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顾炎武学无止境

顾炎武学无止境

时间:2022-05-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顾炎武学无止境顾炎武,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顾炎武学无止境顾炎武出生在一个当地望族家庭,他从小受到祖父和母亲的言传身教,养成勤勉好学的学习习惯。二十七岁的时候顾炎武乡试意外落第,更坚定了他加倍读书,用真才实学救国救民的信念。顾炎武一生喜好读书,无论身在何处,始终勤学不辍。顾炎武一生勤奋好学,同时注重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强调实事求是,据事直书。

顾炎武学无止境

顾炎武(1613—1682),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俑,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顾炎武学无止境

顾炎武出生在一个当地望族家庭,他从小受到祖父和母亲的言传身教,养成勤勉好学的学习习惯。

顾炎武四五岁时,他的母亲王氏就开始教他读书写字。王氏自己也昼织夜读,每天都是很晚才休息,母亲这种勤奋的精神给幼小的顾炎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顾炎武六岁的时候母亲开始给他讲《大学》,等到七岁的时候,进入私塾又学了《四书》,九岁时读《周易》,十岁时在祖父指导下读《孙子兵法》、《左传》、《国语》、《史记》等书籍。十一岁的时候他开始读《资治通鉴》,他如饥似渴、不分昼夜地苦读,只用三年时间就读完了,而且还抄了一遍。顾炎武读书经常这样,总是边读边抄,往往当他读完一本书就又多了一本他抄的书。十四岁时他又读了《尚书》、《诗经》、《春秋》。

就这样,顾炎武手不释卷地读了大量的书。他读书还有个习惯,就是每当读完一本书都会再用几个月的时间来复习,他经常会说:“学习就要像孔夫子说的那样,要温故而知新。”复习以外的时间就都用来读没有读过的书,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的学问也有了很大的长进。

二十七岁的时候顾炎武乡试意外落第,更坚定了他加倍读书,用真才实学救国救民的信念。他通读了二十一史和全国州县志书等,仅是各种方志就读了一千多部,同时一边阅读,一边抄录,增补材料。

顾炎武一生喜好读书,无论身在何处,始终勤学不辍。他认为学无止境,“有一日未死之身,则有一日未闻之道”,做学问若不能一天天进步,就会一天天退步,因而他为了进步,没有一天不读书,除了读书别无他好。而他四处游历,也不忘随身带书,没有一天不用蝇字行楷抄书。顾炎武读书下了很大的工夫,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君子之学,死而后已”。

顾炎武虽学识渊博,但他不急于求名,做学问一丝不苟,从不“轻言著述”。即使在中年以后,奔波劳顿,生活动荡不安,他也从没有动摇自己的原则,仍努力不懈地研究学问,写下大量著作。他所著的《音学五书》,三十多年才完成。无论到哪游历,总是随身携稿,反复修改。著名的《日知录》1670年刻了八卷。六年之后,顾炎武学问有了进步,发觉原作有些见解不当,资料不全,他再次认真增改,写成二十多卷。

顾炎武从不浪费时间,即使在行程中,也要背诗诵文,反复巩固自己的知识。他一生最讨厌朋友们宴饮闲谈,每有此种场合,他总是推辞不去。即使去了,也毫无兴致,过后总是为浪费了时光而叹息不已。

顾炎武一生勤奋好学,同时注重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强调实事求是,据事直书。他在北方游历时,用两匹马、两匹骡子驮着自己写的书,遇到关塞等险要之地,就亲自向退卒老兵询问有关情况,及时修改文稿,以免贻误后代。在各地游历时,他抄录了大量碑文,把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相结合,在亲见亲闻的基础上写了大量书籍。

▶妙语点睛

顾炎武一生勤学不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遍大半个中国,接触丰富的事物,得到大量宝贵的资料,因而他的著作宏富且证据确凿,鲜有错漏。同时他还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谦虚自知,严于律己

▶警世良言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犹当博学审问。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顾炎武《文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