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吴公子札之聘

吴公子札之聘

时间:2023-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吴公子札来聘[1],见叔孙穆子[2],说之[3]。为之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13]?”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后语哀公十年冬,“楚子期伐陈,吴延州来季子(季札)救陈,谓子期曰:‘二君(吴、楚)不务德,而力争诸侯,民何罪焉?我请退,以为子名,务德而安民。’(楚子期)乃还”。[十一]竹添光鸿:篇内五写“说”(悦)字。襄公十四年,孙文子将卫献公逐出境。襄公二十六年,孙文子又入戚以叛。

(选自襄公二十九年)

背景襄公二十七年(前546)弭兵之后,各诸侯国之间的聘问增多。

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地处东南方的吴国,亦派公子札北上聘问。第一站选择在鲁国。

[一]竹添光鸿:“说”字关照后四“说”字。

吴公子札来聘[1],见叔孙穆子[2],说之[3][一]谓穆子曰:“子其不得死乎[4][二]好善而不能择人[5]。吾闻君子务在择人。吾子为鲁宗卿[6],而任其大政,不慎举[7],何以堪之?祸必及子!”

[二]竹添光鸿:初交便说不得死,古人略无忌讳如此。

[三]竹添光鸿:此紧承上“始基之矣”,言王化未洽也。

[四]竹添光鸿:变《小雅》曰“思而不二”,其所以相似可玩。哀以思,一也。镐京将灭,其妙在不二;孤然仅存,美在不惧。

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8],曰:“美哉!始基之矣[9],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邶》、《鄘》、《卫》,曰:“美哉,渊乎[10][三]忧而不困者也[11]。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12],是其《卫风》乎?”为之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13]?”[四]为之歌《郑》,曰:“美哉!其细已甚[14],民弗堪也[15],是其先亡乎!”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16]!大风也哉[17]!表东海者[18],其大公乎[19]!国未可量也。”为之歌《豳》,曰:“美哉,荡乎[20]!乐而不淫[21],其周公之东乎[22]!”为之歌《秦》,曰:“此之谓夏声[23]。夫能夏则大[24],大之至也[25],其周之旧乎[26]!”为之歌《魏》,曰:“美哉,沨沨乎[27]!大而婉[28],险而易行[29],以德辅此,则明主也[30]。”为之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31]?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五]自《郐》以下无讥焉[32]。为之歌《小雅》,曰:“美哉!思而不贰[33],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焉[34]。”[六]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35]!曲而有直体[36],其文王之德乎?”为之歌《颂》,曰:“至矣哉![七]直而不倨[37],曲而不屈[38],迩而不偪[39],远而不携[40],迁而不淫[41],复而不厌[42],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宣[43],施而不费[44],取而不贪,处而不底[45],行而不流[46],五声和,八风平[47],节有度,守有序[48],盛德之所同也[49]。”

[五]竹添光鸿:言国世有荒淫之君,而民仿效之,上下不相维系,与无君同。

[六]竹添光鸿:此叹变《小雅》也。

[七]竹添光鸿:以下极言其中和之德音无不具也。

见舞《象箾》《南籥》者[50],曰:“美哉!犹有憾[51]。”见舞《大武》者[52],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见舞《韶濩》者[53],曰:“圣人之弘也,而犹有慙德[54],圣人之难也。”见舞《大夏》者[55],曰:“美哉!勤而不德[56],非禹其谁能修之[57]?”见舞《韶箾》者[58],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59],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60],其蔑以加于此矣[61],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其出聘也,通嗣君也[62][八]故遂聘于齐。说晏平仲[63],谓之曰:“子速纳邑与政[64]。无邑无政,乃免于难。齐国之政,将有所归,未获所归,难未歇也[65]。”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66],是以免于栾、高之难[67][九]

[八]竹添光鸿:此句,接法、补法、提法具备。“其出聘也”,离却观乐,遥接“来聘”,是谓接法。“通嗣君”意,上未说明,是谓补法。下适齐、适郑、适卫、适晋,俱从此生出,是谓提法。

[九]竹添光鸿:带叙后事,与前叔孙法变。

[十]竹添光鸿:子产别有投契,乃“说”之变文,爽气素心,遂为古今佳话。

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十]与之缟带[68],子产献纻衣焉[69]。谓子产曰:“郑之执政侈[70],难将至矣!政必及子。子为政,慎之以礼。不然,郑国将败。”

适卫,说籧瑗、史狗、史鰌,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71],曰:“卫多君子,未有患也。”

自卫如晋[72],将宿于戚[73]。闻钟声焉,曰:“异哉!吾闻之也,辩而不德[74],必加于戮。夫子获罪于君以在此[75],惧犹不足,而又何乐[76]?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于幕上[77]。君又在殡[78],而可以乐乎?”遂去之[79]。文子闻之[80],终身不听琴瑟[81]

适晋,说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曰:“晋国其萃于三族乎[82]!”说叔向,[十一]将行,谓叔向曰:“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83],大夫皆富[84],政将在家[85]。吾子好直,必思自免于难。”

后语哀公十年(前485)冬,“楚子期伐陈,吴延州来季子(季札)救陈,谓子期曰:‘二君(吴、楚)不务德,而力争诸侯,民何罪焉?我请退,以为子名,务德而安民。’(楚子期)乃还”(《左传·哀公十年》)。杜预注曰:“季子,吴王寿梦少子也。寿梦以襄十二年卒,至今七十七岁。寿梦卒,季子已能让国,年当十五六,至今盖九十馀。”(竹添光鸿《左氏会笺》引)

