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一场离奇的车祸

一场离奇的车祸

时间:2022-05-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场离奇的车祸卡廷森林万人坑发掘现场 万人坑中白骨累累,令人触目惊心。7月30日,苏联与波兰流亡政府签订了反法西斯战争中一致行动的决定。在苏联的干预下,这一调查终未能实现。文档中证实卡廷惨案中的死亡总人数为21857人。这些被移交的档案只是关于卡廷事件的整个档案中的三分之一,而其他大量宝贵的资料,苏方表示将全部封存起来。

一场离奇的车祸

卡廷森林万人坑发掘现场
万人坑中白骨累累,令人触目惊心。

条约中的秘密

二战中,没有哪个国家像波兰这样被出卖、侵占和屠戮,使这片出生过哥白尼、肖邦、居里夫人等优秀人物的土地遭受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灾难。

1939年,在整整一个夏季中,斯大林都在为两个强大的敌人——西方德国和东方日本的边境威胁而焦虑不堪。在这个时候偏偏事情有了转机,8月底,为了避免两线作战的希特勒从柏林派来了和谈使者,苏德之间进行了一次秘密和谈,他们与苏联代表莫洛托夫签订了一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就在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两天后,希特勒命令德军对波兰发动了闪击战,波兰的盟国英国和法国静坐观战却拒不支援,波兰军民势单力薄,很快濒临绝境之中。就在这个时候,9月17日,苏联红军在“解放性讨伐”的旗号下,将部队浩浩荡荡开进了波兰境内,迅速占领了秘密协定中划分给苏方的约2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并将其分别并入了苏联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猝不及防的波兰军民哪里敌得住东西强敌夹击,最终国破城陷,波兰政府流亡伦敦。突遭横祸的波兰居民更是伤亡惨重,仅在华沙,就有25万居民死于非命。在行动过程中,苏联红军拘禁了约2.5万波兰俘虏。其中,约有1.5万波兰军官,被编成146个战俘营,分别关在斯塔洛柏斯克、奥斯塔什戈夫、科泽尔斯克三个集中营。

卡廷万人坑

被缚的双手
从这双被捆绑的双手,可以看出这双手的主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曾经做过多么痛苦的挣扎。

卡廷森林万人坑中的波兰军官尸体

斯大林自秘密和谈之后,坚信德国短期内铁定不会攻击苏联,没想到希特勒竟然彻底把他忽悠了。1941年6月22日,德国军队实施“巴巴罗萨”计划向苏联开火,猝不及防的苏联一溃千里,在这之后,德军占领了波兰全境。7月30日,苏联与波兰流亡政府签订了反法西斯战争中一致行动的决定。根据这个协定,苏联将对以前被俘的波兰军民予以特赦,并建立一支波兰军队与苏联红军并肩作战。当波兰将军安德尔斯开始组建这支军队时,苏方却只交给他448名波兰军官,而此前上万名波兰官兵却音讯全无。波兰将军向苏方要求获得这些失踪的波兰军官的消息,苏方的回复却是模棱两可的。11月8日,苏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向波兰宣称,所有囚禁的波兰人都被释放了,即苏联不再承担寻找波兰官兵的事情。12月3日,斯大林在与波兰总理的会面中说:“他们可能逃到了满洲里。”1942年3月18日,在波兰政府的一再询问下,斯大林又说:“他们可能在德占区。”显然,这些答案均不能让人满意。同年,一个波兰铁路工人在卡廷地区发现了大量尸体,他吓坏了,将此事报告给了波兰地下抵抗组织。该组织正在对失踪的波兰官兵进行调查,他们发现无论是军人家属还是德军战俘里都没有这些官兵的音讯。这些人仿佛是在1940年4月起就从地球上蒸发了似的。难道那些尸体就是他们?人们不愿相信这个。然而,上万名战俘,平白无故地就这样被弄丢了?

直到1943年4月的一天,德国国防军在苏联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卡廷森林发现了一个万人冢,里面有数千具波兰军官尸体。13日,德国宣传部长戈培尔通过柏林电台向全世界广播了德国在卡廷的发现,“一个深沟……28米长,16米宽,里面有3000多具波兰士官的尸体”,并指出根据德方调查结果,这些死去的波兰军官是在1940年德军占领斯摩棱斯克之前就被苏军杀掉后埋在该地的,并且是苏军用德国武器枪杀了这些军官,企图掩盖罪行并嫁祸给德国。两天后,莫斯科电台通过广播宣称德国的消息是“肮脏的臆想,无耻的捏造”。苏联新闻局发表公报称,这些波兰战俘本来在斯摩棱斯克服劳役,1941年夏季苏军撤出此地之后,德国人控制了这些战俘,称其是被“德国法西斯所杀害”。而两者互有说法,一时间,人们分不清真假,以致成谜。

难解的真相

为了洗清扣在头上的罪名,德国邀请国际红十字会派人前往卡廷就波兰军官死尸一事进行调查。在苏联的干预下,这一调查终未能实现。不甘心的德国人成立了一个由12名来自比利时、保加利亚、芬兰、法国、意大利、克罗地亚等国的专家组成的调查委员会,对卡廷惨案进行了三天的调查。他们得出结论:“根据目击者证词以及死者身上的信件等判断,行刑时间应在1940年3月至4月。”这个结论说明上万名波兰战俘是在苏联占领波兰期间死去的,也就是说,苏联是卡廷惨案的真凶。可是,苏联在1944年初的报纸上否认此事,坚持法西斯德国军队是凶手的说法。1945年春天,二战结束,在纽伦堡审判庭上,苏联执意提出第34号关于宣称纳粹分子在卡廷森林杀死上万波兰战俘的报告,纳粹战犯对此表示了藐视的态度。最后,法庭没有同意苏联人的指控要求,此案也就不了了之了。

二战之后,虽说波兰政府为了和莫斯科保持政治上的一致性,在本国官方材料中几乎不提卡廷事件,可是西方学者却就卡廷事件发表了大量材料。1988年7月,戈尔巴乔夫访问波兰,同意波兰人前往苏联为卡廷惨案遇难者扫墓。1989年11月下旬,波兰总理访问莫斯科时再度要求苏联领导人澄清卡廷真相。最终,在各方压力下,1990年4月13日,塔斯社曾公开发表声明,承认苏联对卡廷悲剧负有责任,并深表遗憾。1992年10月14日,叶利钦的特使、国家档案馆馆长鲁道尔夫·皮霍亚来到华沙,向波兰总统瓦文萨移交了两包有关卡廷事件的“绝密档案”。瓦文萨手接密档,语音嘶哑,他“感到全身在颤抖”。文档中证实卡廷惨案中的死亡总人数为21857人。这些被移交的档案只是关于卡廷事件的整个档案中的三分之一,而其他大量宝贵的资料,苏方表示将全部封存起来。2010年4月7日,俄罗斯总理普京和应邀来访的波兰总理图斯克共同参加了卡廷惨案70周年纪念活动。

英国卡廷惨案纪念馆前的纪念碑

21 胜利大逃亡 敦刻尔克奇迹

时间:1940年5月26日~1940年6月4日

地点: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敦刻尔克

事件: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在德军炮火的猛烈袭击下,英法联军上演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撤退行动。

