控主体的存在,使其具有很大的能动性,可以调整或影响各环境系统。其他环境系统往往要借助组织系统或其反应来发挥环境效应。

2.资源环境

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资金资源、物质资源等。物质资源分为自然资源与再生资源。

3.文化环境

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历史传统、民情风俗、整体文化水平等,构成了技术进步的文化环境。它主要是以人们认同的生活方式及体现在每个人身上的文化素质的外在表现,所形成的价值判断构造出一个技术进步发展的文化环境。这种文化环境会通过认同或排斥为技术变化造就一个外在环境,刺激或限制某一技术的生成与发展。

4.信息环境

主要由社会舆论、外来政治、军事、经济、科技压力与影响、随机突发事件的影响等构成。这个环境系统的主体是有关的信息,因而称之为信息环境。社会舆论是与技术变化关系密切的一个信息环境子系统,特别是在抵制某项技术发展方面具有很大影响和声势,但并非对每项事件都产生实际效果。外来的政治、军事、经济、科技压力与影响,是信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或地区可能会因之大力发展某一类技术,或难以发展某类技术。随机突发事件的影响所造成的环境效果对于某些技术的发展常常具有决定性作用,虽然总体为数不多,但可能成为技术发展史上的转折点。

(四)技术进步的机制

技术进步的机制,是指技术进步赖以实现的机构及其功能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在现阶段,它的主要内容是技术进步所依托的三种组织(政府、大学和研究机构、企业)的两个方面(需要和能力)。

1.政府的需要和能力

为实现技术进步,政府的高额科技投入、正确的科技发展计划和政策,以及对采取积极态度从事发明的企业和个人予以适当的鼓励都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对内满足广大公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对外保护国家与民族的声誉,维护领土完整与国家主权,参与国际事务,政府将制定一系列的发展计划,以增强国家的实力。无论政府的这类发展计划是出于政治目的还是军事目的,都构成了技术进步的政府需要。政府要使自己在技术进步方面的需要得以满足,还必须具备下述能力:

(1)培养人才的能力。人才是技术进步的基础,没有人才的积累,就没有技术进步。一般来讲,人才是社会公共资源,除政府外,其他社会组织不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对人进行系统的培养,使之适应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的需要。因此,人才的培养能力是衡量政府能力的首要因素。

(2)资金筹措能力。政府对技术进步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财政预算中研究与开发费用的支出。一个国家的研究与开发费用支出越多,表明这个国家所从事的研究与开发工作越深越广,因此,政府能否为研究与开发筹措足够的资金,是衡量政府的技术进步能力的重要指标。

(3)调动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及社会其他机构技术进步积极性的能力。能否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能否构造一个于技术进步有利的社会环境,对社会各机构进行发明和创新,促成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关系极为重要。

(4)制定正确而适当的科技发展战略的能力。政府是否能够选择一个积极大胆的,同时也是符合国情的技术战略,并付诸实施,实现其战略目标的能力。

(5)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的能力。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技术进步的直接反映,政府必须使产业政策与技术政策相结合,促使产业结构优化。

(6)制定正确的贸易政策,特别是技术贸易政策的能力。技术贸易现已成为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能够制定正确的技术引进政策,杜绝盲目引进,重复引进,鼓励消化吸收。

2.大学(研究机构)的需要和能力

大学(研究机构)是专门从事科学研究和发现,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教育的场所。作为特定的社会组织,他们同样存在着技术进步的需要,即培养人才和从事研究。大学一方面需要招募优秀学生,另一方面需要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技能训练并传播给学生最新的知识,这都要以研究成果为衡量标准。这就使大学产生了追求发明的需要,研究机构也是如此。

3.企业的需要和能力

企业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组织形式,在经济系统中有其特定的追求目标,当通过技术进步才能实现其追求的目标时,技术进步的企业需求便产生了。企业技术进步的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开发能力。包括能否为满足顾客(或外来的)需要自行开发新产品,能否为提高产品品质而自行开发新工艺等,这主要表现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

(2)技术吸收能力。即使自己不能开发新产品、新工艺,还可以采取引进、吸收别人新技术的办法,企业在这方面的能力表现为能否及时捕捉、积极消化吸收新技术,并运用到自己的生产中去。

(3)资金投入能力。任何技术的获得都离不开资金支持,无论是自行开发还是购买外来附着在设备或蕴含在知识中的技术,都取决于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支付技术进步方面的开支。

(4)市场开发能力。新产品、新技术并不总是易于被人们所接受,企业是否能够为自己的新产品打开市场,寻找销路,是企业能力的重要表现。

(5)信息收集方面的能力。任何组织都是通过信息的收集、整理,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决策。因此信息搜集的能力,即能否有畅通的信息渠道,能否及时掌握最新技术信息,也是影响企业技术进步能力的重要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