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安史之乱中的郭子仪

安史之乱中的郭子仪

时间:2022-05-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安史之乱以来,西北边境的驻军东调,防务空虚,青藏高原的吐蕃趁机扩张势力,屡屡袭击唐朝边境。广德二年正月,在平定安史之乱过程中立有大功的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与朝廷的矛盾公开化。仆固怀恩的将士,听说郭子仪领兵前来,内部发生分化,互相攻杀。郭子仪部署队伍,严阵以待。郭子仪喻之以理,希望与之联合对抗吐蕃。回纥在安史之乱时曾帮助朝廷收复两京,他们的酋长深知郭子仪威名,答应了郭子仪的要求。

三、抗击吐蕃

郭子仪虽不得志,在京闲居多年,且年过花甲,但他依然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安危。安史之乱以来,西北边境的驻军东调,防务空虚,青藏高原的吐蕃趁机扩张势力,屡屡袭击唐朝边境。郭子仪多次上书,指出:“吐蕃、党项不可忽视,宜早为之备。”但是,朝廷却置若罔闻,不予采纳。

宝应二年初,河西、陇右之地(今甘肃中部、东部地区)便已经被吐蕃所占领。十月,吐蕃又攻入关中,占据奉天(今陕西乾县)、武功(今陕西武功)两地,京师为之震动。唐代宗下令以郭子仪为关内副元帅,出镇咸阳(今陕西咸阳)。郭子仪感到自己又有了为国立功的机会,心里十分高兴。但是,由于长期被废在家,部曲离散,当他出镇咸阳时,随行的人马仅有二十名而已。此时吐蕃拥有骑兵二十万,弥漫数十里,并已渡过渭水,直逼长安。郭子仪派人入奏,请求增派援军,遭到宦官程元振的阻挠,无法上达皇帝。吐蕃越过便桥(长安与咸阳之间渭水桥),唐代宗仓皇不知所措,东逃陕州,官吏鼠窜,禁军逃散,长安陷于一片混乱状态。郭子仪听到消息,忙由咸阳赶回长安,但等他到达长安,唐代宗已经出逃,他只好率三千骑兵南下,前往商州(今陕西商县),收集逃散的禁军。吐蕃轻而易举进入长安,洗劫府库街市,焚烧房屋,弄得全城索然一空。

郭子仪在商州招集亡散士卒,又得四千人,军势始盛。他抚喻将士,号召共雪国耻,收复京城,将士一致表示,愿听从他的指挥,拼死为之效力。唐代宗到达陕州后,唯恐吐蕃东出潼关,命令郭子仪急赴行在。郭子仪没有从命,他上表解释说:“臣不收复京城无以见陛下,我计划兵出蓝田关(今陕西蓝田境),那样吐蕃必定不敢东向。”唐代宗同意了他的作战计划。不久,郭子仪派长孙全绪为前锋,出蓝田趋商州,又令张知节率军继之。长孙全绪白天击鼓张旗,夜里烧燃起无数火把,以迷惑吐蕃。当地百姓告诉吐蕃军队说:“郭元帅自商州率领大军前来,队伍多得无法计数!”吐蕃信以为真,撤出长安。唐代宗以郭子仪为西京留守,郭子仪自商州进入长安,京城这才安定下来。不久,唐代宗自陕州返回京师,慰劳郭子仪说:“用卿不早,故及于此。”

广德二年正月,在平定安史之乱过程中立有大功的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与朝廷的矛盾公开化。仆固怀恩原是郭子仪的部下,长期在郭子仪麾下供职,战功累累,特别是在郭子仪收复两京的战役中,功勋卓著。后来郭子仪被夺兵柄,李光弼出镇临淮(今江苏盱眙),仆固怀恩出任朔方节度使。但是,仆固怀恩由于功高位重,遭到佞臣的构陷,因而愤怨不平。平定安史之乱后,仆固怀恩率朔方兵数万屯汾州(今山西汾阳),准备发动叛乱。唐代宗考虑到郭子仪长期为朔方节度使,又以治军宽厚而深得人心,朔方将士如同子弟思念父母一样的思念郭子仪,仆固怀恩本人也是郭子仪的部将,对郭子仪有一定的感情,因此便任命郭子仪兼关内、河东副元帅及河中等节度使,出镇河中(今山西永济县西南蒲州镇),随后又任命他为朔方节度大使,用以镇抚仆固怀恩。诏令一下达,仆固怀恩的将士纷纷议论:“我们跟着怀恩背叛朝廷,有何面目见汾阳王(即郭子仪)?”二月,郭子仪到达河中,河中的守将戍卒贪暴掳掠,他下令斩杀十四人,杖刑三十人,河中府的秩序马上安定下来。仆固怀恩的将士,听说郭子仪领兵前来,内部发生分化,互相攻杀。仆固怀恩束手无策,他的母亲长叹说:“当初我说朝廷待你不错,让你别造反。现在众心既变,必将延祸于我,如何是好!”并提刀怒斥仆固怀恩说:“我为国家杀此奸贼,取其心以谢三军!”仆固怀恩急忙率三百部众出逃,渡河北走。郭子仪到达汾州,仆固怀恩部众全部归顺。就这样,他兵不血刃而抚定一方,避免了一次大规模的叛乱。

