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在窝阔台汗时期元朝科举恢复

在窝阔台汗时期元朝科举恢复

时间:2022-06-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窝阔台汗时期元朝科举恢复在窝阔台汗时期,元朝科举得以慢慢恢复,“太宗始取中原,中书令耶律楚材请用儒术选士,从之”。元朝前期,很多原因促使科举长期停废。在这一个时期,凡纳土归降者,均称其为当地长官,依照金朝的官制授予官职,其中许多汉人儒士和官吏、地主等成为蒙古统治区的政权主宰者。所以,在元朝开国之初,客观上没有迫切需要另辟取仕途径,因此恢复科举好像没有什么必要了。

在窝阔台汗时期元朝科举恢复

在窝阔台汗时期,元朝科举得以慢慢恢复,“太宗始取中原,中书令耶律楚材请用儒术选士,从之”。窝阔台汗九年(1237年)八月,下诏命断事官术忽德与山西东路课税所长官刘中,“历诸路考试。以论及经义、词赋分为三科,为三日课程,专治一科,能兼者听,但不以失文义为中选。其中选者,复其赋役,令与各处长官同署公事”。诏书中所说的“复其赋役”,指的是“其中选儒生,如果有种田者纳地税,买卖者出纳商税,开张门面营运者依例供差发除外,其余差发并行蠲免”。凡是选中的儒生,“与各住处达噜噶齐、管民官一同商量公事勾当着。随后依照先降条理,开辟举场,精选入仕,续听朝命”。诸路考试,均于次年(戊戌年)举行,故称“戊戌选试”。按照他们原来的打算,此后准备再辟举场精选入仕。这说明戊戌选试确实是科举取士的步骤之一。但是在后来“当世或以为非便,事复中止”。

忽必烈即位以后,对于科举兴废很是重视,元廷围绕科举兴废的问题曾经展开反复讨论。其中比较重要的,是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的一个议题。其“事虽未及行,而选举之制已立”。但是遗憾的是终忽必烈一世,科举制度始终没有实行。再后来成宗、武宗时,也一再议科举事,但仍没有什么结果。

元朝前期,很多原因促使科举长期停废。首先,忽必烈建元之前,蒙古对中原统治已长达半个世纪。在这一个时期,凡纳土归降者,均称其为当地长官,依照金朝的官制授予官职,其中许多汉人儒士和官吏、地主等成为蒙古统治区的政权主宰者。他们在自己的辖区内,无论军队还是平民都有支配权,还有权任命其下属官吏。到忽必烈准备更定官制时,“先帝朝廷旧人,圣上潜邸至龙飞以来凡沾一命之人,随路州府乡曾历任司县无大过之人,暨亡金曾入仕及到殿举人”,几乎都成为既定官员人选。所以,在元朝开国之初,客观上没有迫切需要另辟取仕途径,因此恢复科举好像没有什么必要了。

元朝科举制度的规模很小,它对元朝的既定用人格局,没有什么影响力。不过,元朝最先把程朱理学规定为考试取士的标准,“非考亭之学”的作品,被当作“歪理邪说”而被毁灭。此后经明代直到晚清改革科举制度,以理学科士,整整维持了将近六百年。所以,从元代开始,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几乎占据了不可动摇的统治地位。

公开的考试制度在元朝本来发轫就很晚,直到1315年才第一次举行,距开国已五十五年,并且其条制将蒙古人、色目人分为一科,汉人、南人另分一科,前二者人口,只有全国的百分之三,其分配名额倒占总数的百分之五十。并且朝中的大官除少数例外,因为人口比例失调,一向都是蒙古人与色目人垄断包办的。

元朝,长期没有科举制度,这跟蒙古贵族保持既得利益的需要和民族偏见是有很大关系的,也跟程朱理学信奉者的反对有关(宋金以辞赋取士,不切实用,招致他们反感)。直到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有中书省大臣建议恢复科举制度,并且提出很多意见:“学秀才的,经学、辞赋是两等。经学的是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勾当,辞赋的是吟诗课赋作文字的勾当。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辞赋,人都习学得浮华了。……俺如今将律赋省题诗小义等都不用,止存留诏诰章表,专立德行明经科。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这般取人呵,国家后头得人才去也。”后来经爱育黎拔力八达批准,考试在第二年举行。从此以后每隔三年考试一次,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元朝科举制度算是开始了。

知识链接

元朝选官制度主要是以吏员出职制度为核心,其次是科举入仕,荫补和宿卫入仕为辅助,以荐举入仕,国学贡举和纳粟补官为补充的一套选官制度。高级官员大多出自半世袭化的蒙古、色目乃至较早投效元廷的汉人“贵戚世臣、军功武将”,同时仍有不少以吏发身的“无根脚”的人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