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刘勰美学范畴分论

刘勰美学范畴分论

时间:2022-03-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文德”范畴,是《文心雕龙》美学思想中的一个中心范畴或根本范畴。寇公的这一解释,显然是把刘勰着意强调“文”之重要性的原意凸现了出来。“风骨”是刘勰创造的一个崭新的美学术语和范畴,是由相互对应的两个不同方面,既“风”与“骨”二字的连用而构成。总之,“风骨”范畴是对艺术或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或情志与文辞的基本美学要求,它是探索文学价值、确立评价标准的一条重要原则。
刘勰美学范畴分论_东方智慧与现代文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魅力

“文德”范畴,是《文心雕龙》美学思想中的一个中心范畴或根本范畴。这个美学范畴对“文”与“道”的关系,以及“道”的具体含义都作出了新的规定,因而是了解《文心雕龙》全书的一个关键性的哲学概念。寇公认为,“文德”一词连用,在两汉乃至先秦的典籍中都可找到例证,但其具体含义却在逐步变化,刘勰笔下的“文德”概念,是指“‘文’或者美乃是天地、万物和人类所具有的与它的内在本质相适应的一种客观属性”。而与“文德”概念相对应的“道”则是“作为宇宙本体、万事万物所由以生的总根源”,它同《老子》、《易传》及玄学家所讲的“道”是“一致的”。这样,“德”与“道”的关系,或刘勰所讲的“文”与“道”的关系,就是“部分与全体的关系,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源与流的关系”,也就是“‘德’原于‘道’”。由此,寇公认为:刘勰“文德”范畴“更深刻、更系统、更自觉地论证了人‘文’与天地万物之‘文’的统一性,论证了艺术美与自然美的统一性,从而从哲学上研究和论证了文学的本质”,“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寇公的这一解释,显然是把刘勰着意强调“文”之重要性的原意凸现了出来。

“神思”范畴,是《文心雕龙》美学理论中有关艺术想象、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的一个总纲性的重要美学范畴。所谓“神思”的问题,就是刘勰所说“为文之用心”的根本问题,也是《文心雕龙》所研究和探讨的创作主体如何在心物交感的基础上正确反映和表现客体对象的问题。寇公认为,“神思”中的“神”既不是哲学和宗教神学意义上的神,也不是一般的形容词,“而是一个生理、心理概念——精神”,“神思”的“思”是指“写作的思虑活动”,刘勰《文心雕龙》中的“神思”范畴,则是“对文学创作中作家思维活动的概括和界定”,它把文学创作中所有的思维活动,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都涵蕴于其中。

为了深入了解“神思”范畴的含义,寇公又对“志气”概念及“气”在创作主体系统和作品中的作用和表现,作了进一步的探索。在他看来,“志”是人的心理过程,属于精神方面,它包括情感、注意、意志、欲望等,而“气”主要属于人们的生理方面,它是维持人们生命活动的物质力量,“志气”连用则是一个表示人的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的重要概念。它之所以会成为“神思”即创作思维活动的关键,是由于“志气”是人们创作过程中高度紧张的“神思”状态,它可以激发创作的欲望和感情,获得“来不可遏,去不可止”的创作灵感,使作家处于一种良好的创作心态之中。按照寇公的解释,刘勰提出的“三准”范畴,即是对作家进入创作状态、开始艺术构思时思维活动的一种描述和概括,它是作家构思作品时,对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语言文采进行“熔裁”而必然采取的“设情”、“酌事”、“撮辞”的三个准则或三个步骤。寇公还对“神思”过程,即作家进入艺术创造和构思活动中的心理机制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探索和考察,这对深入研究“神思”范畴的内在含义及其在艺术创造过程中的作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风骨”范畴,是刘勰对艺术美的内在构成的最重要的规定,也是决定文学价值的首要尺度,它的提出在中国美学和文学发展史上都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但对“风骨”范畴具体含义的解释,却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寇公针对一些不同的理解和说法,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陈述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风骨”的含义与作家的艺术风格不是一回事,虽然它们之间也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风骨”是决定风格的一个主要条件,但二者终究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风骨”既不等于风格,也不是某一种风格。“风骨”是刘勰创造的一个崭新的美学术语和范畴,是由相互对应的两个不同方面,既“风”与“骨”二字的连用而构成。“风”,是作家骏爽的志气在文章中的表现,是文章感染力的根源,比拟于物,犹如风;“骨”,指文章语言端直有力,骨鲠遒劲,比拟于物,犹如骨。二者合组成词。刘勰在创造这一由比拟而成的概念时,虽曾受六朝时期品藻人物的所谓“风骨”(即风神骨相)的启示,但他从多方面吸取了思想资料,从而赋予“风骨”范畴以崭新的内容。总之,“风骨”范畴是对艺术或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或情志与文辞的基本美学要求,它是探索文学价值、确立评价标准的一条重要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