结果:近34万联军士兵成功撤退至英国本土。

参战双方

英国、法国、比利时/约40万人德国/约80万人

伤亡情况

联军:3.4万人被俘

   2.8万余人死伤

   6艘驱逐舰被击沉

   200余艘小船被击沉

   177架飞机被击落

德军:10252人阵亡

   4.2万人受伤

   8467人失踪

   101架飞机被击落

绝处逢生,敦刻尔克大撤退无疑是对这四个字的最好诠释。当英、法联军困于德军的包围圈中时,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然而,奇迹往往发生在最令人想不到的时刻,无论希特勒的停止前进命令,还是恶劣的阴雨天气,都是一种预示,即幸运女神总站在正义的一边。

不安的敦刻尔克

在法国北部的诺尔省靠多佛尔海峡处,有一座海港城市——敦刻尔克。历史上这座海滨城市就是一处战火纷扰之地,然而最终令该城市闻名的,还是二战中1940年夏季的那场戏剧性的大撤退。

波兰战争结束之后,A集团军群参谋长曼施坦因提出了他的“镰刀收割”计划,该计划以越过阿登山区为突破口,迅速突破法国人引以为傲的马其诺防线。阿登山区位于法国北部,比利时境内,森林密布,一向被认为是法国的天然屏障,德国坦克被认为无法从这里通过。但希特勒对此大为赞赏,命令陆军照该计划而行。1940年5月10日,德军中路主力部队率1700辆坦克偷偷越过被称为天堑的阿登山区。德军的进攻,令英法联军难以抵挡,固若金汤的马其诺防线被迅速突破,短短十几天内,德军直扑英吉利海峡,将几十万英、法联军困在法国以北的海滨城市敦刻尔克。

对于希特勒来说,胜利来得太容易,太快了。当他听说法国北部的联军拥入敦刻尔克之后,欣喜若狂地声称:“现在,胜利与和平都掌握在我的手中。”他已然把这几十万联军看做自己的囊中之物了。此时,在仅仅60平方千米的海滩上,英、法联军被德军三面包围,背后就是波涛汹涌的英吉利海峡。除非有船只渡他们越过海峡,否则插翅难飞。而在德国空军的轰炸之下,几乎不可能有如此多的船只运送他们。怎么办?后有追兵,前有海峡,头顶上是德军轰炸机,英、法联军危在旦夕。

费解的命令

此时,只要德军再收紧一下包围圈,敦刻尔克的联军很可能就会全军覆没。此刻,幸运女神眷顾了他们,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德军元首希特勒突然发来一个奇怪的命令。

敦刻尔克的海滩上硝烟弥漫,远处,威力巨大的炸弹在海中爆炸,激起了巨大水浪;镜头前,几名英国士兵手持步枪,试图向天空中的敌军飞机射击。

敦刻尔克海滩上的英军士兵
1946年6月1日,一名隶属于英国皇家阿尔斯特来复枪团的士兵在敦刻尔克海滩上暂作休息,等待运送他和战友撤离的驱逐舰。

1940年5月23日,德军先头部队第19装甲军在古德里安上将的指挥下到达格拉夫林,此处距敦刻尔克仅16千米,德军右翼的莱因哈特指挥下的第41装甲军也已到达格拉夫林运河一线,后面的数十个师的兵力还在源源不断地跟进。只要他们再把口袋收紧一下,英法联军必败无疑。素有“装甲兵之父”之称的古德里安深谙闪电战之精髓,他明白此刻的重要性,决心再打一个漂亮的围歼战,结束英法军队的顽强抵抗。24日,古德里安集结好进攻用的坦克群,准备突入敦刻尔克进行决定性的一击。可是,在中午时分,他却突然接到了元首的命令:就地停止前进,撤回先头部队,只准许侦察和警戒部队前进。正在吃午饭的古德里安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有利于敌人却不利于自己的命令。他立刻询问总部这是怎么回事儿,对方的回电是,“元首的命令不可更改”。古德里安为痛失歼敌良机而仰天长叹,不仅仅是他,连坦克部队的将领们都十分沮丧。敦刻尔克唾手可得,却被命令停止前进!

对于希特勒的这条命令,人们至今仍存在争议。许多军事学家认为这是希特勒独断专行的一个愚蠢命令。实际上,希特勒的这一命令不能完全归结于此。首先,在法国北部的战事明朗后,德军需要为下一步作战行动保存装甲部队实力。敦刻尔克遍地沼泽,不利于装甲部队前进,没有必要让装甲部队遭受损失。其次,空军总司令戈林向希特勒保证空军可以消灭敦刻尔克的联军。现在还有一种说法是,希特勒故意给英军网开一面,以图在政治上与英国媾和。25日,德国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元帅仍希望能说服希特勒改变决定,以加紧收缩包围圈,可是,希特勒直到48小时后才宣布恢复前进的命令。48小时,这宝贵的两天时间,对于英法联军来说无异于与死神赛跑的时间。

幸运女神的眷顾

基于希特勒的命令,德军收缩的口袋放松了,可是天上的轰炸机一直在不停地轰鸣着。拯救英法联军的那条长40千米的敦刻尔克海岸线,自5月10日以来就从没消停过,海岸上的船坞、码头被炸成一片废墟,只有一条不足1200米长的东堤还可以供船只停泊,这1200米长的东堤成为联军的生命线。为了让更多的士兵有逃生的机会,延缓德军进攻,联军在敦刻尔克加强了防御工事,以更顽强的抵抗来为部队撤离敦刻尔克赢得更多时间。

英国早在5月19日时便已经预见到败局,战时内阁指示海军部制订一个代号为“发电机行动”的远征军撤退计划。这个计划由多佛尔港海军中将拉姆齐指挥。当时,拉姆齐海军中将建议要求加强空中掩护力量,这个建议得到了英国空军战斗机司令部司令的同意,即在满足保卫本土的前提条件下派出战斗机前往敦刻尔克。随着战斗形势的紧迫,英国海军部在26日晚下达了开始执行发电机行动的命令。原先计划的一天撤退一万联军的想法根本行不通了,而要在短时间内撤退40万人简直有点天方夜谭的味道。船只不够,人手不够,怎么办?

