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文章中的过渡句

文章中的过渡句

时间:2022-05-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作结论之前,常用总结式的过渡句:“综上所述,可知……”这个过渡句,把顺叙与插叙巧妙地连接起来。(三)过渡的方法1.词语过渡指文章中上下层之间用关联词语进行逻辑关系的过渡。这就是由叙述转为议论的过渡。行文没有明显的过渡词句或过渡段。

六、过渡

(一)过渡概述

写文章时,前后两个层次之间,或上下两个段落之间,有时会出现“空隙”,或意思有所转折,彼此之间好像隔着一条“河”,这就需要采用过渡的方法。过渡是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转换。它好比文意之间摆渡的船只和架设的桥梁,多用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段落、语句把文章前后的段落、层次联结起来,使文章脉络清晰畅通,层次紧凑自然。让读者的思路也由此及彼,畅通无阻。

(二)需要过渡的三种情况

1.内容转换的需要

文章内容由一层意思转换为另一层意思时,往往需要过渡。

例如,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第一层写“我”与儿子在住所附近的两棵榕树下娱乐,第二层写“我”对故乡、对故乡的榕树的深切怀念。在第二段的开头写:“而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飞过迷蒙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用这个连贯复句来过渡,把上下文两层意思自然地衔接起来了。又如鲁迅的《孔乙己》开头一层介绍鲁镇的社会生活,咸亨酒店的格局;第二层介绍孔乙己的生活、社会地位、思想性格。这两层之间,作者安排了一个过渡段“我从此便整天地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把鲁镇的生活自然地和孔乙己的悲惨遭遇衔接在一起。

2.表现方法转换的需要

有的文章因表现方法要改变,为了让读者明晰写作主体思路,也需要过渡。特别是论述问题“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的开合转换之处,往往需要过渡。在进行分析前,常用“分叙如下”领取下文。在作结论之前,常用总结式的过渡句:“综上所述,可知……”引出结论,自然衔接全篇。

例如,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第一段总述“我们要分辨真正的敌友,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一个大概的分析”,下面便进行分述。在分述之前,文章安排了一个过渡段:“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情况是怎样的呢?”这个过渡段把上面的总述和下面的分述,自然连接起来,并且提醒读者注意:下面将要分别对各阶级进行分析了。在对各阶级进行分析后,文章最后一段又用一个自然段进行总述:“综上所述,可知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在这段开头,用了“综上所述”这个词组进行过渡。它既指代上文,又开启下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表达方式转换的需要

文章中转换表达方式时一般需要过渡。特别是叙述与议论、叙述与抒情、抒情与描述、概述与详述、倒叙与顺叙、顺叙与插叙等相交接的地方,往往需要过渡。

例如,于敏德《西湖即景》,在叙述了上次雨中登山,这次乘雨泛舟后,将叙事线索暂时中断,插进一段对船娘柳阿巧身世的介绍。在这段开头写道:“我这个怪人引起船娘的好奇,而她的身世也唤起我无限的同情。”这个过渡句,把顺叙与插叙巧妙地连接起来。又如方志敏的《清贫》在概述方志敏十余年坚持过着朴素的生活后,再转入具体叙述时,用“如果有人问我身边有没有一点积蓄,那我可以告诉你一件趣事”作为过渡。又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开头抒情议论之后,以“让我还是说一段故事吧”自然转入具体描述。

(三)过渡的方法

1.词语过渡

指文章中上下层之间用关联词语进行逻辑关系的过渡。如进行顺向过渡时,用“因此”表示上下层的因果过渡;用“总之”、“由此可见”表示上下层的分总过渡;用“此外”表示上下层的补充过渡。如进行反向过渡,就用“但是”、“可是”、“相反的”表示上下层转折过渡或对立过渡。过渡词语可用于层次间、段落间的过渡,也可用于段落中小层次间的过渡。表示过渡时,过渡词一般安排在后一层的开头。

例如,通讯报道《抢财神》,在叙述了抢“财神”的经过后,末段以议论作结:“看样子,农村几千年来保留的传统耕作经验,正在被新的科学技术所代替……广大农民在辽阔田野上发动的科学进军,必将对我国四化建设带来强大的推动力。”在这段议论开头,用了“看样子”这个词组进行过渡。它表示个人对情况的估计,也就是说,通过上面所叙的抢“财神”的事实,大概可以推出以下结论。这就是由叙述转为议论的过渡。

2.句子过渡

指文章中由一个层次过渡到另一个层次,在前后层次间用句子进行起承上启下的过渡。过渡句的内容要与上下层的意思关联,可以安排在前层的末端,也可以安排在后层的开头。

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详述百草园的嬉戏生活后,另起一段,在段首安排了一个过渡句:“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承上启下,过渡到三味书屋的独特生活的描述。

3.段落过渡

指文章中由一个层次过渡到另一个层次,在前后层次间用段落进行承上启下的过渡。过渡段常用在总分关系或并列关系的层次之间,起总领过渡或承上启下作用。

例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开篇大段抒情议论,歌颂志愿军战士可爱;在转入文章主体部分具体记叙时,作者安排了一个过渡段:“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自然引出松骨峰战斗的描述。之后又安排了一个过渡段:“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的爱,充满了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自然又过渡到马玉祥烈火中救儿童的记叙。

4.意念过渡

指段落或层次之间内在含义的过渡。行文没有明显的过渡词句或过渡段。过渡主要依靠前段或前层中的某些词语承接转换,导出新的段落层次。意念过渡紧扣前文某些意思,由此过渡引出新的意思或联想,想象出新的东西,使内容衔接紧密。

例如,郑振铎的《离别》,第一段写“船渐渐地离岸”所见送别场面,为之“感动”,第二段写“船慢慢地向前驶着”,接写上段“船渐渐地离岸”,引出了“沿途见了”悬着外国旗帜的军舰。第三段写“两岸上黄土和青草,……”承接上段“沿途见了……”。又如鲁迅的《风筝》,第一段说“北京的冬季”“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联想而过渡到到二段“故乡的风筝季节,是春二月”。

阅读与探究

1.阅读下列文章或作品,找出它们的线索,并作简要分析。

(1)冯梦龙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2)老舍的《月牙儿》

(3)莫泊桑的《绳子的故事》

(4)庄子的《知北游》

(5)张岱的《西湖七月半》

2.阅读下列文章或作品,找出它们的文眼,并作简要分析。

(1)刘白羽的《长江三日》

(2)陶渊明的《饮酒》

(3)朱自清的《绿》

(4)闻一多的《一句话》

(5)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快哉

3.阅读下列文章或作品,找出它们的伏应之笔,并作简要分析。

(1)曹禺的《日出

(2)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3)司马迁的《史记·荆轲列传》

(4)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5)鲁迅的《药》

4.阅读下列文章或作品,找出它们的开合之笔,并作简要分析。

(1)《左传》中的晋楚“城濮之战”

(2)彭倚云的《什么是最重要的》

(3)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

(4)庄子的《秋水》

(5)张洁的《拣麦穗》

5.阅读下列文章或作品,找出它们的兴波之笔,并作简要分析。

(1)通讯《等一等炊事员》

(2)《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进贾府》

(3)白居易的《长恨歌》

(4)李斯的《谏逐客书》

(5)诸葛亮的《出师表》

6.阅读下列文章或作品,找出它们的过渡之笔,并作简要分析。

(1)陈荣力的《流浪的二胡》

(2)王剑冰的《绝版的周庄

(3)熊秉明的《看蒙娜丽莎

(4)东山魁夷的《唐招提寺的魅力》

(5)罗兰巴特的《相思》

(6)余秋雨的《都江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