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罗家伦对清华大学的贡献

罗家伦对清华大学的贡献

时间:2022-05-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罗家伦对清华大学的贡献有了钱怎么花?罗家伦对此早有打算。罗家伦是国立清华大学的第一任校长,他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他促成了国立清华大学的体制转变。一九二八年,三十一岁的罗家伦走马上任,当时国民政府给他的任命是“清华大学校长”。十多年以后,罗家伦在贵阳举行的清华同学会上说,事后证明这个规程是很适用的。除此之外,罗家伦在清华园还做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好事。

罗家伦对清华大学的贡献

有了钱怎么花?罗家伦对此早有打算。他认为:“大学里知识的发源地,就在图书馆和实验室里。”

在谈论清华大学的历史时,国人对罗家伦知之甚少,评价不高。这实在是有失公允的。所谓知人论世,最忌脱离实际,甚至党同伐异。罗家伦是国立清华大学的第一任校长,他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他促成了国立清华大学的体制转变。

清华原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有“殖民教育”和“买办学校”的名声。为改变过分依赖外国的状况,该校从一九一六年起,经过十年酝酿,直到一九二五年才成立大学部。即便如此,要正式改为大学也不容易。一九二八年,三十一岁的罗家伦走马上任,当时国民政府给他的任命是“清华大学校长”。但是他很不满意,认为在清华大学前面不冠以“国立”二字,仍然有半殖民地教育之嫌。经过一番努力,当局终于把清华纳入国立大学的体系。据冯友兰说,当年校牌上那“国立清华大学”六个颜体大字,为谭延闿先生所写,这是我国学术教育走向独立自主的重要标志。正因为如此,当时人们把国立清华大学的问世看作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

第二,他从贪官污吏手中夺回了“清华基金”。

清华学堂是由庚子赔款办起来的。当年美国退还这笔款项时,成立了清华基金保管委员会。该会虽有美国公使参加,却基本上由中国外交部控制。于是,这几百万美金就成了外交部少数人投机倒把、中饱私囊的本钱。按规定,清华的日常开支是由美国使馆按月交给基金会的,管理人员只要把这笔美金兑换成国币,就有上万元的赚头。更有甚者,他们还拿清华基金去炒股买彩票,赢了归己,赔了归公。罗家伦发现,有人前一天把基金存入银行,第二天该银行就倒闭了。

所以他在上任时气愤地说:就这样,四百多万元的基金,只剩下二百来万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以辞职相抗争,并通过报纸把黑幕公之于众。与此同时,清华大学教授会还推举冯友兰为代表去南京交涉。最后这笔钱的主权终于归还清华,并由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代管。到了抗日战争期间,清华基金已经积累到一亿三千万左右,这显然与罗家伦的抗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第三,他为清华大学增添了一批基础设施。

有了钱怎么花?罗家伦对此早有打算。他认为:“大学里知识的发源地,就在图书馆和实验室里。”所以他刚上任就明确指出:“一切近代的研究工作,需要设备。清华现在的弱点是房子太华丽,设备太稀少。”为了改变这种不正常的状况,他不仅盖了生物馆、气象台和新图书馆,还规定每年至少要拿出预算的百分之二十来购置图书仪器。清华人比较爱吃,也比较洋气,针对这种现象,罗家伦一再强调图书馆和实验室要讲究、要舒适,宿舍则一定要朴素、要实用。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从宿舍吸引到图书馆和实验室来。著名戏剧家曹禺直到晚年还对清华图书馆怀念不已,是因为他的《雷雨》就诞生在那里。可见人们把图书馆、体育馆和大礼堂视为水木清华的“三宝”,是很有道理的。

第四,他为清华大学奠定了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制度。

前些年,冯友兰和陈岱孙分别对这个问题作过介绍。

冯对罗评价较高,但是对制度的确立言之不详;陈的评价稍差,说罗资历较浅,威望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教授会。尽管如此,陈先生还是指出这一制度的依据是一九二九年修订的《国立清华大学组织规程》。一九二九年正是罗家伦担任校长的时候,事实上这个重要文件是蔡元培让罗家伦拟定的。教授治校在当时曾引起较大争议,为此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还提出“校长治校,教授治学”的主张。十多年以后,罗家伦在贵阳举行的清华同学会上说,事后证明这个规程是很适用的。几十年后,冯、陈二人重提往事,是为了表达对这种制度的赞赏留恋以及后来的失落。这也说明,在清华大学民主体制的建立上,罗家伦确实是功不可没。

除此之外,罗家伦在清华园还做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好事。据冯友兰说,当时清华不收女生,如果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按照正常程序是把问题提交有关部门,结果很可能是无休止地讨论下去。但是,罗家伦在招生简章上加了“男女兼收”四个字,问题就解决了。另外,他一上任就分别给教职员颁发了聘书和委任状,在强调聘书比委任状重要的同时,还为教员增加了工资,并降低了高级职员的薪水。这样一来,教师的地位自然就提高了。冯先生说,当时有个比喻:教授是神仙,学生是老虎,职员是狗,“这话虽然有污蔑之意,也说明一部分的情况”。如果说冯友兰与罗家伦私交不错,他的话也许有点感情色彩的话,那么吴宓就完全不同了。查《吴宓日记》,罗家伦上任之前,吴对他心存芥蒂。经过短期相处,特别是听到加薪的消息以后,吴的看法有所转变。为此,他在一九二八年九月二十三日的日记中写道:“悉罗校长力图改良校务,并增善教授待遇……西洋文学系尤为满意。宓之月薪,已内定增为三百四十元。”

清华大学从改制到抗日战争爆发,一共不到十年时间,就培养出钱锺书、费孝通、王力、季羡林、曹禺、王淦昌、钱伟长、钱三强、何泽慧、王大珩、赵九章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形成一个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时代。这一切,能与罗家伦没有关系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