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为什么说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

为什么说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

时间:2022-05-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什么说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为什么说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中法战争又被称为清法战争,是公元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而引发的一场战争。清政府内部在法国侵略越南的问题上意见并不统一。8月16日,法国决定增拨军费,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清政府在这次反侵略的战争中,本来有取得最终胜利的希望,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和妥协,使得中国“不败而败”。

为什么说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

为什么说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

中法战争又被称为清法战争,是公元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绪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而引发的一场战争。中法战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战场在越南北部;第二阶段战场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中法双方在军事上互有胜负,但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昏庸,最后与法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因此人们都说:“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

19世纪70年代,已经占据越南南部的法国侵略者开始把魔爪伸向越南北部,并进一步觊觎中国西南边疆。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法军进犯河内。越南政府向中国清政府求援。应越南政府邀请,驻扎在中越边境的黑旗军在刘永福的率领下援越抗法,在河内城外大败法军,击毙法军头目安邺,一举收复河内。

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奉行殖民扩张政策的法国茹费理内阁继续增兵越南,再犯河内。黑旗军与越南军民联合作战抗敌。次年5月,双方在河内城西纸桥展开激战,结果法军再次大败,其首领李维业被击毙。同年8月,法国海军中将孤拔率舰队攻陷越南都城顺化,并强迫越南政府签订了《顺化条约》,从而取得了对越南的“保护权”。

清政府内部在法国侵略越南的问题上意见并不统一。李鸿章主张妥协退让,以保和局;左宗棠、张之洞、曾纪泽等人坚决主战。慈禧太后虽然犹豫迟疑于二者之间,但主要倾向于妥协。不过在主战派的影响下,清政府进一步加强了两广驻军的力量,并颁谕嘉奖了刘永福。

公元1883年12月,孤拔率领6000法军进攻广西,挑起了中法战争。广西的防军主要是黑旗军,同时还有七个营正规的桂军和滇军。云南巡抚唐炯率领滇军未战先逃,黑旗军血战5日,终因势孤力单而被迫撤退,山西失陷。至次年4月,法军已先后攻占了北宁、太原、兴化等地,从而控制了红河三角洲地区。

为了推卸战败责任,慈禧太后罢黜以恭亲王奕为首的全部军机大臣,重新组织以礼亲王世铎为领班大臣的军机处新班子。法国利用军事胜利向清政府提出议和。公元1884年5月,清政府派李鸿章前往天津,与法国代表福禄诺进行谈判,并签订了《中法会议简明条约》,简称《中法简明条约》,又称《李福协定》,内容包括:中国承认法国对越南的占领,中国从越南北圻撤兵;法国可经由越南至中国贸易等。

公元1884年6月,法军以接收清军阵地为名,挑起北黎冲突,被中国守军击退。法国以此为借口,扩充远东舰队,准备随时发动战争,并要求中国立即从北越撤军,向法国赔款。同年7月,孤拔率法国舰队开进闽江口,要求在马尾军港停泊。船政大臣何如璋、会办海疆大臣张佩纶害怕拒绝会滋生祸端,挑起战争,于是接受了孤拔的要求,让法舰入港,从而将福建水师置于危险境地。8月5日,法国海军少将利士比率舰队攻击基隆炮台,并意欲强行登陆,遭到清军守军的回击,遂未得逞。8月16日,法国决定增拨军费,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8月19日,法国驻北京公使向清政府发出最后通牒,并在清政府答复前撤旗离开北京,以示决裂。8月23日,孤拔向何如璋、张佩纶发出战书,并突然进攻未作迎战准备的福建水师。福建水师在猝不及防的不利情况下奋起还击。经过一个多小时浴血奋战,福建水师11艘兵舰全部被击毁击沉,伤亡700余人。8月26日,清政府对法国宣战,下令滇桂清军整戍进兵,沿海加紧备战。

9月,孤拔率舰队主力再犯台湾,强占基隆。督办台湾事务大臣刘铭传退守淡水,并多次击溃法军。10月23日,孤拔宣布对台湾实行封锁,并怂恿日本出兵侵华。公元1885年初,法国海军进犯浙江。浙江提督欧阳利见、宁绍道台薛福成加筑炮台,敷设水雷,严密布防。3月,法国舰队两次进攻招宝山,双方展开激烈炮战。孤拔被击伤,被迫退据澎湖,不久孤拔因伤重而亡。

在陆路战场上,清军起初处于不利境地。公元1885年2月,法军在主帅尼格里率领下向守卫在谅山的潘鼎新部大举进攻。清军大败,谅山失守。法军乘胜向北追击,一度攻占镇南关(今友谊关),战况危急。清政府起用老将冯子材为主帅。冯子材整顿溃军,激励将士,率军扼守镇南关外的关前隘,并在隘前筑起一道长约3里的长墙,在东西岭修筑炮台,派兵坚守。3月23日,法军分三路进犯,以主力进攻东岭炮台。冯子材指挥部下在长墙拒敌,并派兵增援东岭,命令王孝祺部抄袭敌人后路。24日,法军从被毁处爬上长墙。冯子材手执长矛,率二子冯相华、冯相荣杀入敌阵。清军士气大振,拼死搏杀,挫败了法军的进攻。王孝祺等人经过激烈奋战,重新夺回东岭失守炮台。与此同时,中国当地民众及1000多名越南义军前来援战,对法军形成包围之势。25日,冯子材下令发起总攻。法军全线溃退,法军主帅尼格里身负重伤。清军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冯子材军乘胜进军,先后攻克了文渊、谅山、谷松、威坡等地。与此同时,黑旗军、滇军在临洮大败法军,连克10数州县。法军败局已定。镇南关战役在法国国内引起轰动。30日,巴黎人民上街示威游行,茹费理内阁倒台。

然而,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却在英、美、俄等国的“调停”下,决定与法国求和谈判。1885年4月7日,清政府下停战令。前线军民闻讯无不义愤填膺。冯子材致电两广总督张之洞“请上折诛议和之人”。清政府不顾舆论反对,派李鸿章赴天津与法国举行谈判。

公元1885年5月13日,李鸿章与法国政府代表﹑驻华公使巴德诺在天津开始谈判中法正式条约。6月9日,中法双方签订了《中法会订越南条约》,简称《越南条款》或《中法新约》,又称为《李巴条约》,主要内容是: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条约;中越陆路交界开放贸易,中国边界内开辟两个通商口岸,“所运货物,进出云南、广西边界应纳各税,照现在通商税则较减”;日后中国修筑铁路,“应向法国业者之人商办”;此约签字后六个月内,中法两国派员到中越边界“会同勘定界限”;法军退出台湾、澎湖。

清政府在这次反侵略的战争中,本来有取得最终胜利的希望,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和妥协,使得中国“不败而败”(军事上胜利,而政治和外交上失败)。此后,清政府又与法国签订了《中法越南边界通商章程》、《中法界务条约》、《中法续议商务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法国获得了更多权益,从而使我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