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房谋如海,计定天下

房谋如海,计定天下

时间:2022-05-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房玄龄房玄龄,出生在齐州临淄,发迹于隋末唐初,先随秦王东征西战,后辅太宗贞观之治,一生功勋卓越,世称唐相第一人。尔后,双方互助,李世民治军于外,房玄龄参谋于内。房玄龄作为天策府第一谋士,以其沉稳之性、足智多谋为李世民详述利弊、出谋划策,当仁不让居首功。及其病逝,卒年七十,太宗为之废朝三日,相当于现在的国丧日,并赠

33

房玄龄

房玄龄(公元579648年),出生在齐州临淄,发迹于隋末唐初,先随秦王东征西战,后辅太宗贞观之治,一生功勋卓越,世称唐相第一人。凌烟阁二十四名臣有其身影,唐太宗十八学士有其位置,后世李贺曾赋诗感慨: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群星捧月月隐平

隋末唐初,英雄辈出。

烽火连九州”的年代,乱世需猛将,治世需能臣。像房玄龄这种手无缚鸡之力、心无带兵之志、胸无行军之术的书生,太平盛世才是其大展才华的最好舞台。出身于书香门第的房玄龄,白白蹉跎了 40年光阴。

34

隋末农民起义

然乱世多有明主出,明主总需谋臣助。房玄龄遇到李世民,一个时代便将来临。

上半辈子,蹉跎岁月

房玄龄的曾祖房翼官至后魏镇远将军、宋安郡守,其父房彦谦,曾任隋朝刺史。家世虽不显赫,却是实实在在的书香门第,耳濡目染下的房玄龄自然走向儒生文官的道路。

不过,可怜他生在隋朝,开皇之治时,房玄龄尚年幼。等到长大成人,能够一展才华、报效国家时,隋朝已渐入膏肓,鲜有房玄龄之辈大展宏图的舞台。

公元 597年,房玄龄 18岁,本州举进士,官封羽骑尉,品阶不高,职权不大,且是武散官。

时年,房父病重,卧床十月,房玄龄干脆待在家里尽心服侍父亲,以尽孝道。待父康复,静心十月的房玄龄看出隋朝无长治之象,也没心思报效隋朝了,年少的他干脆走访齐鲁大地,结交文人墨客,如此韶华匆匆过,转眼间房玄龄已过而立之年。

公元611年后,齐鲁大地多次发生民变,房玄龄的家乡临淄(今章丘市)也在其列,此次民变由齐州名士王薄领导,历史上著名的《无向辽东浪死歌》便出自他手。

此次“王薄起义”可谓影响深远,房玄龄作为一个直接的见证者,感触颇深,他逐渐意识到天下已乱,自己不能再像从前一样蹉跎岁月了。

下半辈子,废寝忘食

接下来的几年,天下时有叛军起义,先是河南瓦岗军,后是河北窦建德,甚至房玄龄所在的齐州也有杜伏威等人起兵叛乱。不过,他始终静观其变,没有随便投效一方势力。

直至公元617年,太原李渊发动晋阳兵变,率军入关,几近不惑之年的房玄龄似有所觉,遂于渭北投靠李世民。

当时的李世民还只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雄心万丈,踌躇满志,正需能人贤臣之助。而房玄龄,年近不惑、老练沉稳,亦需明主赏其才,展所学,扬其志。

二人一见倾心,相见恨晚。

尔后,双方互助,李世民治军于外,房玄龄参谋于内。每次攻城略地,房玄龄不理珍奇古玩,只为搜罗人才。受其推荐者不知凡几,与其并称为“房谋杜断,千秋宰相”的杜如晦就是之一,而李世民对他的荐语,更是大惊曰:“尔不言,几失此人矣。”(《新唐书·杜如晦传》)

后李世民受封天策上将,并于洛阳组建天策府,房玄龄以其智谋和沉稳名列天策府谋士之首,一时初现峥嵘。

治世星空灿月明

天下初定,尽归李唐,然李唐内部多有争权之斗,其中,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之间的斗争尤为激烈。

玄武首功

公元626年,二子之争演变出了初唐第一悬案“玄武门之变”。

房玄龄作为天策府第一谋士,以其沉稳之性、足智多谋为李世民详述利弊、出谋划策,当仁不让居首功。事成之后,李世民荣登大宝,房玄龄因功参策谋,晋爵邢国公。

按说这种封赏一点都不为过,或许是由于房玄龄以文臣儒士之身受封,倒引来了一些人的嫉妒。

李世民的堂叔,当时的淮安王李神通,便曾当面找过李世民,说李唐刚起义那会儿,老臣第一个率兵响应,但现在论功行赏的时候,怎么房玄龄和杜如晦那俩小子占了头功?