焦急的英国海军部顾不上保守秘密,开始在沿海和泰晤士河沿岸征集船只,甚至通过广播呼吁所有拥有船只的人参加这场史无前例的大营救,自行驾船去敦刻尔克营救生死一线的英法士兵。在政府的号召下,数以千计的民众驾驶着各种驳船、货船、拖船、渔船、汽艇、甚至私人游艇纷纷出海,驶往敦刻尔克。先后有693艘英国船只和169艘法国、比利时以及荷兰船只加入救援队伍之中。在发电机行动执行的当天晚上,就有1312名后勤兵返回到英国。

5月27日,德国空军对敦刻尔克港区和海滩进行了猛烈轰炸,一度阻碍了联军从海上撤退。英国本土起飞200架次战斗机竭力掩护撤退船只,可是,仍有40余艘船被击沉,这一天仅有7669人被营救回英国。28日,联军迎来一个有利的天气,当天敦刻尔克上空大雾弥漫,德国空军派出的两个轰炸大队由于能见度低而不得不返回。英法联军却因此而得福,抓紧时机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船只,运送岸上的士兵。除了东堤,连海滩也利用起来了,士兵们分成一组一组地 过齐胸深的海水再爬上小船。这天有6.5万人幸运地安全撤回英国。29日,英法联军仍在撤退,下午时分,阳光显露,德国3个轰炸大队又来了,一艘已经驶离岸边的“奥洛王”号大型渡船被击沉,另有四艘大型船只被击毁,英国海军损失驱逐舰3艘,7艘受到重创,尽管损失惨重,当天仍撤走3.35万名士兵。30日,敦刻尔克上空湿度非常大,大雾加上小雨的天气令德国空军无法起到原有的作用,英国船只倾巢而出,大小船只共接走5.3万余士兵。31日下午,德军在憋闷了两天之后,竟然派出9个轰炸机大队在敦刻尔克和海滩上进行大轰炸,英国皇家空军也出动了,但实力相差甚远,这一天是英军自“发电机行动”以来损失最为惨重的一天,共有31艘船只被德空军击沉,其中包括4艘满载官兵的驱逐舰,另外重创船只11艘。在这之后,指挥官拉姆齐向英军总部建议,将营救行动由白天改为夜晚。从6月2日之后,撤退行动完全在夜间进行,对此,德国空军无可奈何了,把攻击目标改为巴黎,攻击敦刻尔克的任务重新交给了陆军地面部队。但这个时候,大部分的英法联军已经成功撤回到英国。至6 月4日,经过9天的奋战,英国终于完成了将33.5万人撤退出敦刻尔克的奇迹,而这些被安全撤回的官兵在后来的反攻中成为具有作战经验的中坚力量。敦刻尔克的撤退为日后的反法西斯阵营保存了有生力量。

天时、地利、人和,十分努力再加上三分运气,成就了敦刻尔克大撤退败而不败的奇迹。

22 斯大林被迷惑了吗 苏军为何一溃千里

时间:1941年6月

关键人物:斯大林、希特勒

后果:德军顺利实施“巴巴罗萨”行动,于是在苏德战争初期,毫无防备的苏联人被打得措手不及,连连败退。

事件发展

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40年7月:希特勒在一次高级军事会议上公布了一个预谋已久的作战计划,即突袭苏联的计划。同年12月底,该计划的实施方案完成,并定名为“巴巴罗萨”计划。

1941年:为掩盖“巴巴罗萨”计划,麻痹苏联方面,德国开始从舆论、外交方面迷惑苏联人,并利用“海狮”计划掩盖其真实的作战意图。

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然不宣而战,实施“巴巴罗萨”计划,大举进攻苏联。苏联方面毫无防备,面对德军狂风暴风般的猛烈突袭,苏军差不多完全丧失抵抗能力,只能向内地撤退。

为什么苏联红军在战争初期一溃千里?究其原因,应当是斯大林的自以为是,直到“巴巴罗萨”行动的火炮打响后,他才抱怨德国人的卑鄙。到底是希特勒骗过了斯大林,还是斯大林自己骗了自己?历史至今仍存争议。

睡梦中的苏联

作为苏联一代伟人,斯大林的聪明超过寻常人,他知道与德国人的仗是一定要打的。在试图与英、法合作抗德的希望破灭之后,斯大林清晰地判断出西方盟国欲将祸水东引的意图,在德国人找上门来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时,对于苏联来说,“小雨来得正是时候”。虽说条约的有效期为10年,但斯大林明白,这只不过是与希特勒的权宜之计,它除了能为苏联争取一些喘息时间外,还可使苏联扩张领土,建立一条更加宽阔、稳固的战略防线。可是斯大林太自以为是了,他不明白远在柏林的希特勒早就知道,对苏联发动战争的时间拖得越长对德国越是不利。希特勒的作战目标本来直指苏联,并不想啃英国这块硬骨头,岂知遇上了丘吉尔这头英国倔牛,和谈失败之后,不列颠空战的失利令德军大规模登陆英伦三岛的计划成为泡影。怎么办?战争是不允许拖延时间的,希特勒最后决定,先吃掉苏联这个欧洲大陆最大也是最后的强国,到那时,英国在欧洲大陆就会像孤儿一样孤立无援,最终只能与德国和谈。

然而苏联毕竟是欧洲第一大国,并不像欧洲小国那么好对付。希特勒认为,要最有效地打击敌人,必须让其在毫无防备的情形下,这样,德军战前的保密以及诈敌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在空袭英国伦敦时,德国的陆军元帅们曾制订了一个登陆英国的“海狮”计划,希特勒决定将计就计来达到蒙骗苏联人的目的。他曾说:“我们要把进攻苏联造成历史上最大的骗局。”在制订对苏作战日程表的同时,希特勒仍然不改原计划,让德军在英吉利海峡和加莱海峡沿岸,集结大量渡船和登陆船只与器材,并费时费力地让军队照原计划进行登陆演习,除了这些表面上的假象之外,德国阿勃韦尔间谍机构还努力寻找苏方在德国的间谍,故意透露德军要登陆英国的情报,把大批调到苏联边境的德军说成是为了去进攻驻扎在近东的英法联军,大量假消息源源不断地发往克里姆林宫。自1940年冬到1941年春,无数列车载着大批德军和武器装备开往东方,而德空军侦察机早就开始进行战前侦察,频频出现在苏联境内。那么,当时的苏联人在做什么呢?

自大的斯大林

在1941年春天,斯大林还把德国看做是苏联暂时的盟友,他们遵循《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的规定,向希特勒的战争机器提供粮食和各种物资。虽然他明白苏联人最终必然要与德国人有一场硬仗要打,但是没想到会来得这样快。

斯大林的办公桌上堆积着一大堆关于德国人的情报,有的是假情报,有的的确是真情报。可是这位伟人偏偏一相情愿地相信那些假情报,即希特勒要在攻克英国之后再掉头针对苏联。他更宁愿相信“海狮”计划,而不愿意相信丘吉尔的警告。他确信德国人至少要到1942年年中或年底彻底征服英国以后,才会对苏开战,而那时,苏联“已经顺利完成了第三个五年计划”,“我不需要任何忠告……我以为我还有六个月的喘息时间”。而这看起来更像是斯大林自己的日程表。所有在苏共中央政治局工作的人都知道,在1941年春天与斯大林谈论“德国即将进攻苏联”的事情是徒劳的。对于德军的种种入侵迹象,斯大林没有提出一个字来表示抗议,不仅禁止国内新闻媒体谈论这件事,还以官方名义公开辟谣。

1941年6月19日至20日,超过300万的德军秘密潜伏在长达3218千米的苏德边境,他们的行动十分诡秘而谨慎,白天被禁止发出任何声响,就连坦克盖的轧轧声响都会招致长官的训斥。大规模的隐秘行动,预示着一场大的战斗即将打响。6月22日,代号为“巴巴罗萨”的行动开始,德军将无数火炮倾泻在苏联毫无防备的土地上。直到这时,斯大林才豁然醒悟,在往后的日子里多次抱怨说:“德国人骗人,真是卑鄙。”

23 难道是美国人的苦肉计 珍珠港事件再解读

时间:1941年12月7日

地点:美国夏威夷欧胡岛上的珍珠港

事件:日本海军以航空母舰和微型潜艇成功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位于珍珠港的基地,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

相关疑点

疑点一:事前,美国政府究竟对日本的作战计划知道多少?

