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

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中国古代艺术从《易经》开始就强调一种包举天、地、人三才于一体的审美理念,因而中国古代艺术从整体上追求的恰恰是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所以,中国古代大画家大多重视“游山玩水”,而“游山玩水”的目的是为了充实自己的心性,以期感悟自然之神气,为更好地在作品中表现山水之精神或变化之道打下基础。在经历神与物游之后艺术创作进入天人合一、或称物我合一的最高阶段。
天人合一_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西方自古希腊以来就强调艺术是人对自然客体的摹仿,因而艺术审美的本质就是“摹写”、“移情”。这事实上是一种天人、物我相分的艺术审美观。但中国古代艺术从《易经》开始就强调一种包举天、地、人三才于一体的审美理念,因而中国古代艺术从整体上追求的恰恰是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所以,中国古代大画家大多重视“游山玩水”,而“游山玩水”的目的是为了充实自己的心性,以期感悟自然之神气,为更好地在作品中表现山水之精神或变化之道打下基础。

因此,在古代艺术家那里,继师法自然之后,艺术创作主体的精神、心理活动,具有丰富的想象意义和主观创造功能。在经历神与物游之后艺术创作进入天人合一、或称物我合一的最高阶段。这一阶段是艺术创作的最后阶段,由于神与物游阶段的创作充满感情和生气,“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因此,随着情感的移入,创作主体似乎置身其境,处于忘我状态,或者说自己与他物已合二为一。也因此,罗大经画草虫,“不知我之草虫耶,草虫之为我耶?”(罗大经《画说》)“草虫”与“我”实难分清。绘画如此,而书法也是如此:“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卫夫人《笔阵图》)笔画中充分体现出一种物物相同、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