“玄武门之变”共有五人居首功,除房玄龄和杜如晦以外,还有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三人。其中,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子,也算皇亲国 戚;尉迟敬德和侯君集两人都是功勋卓著的武将,淮安王李神通表达不满时,没敢提他们三个。

之所以死咬着房、杜二人,主要他俩都是文官谋士,读书人,实诚,好欺负!李神通的意思很简单,连他们都能领头功,那他这个要功劳有功劳、要苦劳有苦劳的老头儿,封赏和待遇怎么样也不会比他们差吧。

李世民当场就说了,堂叔别瞧不起读书人,房玄龄等人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这次封赏房、杜二人不仅没问题,反而还有点委屈了。

贞观善政

公元626年九月,“玄武门之变”后的几个月,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并于贞观二年(公元627年)改封房玄龄为魏国公(后又封梁国公),官封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

这里的尚书左仆射其实就相当于宰相,因为在李渊当政时,李世民曾任职尚书令,此后尚书令一职便无人再敢担任,后来便以左右仆射作为尚书省的最高长官,同时兼理宰相职权。

房玄龄参与制定典章制度,出自他手的《贞观律》更为后来的《永徽律》及中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唐律疏议》奠定了基础。同时,负责监修国史的房玄龄,主编了二十四史之《晋书》。

遗表之谏

房玄龄监理宰相之责长达二十余年,是唐太宗时期任职宰相最久的人。期间有魏征之直谏、李靖之武功,然房玄龄以一介儒生,总理宰相事宜,一不争权夺利,二不恃宠而骄,外与武将配合,内与文臣协作,低调做事,高调做人,备受唐太宗的信任。

贞观十八年,李世民亲征辽东高丽,命房玄龄留守京城,临行前,唐太宗公然赞其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信任至斯,可见玄龄之忠。

贞观二十三年,房玄龄病重,当时李世民在玉华宫,闻讯命人用“皇撵”把房玄龄抬入御座前,请太医疗治,并以御膳供其食用。尔后每闻其病好转,太宗便喜形于色;若闻其加重,太宗立马愁容顿现。皇恩如此,当世几人?

纵观房玄龄任职期间,殚精竭虑,废寝忘食,几无休憩之时,甚至在临 终前还忧心国家大事:“如今天下太平,唯有高丽战事不止,此为隐患。主上含怒意决,臣下莫敢犯颜。若我今日不上表直谏,死后怕难瞑目。”

于是他上表进谏,请求太宗以天下苍生为重,罢军止伐高丽。太宗见表,感怀颇多,不禁对高阳公主(房玄龄的儿媳妇)感叹说:“此人病危将死,还能忧我国家,真是太难得了。”

后世《历代古人像赞》有对联一幅,赞其曰:“辅相文皇功居第一,遗表之谏精忠贯日。”

临终之际,李世民亲至病床前握手诀别,立授其子房遗爱为右卫中郎将,房遗则为中散大夫,使其生前能见二子显贵。

及其病逝,卒年七十,太宗为之废朝三日,相当于现在的国丧日,并赠太尉,谥曰文昭,陪葬昭陵。

太宗三赋房玄龄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公认的多才多艺的开明帝皇,武能带兵打仗、攻城略地,文能吟诗作赋、舞文弄墨。据说,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就被其定为殉葬品陪葬而去,由此可见,唐太宗绝对算是一个喜文好诗的性情中人。

