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注意教学过渡

注意教学过渡

时间:2022-05-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注意教学过渡第三节 注意教学过渡要想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保证整个教学活动的节奏跌宕起伏,错落有致,而且要注重各个教学环节之间有机关联,互相贯通,层层推进。而这就需要教师掌握课程过渡的技巧。教学过渡一般有3项基本要求:过渡要自然;过渡要能引发思考;过渡要因情而异。一位教师在讲《国际贸易管理学》中的“世界贸易组织”一章之前是这样过渡的:师:“请问同志们,2001年我国对外开放中的一件大事是什么?”

注意教学过渡

第三节 注意教学过渡

要想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保证整个教学活动的节奏跌宕起伏,错落有致,而且要注重各个教学环节之间有机关联,互相贯通,层层推进。而这就需要教师掌握课程过渡的技巧。

教学过渡一般有3项基本要求:过渡要自然;过渡要能引发思考;过渡要因情而异。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几种常见的过渡方法。

1.分析法

这种方式是指将众多的内容及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精简、归纳、总结、梳理,以导出重点要讲的问题,进而使课堂教学的目的任务更为明确。

如有的教师在讲《邓小平理论简明教程》中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时,首先从邓小平理论产生和形成的思想基础分析,其次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分析,再次从邓小平理论发展的内在机制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分析归纳过渡:“现在我们把这些问题归纳成一个:那就是为什么邓小平始终把重新确立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摆在最重要地位的原因,也是为什么人们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看作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的原因。下面我们详细学习这个问题。”

这样的课堂过渡语常常会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承上启下,自然地带出课堂教学的下一个环节。

2.演绎法

演绎法是用于前后环节的教学内容在逻辑上是推论关系的衔接方法。使用该法进行过渡,首先,要复习前一个环节所得出的一般性结论或定律,这是进行演绎性衔接的前提;其次,要向学生揭示该节的结论或定律将要推论或应用的方面;最后,顺势引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有位老师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规律”时是这样过渡的: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世界又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那么,这种联系和发展是随意的呢?还是有规律的呢?这就是我们下面所要讲的问题——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规律。

这种方式入题较快,内容鲜明,给人以清醒的提示,效果明显。

3.提问法

提问法是通过富有新意的问题的创设,将学生从一个问题带到另一个问题上去,以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转换和课堂整体结构的安排的天衣无缝。

一位教师在讲《国际贸易管理学》中的“世界贸易组织”一章之前是这样过渡的:

师:“请问同志们,2001年我国对外开放中的一件大事是什么?”

生:“加入WTO。”

师:“对,就是入世。下面我们就有关世界贸易组织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学习。”

通过问题的提出,引进学生的兴趣,并使其注意力实现了预料中的转移。

4.案例法

案例法是在讲授过程中选用恰当的案例来引导学员把注意力转向下一个问题。有位老师在讲《国际贸易管理学》中的“国际贸易术语”一章之前,首先讲了下面这个案例:

我一公司按到岸价出口一批货物,货物因货轮在途中触礁而遭受灭失,买方要求我方赔偿损失,我方是否应当负责赔偿?为什么?”让学员大胆分析该案例的种种答案,在分析了几种可能性后,教师说:“在这个案例中,我方不应该赔偿对方损失,为什么呢?这就涉及到国际贸易实务中的贸易术语问题。下面我们来学习国际贸易术语这一章。

这样的过渡,既能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答案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达到了内容转移的目的。

5.悬念法

悬念法是以激发求知欲,发展学生思维为目标的过渡方法。

多数老师在讲“1000张纸叠在一起厚9.2厘米,平均每张纸厚多少毫米?”这道题目时,先让学生做,再请学生报答案,然后评论一下对错,就算讲完了。事实上,这个问题的价值还远不止于此,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也远不止于此。如果老师能利用好这个问题,就能发挥更大的教育价值。比如,引导学生发现一张看起来没厚度的纸,原来还是有厚度的,如何量出肉眼难看到的厚度?原来还可用数学的层叠与平均数来算纸的厚度,那头发丝能不能算出它的直径或重量?

悬念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在对教学内容的仔细揣摩的基础上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求知欲,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渡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承上启下,它能把一堂课的各个部分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适时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快速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过渡做得好,学生就能很好地沿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后续的学习,并始终处于思维活动的最佳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