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切实提高实效性,完善家庭道德教育方法

切实提高实效性,完善家庭道德教育方法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家庭道德教育内容一旦偏离“基础性”轨迹,就可能背离子女年龄特征的身心发展规律,步入“假、大、空”的形式主义的覆辙,其结果只能是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基本道德是历史传承下来的为人类社会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是个体生活的基础性道德要求。

家庭德育过程中要体现人的主体性本质,首先应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切实把孩子作为德育活动的主体,激活潜能、唤醒主体意识,使孩子能自由自觉地主宰自己的行为,并且能为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其次,需要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掌握孩子的身心发展需要。个体的道德发展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从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中实现的,要充分遵循个体每个年龄阶段的道德发展规律,尊重他们在道德养成中的感同身受,不以外在生硬、粗暴的强制和灌输来“塑造”孩子的德性;要通过日常生活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掌握他们在每个成长阶段的各种需求以及其后的动机,从而在德育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再次,要充分调动孩子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培养他们自我道德教育的能力。孩子也渴望享受与家长一样的权利,渴望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渴望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而不受任何束缚。因此,家庭应该立足于民主平等和个体独立性,培养孩子的自我道德教育能力,提高他们的自我道德认知、道德选择、道德评价和道德践行的能力。

第二节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优化家庭道德教育内容

家庭道德教育的内容丰富而又具体,但其本质特征是“基础性”道德教育。家庭道德教育内容一旦偏离“基础性”轨迹,就可能背离子女年龄特征的身心发展规律,步入“假、大、空”的形式主义的覆辙,其结果只能是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孩子从小就生活在无数的道德情景中,随时碰到道德问题,因此,生活从哪里开始,道德教育就应从哪里起步,道德教育的内容就该在那里体现。据此,家庭道德教育的内容必须紧贴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实际。我国传统家庭德育内容在贴近生活方面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例如,传统家庭德育内容涉及子女生活、学习、为人处世等方面,主要包括孝悌、诚信、立志、为善、勤俭、谦虚、谨慎等具体内容,其中贯穿全部内容的一条主线是品学与做人,而孝悌、立志与诚信是做人的核心品质,是家庭德育的重要内容。但家庭德育内容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体系,它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当代中国正在面临的市场化、城市化、信息化、家庭结构核心化等新课题,对家庭道德教育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切合家庭德育实际,必须优化家庭道德教育内容。

一、重视道德教育的基础内容

进行家庭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教育家庭成员懂得家庭伦理,懂得真善美、是非与荣辱,而且还要按照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要求,提高家庭成员的综合道德素质,培养和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家庭必须重视以下基础德育内容:

一是基本道德品质的教育。基本道德是历史传承下来的为人类社会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是个体生活的基础性道德要求。基本道德品质应该包括诚实、正直、勇敢、守信、刚毅、进取心、自尊心等等,这些是个体在为人处世中不可缺少的道德品质,对个体的一生都将产生巨大影响。朱小蔓认为,道德教育在内容上要选择那些相对恒定的德目来进行,比如诚实、守信、勇敢、勤劳等基本德目,这些德目虽然具有文化的、历史的、民族的差异,但它们包含着人类文明共同的基本价值取向,应该把这些德目的价值传递给下一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