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吴子使札来聘(襄公廿九年《公羊传》)

吴子使札来聘(襄公廿九年《公羊传》)

时间:2022-04-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吴子使札来聘_古文观止全鉴吴无君、无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1〕?季子使而反,至而君之尔。于是使专诸刺僚,而致国乎季子。故君子以其不受为义,以其不杀为仁。许人臣者必使臣,许人子者必使子也。美文共赏这篇文章是解释《春秋》书上“吴子使札来聘”这句话的。本文主要赞扬了季子兄弟让国的事和季子不愿意介入政权纷争的态度。文章记述这些事迹的原因就是为了宣扬美德,维持国家和社会的安宁。

吴无君、无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1〕?贤季子也。何贤乎季子?让国也。其让国奈何?谒也、馀祭也、夷昧也,与季子同母者四。季子弱而才,兄弟皆爱之,同欲立之以为君。谒曰:“今若是迮而与季子国,季子犹不受也〔2〕。请无与子而与弟,弟兄迭为君,而致国乎季子。”皆曰:“诺。”故诸为君者,皆轻死为勇,饮食必祝曰:“天苟有吴国,尚速有悔于予身〔3〕。”故谒也死,馀祭也立;馀祭也死,夷昧也立;夷昧也死,则国宜之季子者也。

季子使而亡焉。僚者,长庶也,即之〔4〕。季子使而反,至而君之尔。

阖闾曰:“先君之所以不与子国而与弟者,凡为季子故也〔5〕。将从先君之命与,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如不从先君之命与,则我宜立者也〔6〕。僚恶得为君乎?”于是使专诸刺僚,而致国乎季子。季子不受曰:“尔弑吾君〔7〕,吾受尔国,是吾与尔为篡也。尔杀吾兄,吾又杀尔,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去之延陵〔8〕,终身不入吴国〔9〕。故君子以其不受为义,以其不杀为仁。

贤季子,则吴何以有君、有大夫?以季子为臣,则宜有君者也。札者何?吴季子之名也。春秋贤者不名〔10〕,此何以名?许夷狄者,不壹而足也。季子者,所贤也,曷为不足乎季子?许人臣者必使臣,许人子者必使子也。

【注释】

〔1〕吴无君、无大夫:《春秋》记载吴的事,一向只称国,不言及其君与大夫。

〔2〕迮:仓猝。

〔3〕有吴国:指保存吴国。悔:灾难。

〔4〕僚:即吴王僚。长庶:众子中的年长者。即之:即位做国君。

〔5〕阖闾:吴王谒的儿子。派专诸刺杀僚,自立为君。先君:指已去世的吴王谒、馀祭和夷昧。

〔6〕我宜立:按父子继承的原则,阖闾应当继承他父亲的王位。

〔7〕弑:臣下杀死君主或子女杀死父母称“弑”。篡:篡位。

〔8〕延陵:今江苏武进县。

〔9〕吴国:指吴国都城。

〔10〕贤者不名:古代士大夫都有名有字,《春秋》称字,表示褒赞。

美文共赏

这篇文章是解释《春秋》书上“吴子使札来聘”这句话的。本文主要赞扬了季子兄弟让国的事和季子不愿意介入政权纷争的态度。季子的让国行为是“义”的表现;对于侄子的骨肉相残采取“以不杀止杀”的超然态度是“仁”的表现,他的“仁义”行为非常符合正统的儒家思想,因而受到赞扬,千百年来被传为美谈。全文层层设问、步步深入,以事实说明主人公的品格。文中写三位兄长的表现从侧面烘托了季子的高风亮节;写阖闾因为自己的私利制造流血事件和季子面对此事的宽容态度,对比出来季子的明晓大义。文章记述这些事迹的原因就是为了宣扬美德,维持国家和社会的安宁。

本篇名句

“故君子以其不受为义,以其不杀为仁。”

君子认为他不接受君位是正义的行动,认为他不杀害子侄是仁爱的表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