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丁克”一族

“丁克”一族

时间:2022-05-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丁克”一族3.“丁克”一族改变的还不仅仅是情爱观念090年代以来,青年人的婚姻观也在发生变化。青年队伍中的丁克一族,一般受过高等教育,也有比较稳定的职业和较高的收入。在人生态度上,丁克一族标举个性独立,强调两性平等。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丁克一族是不负责任的新人群。难怪丁克一族的女主人说:生得太多,就是“生狱”。婚姻与生育的分离使丁克一族有了重新体验家庭生活多元丰富的可能。

“丁克”一族

3.“丁克”一族

改变的还不仅仅是情爱观念090年代以来,青年人的婚姻观也在发生变化。婚姻的质量被放到了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改写着中国三口之家的模式。

丁克家庭( DINK), 英文是D。uble inc。me and n。 kids的缩写,意思是“双收入、无子女”。丁克家庭是近年来受海外生活影响和内地精神需求提升,而在我国沿海开放城市出现的拒绝生育的家庭。一对对具有生育能力的年轻夫妇组成的丁克家庭不要孩子,组成自由自在的两人世界。他们追求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视生育为压力和负担。大量统计数字表明:丁克家庭在城市青年中的比例越来越突出。京、津、沪、穗等大中城市估计有60万丁克家庭。当那些农村青年还以生不了男孩子而苦恼时,城市里的丁克家庭已经从生育的重负中解脱了出来。他们的出现使得中国在婚姻与家庭的两极上有了两种不同风格的青年:潇洒的与麻木的。

如今的社会文化环境为丁克家庭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使其发展迅速并带给我们全新的观念。从以生育为主的传统家庭,到以契约为主的现代家庭,家庭在婚姻这个坐标上开始向后者偏离。虽然它并不能代表现代家庭的大多数,但毕竟预示了某种东西:婚姻和家庭生活中除了生育还有更丰富的空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城市研究中心以一篇题为《美国的家庭:1960~1990》的研究报告,预测了现代社会13种互不相同的家庭类型,其中“一对没有孩子的双职工”也已成为其“家庭新定义”的一种。可见丁克家庭早已引起专家们的关注。青年队伍中的丁克一族,一般受过高等教育,也有比较稳定的职业和较高的收入。一方面他们全身心地投人工作,执着追求并体验着经济人生中的竞争和压力;另一方面注重享受和精神世界的完美。第二代人的家庭关系使他们看到了父辈忙忙碌碌的一生,为子女失去了生活原有的梦想和浪漫。他们不愿意重蹈覆辙,不愿为生育、为活着而牺牲自己。

在人生态度上,丁克一族标举个性独立,强调两性平等。对家庭中生育和子女培养的机能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不愿为生育拖累事业,从而影响个人价值实现和物质、精神方面的诸种享受。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丁克一族是不负责任的新人群。实际上,他们面对现实,并不缺乏责任感,只是认为把一个孩子带到如今这个充满竞争、动荡和压力的世界上,实在没有太大的必要。正因为无法保证自己的孩子在未来有一个好的前程,所以才以“不生”这个方式一劳永逸地解脱自己将来可能遭遇的苦痛。何况,在他们看来,养老的问题随着自己收入的不断增加已变得不那么忧心忡忡了。

丁克家庭的构成常常取决于女性,她们更倾向于强调浪漫。在传统的家庭中女性承担了更多的义务,失去的空间较男人更多。有了孩子的女人仍有浪漫情怀的毕竟不多见。初恋与热恋的繁花似锦渐渐变成了秋天的连蓬。女人在承受了生育的痛苦之后,开始踏上了哺、洗、喂、教的漫漫路程。难怪丁克一族的女主人说:生得太多,就是“生狱”。

丁克家庭注重的是生活质量,他们渴望并实际拥有属于自己的闲暇。而活得累的人很多不就是因为“家累”吗?婚姻与生育的分离使丁克一族有了重新体验家庭生活多元丰富的可能。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提出过“不育文化”理论。丁克家庭对生育文化的叛逆实际上促成了对婚姻质量的重估。这是青年人对生活方式的自觉选择,这种选择并没有封杀作为主体的家庭模式的存在。青年人中出现的“不育文化”不是简单的生不生孩子的问题,而是向我们展示了现代生活的多元和个人选择的合理性。

夹缝时代原本就是一个充满变化的疑惑的时代。

美国社会学家杰西·伯纳德指出:“未来社会婚姻的最大特点,正是让那些对婚姻关系具有不同要求的人做出各自的选择。”从文化选择的自由这一角度去看,中国青年中出现丁克一族是社会进步和开明的象征,但从社会人口素质和个人社会化的正常进程来看,它又不免受到一些社会学者的反对。不过,在知识层青年中,人们对于选择丁克家庭并无反感,也没有大力提倡。

非群体化的生活方式在青年婚姻与家庭模式中的实现不会没有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