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一字境界全出

一字境界全出

时间:2022-04-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一个“弄”字让境界完全展现出来了。在先生看来,宋祁和张先的名句足以一言以蔽之。宋祁流传后世的诗词并不多,《全宋词》中也只有六首。“闹”字虽在中腰,却统领全词,无论是景中的境界,还是情中的境界都让人感动于心,也不枉费先生对其“境界全出”的评价。这里的景文就是宋祁,而子野则是被世人称为“张三影”的张先。

“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词 解

“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使得境界完全展现出来了。“云破月来花弄影”,一个“弄”字让境界完全展现出来了。

先生认为文学语言是文学的基础。本则是对此前写实中有理想、理想中有写实的例证。在先生看来,宋祁和张先的名句足以一言以蔽之。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诗词本就是短小精悍的艺术,“仙”寄宿在一字之中就可以蓬荜生辉。古来描写春天的诗句不胜枚举,怎么先生就单单看上了宋祁的《玉楼春》呢?原来,是他的“春意闹”引来了金凤凰。

玉楼春·春景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宋祁流传后世的诗词并不多,《全宋词》中也只有六首。在当时,宋祁也算是北宋的一个传奇:年仅26岁就高中状元,但因其兄宋庠名列探花,根据弟不在兄前的等级观念,章献太后将兄弟俩的名次调换了,可世人还是称他们为“双状元”,分称大、小宋。他们的家乡河南雍丘(今民权县双塔集)为“二宋”修建了状元双塔。

哥哥宋庠在政事上比较保守,当时正值范仲淹推行变法,宋庠极力反对。可是宋祁虽然不是范仲淹一党,但也提出了“三冗三费”,即冗官、冗兵、冗僧,道场斋醮、多建寺观、靡费公用,主张裁减官员,节省经费,以振兴朝政。一个人的政治思想往往也映射着他的文学追求,《郡斋读书志》就评价宋祁的诗文多用奇字。

果不其然,“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出,宋祁就得了个“红杏尚书”的美誉。

这首词的上阕以初春的风景兴起,描写早起春游泛舟的所见所感,体察入微,笔触细腻;下阕笔锋一转,由感生思,借托夕阳晚照抒情,情致婉曲。而一个“闹”字,正是全词的词眼。

●红杏枝头春意闹

寒意尽管尚未褪尽,但毕竟已是春意盎然的时节。红杏枝头,更让人备感春意喧闹。这里借助属于听觉感受的“闹”字渲染,活脱脱地显现出春天充满生机的可爱之处。

据县志记载,汴京东郊一带多园林,是踏青赏景的好去处。上阕从“渐觉”景色怡人开始,应着春意袭人的早春脚步,带入了一丝动感的节拍。紧接着,微风低拂,细波粼粼而出,沿着逐渐扩散的圆晕看去,一艘游船正向波心驶来,一来一往,动意渐强。

前两句的动中之景,为后两句的静态描写做了很好的铺垫。

河面上这般热闹,河畔的花木也不甘示弱。看那微微萌出小芽的杨柳,淡淡新绿,依依影动,仿若蒙蒙云烟,在破晓的天光里忽聚忽散,这才教人回过神来:哎呀,若是刚刚过去的寒冬可不敢顶着晨雾出门,现在虽仍有寒意,但却是一派清新景象呢。倘若万物有灵,你一定会瞧见个淡妆清秀、温婉矜持的绿衣少女,她端坐在河畔的石桌旁,含羞生春风,掩扇露朝曦。

春意盎然的背景下,静若处子的画面好生单薄,若是再配上个动若脱兔,便是应景的美事。宋祁工词的奇妙之处,就在于打破按部就班的静态描写思路,让活泼开朗的“红杏姑娘”突然闯进画面。她虽然与“绿衣”同样托生于静物,但却抢着绽放枝头,红艳的色彩更具雀跃的生机。宋祁在她的身上也注入了动感,与前两句的动相比,此动重于心动,并将上阕的中心对象“春意”全力收在“闹”字上。通过这个主观意态的词汇,前文动中的“风光”“波纹”“客棹”,静中的“绿杨”“红杏”瞬间如走马灯般浮现眼前,引入心底;短暂的平静之后,一束明媚的春光乍现,万物骤然升腾出春的热烈。

如此蓄势,只为“闹”字将春情决口奔流而出,读来好不快意!后文借此快意思量开来,感叹道,人生在世之所以总是忧恨劳形,是因为你紧抱千金、事事小心,如此看重利益得失怎能轻松一笑呢?瞧瞧人家绿衣和红杏,乍暖还寒时节就迫不及待地享受春的气息了,所以,虽然游玩了一天,还是要以杯中酒敬劝斜阳,不要吝啬温暖的春光,慢些归去,且为绿柳红花间的彻悟者多留些赏心乐事吧!