疑点二:是否是罗斯福总统促成的一出苦肉计?

后续事件

事件一: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金梅尔上将被降级至预备役少将。

事件二:直接导致美国对日本宣战,正式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部分的战事,欧、亚两大战场合流。

事件评价

在珍珠港事件25周年纪念日时,曾在山本五十六手下任职的源田实说:“在军事行动上,珍珠港的攻击行动是当年世界上最成功的一次,然而在政治上却是极大的错误,导致日本最后走上投降一途。”

一项冒险的计划,一次万里大偷袭,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谜。日本人为什么率先挑起战争?信息灵通的美国人为什么等着挨打?或明或暗的幕后事件使珍珠港事件成为人们至今仍在探索的不解谜题。

决定动手

希特勒的炮火在欧洲疯狂肆虐着,不过他给自己的海军下了一道死令,不得主动攻击美国船只。这是为什么呢?就是为了避免美国参战,一旦美国人参战,盟军阵营壮大,德国的命运就难料了。无怪乎在日本人偷袭珍珠港后希特勒会狂怒。而在欧洲与希特勒军队奋战的丘吉尔闻说此事后,高兴得流下了眼泪,说:“今晚我会睡得很香很香!”可见珍珠港事件是一个转折,它使世界反法西斯阵营里多了一个强有力的盟友。日本能像希特勒所期望的那样不要惹美国人吗?答案当然是不。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逐渐强盛,但是资源匮乏成为其发展的瓶颈,于是便将眼光瞄向了太平洋上星星点点的岛屿,那里蕴藏着丰富的物产与矿藏资源,从15世纪起就引来了西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掠夺。20世纪20年代初,日本开始疯狂扩充海军军备。1939年8月23日,日本闻知盟友德国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加之以前与苏联的诺门坎战役吃了败仗,便把心完全地放到侵占东南亚的策略上去了。1940年起,日本宣扬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意图取代原先欧美列强在亚洲与太平洋上的宗主国地位。当时希特勒在欧洲战场势头正旺,英、法等国尚自顾不暇,哪有精力理会日本瓜分远在天边的殖民地。然而这个政策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利益,美日矛盾日益尖锐。1941年7月2日,美国宣布中止美日贸易,冻结日本在美国的所有财产。8月1日,美国又宣布对日本实施石油禁运,英国、加拿大、荷兰等国家也相继对日本实施制裁。这对于资源匮乏的日本来说无异于致命一击。为了获得荷属东印度年产量800万吨的石油,东南亚占世界80%的橡胶,大量锡、铁、铝、食物,日本毫不犹豫地决定占领东南亚。而要占领这块富饶之地,就必须首先除掉一颗眼中钉——美国。由此,一场大战势不可免。

先下手为强

1941年11月15日,日本战时大本营和政府通过了《关于促进结束对美、英、荷、蒋战争的草案》,规定战争要领为:“实施闪击战,摧毁美、英、荷在东亚以及西南太平洋地区的根据地……形成长期自给自足的态势……诱歼美国海军……”由此可见日本下定了对美作战的决心。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早年留学美国,毕业于哈佛大学,他太清楚美国的实力了,因此选择了以偷袭的方式打击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海军舰队基地珍珠港。在美国人不防备的情况下,在战争初期即取得制海、制空权。事实上,珍珠港事件之初,他们确实获得了这一战果。

三艘美军战列舰被击中
猝不及防的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到了日本海军的打击,停在珍珠港港口外的三艘美军战列舰被日军飞机发射的炸弹击中,船体立时燃起熊熊大火。照片中,从左至右分别为“西弗吉尼亚”号、“田纳西”号和“亚利桑那”号战列舰,最终前两艘战列舰受损严重,后一艘被炸毁。

“亚利桑那”号战列舰沉没
日军的疯狂空袭使美军损失惨重,在日军第一波攻击波中,美军“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的前部弹药舱发生剧烈爆炸,船体被生生撕裂,黑红色的爆炸烟柱瞬间就蹿到300多米的高空。很快,“亚利桑那”号沉入海底,1000多名船员阵亡。

珍珠港以盛产珍珠而闻名,距美国本土3870千米,距日本本土约5926千米,扼东、西太平洋之海、空交通要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美国在1940年夏季就以此地为海军舰队活动基地,以扼制日本的扩张野心。山本五十六认为只要将美国在珍珠港内的舰队予以摧毁,日军就可放手进攻东南亚和南太平洋地区。当美国缓过劲来时,战争已经结束了。在这一点上,他低估了美国。

1941年12月6日,珍珠港外杀机四伏,日本潜艇特攻部队已经潜抵,另有6艘以航空母舰为主的日特遣部队正在全速逼近。7日清晨7时55分,日本偷袭行动正式拉开序幕。第一波俯冲机尖叫着出现在希卡姆陆军机场上空,迎头就是一阵狂轰滥炸,美海军福特岛机场、陆军惠勒机场同时受到炸弹袭击,跑道、飞机、设施在第一时间被摧毁,毫无防备的美军一下失去了还手能力。日军的鱼雷机、轰炸机、战斗机同时出动作战,猛烈攻击港内舰船与飞机。第一波日本突击机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便完成了任务,第二波共171架飞机又开始继续进行轰炸,可怜那些尚在睡梦中的美国大兵,有些还不知怎么回事便葬身海底或被大火烧死。

这场日本人蓄谋已久的偷袭获得了全胜,从海上、空中、水下以闪电式全方位攻击,在短短1小时内重创美军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击毁飞机265架,击沉各型舰只11艘,其余重创、击伤者更是数十艘以上。美军伤亡惨重,总计有2403人阵亡,1778人受伤。日军的代价却远低于此。

传闻中的苦肉计

事后,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金梅尔海军上将因为“严重失职”而被降为海军少将并被迫退役,然而失职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日军如此大的动作,难道美国在事发之前就一点儿都不知道吗?就在偷袭的前一天晚上,珍珠港的美国军舰曾击沉一艘日军小型潜艇。即便这个事件没能引起相关部门的警觉,那么在日军大批飞机飞往珍珠港的途中,美军驻珍珠港的雷达兵曾向上级汇报“发现大量可疑飞机”,这样的情报竟然也被疏忽过去了。12月6日,也就是珍珠港事件的前一天,美军截获了日本政府发给驻美外交大使的电报,也就是著名的“14段电报”。罗斯福看完最后一段电报时说:“这么说是要爆发战争了。”最后一段电报的内容是要求日本驻美大使野村于凌晨1时整将电报转交美国国务卿赫尔。美国的凌晨1时是东京的凌晨3时,是夏威夷的早晨8时,这时日本已经开始偷袭珍珠港10分钟了,也就是说,日本将在开战以后再将电报告知美国。如果消息透露在开战之前,那么偷袭珍珠港的计划将会成为泡影。然而罗斯福此时竟然也疏忽了,一国总统难道会忽视这样重大的情报吗?实际上就是如此。他通知金梅尔把航空母舰调出外海训练,其他舰船一律留在港内。为什么仅仅把航空母舰调出去呢?如果要避免日军偷袭,为什么不把整个舰队都调出去?这是一个谜,由此便引出了罗斯福的苦肉计这一说法。