仆固怀恩逃到灵州,收合亡散士卒,军势复振,同时又勾结回纥、吐蕃,计十万众,重新向长安进攻。唐代宗命郭子仪出镇奉天。十月,仆固怀恩与回纥、吐蕃兵进逼奉天,京师戒严。诸将纷纷请战,郭子仪认为:“敌大军深入,利于速战。我坚避以待之,彼必以为我军虚弱,不加戒备,如此即可破敌。如果匆促出战,一旦不利,则众心离散矣。有再敢言战者斩!”郭子仪部署队伍,严阵以待。仆固怀恩认为郭子仪毫无戒备,企图掩袭,及至乾陵(在今陕西乾县),突然发现大量唐军,惊慌不已,不战而退。

永泰元年九月,仆固怀恩再次勾结回纥、吐蕃、党项、吐谷浑等,引兵数十万攻入关中。吐蕃自北道攻奉天,党项自东道攻同州(今陕西大荔),吐谷浑等自西道攻熬屋(今陕西周至),回纥与仆固怀恩相继于吐蕃之后。京师震恐,士民大骇。唐代宗急召郭子仪屯据泾阳(今陕西泾阳)。不久,回纥、吐蕃合兵围郭子仪于泾阳。大敌当前,郭子仪非常镇定,他派人上奏朝廷:“敌军都是骑兵,其来如飞,不可轻视。请派诸道节度使各出兵扼守要冲。”唐代宗同意他的建议,但诸道节度使都按兵不动。这时,仆固怀恩在进兵途中得了重病,返回灵武死去,于是回纥、吐蕃将领互争雄长而失和。郭子仪抓住这个有利时机,不顾个人安危,率领几名轻骑出城前往回纥阵前,免胄解甲,与回纥议和,回纥酋长见郭子仪仅率数骑前来,大为吃惊,忙下马拜见。郭子仪喻之以理,希望与之联合对抗吐蕃。回纥在安史之乱时曾帮助朝廷收复两京,他们的酋长深知郭子仪威名,答应了郭子仪的要求。吐蕃听说回纥与朝廷约和,连夜引兵逃遁。郭子仪于是派精骑同回纥兵一道追击,在灵台(今陕西灵台)西大败吐蕃,再次解京师之危。

闰十月,郭子仪入朝,然后回镇河中。河中地处两京之间,自广德二年(764年)仆固怀恩叛乱,郭子仪再任朔方节度使,河中就成为朔方军的根据地。为了解决军粮问题,郭子仪组织士卒种地以自给。他以身作则,不顾年迈,亲自耕种土地一百亩。其他将校也各自耕种一定数量的土地。在将帅的带领下,士卒耕种的积极性大为高涨,河中地区的荒地全都得到开发,生产的粮食不仅足供军饷开支之用,还有剩余。

此后两年,每到秋季,吐蕃就率兵进入关中抢掠,均被郭子仪率军击退。大历三年(768年),宰相元载认为,郭子仪率朔方兵镇河中,深居腹中无事之地,而吐蕃连岁入寇,守兵力不能拒,建议将他的朔方兵移镇邠州(今陕西彬县)。次年,郭子仪便奉命率朔方军前往屯驻邠州。此后,吐蕃虽然年年秋季入犯,但再也不敢进入关中的纵深地区骚扰了。

大历八年,郭子仪已是七十七岁高龄。吐蕃十万余骑兵入掠邡州等地,郭子仪部将浑瑊(jiān)抵御失败。郭子仪对诸将说:“败军之罪在我,不在诸将。”然后与诸将商讨对敌之策,重新调整部署,终于击败了吐蕃。

郭子仪出镇邠州长达十余年之久,此时的朔方兵人数已不及天宝时的十分之一。全军的将士也不及吐蕃的四分之一,战马不及吐蕃百分之二。但是,吐蕃每年秋季入寇关中,均被郭子仪击败。关中大多数地区因此免遭蹂躏,京师也得以安然无恙。

大历十四年,唐代宗病死,遗诏命令郭子仪在三天的治丧期间代理朝政,郭子仪奉命入朝。唐德宗即位后,尊郭子仪为尚父,加太尉,兼中书令,余官皆罢。从此,他结束了戎马生涯,在朝廷担任宰相。过了两年,郭子仪病死,享年八十五岁。赠太师,陪葬建陵(唐肃宗陵)。按唐代制度,郭子仪坟高当为一丈八尺,葬时破格增加一丈,以表彰他的功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