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别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别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以及矛盾的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主要矛盾,是指某一时期、某一范围内,在复杂的矛盾中起主导作用的矛盾。主要矛盾规定、制约着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也影响、反作用于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的解决为次要矛盾的解决创造必要前提,次要矛盾的解决为主要矛盾的解决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第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就是说矛盾无处不在,它既是简单运动形式的基础,更是复杂运动形式的基础。全部科学史证明,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没有的。第二,矛盾存在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就是说,每一事物从它产生到灭亡的全部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不同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以及矛盾的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具体讲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不同的事物以及同一事物在其发展不同过程和阶段上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每个不同事物都有其自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世界上各种事物的运动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因为各种事物内部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同一事物在其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的矛盾,也各有其特殊性。一个比较复杂的事物,它的发展总要经历若干过程或阶段,这些不同的过程或阶段的矛盾各有自己的特殊性。第二,不同的矛盾以及矛盾的两个方面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各有自己的特点。这是指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别。主要矛盾,是指某一时期、某一范围内,在复杂的矛盾中起主导作用的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与发展,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次要矛盾是指某一时期、某一范围内,在复杂矛盾中处于从属地位的矛盾。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就为解决其他矛盾创造了根本条件。主要矛盾规定、制约着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也影响、反作用于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的解决为次要矛盾的解决创造必要前提,次要矛盾的解决为主要矛盾的解决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事物发展过程的阶段的推移,主次矛盾也是变化的。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这个主要矛盾基本解决了,这时的主要矛盾已经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大力发展生产力就成了新时期的主要任务。如果看不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这种转化,继续把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当做主要矛盾来抓,就不正确了。

不但不同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而且每一个矛盾内部对立双方的发展往往也是不平衡的。一般说来,其中一方面是主要方面,另一方面是次要方面。所谓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在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和起主导作用的方面。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为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掌握着国家政权,处于支配地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资本主义的性质,主要是由资产阶级的这种地位决定的。但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反过来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矛盾的总体性质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分析和处理矛盾时,要分清主次,不能等量齐观,更不能颠倒主次,当然也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而且随着矛盾双方主次地位的转化,事物的性质也随之发生变化。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告诉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原则。两点论要求我们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看到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而一点论是只看到一个方面而看不到另一个方面,犯了形而上学片面性的错误。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坚持两点论全面看问题,又要坚持重点论;既要反对单打一、唱独角戏的办法,又要反对平均使用力量,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犯均衡论的错误。必须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起来。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和绝对性;矛盾的特殊性则是矛盾的个性和相对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个性和共性、相对和绝对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时不有,无所不在,是事物的共性,这一点是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每一事物、每一过程的矛盾及各方面都有其特点,这是事物的个性,它的存在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共性比个性深刻,它只能大致地包括个性,而不能完全代替个性;个性比共性丰富,它不能完全进入共性之中。因此,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存在着区别和对立的方面。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又是相互联结的。共性和个性的对立并不意味着二者的分离,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即每一事物内部不仅包含着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着矛盾的普遍性。所以,个性是共性的基础,共性既寓于个性之中,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共性不能脱离个性,同时,共性又是个性的共同本质,共性统摄个性,个性体现共性,它总是同共性相联系而不能脱离共性。因此,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共性和个性,又是相互联结的有机统一。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的东西(例如阶级矛盾之于各个阶级社会),在另一特定场合则变为特殊性(例如阶级矛盾之于整个人类社会)。反过来看,也是一样。这说明,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区别是相对的,它们既有确定的界限,又是可以相互过渡的。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能掌握唯物辩证法。这是因为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贯穿于一切事物的各个方面,是理解一切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对这一道理作任何片面的理解,不是犯形而上学的错误,就是滑入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泥坑,因此,不懂得这一道理,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第二,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既是客观事物本来的辩证法又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就人类的认识秩序来说,总是先从认识个别的、特殊的事物开始,进而达到对事物普遍的、共同的本质的认识;然后又以这种共同的、本质的认识为指导,去继续研究新的个别的、特殊的事物,从而补充、丰富和发展这种共同的、本质的认识。科学的认识就是这样循环往复、不断深化的。它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我们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即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坚持这一基本原则就会引导革命取得胜利。中国革命之所以取得了伟大胜利,就在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创造性地坚持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辩证法和认识论,克服了割裂共性和个性辩证关系的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错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第四,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即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原理,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重要指导意义。在这里,“中国特色”是中国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个性、特殊性;“社会主义”则是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共性、普遍性。一方面,中国的情况不论如何特殊,也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共性。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一般只能在各国特色的个别中存在,我们要建设中国模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这又是个性。所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社会主义的共性和中国的个性的有机统一,它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辩证关系原理的具体运用。

(二)质量互变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提示了事物发展的过程和形式。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内部的矛盾运动,必然从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并实现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新的量变的辩证发展过程。

1.质、量、度

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没有一定的质和一定的量的事物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要把握质变到量变及其相互转化,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事物的质,什么是事物的量,以及质和量变、质变的关系。

(1)质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这种规定性决定一事物是这一事物而不是别事物,才使它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形形色色、千差万别,就在于它们各自有其特殊的质的规定性。质和事物的存在是不可分割的。首先质是一定事物的质,离开特定事物的质是没有的。其次,事物总是具有特定质的事物,不具有特定质的事物是没有的。质一变事物就变。例如,食物如果腐烂了,它就不是食物;暖水瓶如果不能保温,那就不是暖水瓶了。事物一旦失去了它的质,也就不再是原来的它了。质和事物的直接同一既说明了事物的确定性,又说明了质的客观实在性,所以把握了事物的质也就是认识了事物。

由于事物是多种矛盾的统一体,因此,事物的质既是统一的,又是多方面的。在认识领域中,具体的实践过程给人们提供了不同的认识需要,于是人们总是对同一对象从不同的方面研究它的质,而不可能同时把握某一事物所具有的全部的质。无论考察什么事物总要掌握它的基本的质,这样才能分清事物之间的界限,确定一事物的质。

(2)量

所谓量就是事物存在的数量方面的规定性,就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水平以及组成物体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顺序等。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质及与其相应的量。每种质都有无限多的等级。恩格斯说:“每一种质都有无限多的量的等级,例如颜色深浅、硬和软、生命的长短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