珍珠港事件爆发之前,美国红十字会夏威夷分会曾秘密接收了数千名医务人员,其中有1500余名是临时调去的。另外,在那段时间,夏威夷分会从总部得到价值2.5万美元的医疗急救品,从秘密渠道接到5万美元药品与物资。难道美国政府事先就知道要打仗,并且会有大量伤亡?现在我们知道美国在战前就已经破获日本的绝密密码,因此他们对日本外务省与驻美外交使团的通信情况应该是了如指掌。罗斯福有必要以牺牲一个舰队的代价去打破国内孤立主义传统,以换取战争的入场券吗?

如果珍珠港事件是罗斯福的一出苦肉计,那么代价未免太大,作为一国总统,他不可能不明白损失那么多主力战舰、伤亡数千人将意味着什么。

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对日作战命令的历史时刻
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第二天,斯福签署对日作战命令。在这一天,罗斯福向国会两院发表战争咨文时说:“昨天,1941年12月7日——必须永远记住这个耻辱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受到了日本帝国海军突然的、蓄意的袭击。”

24 纳粹的异想天开 寻找世界轴心

发起者:海因里希·希姆莱

开始时间:1943年1月

实际实施者:海因里希·哈勒、彼得·奥夫施奈特等5人

目标:找到沙姆巴拉洞穴,寻找能改变时间、打造“不死军团”的地球轴心。

解密沙姆巴拉洞穴

人们对沙姆巴拉洞穴的了解都来自传说。据说世界轴心就隐藏在沙姆巴拉洞穴中,世界轴心蕴藏着巨大能量,它能使人永生不死;将世界轴心倒转,就可以使时光倒流。

纳粹主义作为一种极端、反动而疯狂的思想糟粕,在二战后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在它的渲染下,其追随者变得疯狂而没有理性,除了视为“理所应当”的屠杀之外,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骇人之举。

世界轴心

1942年冬天,德国军队陷入了作战困境。东线的斯大林格勒战役陷入巷战之中,德军损失惨重;而在非洲战场上,隆美尔也遭遇了溃败。希特勒正为此忧心忡忡,茶饭不香。

11月28日,纳粹盖世太保头子希姆莱在这一天拜见了希特勒,并递上一份长达2000页的报告。报告中希姆莱向希特勒提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建议,即派遣一批经验丰富的登山运动员和学者组成特工小组前往西藏,去寻找沙姆巴拉洞穴。在希特勒与希姆莱单独会谈了6小时之后,希特勒批准了这个建议,开始着手组织人员前往遥远的中国西藏。

且不说沙姆巴拉洞穴是什么,光是这个行动的建议者希姆莱为何对遥远的东方产生如此兴趣就值得玩味一番。希姆莱是个外表斯文、内心极度变态的纳粹分子,这个唯心主义疯子坚信自己是日耳曼民族英雄的后裔,只要纯化血统,即可以恢复神力,创造出一个“神族不死军团”的奇迹来。他提出纯种雅利安人生殖计划,并成立了许多特殊研究会以打造梦幻中的现代化武器,包括诸如飞碟武器、圣杯、命运之矛等都是其研究项目。这一次,他向希特勒提出的寻找沙姆巴拉洞穴,就是其中关于“地球轴心”的研究之一。

所谓沙姆巴拉洞穴,根据神秘传说,在中国的西藏有一处名叫沙姆巴拉的洞穴,那里隐藏着蕴涵巨大能量的地球轴心,这个地方是控制全世界的中心,谁接触它,谁就能成为时间的主人,还将拥有神奇的力量,可以获得生物保护场,令人长生不老。

作为一个彻头彻尾的邪教主义者,希姆莱对这个神话传说向往已久,值此第三帝国生死存亡之际,他当然期望能找到这个神秘的地方。他顽固地坚信,如果找到世界轴心就可以使时光倒流,让纳粹德国回到不可一世的1939年,改正战略中所犯的一切错误,重新发动战争并取得胜利。希姆莱甚至计划在找到传说中的世界轴心后,向西藏空投几千名空降兵,以组建一支不可战胜的“不死军团”。在希姆莱给希特勒的建议中还有标注了沙姆巴拉大概位置的地图。1938年,纳粹分子第一次去西藏探险时就绘制了这张图。近来更有传言说,战后在德国共济会的某处所在地发现了拍摄有沙姆巴拉入口及世界轴心图像的胶片。根据官方说法,胶片在1945年秋天的科隆火灾中被烧毁。

探险之谜

在绝对保密的前提下,纳粹5人探险小组于1943年1月从柏林出发,踏上了前往西藏的亡命之旅。探险队由奥地利纳粹分子、职业登山运动员海因里希·哈勒和希姆莱的心腹彼得·奥夫施奈特任领队。

在出发5个月之后,探险小组的5个成员在英属殖民地印度被捕入狱。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无人知晓,只知道他们乘乱逃脱之后,又来到了西藏。他们的下落如何至今仍然是个谜。有传哈勒在西藏整整漂泊了5年,其间以冒充从英国人手中逃出来的德国推销员为生,继续寻找沙姆巴拉洞穴。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关于希姆莱“西藏计划”的第一批正式资料才公开。据资料记载,哈勒曾在尼泊尔的宫殿里任教英语的工作,1951年他离开拉萨回到了奥地利。当时,他随身携带了一大堆档案,但很快就被英国人没收。回国之后,哈勒出版了他的名为《西藏七年》的回忆录,许多年后,该书被好莱坞拍成电影。

不久前,德国、英国和美国等国政府宣布,纳粹第三帝国部分档案只有到2044年才能解密。也就是说,真相的昭示要在事件本身发生百年之后。不仅如此,部分高度保密的档案甚至到那时也未必能够公开。这样,纳粹寻找沙姆巴拉洞穴的秘密可能永远无法解开了。

25 恶魔之翼 神风特攻队的覆灭

时间:1944年~1945年

地点:太平洋

首倡者:日本海军中将大西泷治郎

组建目的:为抵御强大的美国空军,挽救日本战败的局面,利用日本武士道精神,按照“一人、一机、一弹换一舰”的要求,对美国舰艇编队、登陆部队及固定的集群目标实施自杀式袭击。

主要战果

1944年10月:莱特湾海战期间,神风特攻队首次出击,进行168架次攻击,击沉美军1艘护航航空母舰、1艘小型航空母舰和3艘驱逐舰。

1945年2月:硫磺岛战役期间,重创美军“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炸沉美军“俾斯麦海”号护航航空母舰