[十一]竹添光鸿:篇内五写“说”(悦)字。于穆叔倒点,与平仲顺点,于子产暗点,于卫六人总点,于晋四人分点。极小处亦自有变化。

【注释】

[1]札:又称季札,吴王寿梦第四子。聘:诸侯国之间遣使通问。

[2]叔孙穆子:即叔孙豹,鲁国卿。

[3]说:同“悦”。

[4]子其不得死乎:你可能不得善终。

[5]好善而不能择人:穆子好善但不能选择善人,所以说子其不得死乎。

[6]鲁宗卿:与鲁国君同宗而为卿者。

[7]慎举:慎重举拔人。

[8]工:乐工。

[9]始基之:王化之基。

[10]渊:深厚。

[11]忧而不困者也:忧愁但并不被其所困。

[12]康叔:周公弟,初食邑于康,后徙封卫。武公:康叔九世孙。

[13]周之东:周室东迁后的乐诗。

[14]细:琐碎。已:太。

[15]民弗堪也:民不堪忍受。

[16]泱泱乎:形容乐声之弘大。

[17]大风:《国风》之大者。

[18]表东海者:东海之表式者。

[19]大公:即姜太公,齐国始封君。

[20]荡乎:博大貌。

[21]乐而不淫:乐而不过度。

[22]周公之东乎:指周公东征。

[23]夏声:西方之声。

[24]能夏则大:夏就是大。

[25]大之至也:大到了极点。

[26]其周之旧乎:这是周的旧地吧。

[27]沨沨:乐声婉转悠扬。沨:音féng。

[28]大而婉:粗犷而婉和。

[29]险而易行:俭约而容易实行。险同“俭”。

[30]以德辅此,则明主也:若以良弼佐之,则必出明主。

[31]陶唐氏:即尧。遗民:疑为遗风。

[32]讥:评论。

[33]思而不贰:哀思而无二心。

[34]先王:指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遗民:疑为遗风。

[35]熙熙乎:广大貌。

[36]曲而有直体:乐曲抑扬顿挫而本体则直。

[37]倨:倨傲。

[38]曲而不屈:委曲而不屈折。

[39]迩而不偪:亲近而不逼迫。偪:“逼”之异体字。

[40]远而不携:疏远而不二心。携:携贰,怀有二心。

[41]迁而不淫:迁徙而不邪乱。

[42]复而不厌:反复而不厌倦。

[43]广而不宣:宽广而不自显。宣:显露。

[44]施而不费:施惠而不耗费。

[45]处而不底:静止而不停滞。处:不动,底:停滞。

[46]行而不流:行动而不流荡。

[47]八风:八音。

[48]节有度,守有序:指八音克谐,无相夺伦。

[49]盛德之所同也:颂有周、鲁、商三颂,其盛德是相同的。

[50]舞《象箾》《南籥》:奏萧而为象舞,奏南乐而持籥舞,二者皆为文王之乐舞。箾:同“萧”。籥:音yuè,一种乐器,似笛。

[51]犹有憾:指文王不及制作而崩,故有憾。

[52]《大武》:武王之乐舞。

[53]《韶濩》:商汤之乐舞。

[54]慙德:惭愧之德。汤伐夏桀是以下犯上,故曰“犹有慙德”。慙同“惭”。

[55]《大夏》:禹之乐舞。

[56]勤而不德:勤劳而不自以为德。

[57]修之:创此乐舞。

[58]《韶箾》:舜之乐舞。

[59]帱:音dào,覆盖。

[60]虽:同“唯”。

[61]蔑:无。此句意为,无人能超过舜。

[62]其出聘也,通嗣君:季札出聘,是为继位的君主(吴王夷昧)与各国通声问。

[63]说:同“悦”。晏平仲:即晏子(晏婴)。

[64]纳邑与政:将田邑与政务交还齐君。

[65]难未歇也:灾难未能停止。

[66]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通过陈桓子将政与邑还于齐景公。

[67]栾、高之难:此事发生在12年后的昭公八年(前534)。

[68]与:给。缟:音gǎo,白色生绢。带:大带,即绅。

[69]纻:音zhù,麻。

[70]执政:指伯有。侈:奢侈。

[71]说:同“悦”,下同。籧:音qú。鰌:音qiū。

[72]如:往。

[73]戚:卫孙文子采邑,在今河南濮阳北。成公七年,孙文子出奔晋,戚亦归晋。后晋将戚及孙文子归还卫。

[74]辩:同“变”。辩而不德,即变乱而不德。襄公十四年,孙文子将卫献公逐出境。襄公二十六年,孙文子又入戚以叛。

[75]夫子获罪于君以在此:那人(孙文子)就是以戚为据点叛君的。

[76]惧犹不足,而又何乐:担心还来不及,为何还要赏乐。

[77]犹燕之巢于幕上:就好比是燕子将巢建在帷幕上,比喻很危险。

[78]君又在殡:指卫献公尚未下葬。殡:死者入殓后停柩待葬。

[79]遂去之:不宿而离去。

[80]文子:孙文子。

[81]终身不听琴瑟:表示知过能改。

[82]晋国其萃于三族乎:晋国终将为这三个家族所有。萃:聚,集。

[83]君侈而多良:君奢侈而臣多良。

[84]富:强盛。

[85]政将在家:政权将由公室落于大夫。家:指大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