三赋玄龄

如此感性的一位明主,自然少不了与能臣贤士相互赋诗应和。《全唐诗》保存了他的诗作89首,其中有3首是指名道姓恩赐于房玄龄。

35

太宗赐房玄龄诗

《赐房玄龄》颂扬、勉励玄龄公为国求贤:“太液仙舟迥,西园引上才。未晓征车度,鸡鸣关早开。”

《赋秋日悬清光赐房玄龄》诗:“秋露凝高掌,朝光上翠微。参差丽双阙,照耀满重闱。仙驭随轮转,灵乌带影飞。临波光定彩,入隙有圆晖。还当葵霍志,倾叶自相依。”

又作《赋尚书》一首:“崇文时驻步,东观还停辇。辍膳玩三坟,晖灯披五典。寒心睹肉林,飞魄看沉湎。纵情昏主多,克己明君鲜。灭身资累恶,成名由积善。既承百王末,战兢随岁转。”

一位开国君王三次赋诗赞能臣,可见其对玄龄公之倚重。唐朝著名书法家、曾任尚书右仆射的褚遂良,于唐永徽三年为玄龄公墓刻“房玄龄碑”。碑文二千余字,字体飘逸、遒劲,赞曰:“道光守器长琴振音,方嗣虞风仙管流声。”

后世史学家每评论唐代宰相,无不首推房玄龄,公认“唐代贤相,前有房杜,后有姚宋”。赞言若斯,房玄龄当能瞑目于九泉。

争风吃醋

房玄龄官至宰相,在外备受尊敬,不过怕老婆是出了名的。据说有一天唐太宗请开国元勋赴御宴,酒足饭饱后,大家便互相开起玩笑来。

房玄龄被同僚们一番调侃,于是说了几句不怕老婆的大话。太宗也被逗乐了,便趁着酒兴赐给他两个年轻美人。这可愁坏了房玄龄,家中霸妻知道后可是要闹翻天的。但这是皇上的美赐,不能不领回家。

果然,回家后房夫人大发雷霆,根本不管美人是谁送的,不仅大打出手,还要赶出府去。太宗很快听说此事,为了压一压房夫人的嫉妒之心,便召其问罪。

房夫人知道自己惹祸了,战战兢兢地跟随房玄龄去见太宗。太宗以“毒酒”劝之,希望房夫人服软,带两个美人回府。

哪知房夫人性格刚烈,宁妒而死,端起“毒酒”一饮而尽。太宗看到这个情况,便知其心意,告诉她这“毒酒”不过是醋而已,并叹曰:“我尚畏见,何况于玄龄!”(《隋唐嘉话》)

房夫人没有想到自己喝了“毒酒”换来这么个好结果,心中万分高兴,破涕为笑。从此争风吃醋在民间传为佳话,而“吃醋”也成了女人间妒忌的代名词。

家门不幸

房玄龄有三子,房遗直、房遗爱、房遗则。作为长子的房遗直在房玄龄辞世后,承袭“梁国公”爵位,房遗爱和房遗则也在玄龄公临终之际加官晋爵,子凭父贵。

尽管房玄龄生前不断告诫儿子们要戒骄戒躁,不能沉迷富贵,还收集古今圣贤的家诫写成屏风,可仍出现了兄弟间的钩心斗角。这就不得不提高宗年间的“房遗爱谋反事件”。

据说房遗爱的老婆高阳公主备受太宗宠爱,作为驸马的房遗爱自然也显贵一时,礼赐恩宠和其他皇帝女婿都有所不同。太宗的宠爱使得高阳公主骄恣成性。

《新唐书列传》记载:“主骄蹇,疾遗直任嫡,遗直惧,让爵,帝不许。主稍失爱,意怏怏。”

从这段史料可以看出骄傲任性的高阳公主根本不把房遗直看在眼里,一直对房遗直的承袭爵位虎视眈眈。

高宗继位以后,她更是诬陷房遗直,制造机会让房遗爱继承房遗直的爵位。

高宗派舅舅长孙无忌审理此案,竟然审出房遗爱与公主谋反之事。最后落得遗爱被杀,公主赐死,房玄龄的其他儿子也被发配岭南。房遗直则因父亲之功侥幸逃过一死,但也被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