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安史之乱”之谜

“安史之乱”之谜

时间:2022-0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755年11月,安禄山与另一叛将史思明发动所统部兵及同罗、奚、契丹兵15万,号称20万,以诛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叛唐。后安庆绪又被史思明诱杀。762年,史朝义兵败自杀,安史之乱至此结束。这场战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成为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唐玄宗无奈,与贵妃诀别,“遂缢死于佛室”。高力士遂缢死贵妃于佛堂前的梨树之下。杨贵妃也可能死于乱军之中。还有人认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而是流落于民间。

“安史之乱”之谜

唐天宝年间(742.756),唐玄宗荒于朝政,与杨贵妃终日以歌舞为乐。且信任奸佞,重用李林甫、杨国忠为相,政治极度腐败。755年11月,安禄山与另一叛将史思明发动所统部兵及同罗、奚、契丹兵15万,号称20万,以诛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叛唐。唐朝新招来的士兵抵挡不住安禄山的进攻,致使叛军长驱直人,直逼长安。唐玄宗仓皇出逃四川,行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军队哗变,杨国忠为乱军所杀。玄宗迫于禁军之愤,缢杀杨贵妃,方得以南逃。已在洛阳称帝的安禄山恣行暴虐,众叛亲离,757年初被其子安庆绪杀死,安庆绪即帝位。后安庆绪又被史思明诱杀。761年,史思明也被其子史朝义所杀。762年,史朝义兵败自杀,安史之乱至此结束。这场战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成为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被逼无奈,让一代绝世美人杨贵妃香消玉陨在马嵬坡上,两年后,挖开的贵妃墓中却找不到贵妃的遗体,杨贵妃可能会在马嵬坡死而复生吗?

有人说,杨玉环可能死于佛堂。《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禁军将领陈玄礼等杀了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贼本尚在”,请求再杀杨贵妃以免后患。唐玄宗无奈,与贵妃诀别,“遂缢死于佛室”。《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唐玄宗是命太监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佛堂缢死的。《唐国史补》记载:高力士把杨贵妃缢死于佛堂的梨树下。陈鸿的《长恨歌传》记载:唐玄宗知道杨贵妃难免一死,但不忍见其死,便使人牵之而去,“仓皇辗转,竟死于尺组之下”。乐史的《杨太真外传》记载:唐玄宗与杨贵妃诀别时,她“乞容礼佛”。高力士遂缢死贵妃于佛堂前的梨树之下。

杨贵妃也可能死于乱军之中。杜甫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在安禄山占据的长安,作《哀江头》一首,其中有“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之句,暗示杨贵妃不是被缢死于马嵬驿,因为缢死是不会见血的。李益所作七绝《过马嵬》和七律《过马嵬二首》中有“托君休洗莲花血”和“太真血染马蹄尽”等诗句,也反映了杨贵妃为乱军所杀,死于兵刃之下的情景。杜牧《华清宫三十韵》的“喧呼马嵬血,零落羽林枪”;张佑《华清宫和社舍人》的“血埋妃子艳”;温庭筠《马嵬驿》的“返魂无验表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等诗句,也都认为杨贵妃血溅马嵬驿,并非被缢而死。

杨贵妃之死也有其它的可能,比如有人说她系吞金而死。这种说法仅见于刘禹锡所用的《马嵬行》一诗。刘氏之诗曾写道:“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行,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军家诛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低回转美目,风日为天晖。贵人饮金屑,攸忽口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

还有人认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而是流落于民间。俞平伯先生在《论诗词曲杂著》中对白居易的《长恨歌》和陈鸿的《长恨歌传》作了考证。他认为自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之本意,盖另有所长。如果以“长恨”为篇名,写至马嵬已足够了,何必还要在后面假设临邛道士和玉妃太真呢?陈鸿的《长恨歌传》所言“使人牵之而去”,是说杨贵妃被使者牵去藏匿远地了。白居易《长恨歌》说唐玄宗回銮后要为杨贵妃改葬,结果是“马嵬坡下泥中土,不见玉颜空死处”,连有一种离奇的说法是杨贵妃远走美洲。台湾学者魏聚贤在《中国人发现美洲》一书声称,他考证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而是被人带往遥远的美洲。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杨贵妃逃亡日本,日本民间和学术界有这样一种看尸骨都找不到,这就更证实贵妃未死于马嵬驿。法:当时,在马嵬驿被缢死的,乃是一个侍女。禁军将领陈玄礼惜贵妃貌美,不忍杀之,遂与高力士谋,以侍女代死。杨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南逃,行至现上海附近扬帆出海,飘至日本久谷町久津,并在日本终其天年。

由上述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杨贵妃之死的传说愈来愈生动,当然,离开史实也愈来愈远。其实,杨贵妃在马嵬驿必死无疑。民间传说杨贵妃死而复生,这反映了人们对她的同情与怀念。杨贵妃之死,既有其自取其咎的一面,更有作为牺牲品的一面。于是,人们幻想确实已死了的杨贵妃能重新复活,寄以无限的追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