1945年3月19日:击伤美军“大黄蜂”号、“企业”号和“富兰克林”号航空母舰。

1945年4月~6月:冲绳战役期间,共进行10次大规模自杀式攻击,出动自杀机1506架次,以损失900架飞机的代价炸沉美舰20艘,炸伤美舰约200艘。

700多年前,两次海上大台风奇迹般地挽救了日本,从此日本称其为一种神保佑下的奇迹——神风。二战末期,为了挽救日本必败的命运,日本企图以“神风”命名的敢死队来使奇迹再一次出现,可是奇迹是不会重复两次的。

神风乍起

1944年,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在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瓜岛争夺战中,日本海军皆受到沉重打击,在优势殆尽的情形下,本土资源薄弱的日军再也无力对盟军展开大规模的攻势,盟军自此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在随后的俾斯麦海海战、库拉湾海战、布干维尔海空战、吉尔伯特海空战、马里亚纳海战中,日海空军无不以惨败而告终。此时,号称“世界第三海军”的日本联合舰队已是日暮途穷,危在旦夕。然而,狂热的日军并不甘心其失败,失守马里亚纳之后,穷途末路的日本军国主义者在常规作战的同时,把战备重点转到了特攻作战上。与人操鱼雷一样,神风特攻也是属于自杀式袭击的一种。所不同的是驾驭工具变成了飞机(当时日本飞机数量上还有一定优势),即由神风敢死队队员驾驶着排除机上所有逃生装置和大量炸药的飞机,以俯冲的方式连人带机撞向目标。在二战末期,许多美国士兵对日本这种疯狂的自杀式袭击感到不可思议与恐惧。这些自杀式袭击的确也造成了比常规武器更大的杀伤力。

之所以取名为“神风”,日本人有着特别的用意。在1274年和1281年,元世祖忽必烈分别两次出动4万大军和近千艘战舰从朝鲜出发,打算征服不远处的日本。尤其是在第二次出征时,还增加了自长江口而来的10万屯田大军,从兵力上来讲,占尽优势的元军必胜无疑,可是,他们在海上两次遇到了突如其来的大台风,以至于还没来得及登陆作战便舰毁人亡,几乎全军覆没。此后,元朝统治者再也没有发动对日本的征服活动,而日本朝野更是对神奇的救命台风大喜过望,他们认为此风是神灵保佑,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大规模的拜神活动,将其称为神风。神风特攻队的名称由此而来,日本军国主义者寄希望于奇迹再次出现,挽救他们失败的命运。

神风初现

美军“无畏”号航空母舰遭袭
“无畏”号是“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是美国历史上第四艘以“无畏”命名的军舰,舷号XV-11。1941年12月1日开始建造,1943 年8月30日下水服役,开始参与太平洋战争。二战期间,它曾遭遇过五次日本神风特攻队飞机的攻击,共造成270名船员丧生。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是1945年4 月16日,当时“无畏”号正行驶在太平洋上,突然遭到神风特攻队飞机的袭击,重创之下,船体出现倾斜。

1945年5月11日,美国海军“邦克山”号巡洋舰在日本九州岛遭到神风敢死队的自杀式袭击。虽然这次突袭仅仅只有30秒,但是后果是可怕的,造成“邦克山”号上372人死亡,264人受伤。

最早提出神风特攻战术的是素有“日本海军航空兵瑰宝”之称的航空本部长官大西泷治郎。此人是前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的心腹,在偷袭珍珠港计划中参与主要谋划。作为日本铁杆军国主义分子,早在1943年6月29日,他就提出了组织志愿者进行自杀式攻击的方法。在这之前,此种作战方法在太平洋战争中已经出现,在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战斗中,板田房太郎中尉就曾驾机撞向美军机场机库。1944年5月27日,在比阿克岛登陆战中,陆军第5飞行战斗队队长高田胜重少佐断然率4架飞机向驶近的美舰撞去,击沉了美舰。这是日军首次开始有组织的自杀性攻击。战后,日本将此举通报全军,引起全军极大的震动,这次行动成为神风特攻战术的先导。

1944年10月8日,眼见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日薄西山的不利形势,大西泷治郎向军令部正式上呈了他的特攻计划,军令部对此大为赞赏,并任命他为日本第一航空舰队司令。17日,大西泷治郎匆匆赶到菲律宾,主持对抗那里盟军发起的莱特岛战役。由于菲律宾是日本本土与东南亚海上交通线的必经之地,日军战时大本营决心不惜一切代价确保日本在菲律宾的控制权。大西泷治郎发现,位于莱特岛的第五基地航空部队的飞机不到100架,且这些飞机性能极差,有经验的飞行员多半战死,剩下的是刚刚补充的新飞行员,飞行驾驶技术惊人地低劣。面对日本在莱特岛的惨败,大西泷治郎认为,要最大效率地使用这些飞机,只有将战斗机编成敢死攻击队,每架带上250千克炸药,寻机俯冲撞击美军航空母舰,才有可能阻止美军锋芒,挽救危局。19日深夜,大西泷治郎召集以关之雄大尉为首的24名精锐飞行员作为特攻队员,成立首支神风特攻队,加入到在莱特岛的战役中。

10月25日上午8点,大西泷治郎派出他的第一支神风特攻队飞机增援位于马尼拉的第一进击舰队。10点,低飞的神风特攻飞机避过了雷达,来到美国“范肖湾”号航空母舰上空。瞭望哨发现了它们并拉响了警报。就在美战斗机升空拦截时,日机一下子爬升到几千米的高度,只一会儿,只见五架零式飞机你追我赶地朝“基昆湾”号航空母舰俯冲下来。在临近甲板那一刻,美国航空母舰的水兵们还以为它们会再次拉升起来,岂料第一架却直朝航空母舰左舷冲去。巨大的爆炸声中,“基昆湾”号甲板上血肉横飞,另两架日机在冲击“范肖湾”号航空母舰时,被舰面的火力击中,在临近航空母舰时爆炸。最后两架零式战斗机将目标对准了“怀特普莱恩斯”号航空母舰,在航空母舰舰面猛烈的火力攻击下,两架日机均被命中,其中一架坠毁在“圣洛”号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上,熊熊大火引起航空母舰的剧烈爆炸,“圣洛”号航空母舰在此次空袭中葬身海底。与此同时,另外6架神风特攻飞机在棉兰老岛附近撞坏了3艘盟军航空母舰,由关之雄上尉率领的神风特攻队也获得了成功撞击盟军航空母舰和军舰的战绩。在这一天的战绩中,神风特攻队共出动神风飞机55架,击沉美航空母舰1艘,重创4艘,另有巡洋舰1沉1重伤,击沉击伤其他各种小舰艇若干。显而易见的是,这种作战方式比常规作战方式具有更高的命中率。自莱特湾战役之后,神风特攻成为日军截击盟军的核心战略,在后来的硫磺岛战役以及冲绳战役中得到更加疯狂的应用。

1945年4月7日,美国海军“汉考克”号航空母舰的机库内遍地都是舰载机的残骸。不久前,一架执行自杀任务的神风敢死队飞机撞向了“汉考克”号航空母舰的左舷,当即就造成62人死亡,71人受伤,机库内的舰载机也损毁严重。之后,受到重创的“汉考克”号不得不返回美国国内进行大修。