“闹”字虽在中腰,却统领全词,无论是景中的境界,还是情中的境界都让人感动于心,也不枉费先生对其“境界全出”的评价。“影”字的妙用虽不在全局,但在文学价值的气场上是绝不逊色的。

《词林记事》中记载,景文过子野家,将命者曰:“尚书欲见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子野内应曰:“得非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耶?”这里的景文就是宋祁,而子野则是被世人称为“张三影”的张先。张先比宋祁大八岁,但四十岁才中进士,在治世之才上不及宋祁。可论到诗词文章,他们却在同一个时代蜚声文坛,这一则趣闻就以二人“礼尚往来”的称赞点明了彼此在文学审美上的心照不宣。

清末词学理论家陈廷焯评价张先时说:“才不大而情有余,别于秦、柳、晏、欧诸家,独开妙境,词坛中不可无此一家。”第六则中,先生肯定了“真感情”在境界中的重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弄”字是如何传情的。

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相传,“水调”曲是隋炀帝兴修京杭大运河时所作,后经演绎,旋律婉转幽怨,闻者感伤。这一年,张先五十有二,在嘉禾郡(今浙江嘉兴)任判官。老来客居异地,人地生疏,职位又不算高,本想辞去烦扰的官家应酬,百无聊赖,独酌自闲,可微醉中却听到“水调”的声声切切,被曲中的悲愁激醒。然而,人醒愁自醉。曲声里,想起那些逝去的青春时光和年少风流,再看看镜中老迈的皮相,更感伤流年难再现、往事皆成空。

就这样,往事桩桩件件而过,不觉间天色渐晚。庭院水池边的沙洲上,一对禽鸟正偎依缠绵,享受日落的温馨,可自己孤家寡人冷空室,触景生情,悲从中来。斜阳转瞬间归去,只剩下幽暗的天际。感伤中抬眼望去,竟看到明月刚好从被风儿吹破的云中露出笑靥,它的柔光洒在摇曳的花枝上,像是那花儿正在整理梳妆,还对着影子检视婀娜的身姿。

张先是非常推崇“花弄影”的,但是侧重在“影”的妙趣。但是先生所赞誉的“弄”字,更能体现词人的内心世界,赋予花影以灵魂。张先一生宦途不温不火,晚年还算悠闲,诗词多以士大夫的闲散生活和风流情韵为主,据说他85岁时还买妾,想必年轻时莺莺燕燕不少。词中,先前还观禽鸟徒伤悲,而云破月来之际反有“救赎”的意味。那花影多么似曾相识,谁家碧玉顾影抚弄的身姿曾经打动了这位多情郎?重温这曾经的美好,便可淡却这形单影只的寂寥。

●且向花间留晚照

是杯中的美酒,还是眼前春色令人沉醉了呢?在此等大好春光中,原来斜阳也可以变得这般可爱。全词风格清新流畅,如画美景仿佛就在眼前。“闹”字是点睛之笔,为此词增辉不少,三分春色,这样一渲染,就变为十分。

回忆再美好也只能是零落的过去。晚风袭来,凉意甚浓,回到寝室放下帘幕,可灯火仍然飘摇不定,于是垂下一层又一层,密密实实地守护好这身边仅存的温暖。灯火有帘幕相助,那月下的花儿呢?风还在阵阵喧嚣,人们也刚刚安歇,可是花儿怎能安睡?待明早醒来,它们定会被吹落一地。

读罢全词,画面定格在晨曦中的满地落红,不由得让人怜惜“花弄影”的曼妙,毕竟那心与景交融的一句曾深深打动你我。怪不得,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的杨慎会用“绝倒,绝倒”来感佩张先的妙笔。

纵观这两个名句,字面上只见物不见情,作者将情感隐于物中,却发于颇具主观动感的关键词,这样的巧妙正是“境界全出”的奥义。现代汉语将“闹”和“弄”的用法归为通感、移情和拟人修辞。不过,它们虽然有修饰的意味,却是作者落笔即成的率性而为,否则,先生也不会将源于自然的“境界”美名冠于其上了。

看来,最顶级的技法,就是将技法当作最自然的流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