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刘勰的《文心雕龙》

刘勰的《文心雕龙》

时间:2022-05-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六、刘勰的《文心雕龙》它是古代写作论的集大成者。刘勰在《序志》篇这样解释《文心雕龙》书名:“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驺奭之群言‘雕龙’也?”由此可见,“文心”指写文章的用心,“雕龙”指把文章写得华美如雕绘的龙文。

六、刘勰的《文心雕龙》

它是古代写作论的集大成者。刘勰在《序志》篇这样解释《文心雕龙》书名:“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驺奭之群言‘雕龙’也?”由此可见,“文心”指写文章的用心,“雕龙”指把文章写得华美如雕绘的龙文。全书十卷五十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四个主要部分,共计三万七千余字。总论共计五篇,论“文之枢纽”,阐述了写作的指导思想,为全书的理论基础;文体论共计二十篇,分别探究了骚、诗、乐府、赋等三十五种文体的写作。每篇分论一种或两三种文体,对主要文体都做到“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其分析的详细,论述的系统周密,远远超过了曹丕和陆机;创作论共计十九篇,阐述了创作中的各种问题,分论了创作过程、作家个性风格、文质关系、写作技巧、文辞声律等类的问题;批评论共计五篇,从不同角度对过去时代的文风、作家的成就提出批评,并对批评方法作了专门探讨;《序志》是最后一篇,说明自己的创作目的和全书的部署意图。这部书内容虽然分为四个方面,但理论观点,首尾一贯,各部分之间又相互照应。正像他在《附会篇》说的:“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其“体大”、“虑周”、“思精”、“笼罩群言”,在古代文学批评著作中是空前绝后的。《文心雕龙》的出现,在我国写作学科的发展史和古代文论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古代写作学的基本形成。在《文心雕龙》著作里,刘勰的主要观点有:

第一,他阐明了写作的功能和撰写本著作的动机。《序志篇》中,他说:“唯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五礼资之以成文,六典因之以致用。君臣所以炳焕,军国所以昭明,详其本源,莫非经典。而去圣久远,文体解散,辞人爱奇,言贵浮诡,饰羽尚画,文绣鞶蜕,离本弥甚,将遂讹滥。盖周书论辞,贵乎体要;尼父陈训,恶乎异端。辞训之异,宜体于要。于是搦笔和墨,乃始论文。”这里,他说明了文章的政治社会作用,也说明了他写这部著作的动机是为了纠正离开了经典本源的“浮诡”、“讹滥”的文风。

第二,他初步建立了用历史眼光来分析、评论文学的观念。用他的话说,就是“振叶以寻根,观澜而溯源”。

第三,他从不同的角度阐发了质先于文、质文并重的文学主张,比较全面地说明了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他要求后世作家向儒家经典学习的,主要就是既要作品有华丽的形式,又要有正确而充实的内容。所以他强调:“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乃含章之玉蝶,秉文之金科矣。”

第四,他从创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总结了创作的经验。例如,在《熔裁篇》中对写作过程作了明确具体的说明,“履端于始,则设情以位体;举正于中,则酌事以取类;归余于终,则撮辞以举要”。

第五,他初步建立了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在《知音篇》里,他发展了曹丕的观点,反对“贵古贱今”、“崇己抑人”、“信伪迷真”等等的错误批评态度。认为正确的批评家应该有深广的学识修养,“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他又提出了六观的方法:“一观体位,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这六方面虽然更多的是从形式上着眼,但是他认为只有“披文”才能“入情”,只有“沿波”才能“讨源”,只有全面地观察形势才能深入内容。最后他还指出任何文章都是可以理解,可以批评的,“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自浅耳”。

《文心雕龙》的理论对唐以后的批评家有相当大的影响。陈子昂革新诗歌标举“风骨”、“兴寄”;杜甫、白居易论诗重视“比兴”;韩愈论文主张尊儒、复古,论学习古人应该“师其意而不师其辞”,都是直接或间接受到他的理论的启发。清章学诚倡导“战国文体最备”的著名议论,实质上也是继承和发展了他《宗经》等篇的看法。

今存《文心雕龙》最早的版本是唐写本残卷,最早的刻本是元代至正本。从明代弘治本以后,刻本、校本、注本甚多,到清代黄叔琳辑注本集其大成。近人校注以范文澜《文心雕龙》流行最广,杨明照的《文心雕龙校注拾遗》既正范注之失,又补其未备。王利器的《文心雕龙校证》是一个迄今最全的校本。注释和译注本则有周振甫、陆侃如、牟世金、郭晋稀、赵仲邑、向长清等多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