燃烧的神风飞机
一架神风飞机被击中,之后,它拖着滚滚浓烟径直撞向一艘美军舰船,驾驶它的神风特攻队员在以生命为代价实施最后一击。在1944年,日本第1舰队航空司令大西泷治郎所推崇的这种作战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美军的士气,一时间曾使美军士兵谈神风而色变。

神风逞威

神风特攻初露锋芒,为了扩大作战规模,日本国内匆忙组建了一批神风特攻训练基地,那些被招来的年轻学员大多是还未毕业的军校学生,他们不过学习了一些简单的飞行、着陆技巧,以及如何使用机上的通讯装置。在神风队员执行自杀攻击之前,要举行一种特殊的仪式。在仪式中他们和高级军官一起唱颂歌,吃一顿好饭,还会被授予勋章和武士剑。然后,他们根据官方要求写下一份遗书,说他们“为了伟大的事业而奋不顾身”。日本人拼命想把神风特攻队美化成自愿为天皇而死的勇士,其实,他们只是被包装起来的神话,并非所有神风队员都是狂热的军国主义者。一些神风队员在写给自己家人的遗书中,流露出另一番真心话:“我们拼命地用‘至少我们是英雄’这种念头欺骗自己。”一个叫中田的神风特攻队员在日记中写道:“绝望引导我们走下去。”还有人写道:“我并不是自己打算为天皇去死的,有人替我作了这个决定。”有些人希望用自己的死来停止美国对日本的轰炸(1944年3月,美国对东京进行大轰炸,导致10万人死亡)。

1945年2月21日,美日两国开始了硫磺岛战役。硫磺岛,日、美必争之战略重地。这个位于东京以南1080千米的岛上常年弥漫着硫黄蒸气,中部和南部有日军的机场,由于该岛是连接美马里亚纳基地和东京的唯一战略中继站,一旦被盟军攻破,东京及日本东部地区就将暴露在盟军的战机攻击之下,因此,日军在获悉盟军将要攻打这里时便发出了决一死战的命令。

16时28分,在硫磺岛西北35海里处的海面上,出现了6架低空飞行的神风特攻飞机,当时,“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的瞭望哨发现了它们,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紧急起飞,迎战来机。16时59分,6架日机突破拦截逼近航空母舰上空,相继俯冲向“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2架被舰面火力空中击毁,另外4架均击中航空母舰右舷、绞盘、腹部部位,航空母舰甲板燃起了冲天大火。18时42分,又有5架日机悄然到达航空母舰上空,其中一架成功地击中了本已受创的“萨拉托加”号,使其彻底失去了战斗力,被迫撤往美国西海岸大修。与此同时,另有一批神风飞机击中了“俾斯麦海”号航空母舰的机库甲板,引起库内飞机连环爆炸,20分钟后,“俾斯麦海”号翻滚沉海。4架偷袭美“隆加角”号护航航空母舰的自杀飞机令其舰体严重破损。硫磺岛一战,日军共出动神风飞机568架,其规模大大超过了莱特湾海战。然而,疯狂并不能代表胜利,在硫磺岛海空战中,神风特攻最终未能阻止盟军的进攻。3月22日,美军彻底占领了硫磺岛。

真的是自愿吗

在1942年的中途岛海战中,一名日本海军中将目睹了美国飞行员驾驶着火的飞机撞向日本军舰的情景,他既深受震动,又极为钦佩。然而他此时并不知道,两年后日本将组织起规模更大的自杀攻击。不过和美国飞行员出于理性的自我牺牲精神不同,日军的撞击战术纯粹是垂死的挣扎和泯灭人性的疯狂。

按照日本军方在1944年的宣传,所有执行自杀攻击任务的神风特攻队飞行员都是出于自愿,都是抱着一颗“七生报国”(日本典故,14世纪,日本著名武士楠木正成为支持天皇中兴,欲从幕府手中夺回大权,恢复天皇统治,后来战死,死前说将七生报国,即永世效忠天皇,直到不能转世为止。后来,楠木正成被推崇为武士道的典范和楷模)之心走向死亡的。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客观地说,确定有一些狂热的日本青年是盲目响应了军方的号召,但更多的飞行员是出自军方的强迫。当时日本军方对那些执行自杀攻击任务的飞机只提供单程的油料,一些飞行员甚至被捆绑在飞机上,以此来断绝其逃生的念头。此外,每次执行自杀攻击任务时必有几架战斗机进行“监督”,一旦发现谁有退却迹象,立刻会被执行空中死刑。

另外,一些神风队员也并不是表面上看上去的那样视死如归。一些解密后的美国二战档案表明,神风特攻队飞行员在上飞机执行任务之前全得喝上一碗壮行酒。这碗酒里含有剂量不等的类似于今天冰毒一样的强烈兴奋剂,日本军方此举无非是要借用药性来让这些飞行员无惧死亡。军国主义者所美化出来的无惧死亡的敢死队员,不过是包装出来的神话而已。

神风敢死队队员
谁能相信这群稚气未脱的少年是神风敢死队队员呢?他们中的三人只有17岁,另外两个少年分别是18岁和19岁。拍摄这张照片的第二天,五名少年就要执行他们的死亡任务。

以死相搏

冲绳是日本本土南部的屏障,这里一向被称为日本的国门,盟军在控制硫磺岛之后,矛头直指冲绳。日本人将此次作战称为“天号作战”,即冲绳之战。此时的日本,常规作战力量已经消失殆尽,把最后的砝码压在神风特攻上面。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了一场死亡战争,他们招募了成千上万的日本青年人加入神风特攻队,并加紧对他们的训练。在这些队员中,有些的确是本着救国的意愿去的,而有些则是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下加入的,还有些是被强迫加入的。一个名叫滨园重善的神风特攻队队员幸存者在战后回忆时不无愤怒地说:“有人说我们是自愿飞行,这完全是谎言。军部领导认为把这解释为飞行员的自愿行为要比说成是强迫行为好得多。”

从1945年3月19日起,美国海军的高级将领们开始在冲绳指挥作战,在此后的80余天时间里,他们神经紧张,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因为疯狂的日本人的自杀式袭击确实命中率极高,只要被其撞上,不死也得重伤。4月6日,血色黄昏中,日本人全面展开了天号作战,他们发动了名为“菊水作战”的航空兵与水面舰之战,企图以大批自杀机摧毁美登陆舰队,再由岛上日军反击美军将其赶下大海。

第一波菊水作战由50架日机组成。在15时逼近美航空母舰编队上空,雷达哨舰“布希”号驱逐舰首先遭难,赶来营救的同为雷达哨舰的“科尔杭”号驱逐舰受到同样的打击,3时后,两艘驱逐舰均葬身海底。18时,美军“纽康姆”号驱逐舰受到神风飞机的猛烈撞击,其后烟囱、前烟囱以及舰船腹部都受到重创,一艘赶来救援的舰船将它拖回了锚地。菊水作战行动中共发动了十几波神风特攻攻击,共有2423架次自杀式飞机投入战斗,共击沉26艘美军军舰,占沉没军舰总数的78.8%。日军在冲绳之战中上演了一出惨烈的海空大战。如此大规模地采用神风特攻,不能不说明其疯狂与凶狠的军国主义作风。冲绳之战在整个二战中都是绝无仅有的,日本军国主义的丧心病狂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疯狂的代价

自冲绳战役后至战争结束,日本战时大本营准备在本土发动更大规模的神风特攻,至战败那天,日本国内共6150架飞机中,有2800架是用于自杀式袭击的神风特攻飞机,里面根本不安装逃生设备。可是美国人却不给日本这个机会了,随着原子弹在日本广岛、长崎的爆炸,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丧心病狂的神风特攻也随之宣告结束。神风特攻之父大西泷治郎中将在绝望中以切腹的方式自杀谢罪。在整个神风特攻战术作战过程中,共有5822名日本士兵自蹈死地,成为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的殉葬品,在人类战争史上写下疯狂而惨烈的一幕。

然而,那些准备为国家而献身的神风特攻队队员并没有得到应得的待遇,就在战败后的第二天,日本政府对神风特攻队的态度大变:他们被看做是日本的耻辱。许多参加过培训的神风特攻队员被送进美军的感化院,在那里遭受凌辱。神风特工队队员之一大贯回忆道,日本投降后,他和另外一百多名神风特攻队队员在福冈的美军集中营里受了一个月的羞辱。而在战败后,很多幸存的神风特攻队队员失去了工作机会,一生被毁。

在战争结束后,日本右翼势力打着纠正“自虐历史观”的旗号,对日本在二战中的侵略行为进行“重新解释”,他们歪曲历史事实,美化日本空军神风特攻队是在为天皇效忠。对此,《朝日新闻》主编渡部恒雄曾愤怒地说:“说这些日军敢死队员勇敢并乐意去死,在死前高喊‘天皇万岁’,这完全是个谎言。他们其实是待宰的羔羊,每个人都在犹豫不决,其中有些人站都站不起来,是被宪兵们推到飞机上去的。”

历史在此提醒人们,勇者可畏,但是如果勇者是站在非正义的角度上与正义交锋,到最后也一定是失败者!

26 一场离奇的车祸 巴顿将军之死

时间:1945年12月9日

地点:德国38号公路上

事件:巴顿乘坐的汽车发生离奇车祸,巴顿受重伤。

后果:1945年12月21日下午5时55分,“铁血将军”巴顿在德国海德堡的第130驻地医院停止了呼吸,享年60岁。

疑点

疑点一:当时车上共有4人,车祸发生后,其他3人皆毫发无损,只有巴顿受了重伤。

疑点二:美国当局针对车祸现场的例行调查特别草率,甚至没有留下任何现场调查的官方记录。也有证据表明曾经有一份调查报告,但是后来不见了。另外,巴顿车上司机的证明材料上有明显的改动痕迹。

相关书籍

《目标:巴顿——刺杀乔治·巴顿将军的密谋》,美国军事历史学家罗格特·威尔科斯著。

“一个士兵最好的归宿,是在最后一仗中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这是美国巴顿上将的名言。然而这位在一战和二战中屡建奇功的“铁血老头”最终并不是光荣地战死在沙场上,而是死于一场离奇的车祸。

最后行程

巴顿广泛的知名度由其无往不胜的功绩、鲜明特立的个性以及人格魅力造就。美国《纽约时报》上曾有过这样一句话:“早在战争结束之前,巴顿就是一个传奇人物。”

1945年6月7日,欧洲盟军取得胜利刚刚一个月,乔治·巴顿来到美国波士顿,受到当地民众的隆重欢迎。他站在敞篷车上向欢呼的民众致意,看上去兴高采烈,可是内心里却感到悲伤。那时几乎所有在欧洲战场上打过仗的将军都已经奔赴太平洋战场,只有他未领到新的任务。虽说巴顿已经60岁,但他仍对战斗充满着渴望,他打算回到他的驻守在德国南部的第3集团军去。临行前,巴顿用悲凉的语气告诉他的女儿:“女儿们,我走了,我再也见不到你们了。”这不祥的话把女儿们吓了一大跳,岂料一语成谶。来到欧洲之后,他在他的日记中写道:“我觉得我就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在记者招待会上,他再一次不当的言论(说纳粹党与美国的民主党、共和党很像)导致了国内的批评,五角大楼只好把这位经常惹麻烦的主从第3集团军又调到了新成立的第15集团军,主要任务是编写美军在欧洲战场的历史。

离奇的车祸

1945年12月9日清晨,在德国的板德拉海姆,巴顿和老朋友豪伯特·盖打算去打猎,他们登上了一辆1938年产的凯迪拉克轿车,司机是19岁的二等兵豪雷斯·伍德瑞,他们后面跟着一辆装着猎狗和打猎设备的美国军用卡车。当天天气非常寒冷,天空飘着小雪。

出发一小时之后,巴顿下了车,查看那些轰炸后的废墟,地上的雪沾湿了他的袜子。上车时,他坐到了靠司机的前排座,以便烤干湿了的袜子。一会儿,车子在一个美军检查站前停下,巴顿再一次下车,让后面的军用卡车司机把车上的猎狗带下来。他说:“让它到伍德瑞旁边暖和会儿,不然会冻死它的。”于是,巴顿在开车之前坐到了后排座盖将军的旁边。

在高速路上行进了约16千米后,来到曼海姆城外。这时的交通很顺畅,中午11时45分,车在一个公路铁路交叉口处停了下来,等着一辆1.6千米长的载货火车驶过去。岔路口的另一端是一辆通用公司制造的军用卡车,司机是罗伯特·汤姆森下士。驾驶室里还坐着他的两个朋友。卡车上的前排位置只能坐两个人,而他们竟坐了三个人,这是违反交通规则的。当横在中间的火车过去之后,两边的车流开始向前移动,就在巴顿坐的凯迪拉克过铁道时,军用卡车与凯迪拉克撞到了一起。

交通事故看上去并不严重,因为双方在刚刚启动时车速都不太快,卡车几乎没有受伤,只有凯迪拉克的散热器凹了进去。轿车里的三个人中,只有巴顿受了伤,当时他被惯性向前甩去,头部重重地撞在司机座后面降得很低的隔板玻璃上。他的头耷拉着,前额头皮被掀了起来,创口在眉骨上方大约3英寸处,血流如注,呼吸困难,连手指也动不了了。不远处的哨所医生雷德·希德飞速赶到现场,经初步检查,发现巴顿的颈椎已经断了。90分钟后,巴顿被送进了第130驻地医院,这时的他从颈部以下全部瘫痪。在意识清醒之际,他对医生说:“主啊,请让我休息吧!”12天后,巴顿的病情引发了脑血栓,1945年12月21日下午5时50分,他的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

巴顿被安葬在美军第3集团军位于卢森堡的哈姆公墓,他和他的600名部下埋在了一起。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几行字:“乔治·巴顿,第3集团军司令,军号02605。”

对于他的离奇车祸,许多人猜测是谋杀,凶手可能是纳粹,也可能是苏联人,还有可能是美国人自己,甚至有人跳出来自认是刺客的。种种猜测加上巴顿自己的死亡预言令整个事件充满了神秘色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